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敢讓天下換青天
字數:4840 加入書籤
晚膳吃得很盡興。
隨之而至的魚水之歡也很盡情。
小別勝新婚。
久別似初遇。
李韜轉場寵幸了貂蟬、甄宓、蔡文姬、步練師、虞姬等人。
日上三竿後,又流連後宮,在溫柔鄉裏當皇帝。
一直到五六天後,他和妃子們全都盡情又盡興了,他才開始處理國事。
不過左邊站的是武則天,右邊站著的是蔡文姬。
習慣於侍立在側的曹正淳,跟個木樁一樣老老實實地站在了門旁。
李韜喝了一口茶,大聲道:“曹正淳,這些天想要加入東西廠的江湖俠士有沒有增多?”
曹正淳快步走到他麵前道:“回陛下,增了很多!陛下用每月百貫的錢財不僅留住了歐陽春、丁氏兄弟和陷空島五鼠,還籠絡了那些江湖俠士。”
“盡管東西廠無法給他們那麽高的俸祿,但他們也都願投靠朝廷,效忠陛下!”
這就是示範效應。
以往不少江湖俠士“潔身自好”,視東西廠為朝廷鷹犬,根本不屑加入。
現在看到歐陽春、展昭等人被如此重用,他們也心動了。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更多的江湖俠士加入。
東西廠的實力勢必會進一步提升。
蔡文姬順勢道:“陛下,包大人、展護衛他們也沒有辜負你的期望,這些天連破大案和懸案。”
“尤其是破獲了三起多年前的無頭案,讓朝野側目,同時也讓他們聲名大震!現在朝野都說陛下識人的眼光當世無雙。”
聽她這麽說,曹正淳立即想起了一件事。
他連忙道:“陛下,最近這幾天,六部尚書和大理少卿孫伏伽每日都會到宮門口求見,說是要負荊請罪。算算時辰,這會兒應該到宮門外了,不知陛下是否召見他們?”
“負荊請罪?”
李韜笑了笑道:“看來咱們的包大人鬧的動靜很大啊!說實話,朕也沒有想到,他一個被罵了那麽長時間,又那般小心謹慎的人會直接從刑部和大理寺入手查案。”
曹正淳幹笑道:“朝野都沒有想到。聽說這些天刑部和大理寺因他而雞犬不寧。又因他所查大案相繼涉及六部,所以六部的尚書們也都心生慚愧,惴惴不安。”
“看來他天生適合幹這個啊!”
李韜往後一靠道:“宣吧,朕要聽他們怎麽說。”
“喏!”
曹正淳離開沒多久,刑部尚書戴胄、兵部尚書李道宗、戶部尚書和珅、禮部尚書嚴嵩、吏部尚書杜如晦和工部尚書閻立德一起來到禦書房。
他們齊刷刷伏拜道:“陛下,臣等有罪!”
李韜口鼻觀天道:“你們何罪之有?”
“刑部有郎中知法犯法,涉及命案,臣治下不嚴,有失察之嫌。”
“戶部有數人貪汙受賄,若非包大人,臣恐怕還一直被蒙在鼓裏。”
“大理寺有幾十樁命案處置不當,漏洞百出,臣妄負聖恩!”
……
六部尚書你一眼,我一語地說著自己的罪責,看起來都很愧疚。
特別是杜如晦。
因為他先前屬於秦王黨。
被不計前嫌重用為吏部尚書後,一直和魏征所執掌的都察院勠力同心,重塑大唐吏治。
他自以為眼下大唐吏治清明,絕非昔日可比。
說是脫胎換骨也不為過。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整頓後的吏部,竟然也有官員涉及包拯所查之大案。
另外,還有人膽大包天,還敢私下賣官鬻爵。
這對他的打擊頗大!
同時也讓他意識到一個問題,人欲無窮,吏部又跟大小官員的升遷息息相關,很容易被鑽空子。
整頓吏治需要久久為功,而非一朝一夕。
李韜安安靜靜地等他們說完,隨後道:“現在你們明白朕為何要安排這樣一個人代天巡狩了吧?”
“自朕登基後,六部是最先被整飭的,結果兩年多過去了,還是不禁查,隻要稍微查查就會出問題。”
“這並非你們不夠恪盡職守,而是隱藏在你們眼皮子底下的一些問題燈下黑),往往不易發現。更何況,自查、自糾、自我整頓最容易流於形式。需要強大的外力促使你們重新認清現實!”
他們都是大唐之肱骨。
有些還是他絕對的心腹。
能力肯定沒有任何的問題。
隻是如今大唐太大了,裁撤三省後,六部所管之事又太多。
他們就是事無巨細,也會出錯。
更別說現在六部的官員已經比他登基前增加一兩倍了。
包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擺脫罵名,樹立威望,所查的還都是大案和懸案。
這都能把六部全都牽扯進去。
也足以說明六部需要整飭的空間還很大。
特別是他不在長安的這一年多的時間內,他覺得六部之中必然混進了不少的蠹蟲。
是時候借著這個機會,讓他們好好除蟲了。
他沉聲道:“你們身為六部尚書,確有失察之責,各罰俸一年,同時給你們三月之期,相互交差對六部進行整飭,到時朕會讓包拯先查,隨後朕再親自抽查,以觀成效。”
水至清則無魚。
他不指望六部在整飭後變得一塵不染。
但原則性的錯誤不能有。
那些滿腦子想著吸取民脂民膏的蠹蟲,也不能有。..
內閣之下便是六部。
內閣的權利雖大,但現在也隻有七個大臣。
他們更多的是協助他處理國家大事。
六部是負責統籌和執行的。
對於帝國的治理和運轉極為重要。
即使包拯沒有鬧出這麽大的動靜,他也打算隔三差五敲打一番六部了。
李道宗、和珅、嚴嵩等人齊聲道:“臣等遵旨!”
“都起來吧。”
李韜擺了擺手道:“朕很好奇,包愛卿哪怕是斷案如神,畢竟剛到長安,人生地不熟的,他是如何在那麽短的時間內破那麽多大案的?你們都給朕說說。”
戴胄躬身道:“啟稟陛下,包大人善推敲、他那師爺善抽絲剝繭,又有展護衛、四勇士和五鼠等人相助,當真是翻翻卷宗,都能破案。”
“不過,他們能這麽快上手,也跟狄仁傑有關。”
“狄仁傑?”
想到這個被自己揠苗助長的刑部侍郎,李韜立即興致高漲道:“此話怎講?”
戴胄道:“他喜翻卷宗,特別是那些陳年舊案的卷宗,而且每逢疑點都會記錄推敲。曾經也破過一些案子,不過案子不大,陛下又在外征戰,並未知曉。如今看來,他是厚積薄發。”
李韜仰天大笑道:“估計也跟包拯能帶著他踢出臨門一腳有關!他還太年輕了,經驗沒有包拯那般老道。”
說到這,他看向大理少卿孫伏伽,忽然想起來大理寺卿之位一直空缺。
現在大理寺實際上是孫伏伽在執掌。
他當即道:“傳旨,升狄仁傑為大理寺卿!”
懲惡揚善,為民伸冤,一個包拯還不夠。
他還要繼續揠苗助長狄仁傑。
待他徹底成長起來,再來個雙虎齊下,敢讓天下換“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