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塢堡之害
字數:6583 加入書籤
那中年漢子說道“去年田裏遭了旱災,糧食歉收,交完田租,僅剩少許口糧。
去年年底時,朝廷打了敗仗,要加收賦稅,我等掏空餘糧仍不夠,不得不借貸交付。
之後為了填飽肚子,還得借貸米糧度日。
到上月,我等幾家不僅借不到錢糧,反而被人催要貸款,可如今青黃不接,又哪裏有錢糧還貸。
後來我等幾家商量,為免債務越滾越多,幹脆將田地房屋抵押出去,償還欠款。
此後,我等即來到宛縣,期望能找到大戶做工或租田耕種,如今看來,希望不大。”
劉宏一直安靜地聽著漢子講述,即使心中早已驚怒交加,也沒有出言打斷。
待那漢子講完之後,劉宏幾乎咬著牙關問“我在沿途還看到好幾撥與你們差不多的人,他們也是如此遭遇嗎?”
“大差不差吧。”中年漢子搖頭歎息。
“我去年好似沒聽說過朝廷加收賦稅,你是否弄錯了?”劉宏問。
“怎可能弄錯。”那漢子似乎見劉宏不信,而顯得很激動,“我雖然認字不多,可太守府公文還是能分辨得出真假的。”
劉宏用詢問的眼神看向劉陶,劉陶搖了搖頭,然後轉移話題道“公子,公劉已經取了食物過來,不如先分給鄉親們吃吧,我等也該趕路了。”
劉宏會意過來,知道有些話不適合在這裏說,而且他此時也沒有任何說話的心情,他沉著臉站起身,轉身向馬匹走去。
劉陶知道劉宏心情不佳,忙對那些流民說道“多謝各位鄉親為我等解惑,我等還要趕路,就不多聊了。此處有些許食物,送與汝等享用,以表謝意。”
又對史渙道“公劉,將食物交給這位大叔,我等走吧。”
“諾!”
兩人將食物交給那中年漢子,然後告辭離開。
流民們看著食物,尤其是其中的肉幹,已顧不得劉陶他們說什麽了。
而此時劉宏已跨上寶馬,狠狠抽了一鞭子,寶馬長嘶一聲,如離弦之箭一般,迅疾地衝了出去。
劉宏一口氣策馬奔馳了十幾裏路才緩了下來,此時他心中的憤怒才稍稍平息。
好在他的騎術不算精湛,並沒有將呂布等人甩開,不然若單人匹馬出現什麽意外,那就悲催了。
在一個岔路口前,劉宏跳下馬來,走到道旁的一個大石頭上坐下,看著數裏外的一個塢堡怔怔出神。
那塢堡全以青石壘成,在遼闊的平原上傲然而立,尤為顯眼,遠遠看去,簡直比長城垛口看著還要雄偉,堅固。
塢堡周圍是連綿的良田與湖泊,其間,隱隱能聽到牛馬雞犬之聲,夾雜著人語歡笑。
好一派祥和的農家風光。
好一個世外桃源般的魚米之鄉。
如果不是先前見到了那麽多的流民,劉宏一定會去拜訪一下這個塢堡。
而現在,他更想將那個塢堡給劈開,看看裏麵是否藏著怎樣的齷齪。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還真是哪朝哪代都不例外啊。
也不知過了多久,劉陶才氣喘籲籲地趕了上來,而史渙很講義氣地護在他身邊。
劉陶一看到劉宏,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馬,三步並作兩步跑到劉宏跟前,激動地諫言道“陛下縱馬之舉實在不妥,萬一有所差池,則天塌地陷矣。”
“行了,我有分寸。”劉宏看著劉陶,不想在這上麵糾纏,而是道
“我想知道朝廷去年是否下發過加征賦稅之政令。”
“陛下——”
劉陶剛呼一聲,見劉宏麵露不快,又自己截住了話頭,答道“公子,我從未聽說朝廷頒布過如此荒唐之政令,即使要加征賦稅,亦不會以戰敗為由。”
的確,以朝廷戰敗為理由加征賦稅,那不是叫天下人罵皇帝是無道暴君嗎?
“那禦史台可有收到南陽加征賦稅之舉劾?”劉宏繼續問。
“我並未見過,亦未曾聽說,此事或許需詢問禦史中丞。”
“南陽刺史可有向朝廷舉劾此事?”
“不知。”劉陶低下了頭。
“嗬嗬。”劉宏怒極而笑,“禦史、刺史,全都形同虛設,如此重要之事竟要我私訪方可得知,何其可笑!”。
他又指著不遠處的田地,道“看看這一望無際的良田吧,長勢多好,豐收一年,不知能養活多少人!可汝等能想到此地竟還有百姓在忍饑挨餓、食不果腹嗎?”
“侍禦史,汝能想到麽?”
劉宏厲聲問劉陶,又轉頭看向其餘人,“汝等呢?”
眾人都默然不語。
“這裏是帝鄉南陽,天下首富之郡,不用想,就知其他州郡必然也有這般情形,甚至更為嚴重,流民更多。”
“可為何滿朝賢臣士大夫,就無一人看到?
還是都知道,卻裝作視而不見,偏偏瞞著那困於深宮之中的木偶天子?
天子視百姓為社稷之本,卻不知天下有多少百姓反視天子為仇寇。”
“天子何其無辜,何其可悲矣!”
“罷了,此話與汝等說,多少有些不合情理,此事也怪不到汝等身上去。”
說了半天,劉宏感覺有些累了,拿起身邊的水囊喝了口水,語氣也緩和下來。
“我剛想到一首小詩,想念給列位聽,並希望列位能夠記住。可否?”
雖然眾人疑惑天子為何此時還有心情作詩,可還是配合道“我等洗耳恭聽。”
劉宏緩緩念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這——”
眾人這才知道天子的意思,這首詩說的不就是現在這種情形嗎?
“汝等記住了麽?”劉宏問。
“記住了。”眾人答道。
這首詩雖然發人深省,但畢竟通俗、直白,還是很容易記的。
劉宏也不管他們是否真的記住,自顧自地道
“汝等亦算是朝廷命官,將來或可位列於朝堂之上。
我希望汝等那時仍能記住此詩,時時體悟此詩背後之根由,以此自省。”
“諾!”
劉宏長籲一口氣,心頭總算順暢了一些。
他之前待在宮中,隻知道豪強之害,並沒有多深的體會,現在親眼見到,卻感覺有些觸目驚心了。
緩了緩情緒,劉宏指著遠處的塢堡問劉陶,“汝可知那塢堡之主為誰?”
“不知。”劉陶搖頭,可能覺得回答欠妥,又補充道,“南陽豪強望族太多,我亦分辨不出。”
劉宏問“我記得好似世祖光武皇帝曾下令禁絕建築塢堡,為何南陽還有?”
劉陶答道“南陽太過特殊,不隻是帝鄉,更是勳臣望族之鄉,有諸多跟隨光武皇帝起兵之功臣是南陽人。
其傳承至今將近兩百年,已不知演化出多少豪強望族。
這些豪族之間彼此守望互助,在本地甚是強勢。
光武帝在時,尚且無法完全壓製,何況如今。
朝廷即使知其建築塢堡,亦無人幹涉。”
頓了頓,劉陶接著道“其實塢堡不隻存在於南陽,其他州郡亦有,尤其邊郡更為普遍。塢堡防禦力強,其對防備賊寇還是有所益處的。”
“是麽?”劉宏嗤笑一聲,問呂布道“奉先,汝來自五原,汝家可建有塢堡?”
呂布連連擺手,“我家可沒那多錢財,塢堡為豪門大族專屬之物。”
“若盜匪或胡寇來襲,汝家人可進入塢堡躲避否?”
“吾非大族家奴,其怎會管我死活。”呂布道,“不過賊寇也不敢輕易招惹於我,布可不似那些無膽之輩,有賊子來,唯殺而已。”
“奉先壯哉!”劉宏讚了一句,然後看向劉陶。
“先生還覺得塢堡有益否?
其有益者,不過是有益於豪族。
對平民百姓而言,不斷無益,反而有害。
對社稷朝廷,更是如此。”
劉宏沒說為什麽塢堡有害無益,但劉陶等人大多是聰明人,很容易就能想明白其中的緣故。
塢堡不僅是豪族用來守備盜賊的建築,也是藏匿人口的工具。
在賊寇猖獗之地,普通平民百姓為了自保,要麽像呂布那樣好勇鬥狠,要麽投靠建有塢堡的豪族。
可像呂布這樣的勇士畢竟是少數,那些缺乏勇力又不願投靠豪族為奴的百姓,隻能祈禱老天保佑了。
可祈禱有用嗎?
運氣好躲得了一次兩次,躲不了一輩子,因為賊寇搶不了豪族,就隻能搶他們了。
甚至不排除那些豪族與賊寇達成默契,聯合起來把平頭百姓當韭菜割。
這樣久而久之,那些豪族勢力會越來越強,而平民、自耕農會越來越少。
最終結果就是豪族霸占一方,成為當地土皇帝,甚至強大到可以與官府對抗。
大概是想明白了這些,劉陶羞愧的低下了頭,他以往的世界觀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著改變。
“好了,不談這些了。”劉宏站起身,“我有些餓了,想來汝等也差不多,不如先弄點吃的,吃完再趕路,直接去黃漢升家吧。”
眾人散去準備食物時,劉宏單獨叫住劉陶,“汝寫個便簽,到時交給王越,讓其以汝之名義約見荊州刺史徐璆,朕要找徐璆了解些情況。”
“諾!”
……
在劉宏再次上路前往黃忠家去的時候,雒陽皇宮之中,董太後也得到了一個令她驚怒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