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風聲鶴唳
字數:1920 加入書籤
就在薑雲誌和李世民確定了未來麵對蝗災的具體方向時,大唐的風向又有了新的變化。
糧價就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不僅讓百姓們肝顫不已,就連已經下場的勢力都感覺有些膽戰心驚的。
先是嶺南馮盎在嶺南和交趾一代收集的第二批糧食已經出發了。
依托於大運河的關係,當這批糧食在到達杭州和揚州附近的時候消息就已經順著運河傳了上來,一路到了洛陽甚至是長安。
長安的糧價應聲而落,從近七百文一直下跌到了五百文,雖然比起武德九年的四百五十文還要高一些,但這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然而,隨著時間進入五月,在小麥最重要的灌漿期到來之時關中的天氣仍舊幹燥無比,糧價又有了新的東西,卯足了勁兒衝回了六百多文。
灌漿期是小麥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之一,如果說其他的階段是決定小麥的存活與否,那麽灌漿期就是決定小麥產量的一段時期,而這段時期的小麥需要大量的水。
這個時代的人們雖然不知道後世那些名詞,但千年的耕種文明同樣告訴了他們這段時間的重要性。
不過糧價在這個階位依舊沒有停留多久,因為沒過幾天,長安周邊的霸上、藍田等一代就下雨了。
曆史上貞觀二年的蝗災初始是在關中地區爆發的,但作為最中心的京畿道卻並不是第一批受災的,而是在第一波蝗災近乎於銷聲匿跡之後才再次爆發的。
一般來說,蝗災的多發季節一般都是在夏秋兩季的,但貞觀二年的蝗災卻始發於春末夏初,隻有第二波的京畿道蝗災才是在夏末秋初爆發的。
薑雲誌不知道那和這場雨有沒有關係,但這場雨的降下始終還是有好處的。
最起碼,因為這場降雨,一直跌宕起伏的糧價再次下跌了。
似乎是老天都覺得貞觀初年的這個開局有些過於地獄級了,霸上和藍田一帶的這場雨雖然並不大,但持續時間卻達到了五天,這個降雨量和持續時間正好是有利於小麥灌漿的。
然後,也算是一鼓作氣吧,程咬金家裏派去南下打著收果子的名義收糧食的人也算是有了收獲,把他們收集到的第一批糧食運回了長安。
五萬石,雖然不多但也算不得少了。
酒這東西和糧價是息息相關的,程家這樣的釀酒大戶有了這五萬石糧食的入賬就說明在短時間內他們對糧食的需求大大降低,甚至是幾近於無了。
這樣一來糧食市場就有相當於這個數量的糧食空了下來,糧價自然而然的也就會跌落。
然而,雖然所有人都覺得這批糧食是程咬金在看到今年的光景可能不好的前提下派人南下收上來的,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
這批糧食隻是在程家的倉庫裏打了個轉,第三天就被人拉走了。
至於去向何方?知道的人心裏門清,不知道的人就和事情完全沒發生過是一樣的。
但對於李世民來說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事實上,他原本對程咬金這條線是沒有報太大期望的,因為程咬金派出去的人主要方向是那些交通不便的山區,甚至是那些因為隋末亂世而隱於山林的隱性人口。
在李世民看來,這種行為的收獲是肯定有的,但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