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班師回朝,稱公稱王?

字數:7379   加入書籤

A+A-




    興平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李隆率大軍班師回朝。

    此時已然接近年關,正處寒冬之時,刺骨的北風掃過荊州大地。

    接連的夏收秋收都是糧食大豐,沒有凍餒之患,又有多少人願意在寒冬奔波。

    往前幾天的街道那都是人煙稀少,再忙碌的人也會在臘月回到家人身邊, 享受天倫之樂。

    然而今天的楚國國都,卻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被修整一新的官道兩旁站滿了翹首以盼的百姓,他們臉上充滿了興奮,時不時踮起腳尖朝北方看去。

    “君上半年未歸,也不知道在外征戰過得還好嗎?”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有些擔憂地說道。

    這個時代的百姓就是這般樸素,隻要當權者讓他們過得稍微好點,就會感激涕零。

    這些年來, 荊南戰火紛飛, 彭慶黃虎都曾將戰火燒到潭州,縱使孫奇水勉力維持,但底層百姓也難吃幾個飽飯。

    這不,李隆入主潭州,建立大楚後,整個楚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不僅對外擴展,對內也是廣施仁政,減免賦稅徭役,大力建設水利道路等公共設施。

    加上城隍信仰高度普及,整個楚國大地處處豐收,最次的田畝產量也能比擬揚州富庶之地。

    或許最直觀讓百姓們吃飽的是城隍神君,但李隆以城隍神為正祀敬奉,親力推廣城隍信仰等行為,都是楚國百姓看在眼裏的。

    “哎,老伯,您放心, 君上這次征伐荊北可是連戰連勝, 這次是凱旋歸來!”旁邊一個大嬸連忙安慰道。

    “那就好,那就好,我們荊南的娃娃們也都要回來了,這剛煮的雞蛋一定要給他們吃到。”老人不懂戰事,但他知道勝利總歸會傷亡小點。

    老一輩的人的關注方麵肯定和年輕一代不同,這不一群壯小夥圍在一邊討論的就是國家大事了。

    “你們說楚侯這次回來會稱王嗎?北方可都出了幾個皇帝了,秦帝、魏帝、趙帝啥的,就連我們南方也有蜀王、吳王、越王。”一個身穿勁裝遊俠兒模樣的人對著旁人說道。

    “我覺得會,再不稱王,豈不是矮了他們幾分。蜀王不說,名義上有益州,可吳王越王都隻占了半州之地,如何能忍。”有人馬上就回應道。

    “不一定吧,還有閩侯、百越侯、南海公等諸侯國在呢,誰說一定要稱王。”也有人覺得這個問題說不好。

    “你說的這些公侯也能和楚侯比?交州雖然已經算熟地了,但隻有內九州才能出真龍天子!”一位青衿士子不屑地說道。

    哪怕三十六州之地已然被曆代王朝統治了很久,官方也一直在試圖抹去內州外州的概念,可一些地域方麵的歧視還是存在。

    交州、沙洲等早納入的外州看不起象州、南浦州等後納外州,內九州看不起所有的外州,中原內州看不起邊緣內州等等。

    歸根到底還是人道文明發展程度的問題,曆史上出龍最多的也就那四角之地和中原, 這些地方天然具備人道昌盛的潛質。

    “爾等都錯了,我要是楚侯,絕對不會稱王!”這時一位風度翩翩,衣著華麗的世家子加入了他們的討論。

    “哦?公子可有見教。”其他人不敢怠慢,即使世家子這話顯得突兀,也沒人會去當麵反駁。

    不提人的階層高低問題,出身世家看到的東西肯定更多更廣,他們自然知道這點。

    “咳咳,既然你們誠心請教,那我就稍稍說一下。第一,在古夏版圖上荊州不處於四角和中原,說得好聽是用武之地,說得不好聽是四戰之地。既沒有四角之地的山川之險,有沒有中原的龐大的戰爭潛力,如何能貿然稱王高調行事。

    第二,曆史上最強的古楚,可不是隻占據了荊州一州,其版圖遠勝同期諸國。從氣運國運的角度看,楚侯也不會貿然稱王,以免根基不穩。”這世家公子侃侃而談,風姿勃發,令旁人敬服。

    有些人沒聽太明白,想繼續請教,可世家子一瞥人群中的一道人影,馬上嚇得脖子一縮,遠離了現場。

    也是,國君班師回朝,玄衣衛異聞司怎麽可能不下狠功夫,這道旁滿滿當當的人群裏不知道有多少暗探。

    雖然楚國沒有明令禁止私下討論國家大事,可這世家子貿然宣揚未定之策,必然惹上麵不喜,到時被玄衣衛備案,進入仕途可能就有汙點。

    “來了,來了,我看到大軍了!”人群中突然掀起轟動,回朝大軍出現了。

    與此同時,潭州城內留守的文武百官適時出現,他們有序排列在永寧門之外。

    永寧門,即潭州城北門,取楚國永昌安寧之意,這也體現了李隆收拾河山,再造太平的誌向。

    “噠噠噠。”這是踏著整齊步伐的大楚士卒,他們外麵套著黃色披風,裏麵是黑色玄甲,精神麵貌昂揚向上。

    最前麵的當然是精兵中的精兵,一個個體型高大壯碩,散發出經曆過血戰洗禮的肅殺之氣,每個人都氣概豪邁,是名副其實的精卒悍將。

    “大楚威武!”有民眾熱烈歡呼道。

    “虎!虎!虎!”楚軍士卒沉聲回應,激起更多人的歡呼。

    所有的百姓都激動起來,這是他們楚國的子弟兵,是這般強悍,給他們帶來深深的安全感。

    “參見楚侯!”一排排道旁百姓恭敬地跪了下去,他們此刻的心境和李隆剛入主時完全不一樣,他們已然是楚人,已然有了君主。

    李隆的國候車駕緩緩前行,他本人也時不時露麵回應百姓們,直到永寧門前,留守的文武百官迎了上來。

    領頭自然是監國李呈,後麵是內閣成員以及六部頭頭,不等李呈行禮,李隆連忙下車上前對著李呈一禮道:“這段時間辛苦父親了。”

    沒辦法,李隆沒兒子,外出征戰隻能讓自家老爹代為監國,不然讓誰操持大權他都不放心。

    “消瘦了不少,你娘很想你。”李呈眼眶稍稍有些紅潤,但他還是言辭不多。

    李隆也十分理解李呈,攙扶住李呈的手臂,一邊朝城內走去一邊接見大臣。

    能在這時問候李隆也隻有真正的楚國高層了,管宗、溫敏博、孫奇水等人一齊躬身拜道:“臣等拜見君上。”

    李隆聽出了臣子們的激動心情,他征戰半年終於回到潭州,也一樣激動,揮手笑道:“進城再說。”

    大軍凱旋,他們應該享受勝利,享受開疆拓土帶來的莫大榮耀。

    讓國都百姓看看大楚將士們的英姿,這一次大軍並沒有停在城外軍營,而是隨著李隆這位國君一起入城。

    除開留守荊北的軍卒,一共五萬大軍排成長龍,穿過永寧門,走在寬敞的中央大街上。

    果然,不僅城外有百姓夾道歡迎,城中百姓更是等候已久,他們站在道路兩邊甚至屋頂之上位凱旋楚軍歡呼,臉上都是自豪的笑容。

    這都是他們楚國的兒郎啊!不少膽大的待嫁少女紛紛拋出香囊、紅綢帶,暗許芳心。

    李隆哈哈大笑道:“民心歸附,都是我的子民啊!”

    身後的大臣們也紛紛恭賀道:“此皆君上之功,開疆拓土,凝聚楚人之心!”

    這一戰持續半年,掃滅黨奉,橫推大小豪強盤踞勢力數十,占據州城江陵,一攬荊州全境。

    這是何等的武功,哪怕放眼當今天下,也沒有幾個盤踞一州之地的國家吧。

    也就是說,如今占據荊州的楚國,是數一數二的大國,國力強盛!

    時隔半年,作為正式議政上朝的場所,明政殿,已然修繕完畢。

    雖不算富麗堂皇,但也算威嚴大氣,容納楚國百官上朝不成問題。

    李隆高坐金鑾椅,享受眾臣朝賀。

    “臣等參見君上!”

    “我大楚,威武!”李隆揮手以示平身,接著大手強有力的對虛空一握,發出有些失禮的回應。

    但哪怕最保守的閣臣管宗也沒認為李隆不合適,這是一位開疆拓土君主的武功誇耀。

    大楚正值興起之時,全國上下齊心協力,誰也不會不識趣地跳出來說窮兵黷武。

    “此戰大獲全勝,全體參戰官兵記集體二等功,另有突出個人皆有封敕。晉封張定安為征西將軍,開國子,食邑三百戶;李虎為虎豹將軍,開國子,食邑二百戶……管宗、溫敏博、孫奇水坐鎮後方轉運糧草勞苦功高,封開國男……江夏之役先登陷陣斬將奪旗等殊功十五人……南陽之役……以上諸將士爵國士,加開國……

    吏員農建同於長江轉運過程中抓捕盜賊15人,立下殊功,特許晉封九品正官,爵國士;匠人陶強改良神威砲射程,敕封名匠稱號,爵國士;輔兵趙牛二表現突出,晉封工兵營隊正,爵國士……”

    伴隨著太監的尖銳聲音,下麵的文武百官心神波動不已,他們萬萬沒想到這次李隆這麽大方。

    不僅給有戰功的武臣升官封爵,還要給文官封爵,雖然人數不多,但也破開了文官不封爵的潛規則。

    這讓很多文臣對那幾位閣老豔羨不已,畢竟是與國同休的開國男爵,這可是能傳子孫的爵位!

    當然這些還屬於百官能接受的範圍,最後給地方小吏、匠人、輔兵封爵,這算什麽回事。

    馬上就有很多禮部官員想要跳出來反對,隻是麵對李隆的強硬態度,沒人敢硬頂。

    李隆就是讓楚國上下都知道他的意思,各行各業不分貴賤,隻要你立功,就算隻是匠人輔兵,一樣有出人頭地的時候。

    有鑒於神威砲等器械對戰場上的決定性作用,李隆還借此機會推出了一套匠人職級體係,一共九級外加名匠大匠等特殊稱號。

    每一級工匠享受的待遇都不同,到了名匠甚至能像國士一樣推舉子嗣直入郡學,外加陶強現在還有國士爵位,身上加起來的特權堪比男爵。

    這個世界雖然不是科技側,但科技能帶來的便利還是很大的,能突破一點,對於楚國大業都有很大的幫助。

    射程兩百米的普通投石機,和楚國射程四百米的配重投石機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配重投石機的力量還遠遠沒有突破科技上限。

    這場回都後的第一次大朝,討論解決了很多事,但就一件事沒讓百官商議,稱王還是稱公。

    李隆明白,百官中有這個見識的人還是少數,與其爭吵,還不如他“獨斷專行”。

    當然,他還是預先告知了幾位閣臣和心腹,他們雖然驚訝,但也能理解。

    楚國眼下雖然占據了荊州,但並未收服古楚的全部版圖,畢竟古楚尚且隻是王國。

    此時稱王徒然惹人矚目,還不如稱公,示敵以弱,暗中積蓄大勢。

    待拿下益州,成就席卷南方之勢,以兩州之地稱王,就算古楚版圖未複,李隆也是堂堂正正的楚王。

    興平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楚侯稱公大典開始。

    和稱侯開國的流程相差無幾,不過沒那麽隆重,李隆在禮樂聲中乘車架向宮外而去。

    這次李隆沒有再去城外祭天稱公,而是讓車架去了城隍廟,這讓禮官們驚詫不已。

    如果是一般的禮儀錯誤,他們還能容忍,這是對開國君主的尊重,但現在稱公大禮都錯,讓天下諸國怎麽看楚國。

    一些耿介的禮官不想從命,要勸言李隆按照傳統流程走,可玄衣衛早早的就把他們帶了下去,不到大禮結束不得放出。

    城隍大祭酒劉土,似乎早就得到了消息,率領一眾廟祝祭酒出門迎接,他們代替了禮官的職責。

    李隆和劉土眼神交錯,各自默契地點了下頭,今天他們要做的事,萬年未有。

    國都城隍廟占地極廣,紅牆泥瓦,巍峨壯觀,大廟廣場堪比王宮占地的麵積,中間擺著一尊極為高大的紅銅香爐,有三株大香等待這次禮儀的主人點燃。

    主殿大門敞開,正好可以讓所有人看到裏麵佇立的城隍神像。

    原本明亮的天色突然暗沉下來,天際一道驚雷劈下,白熾的閃電照耀出這座城隍廟裏的眾生之相。

    嗡~

    磅礴的氣壓瞬間壓在所有人身上,似有一雙蒼茫無情的雙眸盯住了這裏,是人道意誌?

    天地有感,人道有感,難道這裏發生的事,將有違元衍界發展數萬年的人道文明之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