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西部戰略
字數:4065 加入書籤
朕即大宋第一百八十八章西部戰略
曆朝曆代都會反思前朝施政的得失。
金國亡於蒙古,他們的戰略失誤在哪裏?
女真人不是沒有意識到蒙古人的威脅,為此他們甚至實行了減丁之策,跟靜塞軍一樣不斷進攻蒙古部落。
可為什麽減丁之策失敗了?
而蒙古人所謂的聖武皇帝鐵木真又真的是因為他有超世之才,異絕常人,所以才一統蒙古諸部?
這顯然都是美化之談,因為要相信一句真理,時勢造英雄。
鐵木真能一統蒙古諸部,歸根到底還是形勢使然。
女真人的減丁之策影響的隻是金國國境沿線,所以他們削弱了靠近東南的蒙古各部。
而鐵木真所在地部落根本不怎麽受影響。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鐵木真起兵前期,隻需要征討蒙古部落,幾乎不受金隊的威脅。
如果鐵木真的部落在金國邊界上,鐵木真的才能就算是再全方位增強十倍,他恐怕也擋不住蒙古和女真人的兩麵夾擊。
所以就能看出,女真人戰略上的失敗,他們隻能從一個方向出擊,根本無法影響到蒙古西部。
大漢、大唐北伐,那都是十幾萬軍隊在漫長戰線上三路出兵。
雖然李靖是隻帶著三千鐵騎就擒獲了頡利可汗,可是在他身後,那是有著大唐十幾萬步騎同時在北伐的。隻是李靖的光彩太過炫目,奪得了大部分功勳而已。
女真人則自始至終沒有組織出這種三路出兵,在上萬裏疆域上限製蒙古的大型戰事。遇到女真人兵鋒,蒙古人就向西逃竄,所以金國的減丁之策隻能失敗。
當然了,女真人一向沒什麽大的戰略觀。整個金國,從立朝到最後,都沒有清晰的思路,他們到最後也沒想好應該怎麽對待大宋。
從他們製造了靖康之難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宋朝君臣會時時刻刻成為他們的威脅。
雙方芥蒂已成,女真人事實上也不敢相信宋室。
因為即便跟這個老皇帝簽訂了盟約,那也隻是廁紙一張。宋室下一個年輕皇帝上台,或者下一位忠烈康慨的宰相上台,就有極大可能奮誌雪恥,揮師北伐。
而這種事情,發生過太多太多次。
多到雙方都數不過來了。
金國近百年國祚裏都是這樣經曆過來的,最終也是在這種背景中走向滅亡的。
皇室結局之慘者,自古以來沒有幾個朝代能比。
國相粘罕在事發前一晚的衝動決策,給女真人埋下了命中注定的厄難。
他們把太多的精力分散在了南麵,就必然導致西麵和北麵空虛。威脅起於疏漏之中。
而趙桓在建業年間顯然不存在這個問題。
從隴右都護府建立之後,宋軍就在向西進攻,先攻克回鶻高昌,又平滅東西黑汗國,緊接著揮師西進,一戰擊潰大食十餘萬主力,在河中、七河一帶大規模設立行政區。
而西遼、東遼等國則被遷到了河中、七河以北。
雖然說這一次次戰事打的都不是蒙古,但卻一刀刀都砍向了蒙古的退路。
蒙古現在還是割部落聯盟形勢,他們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權,所以不具備匈奴人一樣的戰略爭霸能力,根本無法在西域跟大宋爭奪影響力。
甚至有一部蒙古還充當了大宋的打手,幫著大宋在西域擴充勢力。
這等於他們自己把自己的退路給鎖死了,西域一帶都是大宋的勢力範圍,切斷了北方胡虜的左臂。
大漢花費數百年時間才作到的戰略布局,趙桓因緣巧合下,二十年就實現了。
不過如果說全是巧合也不妥,能抓住這個機遇也是因為大宋國力昌盛,能夠直接動員十幾萬軍隊開赴進西域。
而宋軍的統帥嶽飛、虞允文又都是超世之傑,可以指揮著戰力跨越時代的宋軍,最大程度上實現趙桓的意誌。
所以才能在蒙古人勢力未展開之前,就已經平定了西域,斷其左臂。
林舜華對趙桓分析道:“蒙古人向西逃竄,等於是自投於屠刀之前。在河中、七河一帶,有我朝大量駐軍。”
“沒有了漫長的荒漠、草原阻擋,蒙古人直麵我朝火炮、火槍,正麵迎擊堂堂之陣,完全是在送死。”
“所以蒙古人向西逃竄要比留在原地還要危險,至少在漠北,還有一段的草原、荒漠阻擋著靜塞軍。”
“這才是為何河北商人能夠不斷削弱蒙古人實力。”
趙桓點了點頭,這位從不見於史書的河間知州,以絕對精幹的政治才能給趙桓留下了深刻無比的印象。
大宋內官員也不都是庸庸碌碌的,有很多能力斐然的人傑身處在地方崗位上,默默發揮著自己的才能。
或許不為人知,但正是靠著這些人,才推動著整個社會向高度治理發展,推動著大宋經濟、文明快速發展。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思考了片刻,趙桓對林舜華問道:“那卿以為這左路鐵軌在何出修建合適?”
林舜華想都沒想,說道:“必然是祁連山下。自古以來,中原溝通西域的交通要道,軍事重鎮都設立在此處。”
倒是的確如此,在尋常人印象中,明朝是沒有西域的。
但其實為了溝通西域,明朝也在甘肅修路,甚至專門設置了防禦的堡壘,駐軍守衛。
明朝可以連近在遲尺的河套都不要,敢言複河套者斬,也要花費重金在這裏駐軍防衛。
大宋如果首條向西的鐵路開設,道路也是差不多的。
具體可能還要太學院去實際考量,但絕對不會偏差超過幾十裏。
人類曆史都是在循環往複,不要小覷任何一個時代的政治家、科學技術人員。
兩千年前漢朝的戰略,兩千年後,天朝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跟著走了下來。
這中間每個王朝,隻要經略西域,那麽可以選擇的戰略、修建的道路都是一樣的,在同一片關鍵要地,走相同的路線。
隻要地理形勢還依舊存在,道路還鋪設在地上,就不會有多少改變。
曆史最迷人的就在於他的厚重感,一個民族數千年一代代的耕耘,終將見到成果。
不過大宋要推進這一步,眼下還有一個小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