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唇槍舌劍滿城風雨
字數:5055 加入書籤
“小環!”
蔡文姬看到小環,激動地站起身,一把抱住她,淚水瞬間盈滿眼眶。
“大小姐!”
小環淚流滿麵地反抱著她:“曹廠公都和我說了,沒想到你一直在長安,而且還考中了狀元……”
“此事說來話長。”
她拉著小環坐下。
兩人竊竊私語。
孫尚香走到李韜身旁,嘖嘖兩聲道:“陛下,你總是這麽讓人防不勝防。我們還在想著怎麽跟樊梨花爭寵呢,結果你身邊突然多了一個狀元皇妃!”
李韜笑道:“醋壇子翻了?”
“我才沒有!”
孫尚香有意無意地看向蔡文姬,壓低聲音道:“她們主仆倆真是一對璧人,陛下今後有福了。”
“這是醋壇子都翻到榻上了……”
李韜小聲道:“若是下次小環再問被單怎麽濕了,你不用諱莫如深了,直接說醋壇子翻了即可!”
“呀!”
哪壺不開提哪壺。
孫尚香忍住了掐他的衝動,滿臉桃紅地開溜。
此地不宜久留。
不然她腦海中要湧現出那些人被狼藉的畫麵了……
蔡文姬和小環聊了好一會兒,注意力回到擂台上,笑道:“樊女俠好生厲害,後悔沒有學個一招半式了。”
李韜道:“這個簡單,朕可以教你!”
小環立馬附和:“對對對,陛下可厲害了,和貞英姐姐、尚香姐姐,還有貂蟬姐姐在房中大戰,從未敗過。”
“房中大戰?”
蔡文姬狐疑了一下,似有所悟,俏臉唰得一下紅透了。
她慌忙戳了一下小環的額頭,都不好意思再看李韜了,別著頭道:“童言無忌,還望陛下不要怪罪。”
小環很執拗:“大小姐,我說的都是實話,尚香姐姐每次都汗透床單呢!”
“……”
李韜向後一仰,也不去看她們主仆倆了。
這樣也好。
小丫頭那麽喜歡叨叨,他不好下封口令。
反正他和蔡文姬已經很熟了,遲早也是要和她大戰的。
她知道就知道吧。
“你……”
蔡文姬看了眼小環,恨不得不認她這個妹妹了!
這丫頭真是什麽都說。
不過,這也怪她。
這些年,隻顧著教琴棋書畫了。
有些東西從未提過。
偏偏她這年紀,又是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的時候。
“回去再與你說!”
蔡文姬嘀咕了一句,緩了又緩,隻得把話題轉移到新科進士身上:“陛下把四百多個進士都派到各縣擔任縣令,想必別有深意吧?”
李韜也鬆了口氣,侃侃而談:“大唐有十道,五百多個州或府,一千五百多個縣。朕一直覺得治國先治縣,各縣距離平民百姓最近,縣治理好了,這個偌大帝國的根基才能牢固,才能在這亂世的風暴中屹立不倒。”
蔡文姬很讚成:“縣令的官職雖不大,卻是百姓們接觸最多的父母官,能最快解百姓之所憂。一旦各縣大治,大唐想不強盛都很難。”
“另外,陛下這麽做,還跟整肅吏治有關吧?”
可以啊!
不是書呆子!
李韜趁勢道:“說說看。”
蔡文姬不慌不忙道:“在臣妾看來,吏治最根本的三點是‘治’、‘考’和‘動’。治即整治貪官汙吏;考是考核,能者升,庸者貶;動是既要保持整個官場的升貶,也要保證不斷有活水湧入。”
“陛下先是以和珅奉旨貪汙為契機,讓內閣全麵整治貪官汙吏,隨後又讓都察院和吏部考核大小官員,根據結果予以調動,最後這四百多個縣令自然是為大唐底部注入活水,讓大唐官場重新煥發生機。”
全都說對了!
看來讓她成為狀元皇妃是無比正確的選擇。
李韜笑得合不攏嘴:“愛妃,你不僅才貌雙全,而且深諳治國之道,朕向魏王要來個寶啊!”
蔡文姬俏臉緋紅:“陛下過獎了,臣妾也隻是事後琢磨。臣妾算是發現了,陛下的種種不合理舉動無不藏著合理。若隻看表象,很容易被蒙蔽,這大概也是陛下登基後,九國應接不暇的主要原因。”
李韜聳了聳肩:“可惜九國君臣不是傻子,他們反應過來了,這一招也就不好用了。這不,為了查清朕的老底,大秦派來了李斯,大漢派來了東方朔,大明派來了方孝儒,大清派來了周培公……”
“都是謀臣!”
蔡文姬眉頭微皺道:“大魏呢?”
“好像是曹植和賈詡,你父親應該也會來。”
“父親……”
蔡文姬抿了抿嘴,眼神有些複雜。
李韜也沒多說什麽,等到演示結束,他站起身道:“薛仁貴聽旨,朕任你為右領軍衛將軍,協助河間郡王執掌禁軍!”
從三品!!!
百官和武夫萬分愕然地看向李韜,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又來一個!
先是狄仁傑直接被升任刑部侍郎。
現在又是薛仁貴被升任領軍衛將軍。
皆是平步青雲。
這未免太隨意了……
薛仁貴也是不敢接,趕緊道:“陛下,草民寸功未立……”
李韜將手一擺:“等朕說完!朕的眼光從不會錯,假以時日,你必是一員能夠獨當一麵的大將!朕像封賞蘇定方一樣提前封賞你,也是有條件的。”
“即在一年的期限內,至少幫朕滅一國,不然會被朕視為未盡全力,會被斬首!你可有勇氣當著滿朝文武和新科進士的麵,接受這挑戰?”
薛仁貴沉默了一會兒,一字一頓道:“末將願意!”
“滅國……”
狄仁傑聽到這個目標,眼皮直跳,隨後吐了一口粗氣,覺得自己沒啥壓力了。
結果李韜一個眼神掃了過來。
他有些心虛地低下頭。
李韜笑了聲,又道:“樊梨花聽旨,朕任你為巾幗營四大主將之一!”
樊梨花連忙道:“多謝陛下!”
“秦懷玉、尉遲寶林、李震、李崇義、程處默、程處亮……”
李韜一口氣給那些武二代都安排了官職後,準備回宮,曹正淳快速走來道:“陛下,宋國的那幫使臣來到長安後,立即在城內搭台授業。”
“歐陽修、蘇軾、柳永和範仲淹還譏諷佚名公子剽竊那首詞,並暗嘲陛下自封文抄公,要不要讓長安縣衙派人將他們驅離?”
“終於來了。”
李韜冷笑道:“九國使臣是不是都到齊了?”
“梁國的使臣剛到,他們帶來了價值五十萬貫的金銀珠寶。”
“被收拾了一次後,蕭綜總算不那麽摳了!”
李韜掃向四周,大聲道:“今日科舉落幕,人才輩出,朕很高興,恰逢宋國使臣在城中搭台授業,朕就帶著諸位前去一觀。”
“你們若是有人能夠挫一挫他們的銳氣,朕必有重賞!”
聽到這話,滿朝文臣和新科進士鮮有躍躍欲試的。
原因無他。
他們早就聽說了,大宋派來了程顥、程頤和張載這三位當世大儒不說,還派來了歐陽修、蘇軾、柳永和範仲淹。
他們皆是詩詞冠絕天下,誰是他們的對手?
那個隱姓埋名的佚名公子倒是屢出佳作。
可惜是個剽竊之徒,已經被天下文人所不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