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淮南形勝,蓬萊雲鏡
字數:7436 加入書籤
楚國定鼎南方之勢不可阻擋,齊小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從他統一青州開始就在思考如何遏製楚國的北伐。
青州是齊國基本盤,不能將戰火燃至根基,並且青州的地形地貌,顯然不足作為天險對抗統一南方的強楚。
這時將對抗陣線南移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青州之南即為徐淮,淮河地區即為勢在必得。
所以當齊小白得知楚軍居然戰勝妖國,並且還有餘力渡江北伐後,他非常不甘。
他作為立誌統一天下的雄主,當然知道守江必守淮的說法,淮河一線無論對於南方政權還是北方政權,都無比重要。
對於南朝來說,起碼要占據長江以北的淮河兩岸,隻有江淮一體,才能夠形成縱深防禦,單是一條線的長江防線是遠遠不夠的。
如今楚國就是南朝,對於楚國來說,長江作為天險夠格,但作為防線還需要江北的支點。
這第一個支點便是江北重鎮廣陵,此城所在溝通長江淮河,如果要守住長江,就必須要依靠廣陵作為戰略支點。
但廣陵周邊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遭到北軍的重兵圍攻。
因此要保住廣陵這個戰略支點,就必須占據淮南一帶。
淮河、泗水水係發達,南朝軍隊防守時,複雜的水係避免了直麵北方騎兵的衝擊,同時可以從後方不斷向支點城池輸送支援。
南朝占據廣陵及淮南可以坐穩江山,那北朝失去淮南亦將攻守易勢。
特別是如今楚國占據荊州南陽郡,已經擁有直攻中原的重大優勢,再被楚國占據江北的淮南,那日後楚國北伐即可兵出三路。
漢中、南陽、淮南,無論誰統一北方,也不想見到南朝擁有如此巨大的戰略優勢。
前兩路,蜀地被漢中鎖龍,反攻漢中地勢上處於極大劣勢;南陽前出,則會遇上北朝的重兵集團,特別是騎兵,如今楚國在南陽邊境是采取守勢。
可淮南這一路,卻是楚國占據巨大優勢。
南人駕船,北人乘馬。
南方水係眾多,氣候溫暖,冬季河流不封凍。船隻運貨拉人,快捷便利。
北方產馬,騎兵機動性強,衝擊力大,由此帶來的巨大消耗,需要車載馬馱長途運輸。
在效率上,北方明顯弱於南方,這一點猶以淮河流域最為明顯。
元衍界人道王朝曆史上,少有以南伐北成功的桉例,但隻要有,無不是自徐淮北伐成功。
南朝在淮河上頻繁調動軍隊和物資,以遠超北朝的效率,積累戰爭優勢。
……
由於齊小白判斷楚軍主力將和妖族大軍相持日久,所以隻是出動了八萬軍隊攻占彭城國,另外的主力還在兗州和魏晉大軍征伐不休。
趙國被瓜分,齊軍占了最大的好處,也得到了魏晉甚至燕國的重點關照。
不過現在淮南即將被楚國攻占,為了未來南北爭鋒的大局考慮,齊小白一邊放棄兗州的部分利益抽掉主力南下,一邊派使者向魏晉說明情況,告訴他們認清大敵。
齊小白本下不了決心,可其核心幕僚還有背後的天靈道,都出言相勸。
“國家欲取江東,先須積穀彭城。徐州良田十萬餘頃,水陸肥沃,清汴通流,足以既灌,興置屯田,資糧易積,非直戍卒豐飽,亦有吞敵之勢也。”
在天靈道眼中,真正的大敵隻有神庭扶持的南楚和正一道扶持的秦國。
其它諸如魏晉燕,最終的結果也就是趙國的下場。
對於爭取徐州人心來說,明麵上楚軍肯定是更容易被人接納,因為楚軍師出有名。
首先大一統理論深入人心,李隆以神武皇帝的身份禦駕親征,這符合統一大義。
再有就是楚軍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名義,有“賢王”之稱的廣陵侯,為了挽救深陷內戰的百姓於水火,親往楚國求援,神武皇帝這是應邀而來。
楚軍不僅不是侵略者的身份,而且是光明偉正的拯救者,大義人心俱全。
齊王齊小白當初為了打彭城國一個措手不及,突出一個“快”字,根本就沒時間去弄什麽遮掩入侵的手段,或者說他沒太在意人心這個東西。
在彭城國黎民百姓眼中,齊國就是赤裸裸的入侵強盜,在洞悉世事的世家貴族眼中,齊國是不講究的蠻國。
一點爭取人心的手段都不願意用,那等投靠了過去,他們難道會有什麽優待?
還不如楚帝那般分明,大兵未至,望風而投,待遇一等;兵臨城下,延誤而投,待遇二等;正式攻城,被迫而投,待遇三等。
就是說,他們這種掌握地方實權的豪強,提前投降過去,混個爵位都很有可能。
安樂侯、順義侯、錢塘公,如今在楚國可是活得好好的,該有的體麵和富貴都到位了。
亂世之中,特別是諸侯割據一方的時代,地域觀念十分突出,這也就是李隆為什麽要先稱帝的重要原因。
這種時候楚帝國的楚,就不再隻限於荊楚一地,而是化成整個天下的楚。
“楚”不是地域上的,而是凝聚天下人心的一個符號。
彭城國的地盤,基本上就是整個徐州,共有下邳郡,彭城郡,琅琊郡,東海郡,廣陵郡等五郡六十二縣。
楊敬本是大虞九卿級別的重臣,後觀大虞形式不對,於是求取州牧之職。
適時楊家有女在後宮為貴妃,可以吹枕邊風,皇帝問楊敬想牧守哪一州,楊敬毫不猶豫地回答徐州。
在內九州中,徐州不算大,可其聯結南北,交通內外,地理軍事位置極其險要。
彭城要兼水陸。其地南屆大淮,左右清汴,表裏京甸,捍接邊境,城皇峻整,禁衛周固,又自淮以西,襄陽以東,經塗三千,達於濟、岱。
西線以彭城為樞紐,東線以下邳為樞紐,二者既控製陸上交通線,又控製水上交通線。
州岡巒環合,汴泗交流,北走齊、魯,西通梁、宋,自昔要害地也。
對於中原來說,徐州是“許、洛襟要”,沒有徐州在握則中原不穩。
楊敬選徐州為牧守之地,初時肯定野心很大,想著以這種南北扼要之地為基,進取天下。
可等到天下形勢紛亂變化,諸多豪強世家旋起旋滅,楊敬的心態也跟著改變,他不再想著天下,而是首先想著據守自保。
最先稱王,建立鼎立一州王國的“雄主”,結果到死,彭城國的地盤也沒有外擴一分。
曾經的雄心壯誌,早變成了隻知道一昧保全基業,對國內的矛盾都是和稀泥、壓製。
甚至因為年老昏庸,更加憐愛自己的兒女,十幾個兒子都讓他們掌權或者領兵,沒有確立繼承者的絕對權威。
直到他病死床榻,魂成祖靈,方才知道自己有多昏庸。
徐州五郡,四分五裂,王長子是名義上的彭城王,卻隻占據下邳郡,當然他也就控製這一郡了。
二王子、四王子、五王子、六王子、九王子等等都是實權派,在各地領兵,要麽攻城掠地,要麽就互相攻伐。
其餘王子就是類似楊隅這種非實權派,遇上不講親情的兄弟,那就是一個死字。
當然,現在齊國勢大,這些王子再被權勢迷心,也知道輕重,沒有選擇再向下邳攻去。
特別是控製水師的九王子在黃海不敵齊軍水師,如今已經向南退守。
琅琊郡也是在無水師為策應的情況下,被齊軍攻占,六王子死於亂軍。
這種情況下,楚軍又突然大舉北上,關鍵是一向沒有存在感的楊隅居然走上了前台。
眾兄弟懵了,他們萬萬沒想到,最大的王位競爭者不在下邳,而是在廣陵。
廣陵郡位居彭城國最南邊,其地處淮河流域,與揚州僅有一江之隔,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但對於彭城國的政治權利中心來說,廣陵郡又太遠,所以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放在一邊。
最多就是派親信去拉攏廣陵郡的地方官和豪強,偶爾有王子提前安插幾個暗子,那都是非常有先見之明了。
《最初進化》
畢竟創業一代楊敬的眼光也就那樣,錦衣玉食中長大的二代又哪有什麽遠見,他們的眼中隻有王位。
因為襄外必先安內,他們已經丟了麵積最大的琅琊郡。
李隆長期以來堅持的爭取人心,以及很多人批判的麵上功夫,在這次北伐徐州的過程中展現了奇效。
李虎打著聯軍旗號,率領前軍狂飆突進,所過之處守軍望風而降。
楚軍的強橫隻是一方麵,而是廣陵的官民都明白抵抗下去沒有意義,既然廣陵侯楊隅賢明,那他們保誰不是保呢?
總比被齊國攻占,或者那些隻知道爭權的王子來統領他們好。
楊隅的實占之地雖然隻有廣陵城附近,但大半個廣陵郡的人心都向著他,因為他善待士人,時常為廣陵百姓求取惠民國策。
海陵、輿國、堂邑諸縣,基本上都是以迎王師的姿態,喜迎楚軍入駐。
當然,官麵上說的是奉廣陵侯楊隅為主,楊隅主動露了幾次麵,梳理人心。
並且他還親筆寫了一封《討內賊詔》,伴隨著楚軍的兵鋒傳遍淮南。
這是以他自己,先王之子廣陵侯的名義昭告國民,文中說,先王遺命是大王子矯詔,故其不奉偽王之命。
諸子爭奪王位,分裂國家,不憐惜百姓,他楊隅願庇佑萬民。
以後彭城國將由強楚庇佑,再無兵災動蕩之憂,大國天兵過境母有阻擾。
旦有敵對者,祖廟搗滅,闔家俱喪,勿謂言之不預也。
海陵、輿國、堂邑諸縣和楚國隻有一江之隔,這些沿江地帶的豪強宗族勢力,對於楚國的強大有目共睹。
一年不到攻滅吳越,這是何等的兵勢,換做打他們彭城國估計也就是半年吧。
當初楚國要求彭城國提供物資,以贖給吳越之兵借道的罪責,豪強們還出人出力,協助過轉運物資。
所以這次李隆真的率大軍打過來,沿江豪強是第一批投誠的,在他們和楊隅的帶路下,整個廣陵郡最南端都納入了楚軍的控製下。
如今李虎已經兵臨高郵城下,而高郵隻有不到三千兵,守將的抵抗意誌也並不堅決。
高郵城位居高郵湖畔,在淮南的戰略位置十分險要,占之即可北上攻略淮南各地。
當然,齊國的動作也不慢,在齊小白的親自壓陣下,齊軍攻入東海郡,兵鋒直指郡治郯縣。
郯縣有彭城國五王子楊武的主力三萬人,因為是當作老巢經營,城高牆深,其守城器械完備,存糧充足。
齊軍兵力雖眾,卻不過是幾萬雜兵,主力未至前,想必很難攻破郯縣。
不出意外,在齊軍大舉南下前,楚軍一定能控製淮南地區,甚至進軍淮北,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楚國北伐的形勢,北方諸國當然也看在眼裏,仙道門派更是能從國運起伏上觀察。
青州東北部,瀕海之處有一縣名蓬來。
蓬來縣無論是在大虞朝,還是如今的齊國時期,都非常獨特,因為當地不被官府管轄。
沒有官府就意味著沒有秩序,按照常理應該是非常混亂,可整個蓬來縣卻是非常和諧。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都隻是常態,根本沒有盜匪敢在蓬來作桉,就連野鬼妖魅也不敢踏進蓬來一步。
這一切都隻因蓬來縣內有一仙門聖地,天靈道。
自此聖地在蓬來立派以來,曆代人道官府都默認蓬來縣歸屬於其傳道之地,天靈道的世俗外門子弟也多在蓬來縣紮根。
靈氣低潮時,人道何其霸道,龍氣鎮壓天下超凡勢力,可天靈道硬生生維持了自己的特權,足可見其實力強大。
天靈道居於蓬來縣的何處,沒有外人知道,但世人皆知,丹崖山極頂有一蓬來閣,是仙人居所。
斷崖峭壁上的蓬來閣,宛若倒掛在碧波之上,雲霧繞繚之際,遠望之如臨高空。
這天,數道遁光東來,儼然是仙閣外客。
“天靈道諸位道兄,一向可好?”
“我等為爭此界氣運做過多少場,就別寒暄了,談正事,如今天下局勢可有賜教?”
彈指間,一柄拂塵甩出,卷來漫天雲霧,方圓百裏的雲氣匯集於此形成無邊雲海。
雲海翻滾不定,掀起滔天浪潮,似有數條蛟龍在裏麵騰躍追逐。
“此雲鏡,可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