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隆聚兵,黃虎失眷
字數:3834 加入書籤
有賴陳堯護持,即使郎陵經曆過一兩場兵災,但未傷元氣,人口並沒有明顯減少,甚至有所增長,現在全郡人口依舊維持在八十萬人左右。
這也是為什麽當初趙光遠寧願冒著全軍覆沒的風險,都要繞道奇襲定南關,不僅因為定南關的軍事屬性,更因為他忌憚統一後的郎陵。
郎陵郡地形複雜,平原丘陵山脈交錯縱橫,偏居一方與世隔絕,在荊南乃至天下棋局中都是最不受重視的一類郡縣。
地理位置差,有獠人山民時常作亂的隱患,水匪眾多商業不算發達,可以說是個窮郡。
但郎陵有兩個優勢,放在眼下天下大亂時卻是王霸之基。
一是郎陵麵積之大堪比南陽,有多處產糧之地,零陽平原在荊州乃至南方諸州都有名氣;二是郎陵人口眾多,一郡八十萬人雖然比不上荊北,卻也冠絕荊南。
經過連翻動蕩,現在荊南稱得上一句地廣人稀,各郡人口不豐,永山四十萬人,桂陽三十萬人,湘郡三十萬人。
也就是說荊南其它三郡加起來,才能比得上郎陵的一郡人口,這是何等的戰爭潛力。
亂世之中最珍貴的資源隻有兩種,人口和糧食,郎陵兩者皆備。
李隆自然也清楚這點,所以早就定了自己的平天下之策,不疾不徐緩緩圖之,靜待天時。
對於荊南更是如此,大家都不動的時候,他也不動,反正都在修養,郎陵能積蓄的實力肯定更強。
說是大家,李隆眼中其實隻有趙光遠,不僅是因為桂陽和湘郡打成一團沒有威脅,更是因為當初兩人於定南關的遠遠相會。
潛龍見潛龍,那必定勢不兩立,他至今還記得那一次搶占定南關,於戰略上勝過趙光遠的感受。
暢快淋漓,身心通透,之後在事業上更是一帆風順,預料中十分難以推行的鄉官、民兵製度居然沒有遇到什麽阻礙。
李隆從降生開始就身負靈眼,能看到其他人身上氣運如何,開始他還認為是穿越者附帶福利金手指,寶貝的不得了。
後麵年歲見漲,接觸過雜書和父親李呈認識的道士之後,他才知道這叫望氣術。
下至剛入修行大門的道徒,上至傳聞中的真人仙修都可以修習此術,並無門檻。
當然能練得高深望氣之術的也非常少,很多修士都隻是入門,最多能看看風水家宅之運。
李隆在得知自己的靈眼不過是其他人可以修行的望氣術後,非常失望,時時感歎自己的金手指太拉胯。
可他沒有修道資質,這是他唯一能倚靠的異術,所以他對氣運之說勤加鑽研,於望氣術上算是登堂入室了。
“凡望氣,有大將氣,有小將氣,有往氣,有來氣,有敗氣,能得明此者,可知成敗吉凶。”這是父親好友道士對他的解釋。
李隆自己也對望氣術體係有一個評價,下者觀山勢之風水,中者觀人之旦夕禍福,上者觀國運之興衰。
他自己就是處於中間這個層次,上層他估計非大修不能有成。
占領定南關之後的舒坦通透之感,李隆認為就是氣運影響,潛龍見潛龍必有氣運之鬥,而他應該是勝了,並且掠奪了屬於趙光遠的一部分氣運。
陳堯最近讓廟祝告訴過他一些氣運之說,特別是點明了荊州的三條潛龍,他自己就是其一,天生的真龍預備。
此次打下永山,荊南將再無敵手,到時候起碼能稱個侯!
李隆目光如炬,看向永山的綿延叢林,心中的野心不可避免的沸騰,頭頂似有一聲大蟒的嘶鳴。
李隆不能觀望自身的具體氣運,隻能從旁推敲,但經過多年運用,他現在能看到自己的氣運龍象。
他微微抬頭,一條土黃色的氣運龍蟒盤旋,朝著永山方向探出蛇信,躍躍欲試。
兩年前,也是在此地,也是在這座關牆之上,他見過趙光遠頭頂的那條氣運龍蛇,當時還隻是蛇。
可有一郡之地蘊養,氣運龍蛇怎麽也該化蟒了,這也代表他一旦擊敗趙光遠,他能掠奪到更多的氣運。
龍蟒處於進取之態,此戰當勝!
“大軍開拔,直取鍾武!”
在平靜兩年後,他終於等來時機,永山的趙家先忍不住了。
在從隨軍廟祝那得到桂陽郡的形勢消息後,李隆就判斷趙光遠一定不會坐等彭慶徹底消滅黃虎,肯定會抓住這個插手桂陽的天賜良機。
因為換位思考,他也會這樣做,永山郡的底蘊不足,很難和郎陵一起再拖下去。
而且如果等彭慶再度統一桂陽,隻需稍加修養,擁有一支經過戰火磨礪大軍的彭慶也將成永山難以啃下的硬骨頭。
到時夾雜兩大強敵中間,可就難以再遇到這麽好的擴張機會了,不需要全占桂陽,隻需要在蒼梧山那邊占據一兩個縣就能將永山的形勢盤活。
在判斷趙光遠會出手後,這段時間,李隆一直向永山散播最近沒空動兵的消息。
現在已經六月底,七月就是夏收時期,近七成的正兵都被李隆派了下去,幫助鄉民收割糧食。
這也是李隆獨創的做法,他稱之為“軍民一家親”,在去年興平六年的夏收秋收也都是這樣。
在很多大戶包括趙光遠這等人眼中,李隆就是個土包子,讓自己辛辛苦苦練的兵幹農活,如何能得將士之心。
可現在趙光遠卻對李隆的“軍民一家親”很是歡迎,恨不得李隆把所有兵力全放出去,散到郎陵各地耗盡精力,睡在農田中。
因為這樣郎陵軍隊就沒空襲擾永山,沒法在趙光遠帶大軍出征時,給他的後方造成麻煩,逼他回師守土。
隻是趙光遠的眼光還是太過狹隘,對李隆一手訓練出來的軍隊不了解。
換做大虞各地的常見地方軍,平常隻召喚駐地軍營的駐軍都需要一兩個時辰,更別說還有很多缺額。
如果是聚兵,召集各地兵馬匯集,那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事了。
發出命令傳達到各地,地方軍官接令召集手下部眾,行軍趕往聚兵地,點卯,匯集各地駐軍,後勤準備……
各種流程走下來,按照慣例,一郡之地中,一月之內能整合軍隊就是合格,如果戰事緊急,那半月之內聚兵完畢就是優秀。
也就是說起碼半月之內,趙光遠不用操心後方,隻要順利,半月足夠他拿下桂南三縣甚至桂陽郡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