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覲見大宗伯

字數:4200   加入書籤

A+A-




    “而我等讀書識禮難道就是為了科舉出仕,為了身居高位安於享樂而不顧萬民於水火......”

    魏廣德說出想要請朝廷降檔簡辦榮恩宴的想法後,雙眼就環視眾人,看他們的反應。

    這樣的事兒,以他這個小小進士肯定是不夠資格的,在魏廣德看來,至少也得23以上的新科進士同意才行。

    民主很重要。

    沒讓魏廣德失望,這會兒的進士們還沒有步入官場,自然沒有被官場那些不好的風氣影響,在聽到魏廣德的想法後都是眼前一亮。

    確實,榮恩宴的規格很高,每次舉辦靡費的銀錢也是不少,傳聞每次耗費高達千兩之巨。

    至於說讓進士們為災區捐款?

    對不起,在現在這個時代,更多的其實都是為本鄉本土捐資助困,可沒有為外省提供幫助的意識。

    是的,在這個時代裏,鄉土觀念很重。

    當官了或者發財了,為宗族子弟、鄉親父老提供一些幫助,修橋鋪路啥的,都是義務,這個大家都能接受。

    可是要說江西福建的進士掏錢捐助山陝災民,大家可從來不會去想。

    該不該捐?

    該捐。

    該誰捐?

    自然是山陝的士紳。

    當然,在進士們看來,既然朝廷國用不足,那麽精簡一些不必要的開銷也是應該的。

    榮恩宴,對於他們進士來說,更多的就是那種榮耀,畢竟是科舉最高規格的宴會了。

    至於宴會上是美酒還是清水,佳肴還是稀粥,是真的不重要。

    “好,我支持。”

    “對,我也覺得這樣好。”

    最先反應過來的還是郭東,也就是最開始說話的那人,他是山西人,對魏廣德的傳臚身份也是有點陰陽怪氣的,不過在這個時候也是最先出聲支持的,雖然提前到了京師沒有親眼看到家鄉的慘狀,可是家信字裏行間他也能看出許多。

    而第二個出聲支持的是何邦禮,他這時已經起身大聲對其他同年念道:“先師有雲,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我等皆為聖人門徒,當此百姓受苦之際,正該秉承先師所言,周濟百姓。”

    隨著他話音落下之時,郭東一桌的山西進士紛紛起身附和,隨之江西和福建進士也都起身支持魏廣德的意見。

    魏廣德看到眾人的注意力都轉移到自己身上,隨即站出來向中進士拱手一揖,道:“前朝司馬相公曾作《訓儉示康》,那是廣德見到此文章時還小,但也是大為觸動。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當此國朝隻用不足,我等不僅要學習司馬相公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更應該學習他勤儉節約,不喜奢侈。”

    說道這裏,魏廣德略一停頓才繼續說道:“隻是,正如書中所言,‘君賜不可違’,榮恩宴可以照常舉辦,隻是降低菜品等級甚至就以清水饅頭亦可,我們要的是那份皇上賜宴的榮耀,那是對我們十年寒窗的一個認可。”

    說完話,魏廣德又看看樓上的幾十位進士,“此榮恩宴是皇上對三百進士的褒獎,我們不能代表,所以我意馬上尋找更多的同年,曉之以情,我想大家都不會反對的。”

    “嗯,我們這就去找其他人,說說山陝災情,想必都會體諒。”

    夏可範也說道。

    隨即眾人下樓,又和樓下的進士們說起此事,聽聞山陝地震損失如此巨大,數十萬百姓因此喪生,更有無數百姓因災流離失所,自身一口答應下來。

    很快,這酒樓裏近百新科進士被魏廣德分成幾路分頭行動。

    魏廣德做為傳臚,是這些進士中名次最靠前的,至少在人找到諸大綬、陶大臨和金達前,眾人自然就是以他為首。

    魏廣德帶著一些江西、山西和福建的進士前往禮部衙門,因為榮恩宴是禮部負責操辦,到目前為止他們還不知道嘉靖皇帝下詔派何人負責代表他主持明日的榮恩宴,在這個時候也就隻能找到禮部陳情。

    而其他人則分別沿大街尋找其他同年,還有三路分別前往浙江、南直隸和江西會館,尋找本次殿試的一甲三人。

    說起來,魏廣德也是在提起此事後才想到,這麽操作一番,似乎有利於他在同年中威望的積累,一開始魏廣德還真沒想到這上麵去。

    自然,他是希望找不到狀元、榜眼他們的,但是魏廣德卻不能宣之於口,還必須主動說起此事,否則事後必為人所記恨。

    能考到進士的,肯定有書呆子,但是畢竟是少數,其他人事後也必然反應過來。

    所以,魏廣德不打算留下這個口實,無論怎麽說,都是他提出並倡導起來的,自然在之後分派人手尋找同年和陳情兩件事上要主導下來。

    很快,人手分配妥當,魏廣德就帶著勞堪、郭東等進士直接往禮部衙門去,而夏可範等人則四處找人。

    剛剛完成了禦街誇官的儀式,懸掛了皇榜後禮部主要官員正聚在正堂裏麵安排明日的榮恩宴,不僅尚書王用賓在座,左侍郎吳山也在,這二位自然就是掌握禮部話語權的人。

    王用賓已經老邁,這些年身體並不好,已經上了致仕折子,隻是嘉靖皇帝那裏還一直拖著沒批,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等他做完這次殿試儀式後再批紅。

    而吳山就更有意思,前年還是禮部左侍郎,之後改遷吏部左侍郎,這次殿試儀式卻又被嘉靖皇帝派到禮部輔佐王用賓處理政務。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吳山應該就是嘉靖皇帝選擇的接班王用賓禮部尚書之職的人。

    吳山也是翰林出身,曆任翰林院編修、禮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可以說走在標準的翰林通往內閣的道路上,所以雖然此刻他還是吏部的人,吏部諸人對他卻是俯首帖耳。

    此時他們兩人正會同左右侍郎詢問儀製和精膳兩清吏司的郎中,明日榮恩宴的準備情況。

    很快,一名小吏就興衝衝到了門外請求入內,告知有重要事務稟報。

    王用賓這會兒已經有點累了,畢竟上了年紀,這次也是因為涉及三年一屆的掄才大典,他這才又回到衙門辦公,忙碌了這麽久就有點支持不住。

    吳山見狀,連忙叫那小吏進來報事。

    小吏進門急忙躬身施禮道:“見過大宗伯,見過幾位大人。”

    “有什麽事兒,快快說來。”

    吳山立即接話道,盡快處理完這頭的工作,也好讓王用賓王尚書可以先回去休息。

    “稟報大人,外麵有上百進士匯聚,說要麵見大宗伯陳情,小人不敢隱瞞隻能馬上來稟報。”

    那小吏看到退在一旁的兩個郎中,知道剛才這裏正在討論事務,所以馬上匯報道。

    “上百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