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心黑

字數:4144   加入書籤

A+A-


    杜如晦自從從生死間走了一遭,真正覺醒了精神天賦後,憑借決斷天賦能讓自己做出的決斷絕對是當前情況下最正確的。

    能夠麵對任何局麵,杜如晦表示自己未必能解決矛盾,但絕對能壓製這矛盾不爆發。

    所以甩開馬周與農業學府體係,依舊用老套的徭役體係,那碼頭修建速度自然變得緩慢,甚至當地的矛盾可謂是一件接一件爆發。

    什麽克扣徭役糧食,什麽土地征收矛盾,什麽受到管事欺負引發騷亂,那事情是真一件接著一件就不見停的。

    隻不過,對杜如晦來說,縱然如此也能夠很快的決斷處理。

    然而事情處理歸處理,但在這裏幹活,哪裏有源州與勝州這兩處的來得從容不迫。

    幾乎就不需要自己費什麽心思,這兩地港口在馬周安排下很快就建好了,水道疏通了,甚至都能投入使用了。

    相反,陳倉這個港口到現在都還沒修建完成,而且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真特多。

    兩相比較下,杜如晦果斷把馬周找過來,把活繼續包給馬周來幹。

    說實話,杜如晦是真不理解,為什麽同樣是幹活,自己手下幹得是又慢又煩,但馬周幹起活來又快又順利,短短時間就幹完兩份了。

    所以,杜如晦這次選擇留下來,好好觀察馬周到底怎麽幹活的。

    事實上,對馬周來說,因為河流的勘測就是馬周負責的。

    所以馬周選址第一步就相當快,然後馬上找上王真儒,讓他計算整個工程的工程量。

    王真儒通宵達旦,根據所有條件進行計算,並因已幹過兩次,多少也摸索出了一套公式,把現有條件套進去也就是了。

    基本上能把工程所需大概時間都能計算出來,然後套一個提前量就去找馬周交差了。

    而馬周也沒閑著,第一時間便找到所在地的郡望,表示碼頭修建好後,會劃出一部分區域專門給所屬郡望做生意。

    而你們便幫忙擺平地頭蛇,另外組織百姓過來幹活。

    當然,如果這些人貪心不足,那就要讓杜如晦召喚帝國主義鐵拳,把他們給鎮壓了!

    但基本上一手木棍,一手蘿卜,完全能讓這些人接受眼前事實,選擇乖乖合作。

    對馬周來說,最重要得就隻是讓那些有閑的百姓能過來幫幫忙而已。

    在這裏幹活包餐,就這麽一個簡單的條件,但附近願意過來幹活的人還是挺多的。

    別看長安糧食價格下降到每鬥四文,但整個全國可還沒有真正豐收呢!

    對很多百姓來說,幹活包飯尤其還讓你吃到飽的那種,肯定很有吸引力的。

    更不要說,有的百姓沒想到自己在這裏還能夠吃到雞肉,那可真幹活得勁頭都上升了。

    說實話,這些招募過來的百姓跟普通徭役也沒什麽區別,所以王真儒基本上招呼他們也都隻幹些零散的搬磚活,這點杜如晦自然看得清楚,真正幹活的主力是高陵徭役。

    首先王真儒把整個工程進行了拆解,每天需要幹多少,一共需要幹多少天,這些都寫成了一張圖紙,然後搭建了個涼亭後,把這圖紙放到了裏麵,所有人都能看到。

    整個工程在王真儒的拆解下,幾乎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標注起來。

    然後這些工程又分成幾個小組來一起做這個工程。

    每個小組每天的活雖然都分好了,但如果你能把今天的活幹好後,還幹明天的活。

    那幹得最多的小組,那每人吃飯時就每人獎勵一個雞腿或者鴨腿。

    總之,每個小組每天都會匯報進度,王真儒當天就會把進度程度進行更正。

    然後等工作了五天,他們開始休息了……是的,當徭役居然還有休息。

    這讓杜如晦相當不理解,而更不理解得是當地百姓。

    他們都是第一次見到活還沒幹完,居然能休息的徭役。

    他們興衝衝的跑過來,以為自己能夠再吃上飯時,結果發現今天休息,不管飯了!

    雖然他們不理解這到底為什麽,但無可否認這讓他們相當失望。

    畢竟像這種能夠吃飽飯的日子,自此進入到貞觀後到底多久沒經曆過了。

    尤其每天吃得還是香噴噴的大包子,偶爾還有雞湯喝,這簡直就是天堂啊。

    以前沒見過沒世麵,但現在他們感覺這才是徭役啊。

    結果這些從長安來的徭役,還過著做五休一的生活,這日子好讓自己羨慕啊!

    當然,這天徭役在休息,甚至在開啟浴室後,基本上這天勞工們基本都會來洗澡。

    同時很多配套設施,也會在他們開工時一點點搭建起來,供給他們消遣。

    不過,中層管理者到了這天卻反而變得繁忙起來,他們要一起開會總結。

    一個個說說遇到的問題,以及工程的進度速度,做得好的被表揚,做得差得被鼓勵。

    總而言之,像這樣的每周例會,每次作做五修一之後,都是必不可少的。

    每個月,管理者們會給這些徭役發一張張算不上大的紙張。

    這些徭役拿著這些紙張相當高興,他們會用這些紙張,去一些在碼頭開設的店鋪中交易。

    比如剛搭建起來的涼茶店,饅頭店,澡堂,以及花船……都是收這些紙張,認這交易的。

    杜如晦見到這幕感覺非常神奇,便好奇得拿著開元通寶去換了一些,上麵寫著小麥一兩。

    杜如晦看著這紙張,思索了一下,便拿著這紙張找上馬周,詢問這到底是什麽。

    “這是糧票!”馬周看著杜如晦拿出來的紙張,道:“您手上這能在高陵換到一兩重小麥。”

    “用這張紙能換一兩小麥!?”杜如晦有些驚訝的看著這紙張。

    馬周回答:“可以,這原本是我們內部的一種流通方式,最初是學生們的學分。

    後來去年徭役為了協助其他地區服役,徭役隊伍總不能當場發糧食,畢竟一來一回糧食可沒地方裝,便弄出了換取糧食的糧票。

    今年越王小麥大豐收了,所以便改發這小麥糧票了,有一兩、一斤、一公斤,甚至還有千公斤的。

    這些在高陵以外的地區用得比較少,但在高陵內,拿著這糧票是能直接兌換糧食的。

    一公斤或一公斤以下不需要任何簽名,但一公斤以上的糧票兌換要簽字的。”

    “你就不怕別人仿照?”杜如晦聽到馬周的話,忍不住詢問道。

    馬周說道:“大麵額的需要當事人過來簽字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