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要打仗了
字數:4247 加入書籤
“混蛋!”
“混蛋!”
“劉阿鬥,汝欺人太甚!”
武昌皇宮內,孫權怒不可遏,拳頭更是捏的咯咯直響,兩份被扔在大殿上的戰書,是那麽的刺眼。
數十位文武官員,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三天的時間,孫權連收兩份戰書,而且都是大漢天子劉禪寫給他的。
一份是來由夷陵太守呂據三天前送回來的,另一份是由臨賀郡太守聶友今天送回來的。
戰書上的內容一模一樣,都是指責東吳背信棄義,遣人到長安散播謠言,欲使大漢君臣不睦...最後的結果就是,大漢天子劉禪對此非常的不滿,決定終止與東吳的同盟關係,並限期東吳君臣十日內,必須無條件向大漢投降。
若是十日內東吳拒不投降,大漢將立即出兵伐吳。
“陛下!”
就在孫權發怒之後,中書令孫弘愁眉不展的出列說道:“陛下,我大吳絕不能與大漢開戰...大漢國力強盛,吳漢兩國若是爆發戰爭...我大吳...”說著,他頓了頓,才繼續道:“微臣諫言,立即遣使到長安去見大漢皇帝,陳述在長安散播謠言者絕非我大吳所謂,一定是曹魏做的。”
半年前,劉禪西征回返長安,東吳為了向劉禪示好,於是派遣了使臣朱應入長安拜見劉禪。
朱應回來時說,劉禪對其非常友好,還讓他代其向東吳皇帝孫權問好。
這件事,整個東吳朝臣,基本都知道。
可是這才僅僅過去幾個月的時間。
怎麽就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讓那劉禪連發兩份戰書,而且還下了最後通牒。
更要命的是,大漢在秭歸集結了六萬水軍,由水軍都督李豐率領已經兵臨夷陵城下;與此同時漢軍在交州、桂林、蒼梧三郡,更是集結了二十萬步騎,隨時準備進入東吳邊境。
孫弘很擔心,擔心吳漢爆發戰爭,東吳很難抵擋。
隻是孫弘的話音剛落,大將軍諸葛恪卻是冷笑道:“中書令難道還沒有看出來嗎?不是我大吳要與大漢開戰,而是那劉阿鬥意欲滅亡我大吳...”說著頓了頓,有些不削的看了一眼孫弘。
諸葛恪一向看不上孫弘,因為他覺得孫弘為人陰險狡詐,善於獻媚,幾年前就是因為他進讒言,害死了張休。
“大將軍!”孫弘卻是反駁道:“如今漢強而吳魏弱,此時若是漢吳爆發戰爭,我大吳焉能擋之?”
雖然諸葛恪的話,並沒有什麽問題。
劉禪突然向吳國下戰書,下通牒,這明擺著想要滅亡吳國,要不然隻是一個散播謠言,不至於弄出這麽大的陣仗。
但是他更加清楚,現在天下的格局,吳國想要繼續延續國祚,隻能忍氣吞聲,與大漢和睦,是吳國眼下唯一的選擇。
“擋不住,也得擋!”諸葛恪朗聲道,然後又向孫權行了一禮說道:“陛下,現在不是氣惱的時候,既然劉阿鬥想要滅亡我大吳,我東吳數十萬兵馬,也不是泥捏的;”說著他頓了頓,然後繼續說道:“陛下,現在與劉阿鬥和談就是與虎謀皮,倒不如速遣人去洛陽,正所謂唇亡齒寒,一旦我大吳沒了,下一個自然就是曹魏。”
孫權很生氣,但是他也懂得現在無論他怎麽生氣,也改變不了眼下的局勢,等到諸葛恪話音剛落,他也是微微點頭,然後掃視一圈大殿,最後看向顧譚:“顧愛卿!”
“微臣在!”顧譚應聲出列。
孫權道:“現在事關國家危機存亡之際,就請愛卿速去一趟洛陽,聯合曹魏,共抵漢軍!”
“微臣遵旨!”
顧譚沒有推辭,當即應道。
數十年間,三國之間就是這個套路,魏強時,漢吳就聯合起來抗魏,如今大漢要舉兵伐吳,孫權覺得,曹魏必然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
派出顧譚出使洛陽,接下來孫權也忙著調兵遣將。
當天下午,就令人去合肥傳召驃騎將軍丁奉,丁奉在合肥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如今正值東吳生死存亡之際,而且合肥經過這些年的治理,即使曹魏攻打,也很難輕易攻破。
況且比起曹魏,孫權現在更懼怕大漢,因為現在吳國兩麵都遭受到漢軍的威脅,長江防線雖然漢軍是順江而下,不過在長江沿線,大吳的水軍可不是吃素的,還能抵擋漢軍一陣。
但是,漢軍因為占據了交桂以南,這就讓孫權有些棘手,因為漢軍除了可以從秭歸順江而下,同時還可以從交州、蒼梧、桂林三郡北上。
一旦漢軍從三郡北上,很快就會殺到大吳國都武昌城下。
這個時候,合肥的安危,自然就沒有那麽重要了,現在孫權更關心整個吳國的安危。
...
公元252年,3月12日。
當一陣海風吹來,讓交州又一次換發生機,三月的交州,還有絲絲涼意,不過卻讓交州城北的五萬漢軍,一個個那是神清氣爽。
“將士們!”
點將台上,鎮東將軍馬岱緩緩拔出腰間長劍,朗聲說道:“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按照陛下的旨意,限期東吳君臣十日內向我大漢投降;”說著,馬岱眉頭微挑,看了一眼旁邊的輔國將軍趙統,然後繼續說道:“但是昨日就是十日的最後期限。”
這話剛一出口,馬岱覺得他都多餘這一說。
為什麽?
因為算算時間,十天前大漢連發兩份戰書至東吳,或許這個時候,孫權也才剛看到戰書。
十天期限?
嗬嗬——
“既然東吳君臣不識時務!”馬岱繼續說道:“那我大漢的鐵騎,就去好好教訓教訓他們。”
“戰!”
“戰!”
“戰!”
霎時間,五萬步騎齊聲高喝。
這些漢軍士兵,其實早就知道了,這幾個月他們從各地調至南境,肯定不是調他們過來鎮守交州的。
要打仗了。
至於皇帝給東吳的通牒,那隻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先不說東吳君臣可不可能主動投降,即使他們真的懼怕大漢,決定向大漢投降稱臣,那時間也是不允許的。
十天,從蒼梧日夜兼程,或許能送到武昌,倒是夷陵到武昌要近一些,即便如此,等到東吳君臣收到戰書,然後他們商議一番,決定是否要投降大漢,不過時間可能也早已過了十日期限。
昨天就是第十天,而今天一早,五萬漢軍就已經整裝列隊。
等到將士們的吼聲剛罷,馬岱、趙統翻身上馬,接著馬岱猛提馬韁,待戰馬高高躍起時,隻聽得他一聲爆喝:“出征!”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