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太後心思
字數:7353 加入書籤
永樂宮。
這日上午,董太後剛用過早膳,就聽其貼身侍女稟報“太後,我方才偶然聽到有宮女聊天,談了一件與皇後有關之事,我覺得應說於太後知曉。”
“何事?”董太後不甚在意。
“聽那宮女說,皇後曾在宮中行巫蠱之術——”
“你說什麽?可聽清楚了?”宮女一句話尚未說完,就被董太後驚聲打斷。
巫蠱在皇宮之中一向被視為禁忌,連談論都是不被允許的,別說還牽連皇後。
“婢子的確聽得很清楚,不過不知真假。”侍女小心翼翼地答道。
“汝詳細說來。”董太後神色緩了緩。
侍女道“那宮女說,皇後曾在宮中行巫蠱之術,詛咒了不少人,聽說去年天子重病可能也與此有關。”
“汝可知道那宮女是誰?將其找來,我要親自問話。”
聽說竟然涉及到了天子,董太後坐不住了,直接要侍女去將那宮女找來。
宮女本就是永樂宮之人,很快就被帶到了董太後麵前。
“我聽說汝在宮中散播謠言,誹謗皇後,可有其事?”董太後當先給那宮女扣上了一頂帽子。
這帽子有點重,直接壓得那宮女跪地求饒。
“婢子冤枉,婢子從未散播謠言,誹謗皇後,還請太後明察。”
“哼!我咋聽說汝今日與人閑聊,說皇後曾在宮中行巫蠱之術。這也是冤枉你麽?”
“啊?”宮女好似驚訝她們聊天竟被人偷聽到,並告訴了太後。
她很快反應過來,答道“婢子的確與人聊過此事,不過婢子並非造謠。”
“並非造謠?難不成汝所說確有其事?虧你編得出來,說什麽皇後行巫蠱之術,這麽大的事,若果真發生,我怎會完全不知?”
說著,董太後突然厲聲道“大膽賤婢,汝可知亂嚼舌根,造謠生事,是何罪責?我可直接杖斃了你!”
“太後饒命,婢子所言句句是實,並未胡說啊!”
宮女膽子很大,董太後也未料到她竟這麽有底氣。
這讓董太後也開始心生疑慮,難不成還真有其事?可為何她身為太後,卻沒有得到半點風聲?
“汝給我老實交代,皇後在宮中行巫術之事是汝從何處得知,又為何如此肯定確有其事?”
董太後凝視著宮女,似乎想從其神情中分辨出宮女是否在說假話。
宮女小心地瞄了董太後一眼,“其實這事情在宮中並非隱秘,許多人都知道,宮中已傳得沸沸揚揚,隻是瞞著我們永樂宮而已。”
“什麽?為何如此?”董太後這次是真怒了。
宮女身子哆嗦了一下,“聽說是天子下了封口令,此事不得驚擾到太後。”
董太後眉頭皺了皺,但也平靜下來,“那你與我仔細說說相關之事。”。
“唯。”宮女放下心來。
她正待繼續答話時,卻聽太後對她道“起來回話吧!如實答複,不得隱瞞,也不可胡言。”。
“婢子叩謝太後,絕不敢胡言。”宮女站了起來。
董太後轉身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示意宮女可以開始了。
那宮女道“婢子所知也不多,隻知當時廷尉府入宮調查,從宮中各處搜出了不少巫蠱人偶,還向不少人查問與皇後相關之事,據傳這些巫蠱人偶全是皇後行巫蠱之術而埋下的。
聽說天子因此而去長秋宮見過皇後,可不知為何,後來此事卻不了了之。”
“你是說天子知道此事而且調查過?”董太後問。
“是的。”宮女答道,“當時廷尉郭公親自入宮調查,很多人都被查問過。”。
董太後疑惑更多了,天子既然查了此事,為何卻又息事寧人呢?
天子可不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她兒子,她很了解。
究竟是不是與皇後宋氏有關?如果有關,為何又未處理,天子可一向不喜歡宋氏的……
種種疑問在董太後心中閃過,可她知道這宮女不大可能給她答案。
既然這宮女說,宮中許多人都知道此事,那些中常侍必然也在其中。
想到這裏,她開口令道“宣封諝來見。”
封諝是中常侍,也是永樂太仆,平時不在天子那裏當值時,就一直待在永樂宮,其也算是永樂宮中之人。
封諝很快就來了。
董太後當先問道“汝可知前些時宮中發生的巫蠱事件?”
“臣有所耳聞。”封諝答道。
董太後點頭,“將此事來龍去脈詳細講與我聽。”
“此事臣也不過是聽說,並不知其中詳情。”封諝搖頭,見太後要發作,他接著道“據說此事已被天子下了封口令,尤其擔心驚擾到太後,臣也是永樂宮之人,由此實在不知其中內情。”
封諝作為十常侍之一,此事前因後果自然清楚得很,可他為何要這麽與董太後說呢?
正因為他了解此事,才不願意參與太深。
此事畢竟是黃門令王甫為了構陷皇後宋氏而一手操辦的,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對他封諝影響都不大。
相反若是此事敗露,參與其中之人可討不了好。
封諝雖然與王甫走得近,可不代表他願意做王甫的棋子,冒大風險為其賣命,能為其行個方便就已經很好了。
宦黨對外是一個整體,內部卻卷的厲害。
“那汝以為何人知曉此事詳情。”董太後相信了封諝的解釋。
“永樂少府王萌今日進宮了,可能會來拜見太後,太後或可問他。”封諝按約定行了個方便。
董太後點了點頭,永樂少府王萌是黃門令王甫的養子,的確可能知道此事。
董太後也不等王萌來拜見了,她直接差人去宣王萌來見。
王萌本就等著這一刻,由此來的也很快。
“下臣王萌拜見太後,願太後千秋萬歲,永享安樂。”王萌拜道。
這話要是劉宏聽到大概會覺得別扭,但此時的確是一句吉祥話。
由於董太後居住的宮殿名為永樂宮,所以董太後又被稱為永樂太後,“永樂”這兩個字的寓意就是永享安樂。
“免禮平身!”董太後道。
王萌是外臣,一些禮節還是要到位的。
“敢問太後,有何事需要外臣效勞?”王萌佯裝不知地問。
“也無甚大事,王少府今日進宮,可有要事?”
“如今天氣漸熱,臣需做些相應準備。”
兩人有如程序般對答許久之後,董太後這才問起巫蠱之事。
王萌早有準備,於是按時間順序,從天火案發講起,仔仔細細地將與巫蠱事件相關的全部細節都給董太後講了一遍。
包括本來隱秘的王旻遺書及皇後印鑒都說了出來。
當然,其言語之間少不了誣賴宋皇後,想將巫蠱之事徹底定死在宋皇後身上。
待王萌講完之後,董太後總算明白了先前疑惑的很多問題。
雖然不知天子為何會封存此事,也不見處理皇後宋氏,可董太後覺得這事極有可能就是宋氏幹的。
她有這個直覺,也認為宋氏有這個動機。
但為了保險起見,董太後在王萌離開之後,又遣人去找廷尉郭禧,要求查看當初廷尉府調查卷宗。
如今天子不在宮中,董太後有攝政之權,郭禧無法拒絕。
看完調查記錄之後,董太後更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她本來就一直篤信讖緯之術,對巫蠱邪術害人也是深信不疑,想到去年天子重病臥床達數月之久,那不就是巫蠱在作祟嗎?
董太後自認為看透了一切,但她並沒有立即采取行動,而是不斷在心中權衡著該如何處理這件事。
按說此事天子已經下了結論,她不該插手,可董太後始終覺得她應該做些什麽,即是為皇帝,也是為她自己。
其實董太後此時心裏並沒有任何憤怒生氣之類的情緒,相反非常平靜。
她進入這皇宮雖然還不到十個年頭,可經曆的血雨腥風卻不少,深知這權力中心的陰暗與殘酷。
想當初她隻是一個普通的亭侯夫人,名義上是貴婦,卻沒什麽地位和權力,甚至經常因為受窮而苦惱。
沒曾想兒子劉宏卻意外地成了大漢天子,她以為好日子來了,卻被告知不能隨兒子入宮享福,因為宮中已有一個真正大權在握的竇太後。
等到竇太後父女二人失勢之後,她總算如願以償入宮成了皇太後,還沒來得急效仿前輩臨朝稱製,卻又被打了當頭一棒——
她那剛被封為執金吾的親兄長董寵竟然要被下獄處死,罪名為矯太後詔,也就是假傳她這個太後的諭旨有所請托。
她眼睜睜看著親兄長被下獄,被處死,卻半點辦法都沒有,因為她知道兄長其實是為她擋禍的,人家殺董寵的目的更多是為了震懾她這個太後。
可悲的是她連敵手是誰都不知道,隻記得當時不論內宮還是外朝,個個對兄長喊打喊殺,竟無一人反對。
兄長之死讓她知道,在那些名門及名士眼中,他們母子隻不過是來自河間小地方的鄉巴佬,就算成了太後與天子至尊也改變不了這一點。
這皇宮、這朝廷並不是他們能玩得轉的。
她真的被震懾到了。
盡管後漢一向有兩宮製的政治傳統,但她卻再也不敢奢望能像那些太後前輩一樣臨朝稱製了,更是很少在朝廷政事上發表意見,隻敢偶爾在私下裏攛掇一下皇帝兒子。
她將最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賺取錢財的事業之中,並不斷在老家河間修建宮舍,一為補償曾經在河間時的缺失,二為將來萬一事有不濟,就回河間養老。
事實證明,她降低了自己在朝廷的存在感之後,在宮中也安穩了許多,皇宮與朝廷上那些激烈的爭鬥再也沒有波及到她的身上。
可是現在,竟然又有人要來害他們母子,還卑鄙地用上了邪術的手段,如果天子果真被害死,那她這個太後能有好結果嗎?
這事不論是皇後宋氏做的,還是其被人指使,董太後都不甘罷休。
天子年輕,感情用事,她這個母親就必須果斷起來,哪怕因此被天子責備也在所不惜。
正好現在天子外出遊獵,將宮內之事委托於她,她得幫天子下個決定。
隻要她將此事再次捅破,一錘定音,相信天子回來也不會繼續遮掩了。
想到這裏,董太後已然有了決定。
同時,她感覺自己那顆曾經不安分的心也好似活躍了起來。
董太後此時已明白,她的不安分並不是為了臨朝稱製,或者獲得多大的權力,而是為了守住她好不容易才得來的這一切,更是為了吐出長期憋悶在心中的一口氣,她終究不願一直活得那麽憋屈。
好似當初兄長被殺之後,兄長的執金吾官職就是被宋氏之父宋酆得了吧?
這回看他有沒有運氣保住了。
董太後主意已定,令道“傳皇後來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