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趁熱打鐵忠烈祠
字數:6276 加入書籤
劉宏明言擬旨之後卻又詢問群臣的做法讓朝中大臣暗暗吐槽不已,誰知還真有出來應答的。
隻聽光祿大夫橋玄道“陛下旨意聖明之至,隻是臣以為尚漏掉了一人。”
“噢?卿之所指為誰?”劉宏饒有興趣地問。
橋玄答道“故遼西郡太守趙苞趙威豪。”
劉宏想了一下,對趙苞這個名字,他還真沒什麽印象,於是隻好說道“卿不妨詳細講來。”
橋玄早有準備,當即開始講述趙苞之事。
原來,這個趙苞前年時上任為遼西郡太守,去年他派人到故鄉接家人往遼西郡城居住。
誰知正遇到一萬鮮卑大軍趁著大敗漢軍之際入侵遼西郡,趙苞的母親和妻子不巧全被鮮卑兵俘虜。
鮮卑大將知道他們的身份後,索性劫持他們作為人質,借機攻打遼西郡城。
趙苞率軍布陣迎戰,鮮卑在陣前推出趙母,要挾趙苞,讓他開城投降。
趙苞悲痛號哭,對趙母喊道
“兒子本來打算將母親接到身邊供養,想不到反而為您招來大禍。
如今大敵當前,我是您的兒子,可也是朝廷的大臣,大義不能顧及私恩,自毀忠節。
我隻能拚死一戰,以此來彌補兒子的罪過。”
趙母也遠望著趙苞高呼道
“我兒,人各生死有命,怎能為了顧及我而虧損忠義?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言下之意就是讓趙苞不用顧及她,隻管殺敵交戰。
於是趙苞立即下令兵將出擊,鮮卑軍完全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被打得大敗,可是趙苞的母親和妻子也全被鮮卑軍憤然殺害了。
事後趙苞上奏朝廷,請求護送母親、妻子的棺柩回故鄉安葬。
安葬已畢,趙苞對親友道
“食朝廷的俸祿卻因私離職,不是忠臣;為保全忠義而害母親被殺,不是孝子。如此,我還有什麽臉麵活在人世?”
說完之後便吐血而死。
橋玄講到這裏,就戛然而止,看向劉宏。
劉宏還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人這個事,去年趙苞上奏請求回鄉時,估計他正在病中,又才穿越不久,所以沒有關注。
這個事該好好運作一下,劉宏想。
因為趙苞這種先國後家的覺悟實在是太高了,哪怕時間向後推兩千年,也沒有多少人能做到的。
反而有不少人因為一己之私而賣國求榮、數典忘祖當漢奸,最終一樣沒能保住身家性命,下場可能比趙苞一家都慘。
“陛下。”見劉宏一直沉默不語,橋玄忍不住提醒了一聲。
“噢!朕失態了。”劉宏結束沉思,道
“朕尚是初次聽聞此事內情,深受震動。沒想到除了田晏那等自私之輩,也有趙威豪這般至忠至孝之人!”
見群臣似乎對他的評價很驚訝,劉宏又道
“趙威豪自言不忠不孝,朕卻以為恰恰相反。
其為抗外辱,盡職守責,舍私為公,此即為忠;
其拚死禦敵,既為保境護民,又是為母報仇,此即為孝。
隻可惜其為孝舍身,壯年而亡,朕甚是憾之!”
劉宏麵現悲戚惋惜之色,稍後又問橋玄。
“橋卿,趙太守祖籍何地?可有遺孤?”
橋玄答道“趙威豪為甘陵東武城人,其隻有一子,與其夫人及趙母同亡於陣前。”
“唉!”劉宏深歎一口氣。
“現任甘陵相為誰?”
“劉虞劉伯安。”
劉宏愣了一下,然後道
“擬旨,趙苞為國為民,忠孝兩全,追封其為忠節侯,另在趙氏宗族之中選一純良稚子,繼承忠節侯香火。
趙母教子有方,臨陣有節,追賜為昭德夫人。
趙苞及其妻子、母親之墓皆按公侯之禮重修。
相關事宜交予甘陵相劉虞署理,並令劉虞及其以下官員代表朕與朝廷,擇日前往忠節侯墓前拜祭。”
“眾卿以為如何?”下旨完畢,劉宏問道。
“陛下聖明!”
群臣雖然豔羨趙苞死後的殊榮,但此時也不會有異議。
這時代的朝臣在對待外族這個事情上還是很有節操的,哪怕在朝中經常因為戰與守而爭鬥,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原則性底線始終是共識。
不像後世,有著太多沒有脊梁骨的跪族和舔狗帶路黨,這大概也是因為有沒有民族自信的差別吧。
“可惜朕追贈再多,亦無法挽回忠節侯之生命,終是遼西郡百姓失去了一個好郡守,而朝廷亦痛失一棟梁之才。
朕以為我大漢官吏皆應以忠節侯為榜樣,學習其不畏強敵、舍私為公之氣概,傳承其盡忠職守、為國為民之精神。
諸位更應領悟到‘忠孝’之真正含義,此乃忠節侯以其生命所詮釋的,是忠節侯遺留給我大漢君臣最大的財富。
以常言論,‘忠孝’即忠於主君,孝於父母。
而朕以為,忠孝皆有大小之分。
小忠者忠其主,大忠者忠其國家、血脈、民族。
於我大漢臣民而言,忠於我華夏民族,驅除胡虜,永保我華夏血脈傳承,免除亡族滅種之威脅才是最大之忠誠。
至於孝,先賢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朕以為讓我大漢百姓都能享於孝道,甚至以百姓之孝為孝才是我等君臣應遵循的最大孝道。
正如忠節侯那樣,他抗擊胡寇,保境安民,此為至忠;
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卻保住了我大漢數千數萬個母親,這難道不是更大的孝道嗎?
列位皆是朝廷之棟梁,食國家俸祿、受百姓供養,亦是大漢百姓之依靠,更應明白此中道理。”
劉宏突如其來的這番感慨,讓朝堂群臣深感意外,他們表情各異,或沉思、或震動、或不以為然……
這也在劉宏的意料之中,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完整的民族、國家的概念,現在的多數人更認同家國而不是國家,由此他們不一定能理解劉宏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不過劉宏也不需要他們完全理解,他隻要先輸出這個概念就夠了,以後有的是時間慢慢去補充、改造。
好在群臣對於天子推崇趙苞的舉動沒有異議,劉宏難得遇到這麽恰當的典型,更是決定趁熱打鐵,利用到淋漓盡致。
“忠節侯之事讓朕深有感觸,繼而有一想法。
朕意在雒陽城外建一忠烈祠,以祭奠忠烈,弘揚正氣。
忠烈祠主要供奉兩類人,一是如忠節侯那般正氣浩然、為國為民而亡故之忠臣,一是為抗擊外族而犧牲之將士。
此事就交由光祿大夫橋玄主理,將作大匠遣人輔之。”
橋玄並未接旨,而是勸諫道
“陛下,臣亦讚成修建忠烈祠,隻是如今國家困頓,若再耗費民力錢財,恐生事端。臣建議此事暫緩為之。”
“修建忠烈祠乃是關乎社稷國本之大事,不容拖延。”劉宏語氣堅決。
“忠烈祠所需費用全部由少府承擔,將作監暫停一切不急需的宮苑城池修建事務,相關人力物資優先保障忠烈祠,朕要在半年之內看到忠烈祠完工。
若諸卿還有如光祿大夫一般的想法,擔心朕濫用民力、耗費錢財,甚至借機挪用以供遊樂,那朕可在此做下保證,朕以後不會再新建任何專供遊樂的宮苑建築!”
劉宏說著,意味深長地看向橋玄,“光祿大夫,卿可滿意乎?”
橋玄心中一驚。
他沒想到天子完全看透了他的想法,而且還做出了這樣不可思議的保證,他忙跪伏在地,語帶惶恐道“微臣絕無非難陛下之意。”
“罷了,朕不怪你,畢竟卿是出於公心。”
劉宏製止了橋玄的解釋。
“隻是朕有些失望,看來卿等並未將忠烈祠當作一回事,亦未明了朕之苦心。
朕方才已經言明,建忠烈祠不僅是為了祭奠忠烈,使他們永享祭祀,更是為了弘揚其正氣與精神,給我大漢臣民樹立榜樣,鑄就我華夏民族之魂。”
“臣慚愧,未能體察陛下之苦心,願竭盡全力,建好忠烈祠。”
橋玄雖然還是沒有完全想透劉宏的用意,但劉宏扣的帽子實在太大了,他不能不接。
更何況隻要皇帝不是胡來,他勸諫所用的理由就站不住腳,勸諫也就失去了意義。
“如此最好。”劉宏點頭道,“下朝之後,卿盡快擬一個關於忠烈祠的規劃書,完成後拿於朕看,朕亦有些想法,屆時再與卿商討。”
“臣遵旨!”橋玄告退。
劉宏看了看滿朝神色各異的大臣們,顯然,劉宏今天不同於往常的果斷作風,讓他們有些應接不暇。
劉宏此時也感覺有些疲憊了,再者今天下發的旨意有些多了,他也需要好好整理消化一下,於是他揉了揉太陽穴,道
“朕累了,今日朝議就到此為止罷!
朕聽聞,自去年兵敗鮮卑之後,鮮卑越發囂張,其餘地方亦有些不安寧,列位有何想法與建言,還望積極上奏疏與朕看。”
劉宏說完就在退朝聲中起身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