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基礎建設
字數:6032 加入書籤
鄭經很想將自己懂得的那點電學知識告訴方以智這些研究人員,可是理智告訴他任何學科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符合循序漸進的學說,隻能是空中樓閣,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各種基礎學科,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就像再聰明的孩子也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學習一樣,隻有明白了‘電’到底是怎麽產生的,怎麽才能很好地得到控製,才能建起完整的學術理論,以鄭經自己那三腳貓的學識,還是不要過多的幹涉‘電’的研究過程。
不過如何避雷保證高大建築不被雷擊這樣的知識,為了這些建築不再被雷火燒毀,鄭經還是決定將這些避雷的知識講出來。
雷擊說白了就是短路,閃電借助雨水傳輸下來,到了木製結構上,因為木頭是絕緣體,大量的電流無處釋放就會形成高溫,瞬間就能點燃木製建築,造成火災。
解決的辦法非常簡單,在高大建築的頂端豎起一根金屬棒,用金屬導線連接直接接入地下。當雷電下來的時候就會順著金屬導線將電流輸送到地下,由大地化解這些電流。
當鄭經輕描淡寫地將如何避免雷火的辦法說出來後,一眾文武聽的雲山霧罩,誰都沒有想到困擾曆代帝王千年的雷火燒毀宮室的難題,就被華夏王這麽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解決了。
這話若不是華夏王所說,所有人都會認為是白日囈語,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天火豈是這麽容易解決的?
可是華夏王這麽多年形成的威望,讓文武群臣對他普遍的盲從,這麽多年華夏王在大事上的決斷從來沒有出現過失誤。
這是群臣信任華夏王的基礎,也是華夏王崇高威望的最深層原因,無論是哪個人都願意跟著一個永遠在正確道路上的領袖,而不是一個一直錯漏百出的領導者。
掌管工部的何斌立刻記下了鄭經所描述的避雷方法,回頭就讓工匠打造避雷裝置,安裝在紫禁城所有高大的建築之上。
就在鄭經準備從皇極殿的台基上走下來的時候,忽然!廣場上所有的文武像是商量好似的,齊刷刷地跪倒在地,齊聲高呼:“請大王稱帝!”
對於群臣的勸進,鄭經毫不意外,若是沒有勸進反倒顯得鄭經的威望不夠。雖然這次勸進並不是事先排練好的劇本,但是這種事有成例可尋。
鄭經故意把臉一板說道:“諸卿心意寡人心領,怎奈寡人稱王已是德不配位,又豈敢再進一步,此事休要再提!”
群臣也不多勸,紛紛叩首退出皇極門,待到群臣離去之後,鄭經對跟在身邊的秘書郎延平公主說道:“這樣大一座宮殿,咱們一家也沒有多少人,住在裏麵空蕩蕩的,實屬浪費。
這座宮殿除了舉行重大活動之外,並沒有多大的用途,王朝投入大量的錢糧民力,建築如此龐大的宮殿群,除了顯示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之外,並無多少實用價值。
每年維護的費用也要花費不小的資金,這會給我家帶來巨大的壓力,以後的國家與個人會分的非常清楚,這些皇家園林肯定會屬於我家的私產,如何處置這些私產,不使這些私產成為我家的負擔,需要做出妥善的安排。”
“爹是說以後我家無論是誰當政都沒有權力調用國庫裏的一文錢,是嗎?”
“是這樣,為政者最忌諱公私不分,你爹知道創業艱難,自然是不敢做任何有損於國家之事,繼任者可不知道創業的艱難,從小生於富貴溫柔鄉,若是不加以限製,誰知道哪一代就出了一個‘何不食肉糜’的蠢貨。”
“可是錢都給了國庫,我家以後要靠什麽生活,總不能跟升鬥小民一般去爭蠅頭小利,被禦史彈劾與民爭利。”
鄭經笑道:“要說別的你爹不敢說,掙錢這事你爹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咱華夏幾大廠最掙錢的行業,哪一個不是你爹一手操辦起來的。
我家今後的收入來源你爹已經想好了,隻要子孫後代不混蛋,權力能不能保證不敢說,這富貴一定沒有問題。”
延平公主有些好奇地問道:“爹!這是什麽行業啊?這麽掙錢?”
“石油!”
延平公主是接受華夏新式教育長大的孩子,自然是聽說過石油這個詞,這個詞是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命名的“鄜、延境內有石油……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甚黑……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餘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鬆木有時而竭。”
沈括以其敏銳的思維,預判到石油在後世將會大行於世,可以說是最準確的語言之一。不過延平公主有些好奇這石油除了在軍事上做猛火油之外,似乎也沒有多大的用處。
石油燃燒時濃煙滾滾,若是用於百姓家中很有可能造成百姓中毒,這是極其危險的一件事,不知父王用石油怎麽掙錢。
“這石油生於地下,難溶於水,極易燃燒,燃燒時伴隨著非常難聞的氣味,延安府一帶的百姓實在沒有柴燒的時候,才會攫取石油生火煮飯。不知爹拿這石油來做什麽用?”
鄭經哈哈大笑道:“那是世人不懂石油的真正用處,這石油是需要進行提煉的,提煉出的輕油可以替代豆油點燈,省下的豆油可以放到菜裏為百姓增加營養。
就算是提煉剩下的油渣也是非常優良的建築材料,與碎石攪拌在一起,鋪在路麵上比承天府的水泥路還要平整。
更為關鍵的是這石油便宜,老百姓用來點燈不心疼,若是用菜油點燈,百姓就感覺點的不是燈,而是在燒錢。更別說更加昂貴的蠟燭,普通百姓那就更加的用不起了。
就算是蠟燭使用的材料也同樣可以從石油中提取,從而代替牛油、鯨油等昂貴的動物油脂,以後石油這種原材料能夠成立一個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
父女二人邊走邊聊,出了皇極門右轉走歸極門(熙和門),穿過南薰殿與武英殿之間的廣場,出西華門離開紫禁城,徑直進了西苑。
這是鄭經進京之前就已經決定好的,暫時住在西苑的瓊華島上,瓊華島在太液池中,四麵環水,島上建築的宮室頗多,足夠鄭經以及身邊之人居住,同時在島上居住對於侍衛的安保工作來說相對輕鬆一下。
至於未來華夏的權力中樞在什麽地方,鄭經一家子住在什麽地方,需要進行仔細的商榷。
畢竟鄭經肯定要稱帝建製,皇帝以及家人的的安全就是重中之重,容不得有半點的馬虎,鄭經也不想給負責安保的侍衛統領楊來嘉添太多的麻煩。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群臣開始輪番勸進,做足了三辭三讓的戲碼,鄭經才點頭同意稱帝,前提是華夏軍隊拿下整個西北,將滿清驅逐到天山以北、以西,去和準噶爾與羅刹國爭奪黑海。
開國皇帝的登基大典肯定要舉辦的隆重盛大,籌備這樣一場盛典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幾位內閣大臣坐在一起一商量,給前線施壓,讓前線抓緊時間拿下西北,最差也應該將滿清趕到玉門關以西。
如今的華夏軍隊已經合並成了四大軍團,南方軍團由劉國軒指揮,正在武關與滿清大將圖海對峙。
東線軍團由周全斌指揮,兵鋒已經抵達潼關,與滿清大將康親王傑書在潼關僵持。
北線軍團由何義指揮已經占領整個山西,隔著黃河在風陵渡與滿清簡親王喇布的大軍進行對峙。
西線軍團由胡靖指揮,已經將巴蜀境內的滿清軍隊趕出巴蜀,如今大軍已經從漢中走褒斜道與堵在褒斜道口的眉縣滿清大軍進行對峙。
說是對峙,其實是鄭經下令等待滿清、準噶爾與羅刹國合流,讓這三股勢力聚集到一起正好可以一勺燴了。同時華夏軍隊打仗極其依賴後勤,打到現在華夏可以利用的水路運輸優勢已經全無,再想快速推進也會擔心被滿清的騎兵斷了後勤。
沒有了彈藥的華夏軍隊,戰鬥力至少要下降七八成,指望拚刺刀與身披甲胄的滿清軍隊作戰,就算能打贏也會損失極其慘重。
因此當戰線推進到這些地方之後,鄭經便下令所有軍隊全部就地進入修整狀態,等待後勤物資的運輸,大陸糟糕的路況讓華夏後勤部隊異常頭痛。
進入內陸之後,後勤部隊的四輪馬車就全部停擺,隻能換上載重又少,馬匹拉著又費勁的兩輪馬車,同樣的一匹挽馬的運輸效率還趕不上四輪馬車的三成,成本卻飆升了好幾倍。
這就是古代真實的運輸成本,幾千裏運糧十石能剩一石都是後勤非常的清廉,‘要想富先修路’真的不是喊口號。
因此華夏統一天下之後將會有五大開支,其一是教育投入,普及義務教育將是一個短期內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投資。
其二是醫療衛生投入,古代人口增長緩慢,除了土地產出不夠之外,還有一個製約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那就是醫療衛生條件的落後,導致大量的孕婦在生產時死亡,以及新生兒的夭折更是普遍現象,史書中皇家子嗣夭折都不絕於耳,更別說普普通通的百姓人家。
其三是水利投入,古代社會老百姓既怕不下雨,又怕下大雨,最怕的就是決堤,一旦決堤就會造成大麵積的災害,甚至比旱災還要讓人恐怖。
其四是官道的整修,所有官道都要進行路基加高,拓寬,路麵硬化,通暢的道路能夠減少很大的運輸損耗,降低物流成本,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的順暢。
其五是鐵路的勘測與修建,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尤其是對於現在鋼鐵產量還以斤計算的時代,用鋼鐵鋪路絕對是一項超大的投資項目,是需要以百年大計的眼光進行規劃。
就在華夏軍隊等待後勤積蓄力量的時候,滿清派往準噶爾與羅刹國的使者帶回了消息,準噶爾要求長城以外所有的土地,而羅刹國則要求整個阿穆爾河流域的土地,包括遠東的出海口。
隻有答應了兩家這個先提條件,兩家才會考慮出兵共同對抗鄭氏大軍,康熙看到準噶爾與羅刹國提出的條件,氣的渾身發抖。
這兩個條件康熙一個都不敢答應,不是他舍不得這些關外的不毛之地,而是因為這些土地的意義非同尋常。
長城之外的草原是蒙古人的牧場,而滿清一直都稱自己是滿蒙一體,蒙古人也是滿清的股東,真要答應這樣的條件,原本支持滿清的蒙古人就會有被出賣的感覺,一旦蒙古人認為滿清拋棄了他們,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拋棄滿清,說不定會掉頭投靠到華夏懷裏。
相比於準噶爾人想把他們當成牧奴,華夏人的吃相雖然也不好看,至少不會把他們變成奴隸。在這一點上康熙非常清醒,絕對不會為了拉援軍而失去了蒙古人的支持。
至於羅刹人的要價就更是獅子大開口,更為關鍵的是外東北現在滿清說了不算,那是人家鄭氏控製的地盤,滿清的細作已經查明,鄭氏已經將兵鋒推進北海以西,連羅刹人建造的伊爾庫城都被鄭氏占據。
羅刹人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這是想通過自己承認那些土地是他們的,到時候羅刹人拿不拿得到那些地盤不知道,自己的名聲一定會讓鄭氏糟蹋成石敬瑭。
康熙可不是他太爺爺努爾哈赤,沒讀過幾本漢人的書,不知道什麽叫做遺臭萬年,康熙從小誦讀儒家經典,在思想已經非常的趨同漢人的思想,怎麽敢做這種讓自己留下惡名之事。
正在康熙麵對生死局麵,一籌莫展的時候,陳廷敬與張英回到了長安,給康熙帶回了一個讓他非常吃驚,又讓他眼前一亮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