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五姓七望的全麵反擊(上)
字數:2020 加入書籤
長孫無逸從來都不是個紈絝子弟,或者應該說他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紈絝子弟。
家世淵源他有,這個階級該接受的教育他有,就連最需要天分的政治嗅覺他也有。
這麽多條件加在一起,他怎麽能猜不出來大唐出事兒了?
其實早在馮智戴帶著那十萬石的糧食進京的時候他就猜到了一些,但那時候的他還不敢確認,因為這件事如果真的從表麵上去說的話也是正常的。
打從武德五年那段時間開始,馮盎造反的奏折就會時不時地從地方飛到長安這邊來,久而久之的所有人就都這麽認為了,所以嶺南一直都是朝廷的一塊心病。
去年,作為皇帝的李世民派出了使者前往高州,雖然薑雲誌的事情被隱藏了起來,但這在所有人的眼中也是很正常的。
畢竟是塊心病嘛,先去探一探,如果情況不對再打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呢,馮盎接見朝廷的使者,然後正趕上關中旱災初顯,馮盎為表忠心不僅讓他最為出色的二兒子進京做質子,還帶來了十萬石糧食作為籌碼,這都是能夠說得通的。
所以,長孫無逸雖然心有所感但也不敢隨便妄加揣測,更加不敢隨便亂說了。
不過後來糧價的起起落落讓他發現了事情的不一般,而朝廷的不為所動讓他確定了這種想法。
按照慣例來說,朝廷就算是反應再遲鈍,在糧價都幾經起落的情況下還不著手準備應對旱災的事情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了。
其實長孫無逸不知道,朝廷並不是不應對,隻不過是暫時不去應對罷了。
雖然明後年的蝗災才是真正的大頭,但這不代表著今年的旱災就可以置之不理了。
如果在這件事情上把大唐的底子給搞壞了,那就算是明後年的蝗災應對地再好也無濟於事。
而事實上,在長孫無逸回去的第三天,朝廷正式開始有了動作。
已經五月份了,麥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灌漿期也就那麽點時間,旱災已經是注定的了,李世民不會放任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的。
不過也因為這個原因,長安乃至於整個關中的糧價再一次飛漲起來。
朝廷一旦入場,那就代表著事情已經定性了,就算是現在立刻馬上下雨也無濟於事了,因為朝廷的人早就已經散出去了。
賑災的賑災,調動義倉的調動義倉,防止民變的防止民變,而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批人。
他們是去各地收購糧食的。
隋末亂世才過去幾年?大唐從建國到現在也不過是第十個年頭罷了,一場全國性的亂世所造成的的影響豈是那麽容易就平複的?
所以,就算是沒有蝗災這事兒朝廷也是要開始著手籌集糧食的,而五姓七望……也不對,應該說是四姓五望了,他們也下場了。
雖然不能說這些世族都是那種可以親眼看著百姓餓死的混蛋,但在他們的心中無疑還是家族利益被放在了第一位。
所以,在這個本該是他們最合適也最應該去體現他們世家的財力時,他們選擇了下場,去收購相對低價的糧食,然後再以極高的價格賣出。
凡事都會有個因果,這件事也不例外。
如果不是薑雲誌的出現,如果薑雲誌倒向他們一方,如果他們已經得到了他們想要的那些本不該屬於他們的東西,或許他們會去賑濟那些可憐的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