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字數:4270   加入書籤

A+A-




                      趙桓的憤怒,還是源自士大夫們對國家的吸血和腐蝕。

    方田均稅,計畝征銀的改革到十二月,已經推行了大半年。年底正是驗收成果,征收賦稅的時間。

    趙桓此前一直以為,按朝廷的規劃推行下去,變法將會十分順利,&nbp;&nbp;大宋自此民富國強。

    可是趙桓還是低估了士大夫們的無恥,官僚的和變法的阻力!

    他作為大宋皇帝,在視線之內,自然是口含天憲,言出法隨。

    朝廷公卿、宰執重臣們,都必須按照他的意誌前進。

    政策製定起來,完美符合他的想法,&nbp;&nbp;十分順利。

    他權威熾烈,宰執們沒人敢反對他的意見。所以新法的改革輕易通過。

    因為借鑒了後世各種先進稅賦製度,&nbp;&nbp;新的國家正稅征收方案十分簡潔明了,而且減少了擾民,降低了百姓的稅賦壓力。

    可是,這份改革的完美,僅僅是呈現在了趙桓麵前。推行到地方就遭遇了重重阻力。

    出了趙桓的視線之外,在趙桓無法影響到的地方,那些跋扈習慣了的士大夫們就完全不在意趙桓的意誌。

    國家正稅?

    我們高貴的士大夫們什麽時候交過稅!

    我們要的就是特權和免稅。

    到了年底,各州縣上報一年來丈量的土地麵積,直麵趙桓的審視,終於暴露了背後的陰暗。

    計相楊時與趙桓估計的舉國十億畝土地,連三分之二都沒有!

    大宋堪堪保住了此前國家已經統計到的五億多畝良田,沒有不降反升。

    全國清丈出來的土地隻有七億三千萬畝。

    士大夫們還是隱匿了絕大部分的土地,至少三億畝!

    這些士大夫們究竟囂張到了何種地步?

    江南東路,國家的魚米之鄉,大宋糧倉,在冊田藉居然比廣南東路的土地還少。

    經濟重鎮蘇州的土地,&nbp;&nbp;比不過嶺南!

    正是廣南東路的田藉數據,徹底把其他各路官員的給揭露出來了。

    嶺南一帶士大夫們勢力並不強盛,&nbp;&nbp;官府能夠把絕大部分土地都一五一十的記錄在冊。

    四處勾結、串通數據的江南官員、士大夫忽視,或者說完全沒在意這片蠻荒之地。

    沒人想到那片土地能統計出如此多的良田。

    結果東窗事發。

    把士大夫們最卑劣醜陋的嘴臉完完全全暴露在了天子麵前。

    這是一場讓整個大宋官員、士大夫們臉上無光的醜聞。

    江南一帶,大量官員紛紛上書,請求辭官致仕。屬於引咎辭職,顏麵無光。打算這事到此結束,我們灰溜溜的回到老家,享受太平奢華。皇帝老兒,你另外選賢任能吧!

    但趙桓全部批示,不準任何人擅離職守,所有官員敢擅離疆域者,以棄土罪論斬。

    貪汙,徇私枉法,無視國家綱紀,勾結士紳把國家財富侵吞瓜分了,就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大宋對官員、士大夫們毫無底線的縱容,到此截止了!

    消息傳出,官員們終於感受到了風雨欲來。這一次,大宋天子絕不如往常一般輕飄飄的放過。

    士大夫們也終於慌了,朝廷鐵了心要清算這次在變法中暗中阻撓、腐蝕國家的人等,&nbp;&nbp;勢必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不殺個血流成河,絕對不會收刀。

    除了兩晉,沒有任何朝代,有人跟皇帝作對能得到好下場。

    而兩晉的門閥世族們敢於跟皇帝叫板,那是因為他們手中切切實實掌控著強大的軍隊。

    “王與馬,共天下”的前提是,王敦的軍隊確實能打得司馬家皇帝痛哭流涕,表示如果王敦想作皇帝,直接說就好了,可以把皇位讓給他,何必大動幹戈?

    可是大宋的士大夫們哪有這種底氣?

    況且,就算是他們有軍隊,又哪能打得贏當今官家?

    嶽飛剛剛隻用了三個月把東南徹底打平,想借國難與皇帝掰掰手腕的士大夫們全部死絕了,如今墳頭草都三丈高。

    這些士大夫們,暗中使使絆子還有點手段,真要真刀真槍的跟朝廷打一仗,誰也不敢跳出來。

    所有人都猜到,當大宋樞密副使,神武右軍都指揮使從前線返回東京之際,就是官家的清算之時。

    可是,在無數人的憂懼中,嶽飛還是將燕雲的防禦交付給了宗澤統籌,他快馬加鞭地在年底之前返回東京。

    看廷議的日程,東京官員們也能感受到頭頂上正在醞釀的雷霆之怒。

    嶽相公十二月二十六日夜裏抵達東京,二十七日,朝廷立即召開廷議。

    所有廷議官員抵達文德殿後,沒多久趙桓就步履矯健的步入殿內。

    朝廷最位高權重的所有公卿將相同時起身,行禮說道“拜見官家,恭聖萬福。”

    “免禮,起身。”趙桓坐到龍椅上,立即看向樞密使張叔夜,問道“樞相,如今朝廷能調動的軍隊有多少。”

    所有人都心頭一緊,皇帝上來就問軍隊數量,顯然是不準備善了,準備大開殺戒了。

    張叔夜麵色凝重,語氣深沉,回道“神武後軍擴軍至三萬餘人,就駐紮在東京城內。皇城司軍隊擴充至五千。此外南方各路都在清查戶籍,征募軍隊。不算在河北的精銳,南方陸續征召的新軍,樞密院在冊數字為三十五萬八千。”

    “善!”趙桓讚道“樞密院在樞相統領下,風氣清正,幹練高效,實乃朕之腰膽。”

    “臣隻是恪盡職守,不敢當官家如此盛讚。”

    “樞相坐吧。”趙桓看向嶽飛,說道“嶽相公,國家近四十萬軍隊可以調動,能確保朝廷安穩,鎮壓一切騷亂,叛逆?”

    嶽飛深知大戰之際,自己被從前線調回的重任,立即起身,肅穆的說道“臣以為三十五萬新軍分散駐紮於各路,正適合撫平措爾騷亂。若有叛逆蔓延,禍害州郡,臣必調神武後軍掃平一切逆臣。”

    有這份保證,趙桓心中就有底氣了。

    深吸一口氣,趙桓看向一直默不吭聲坐在邊緣的秦檜,是時候亮出自己這把磨礪許久的利刃了。讓大宋懶慢、、養尊處優的士大夫們見識一下,什麽叫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秦中丞!”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