第一百二十九章:風霜不掩其誌

字數:2055   加入書籤

A+A-




    兩千人,這個數字還是太少太少。

    雖然薑雲誌從來都沒有試過,也從來沒有做過那種類似於極限運動的事情,但這並不妨礙他有一個大概的預測。

    在他的設想中,想要順利的取得那些東西,那麽最少最少要付出萬人以上的代價才行。

    兩千對比一萬,也就是說要有五倍於現在的人數才能有所成就。

    不過這隻是最壞最壞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好的情況。

    玉米這東西是產自後世的墨西哥,是在北美洲的最南端,雖然不見得要簡單到哪裏去,但這已經是最簡單的了。

    相比之下,南美洲簡直是植物的天堂,土豆、紅薯、橡膠樹等等都是產自那裏並且輻射到整個世界的,但薑雲誌實在是有心無力。

    先不說生長在北方的他根本就不知道橡膠樹長什麽樣子,就說現在距離後世一千多年,各種植物還都處在比較原始的狀態,而那些植物的原始狀態是個什麽樣子?

    也就是得益於後世的短視頻平台,薑雲誌才得知了辣椒、玉米等一眾植物的原始狀態是個什麽樣子,但那些up主也就挑選了一下常見的植物。

    橡膠樹?那是什麽東西?

    如果說要他們找劃開之後就流白色汁液的樹木那也太扯淡了,要知道很多的書在受傷之後都會有白色汁液流出,而這種情況通常代表著有毒。

    薑雲誌很想讓他們去賭一賭,但他又不敢。

    在這個什麽都沒有的時代,徒步穿越白令海峽已經是送死行為了,再讓他們徒步走過北美去南美尋找東西,然後還讓他們用命去試探到底哪個是橡膠樹?

    在薑雲誌看來,這完全是無謂的犧牲。

    橡膠樹和糧食不一樣,糧食是這個時代的剛需,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且就算是拿回來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培育,這個時間要盡量的縮短。

    但是橡膠樹可以放一放。

    在薑雲誌最初的設想中,大唐的窘困最少要持續到貞觀四年,因為貞觀元年,也就是今年關中地區會有旱災,這是蝗災的前兆。

    貞觀二、三年的大唐被籠罩於蝗災的陰影之下,貞觀四年旱災則會卷土重來。

    還不止災害,李世民還在貞觀二年末三年初發動了對突厥的戰爭,最後雖然是以大勝而收尾,但在災荒之年發動戰爭會造成多大的負擔不言而喻。

    所以,在薑雲誌看來隻有等到貞觀五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之後才有時間去關注造船這方麵的事情。

    橡膠樹是屬於工業範疇的東西,反正最起碼已經領先於其他國家一千多年了,再等個三五年也不算什麽,但糧食是安撫百姓最重要的東西,不能怠慢了。

    想到這裏,薑雲誌也是慢慢的清醒了過來。

    他想的太遠了,眼下的窘境都還未解決,他竟然已經開始想工業的事情了,真的是還沒學會走就想跑兩步了。

    “雖然在我的預計中你們幾乎沒有可能完成,但我同樣也對你們抱以期望。”

    說著,薑雲誌再次從袖袍裏掏出來了幾張紙。

    “這是三張圖,你們要記在腦子裏,如有一天你們能夠達到這裏。”

    薑雲誌在地圖上南北美洲交界的地方指了指。

    “這東西就是生長在這裏的,若是你們有幸到了那裏,這就是你們的第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