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蘇湖熟,天下足

字數:3812   加入書籤

A+A-




        若隻看東京的繁華安寧,確實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大宋正處於太平盛世。

    京畿路轉運使趙鼎是這個時代的頂級賢臣,淮南路轉運使向子諲也是一位頗具才幹的人才。

    在這兩人的努力下,東南漕運迅速恢複繁茂。從東南來的糧食、特產以及物資,使東京這座宏偉的城市再次爆發出無限活力。

    公卿、百姓都在這座城市裏看到了大量機遇,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個蓬勃向上的時代。

    但直到西夏使節的到來,才將大宋從無限憧憬中拉回現實。

    帝國未來可期,  但在當下四方仍不平靜,還有大量敵酋外虜對大宋虎視眈眈。

    首當其衝的就是西夏,這個卑劣小國趁大宋國難之時,侵占大宋數千裏山河!

    想到山清水秀、綠野無垠的數千裏山河在餘暉照耀下卻再非大宋所有,無數宋室軍民心中就有一股怒火。

    使節的接見是左相梅執禮負責的。

    梅執禮雖然還是左相,但官職卻變成了平章政事,  也就是調到了政事堂理政。

    如今政事堂有兩位宰相,分別是右相李綱和左相梅執禮。

    都是宰相,  很難學大明以首輔、次輔相區分。而且大宋國情也已經適應了左相、右相的傳統。

    在政事堂便依舊以左右相稱,  其中按諸夏傳統以右為尊。右相地位稍高,便是事實上的帝國首輔,總覽朝廷政務。左相次之。

    而原來的右相孫傅,則繼續負責尚書省,隻是官升了一級從尚書仆射變成了尚書令。這是絕對意義上的明升暗降,尚書省的權柄都給了政事堂。

    不過雖然如此,他的權柄依舊極大,不弱於後世的通政使,也不弱於如今的樞密使。隻是再不複掌舵朝廷走向,也沒法再製定朝廷政策。安安心心、本本分分的傳達趙桓的意誌,對這位庸碌的老人,也未嚐不是個好歸宿。

    梅執禮白日裏與西夏使節接觸過後,日暮時分便立即進宮,找趙桓稟報詳情。

    六月正是盛夏,哪怕是落日餘暉都帶著明媚的光亮。

    梅執禮抵達時,趙桓正站在景福殿前的樹蔭下,指揮幾名內侍製冰。

    庭院寬敞,  四周有滿樹繁花,  粉白色落英隨著迎麵的風飄來陣陣花香。

    硝石製冰不算什麽高超技術,哪怕趙桓這個對理科一竅不通的文科生也有所耳聞。

    大宋火藥已經十分完善,禦前軍器所裏有大量硝石。

    一切材料都已齊備,趙桓隻要指揮內侍去搬來桶和工具就行。

    工具是一個大青缸,也就是司馬光砸的那種。裏麵裝了大半的清水,又在清水上放了一個幹淨的木盆,盆裏裝的卻不是水而是羊奶、水果丁、白糖。

    硝石被內侍放進青缸裏,清水順利結冰,又過了一段時間羊奶和水果丁也順利凍結,一份純手中製成的冷飲耗時半個多時辰總算是成功了。

    跟在趙桓身邊的趙金兒歡呼雀躍的從內侍那裏取來包裝好的食盒,親手遞給趙桓說道“大哥是怎麽想到這種主意的。這冰食晶瑩剔透,又奶香醇厚,一看就令人食欲大振,大哥快嚐嚐。”

    趙桓看了看被切成一塊一塊裝盤的冷飲,對趕來的梅執禮招了招手,說道“左相也過來嚐嚐朕這發明。”

    內侍連忙以精致瓷碟將一塊冷飲端到梅執禮麵前,又在冷飲旁放置一柄纖細的木勺。

    對於天子發明美食,梅執禮沒有任何想勸諫的念頭。天子已經極度壓縮了宮室規模,  內廷開支到如今比之太上時期,每月已經減少近四十萬兩白銀。

    若這時候,  臣子還對天子指指點點,連天子在夏日吃幾口涼食解解暑還要苛刻指責,那完全是在訕君賣直!

    所以梅執禮從容的嚐了一口官家賞賜的美食,隻感覺入口即化,滿腹香醇,口齒間還有水果的清香。由衷的讚歎道“此禦食若非官家賞賜,臣恐怕今生無緣品嚐。”

    聞言趙金兒歡快的撫掌,一臉欣喜。

    趙桓看向趙金兒說道“聽到了?這可是我大宋宰相親口誇讚的禦食。到時候你隻要在紹天新區開個鋪子,掛上皇家禦食的牌匾,保準你日進鬥金!”

    雖說這個技術在大宋不難效仿,很快就會擴散出去。但敢掛皇家禦食的也就趙金兒這一家,就衝這塊牌匾,就保證這份生意能一年四季紅火。

    趙金兒歡喜的點頭,說道“這主意是大哥出的,便算是我與大哥一同開的店鋪,收益與大哥七三分成。大哥占七成。”

    “哈哈,大哥給妹妹謀一點福利而已,不用算的那麽清楚,五五分成即可。”

    趙桓倒不是差這點錢,而是自己占一份股份,這家店鋪在運營中必然能減少許多麻煩,而且增加極大的客流。

    隨後要談政事,趙桓便讓趙金兒先離去。轉而帶著梅執禮在庭院滿樹繁花下閑庭漫步,說道”朕聽聞一句諺語,叫蘇湖熟,天下足。如今六月,是蘇湖一帶糧食豐收的季節吧?”

    梅執禮跟在趙桓身後,恭敬回道“稟官家,的確如此。神武右軍主力即停留在東南、兩湖一帶,務求東南糧倉平穩完成秋收。”

    “左相可有想過,既然蘇湖熟,天下足。那富餘的糧食都去了何處?前朝鬧饑荒,多是因為糧食不足。但我朝截然不同於前朝,糧食既然已經富餘,東京甚至可以美食花樣頻出,為何還會有災年?”

    梅執禮作為當朝宰相,對這個問題顯然十分清楚,說道“東南物阜民豐,糧食產出理論上足以供應天下所需。但困難在於將糧食運到各處,其費用已經超出糧食本身。便比如將東南糧食運往西北,每一石都耗時不止十倍。這也是為何我朝屢次伐西夏,都受困於後勤供給。”

    “言之有理。大宋如今空有百分實力,卻在陝西發揮不出一成。跟朕說說,西夏是何態度?”

    梅執禮神情鄭重,說道“西夏的使節是禦史大夫謀寧克任,這是一個十分棘手的人物,他是西夏最堅定的主戰派。”

    最堅定的主戰派?趙桓眉頭一揚,這事有意思了。

    西夏想談判,使節卻是一位主戰派。看來裏麵大有文章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