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窮兵黷武金融霸主
字數:4748 加入書籤
明帝駕崩了!
一人激起千層浪,整個大明可謂地動山搖。
像傅友德和沐英這等大將,雖然有所預感,有所猜測,但當這事真的發生了,他們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般,既錯愕又慌亂。
他們都尚且如此,更別說普通兵卒和窮苦百姓了。
大明陷入到從未有過的亂潮中。
八州之亂不僅沒有被平息,還殃及到北方諸州了。
各地藩王既不準離開封地,也不準牽涉軍務。
他們忐忑不安的同時,也很擔憂。
朱允炆能駕馭百官,力挽狂瀾嗎?
國不可一日無君。
朱允炆又是名正言順的儲君。
所以朱元璋駕崩沒多久,他便在應天府繼位了。
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讓兵馬收縮,而是號令他們固守戰線,寸土不讓,並且厚封了一眾開國功臣。
消息傳到李韜的耳中時,他已經從焱城趕到天啟,準備在天啟過大年了。
徐庶笑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明帝崩,趙將軍等人又拿下了建功東麵三州,徹底撕開了攻打大明的口子。”
“而八州之亂也殃及大明北部,假以時日,大明必亡!”
袁天罡道:“大宋邊境也傳來捷報,飛龍軍、白袍軍和李家軍主動示弱後退,誘敵進入大唐後,梁山泊的好漢們趁機向東猛攻,一舉打通了連接大梁的通道。”
“隨後我大唐三路精銳又聯手反擊,將秦漢隋宋四國兵馬打回了大宋。宋帝估計現在才意識到,僅靠大宋一己之力,已經無力圍殺梁山泊兵馬了。”
“他們和三路精銳相互策應,足以和四國兵馬周旋。現在江南道的糧草可以直接運往梁山泊,隻要梁山泊兵馬繼續向北征戰,四國兵馬必會有腹背受敵之感。”
李韜遞給他們一份戰報道:“這是朕剛得到的捷報,蕭綜親自寫的。目前在大梁南部邊境,唐梁兩國兵馬在趙王、賀若弼和高熲的率領下,也是占據上風,攻入了隋國境內。”
“賀若弼和高熲真是寶刀未老,又深諳大隋的排兵布陣。有他們在,饒是韓擒虎和史萬歲這樣的名將也不好使。”.
孫尚香興高采烈道:“這真是喜事盈門啊,我們可以好好過大年了,嘻嘻嘻!”
“這個年肯定要好好過!”
李韜大笑道:“在這馬上過去的一年裏,我大唐收獲甚豐呐。不瞞你們說,朕本來還以為老朱再怎麽著也會撐到年後呢,實在沒想到他這麽快就崩了。”
“朕已經將薑維麾下那三萬多精銳調往騰州,也派了一部分天啟守城軍前往。韓當和太史慈倒是閑不住,眼見薑維和曹仁耗上了,他們沒有大仗可打,竟主動請纓前往騰州,朕準了。”
孫尚香掩嘴一笑道:“陛下總喜歡這樣得了便宜還故作矜持,要不臣妾把他們給喊回來?”
此話一出,徐庶、袁天罡等人皆是大笑了起來。
李韜也沒避諱,用手指戳了一下她的額頭道:“朕真是把你給寵壞了。不過有援軍,又有他們加入,趙雲、侯君集他們趁勢東攻,說不定能夠趁著大明大亂,再拿數州!”
“以大明現在的情況,這還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孫尚香莞爾一笑道:“隻是可惜大唐兵馬太分散了,既要牽扯曹操,還要對戰明魏楚三國兵馬、秦漢隋宋四國兵馬,還有隋國大軍。”
“不然在這種做夢都不敢想的大好局麵下,傾盡兵馬攻打大明,說不定能夠像滅大清一樣一舉把大明給滅了。”
李韜仰天大笑道:“你也知道是做夢都不敢想的大好局麵?這回若非那兩位得道高人暗中助朕,朕恐怕得到年後才有望衝破僵局,打開局麵。”
孫尚香連忙道:“那兩位高人到底是誰?臣妾太好奇了!”
袁天罡微微一笑道:“雖然臣心中有所猜測,但同樣想請陛下釋疑。”
徐庶附和道:“先傳真武大帝之道,再突然借精鹽、雪災等說陛下便是真武大帝轉世,直接亂了大明八州,這在臣的眼裏完全是神仙手段,還望陛下告知他們名諱。”
李韜道:“早在朕禦駕親征,攻打大宋後,朕就想知道他們是誰了。奈何一直苦尋無果,朕也是前陣子才知道。”
“不過他們有言在先,讓朕守口如瓶,你們隻能繼續耐心等待了。”
他話音剛落,隻見一身縞素的劉伯溫在老仆的攙扶下,走上城頭,然後朝東而跪,嚎啕大哭了起來。
李韜既沒有讓人驅趕,也沒有去安慰,隻是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劉伯溫又在老仆的攙扶下走到他麵前,終於開口說話了:“劉某已知是你在暗中賜藥,多謝救命之恩。至於國仇,劉某無心,也無資格再談。”
李韜沉聲道:“你不恨朕利用了你?”
劉伯溫麵無表情道:“恨又如何?不恨又如何?誠如那《三國演義》開篇所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合’麵前,劉某太過卑微,難以阻擋,也從未想過阻擋。”
“既如此,你為何不助朕一臂之力,讓天下百姓早日脫離戰亂呢?”
“你確有霸主之資。”
劉伯溫看了他一眼道:“不過你身邊謀士如雲,又何須劉某?”
“謀士雖多,唯缺你劉伯溫!”
“……”
劉伯溫有些愕然,隨後揮了揮手,走下了城頭,留下了一句話:“劉某還是喜歡當個閑人。”
“可惜了!”
徐庶搖頭道:“明帝已崩,他心已死,不然以他之韜略,陛下必定如虎添翼。”
“朕能感受到他的熱血仍在,匡扶天下的那顆心還在。”
李韜聳了聳肩道:“不過在他的有生之年,朕恐怕很難得到他的一計半策。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順其自然吧。”
“今後他在天啟的吃穿用度,當參比國公。其實朕也不奢望得到他的回報,隻是覺得這樣一個人不該早死或寂寥而死。”
徐庶和袁天罡齊聲道:“陛下愛才之心,讓臣等感佩,臣等必依旨好好安頓。”
李韜沉默了一會兒,突然道:“徐達、常遇春、湯和、傅友德、李文忠、沐英,朱元璋麾下善戰之將中,是不是還有個叫馮勝的?他是不是被雪藏了?如今在何處?”
徐庶道:“據臣所知,這馮勝乃大明已故郢國公馮國用之弟,喜歡讀書,通曉兵法。明帝曾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馮勝居第三。”
“他的乘龍快婿乃明帝第五子周王朱橚。在明帝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之時,馮勝曾被加封為太子太師。之後因朱橚密會馮勝,馮勝被禁足於府,已經很久沒有露麵了。朱允炆繼位後,厚封了一眾開國功臣,好像沒有他。”
李韜托著下巴道:“原來如此。”
“除了這馮勝,還有長興侯耿炳文頗善戰。”
“他充其量隻是一將才,並非帥才。”
“陛下何故突然問起他們?”
“應該是朕想多了。”
李韜笑了一聲,係統的聲音響了起來:“叮,恭喜宿主觸發係統隱性任務,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特獎勵金融精通。”
“金融精通?”
李韜剛蹙眉頭,腦海中便閃現了有關曆史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還有後來的“錢引”、錢莊、銀票等大量信息。
他高興得拍了一下城牆。
這個獎勵好啊!
眼下大唐商業繁榮,各國還都以金銀或者銅錢交易,是時候推出紙幣、錢莊、銀票等等了。
而且率先把這些掌握在手中,大唐有望成為金融霸主。
到時候再以商業手段禍亂諸國會容易很多。
想到這,他對袁天罡和徐庶道:“你們隨朕來,朕又琢磨出了一個好東西。既然朕就在天啟,而且天啟的商業正隆,那便先從天啟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