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出兵突厥
字數:6346 加入書籤
最讓閻立本喜歡的是王牧拿出來的圖紙,對敦化坊做出的規劃以及要修建的東西,讓他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閻立本如今雖然是匠作少監,不過他知道這主要因為,他的身份,作為前朝的官二代,如今有個不錯的地位,並不奇怪。
具體配方他不知道,如何燒製也不清楚,不過他提出主要材料就行,匠作監的工匠,有豐富燒窯經驗。
王牧在長安引起的轟動不小,番邦朝貢,有流傳是他帶人打得番邦承受不住,才主動臣服的,這也說得過去, 畢竟無緣無故, 番邦怎麽會來朝貢, 總不可能剛好這一代的領導者,就那麽仰慕中原。
“這個辦法不錯,小窯不費事, 挖幾十個出來,一兩天就能開一次窯。”不滿三十的閻立本很是佩服的說道。
當然!他佩服的原因,主要是王牧說這其中有燒製琉璃的配方,而且是透明的琉璃。琉璃閻立本當然不陌生,要知道完善琉璃配方的那位大匠何綢,如今還在匠作監呢。
如今的消息是閉塞的,不過人的八卦天性,從來沒有變過。要說天下哪裏八卦消息最多,自然是京城,閑來無事,聊聊八卦,就是長安百姓的樂趣之一。這也造成, 長安小道消息滿天飛,而且傳得很快。
王快那是來者不拒,或許是這次購買地皮,嚐到有錢的甜頭,他花錢那是相當大方,在程家和陸家牽頭下,在長安大量購買糧食,豬肉,羊肉。
因為成長經曆的緣故,小時候吃苦的日子,已經有些遙遠,反而是後來,村裏多了很多家禽和豬,加上王牧套兔子,沒有少他們肉食,所以他看來每天吃一點肉,這才比較合理。
並不是說王快是不知民間疾苦的公子哥,隻不過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情況,所以就按照這個標準來辦。
王牧和王平,想得當然要周到不少,王牧是覺得自己不差那點,生活開好一點也沒有關係,何況這是給窮苦百姓帶來好處,無論是心裏的意願,還是能帶來好名聲,都很有必要。
工地人越來越多,半個敦化坊,很快就拆了,木頭當柴火,泥土則運送到城外,同時按照規劃,地基也在開挖。
“太守!陛下急招!”正在工地巡查,就有一隊禁軍,找到王牧。
王牧不敢耽誤,衣服都沒換,急忙跟著向皇宮趕去。
或許是因為他離得遠,到了皇宮,大殿裏麵已經有二十多個人,才進去,王牧就感覺到一股凝重的氣氛。
李世民臉上帶著怒火,揮手示意王牧坐下。
又等了一會,程咬金和尉遲恭也來了,見到好幾個武將在此,包括軍方第一人李靖,王牧就知道這是有戰事爆發。
“三天前,突厥將軍雅爾金和阿史那杜爾率軍進擾河西,肅州守將張士貴,甘州守將張寶相先後發來求援信。”李世民陰沉著臉說道。
“這個時節,突厥居然出兵!”程咬金驚訝的說道。其他人也差不多,聽了李世民的話,都感到驚訝不已。
“藥師,你怎麽看?要出兵多少,支援河西?”李世民問道。
“陛下勿憂,以臣推斷,河西定然能守住。”李靖沉聲說道。
“哦!這是為何?”李世民眉頭一動,不解的問道。
“這個時節出兵,本就是兵家大忌,突厥不可能不明白,但是他們還是出兵了,他們不可能是想要偷襲河西,畢竟我們有城池守護。如此就說明,他們有不得不出兵的理由!”
“他們過不下去了!”李靖沒有說完,長孫無忌就脫口而出。
“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都對頡利不滿,因此才會推夷男來求封,今年草原又是大雪,想必他們日子很不好過。”李靖點點頭說道。
“你的意思!如今頡利已經眾叛親離,對草原失去了控製!”李世民眼睛一亮,頗為急切的問道。
“八九不離十。”李靖很肯定的說道。
“臣附議,梁師都一忘,頡利再也沒有人為他提供中原的糧草,今年過得肯定很難。”房玄齡拱手說道。
“好!實在是太好了,朕想發兵,解決這個心腹大患,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李世民眼中精光閃爍著問道。
“可!陛下為了突厥,已經準備了兩年,是時候給他們一個教訓了。”李靖點頭讚同道。
李靖很清楚李世民有多厭惡突厥,以前打天下,為了後方安穩,不得不給突厥送貢品,剛剛登基,頡利又出動大軍來打,早就窩了一肚子火,如果不是為了安穩朝堂,恐怕在梁師都滅了之後,就已經揮兵北上了。
李世民眉頭微微一皺,他問的是徹底解決,而李靖回答的是教訓,這和他的目標不一樣,不過想想如今這季節,還有突厥的實力,眉頭又舒展開了。
“陛下!臣以為當傾力一擊,不求滅了頡利,至少也要讓他十年之內,恢複不了元氣。”張公瑾朗聲說道。
“哦!愛卿認為,滅突厥的時機到了嗎?”李世民驚喜的問道。
“臣以為,突厥可滅,理由有七;頡利可汗奢華殘暴,誅殺忠良,親近奸佞,此其一;薛延陀等部落均已叛離,此其二;突利、拓設、欲穀設均得罪頡利,無地自容,此其三;塞北地區經曆霜凍幹旱,糧食匿乏,此其四;頡利疏離族人,委重任於外族,胡人反複無常,大唐軍隊一到,必然內部紛亂,此其五;漢人早年到北方避亂,至此時人數較多,近來聽說他們召聚武裝,占據險要之地,大軍出塞,自然內部響應,此其六;我們準備充足,有足夠的糧草,冬衣,有此七個理由,突厥沒有不滅的道理。”張公瑾朗聲說道。
“陛下!臣願為先鋒,斬頡利狗頭,獻於禦駕之前!”程咬金大聲說道。
“愛卿有心了。藥師你以為如何?”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說道。
“陛下,臣無異議!”雖然李靖更傾向於穩妥,不過他也不懼任何戰爭。
“王愛卿可有其他看法?”李世民正要下令,突然看到王牧,就想試探一下他的戰略眼光。
對於張公瑾的分析,王牧雖然覺得有些理想化,不過他記得頡利是被活捉了的,所以很幹脆的說道:“臣並無看法,陛下的意誌,就是臣刀鋒所向!”
“哈哈!好!眾愛卿聽旨!”李世民很滿意,大笑一聲,長身而起,朗聲喝道。
“封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張公瑾為副,率領中軍三萬;並州都督英國公徐世勣為通漠道行軍總管,領精兵兩萬,由東路率主力直接進攻東突厥腹地;華州刺史霍國公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領兵兩萬,在西路順黃河前進,與中路、東路遙相呼應;禮部尚書任城郡王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張寶相為副,精兵兩萬,從靈州往西北挺進;檢校幽州都督衛孝傑為恒安道行軍總管,領兵一萬鎮守燕雲地區防止突厥軍隊東逃;靈州都督薛萬淑為暢武道行軍總管,領兵一萬,借道東北出擊突厥後方,防備突利可汗。
六路大軍,皆歸兵部尚書李靖節製,朝中諸將,任由調遣!三省六部,立即配合,三日之內,大軍必須出發。”
“臣遵旨!”所有人立即朗聲應和。
從李世民那裏散去,所有武將,都跟著李靖去了兵部。
“突厥攻打河西,定然想不到我們會直接攻打他們本部,所以我決定親帥一支精兵,突襲定襄!”拿出一張大地圖,掛起來之後,李靖指著上麵說道。
“不可,你是一軍統帥,豈能以身犯險。”張公瑾急忙反對,其他人也在點頭,讚同張公瑾的話。
奇襲這種事情,運氣好就是大功,運氣不好,就可能全軍覆沒,畢竟奇襲一般身後沒有援軍,王牧經常搞偷襲,他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風險。
其實李靖也頗為無奈,除開各路領軍之人,還有一些不能調動的將領,像段誌玄,李世民親衛統領,尉遲恭,李世民的保鏢,秦瓊身體又不好;關鍵如今大家身份不一樣了,以前幫著打天下,都在拚命,這種突襲是爭先恐後的去,但現在大家都是國公了,還有必要那麽拚嗎?這一點李靖不敢肯定。
就像程咬金,每次叫得厲害,你真要讓他去當先鋒,沒有李世民的命令,誰能保證他是否真的願意。
李靖作為一個高智商人員,他不得不考慮這些,所以他情願自己領兵。
“總管!不如讓末將去吧!”既然知道此戰必勝,王牧自然不會錯過刷功勞的機會,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抱拳朗聲說道。
“這…”李靖不由一頓,要說有人自願去當然是好事,不過他這人,把手中的力量算計得太清楚了,包括將領的實力,脾氣,都要考慮進去,沒有和王牧共事,所以有些遲疑。
“總管放心,末將也經曆了不少戰爭,知道該怎麽做的。”王牧很肯定的說道。
李靖不由啞然一笑,他已經想起來了,王牧可是從一個普通百姓,一路殺上來的,不說實力,經驗肯定豐富,更何況那體格,看上去就不差。
“那好!我讓折衝都尉蘇定方做你副將,兵貴神速,明天一早,就請王太守領兵出發。”李靖點頭同意道。
“末將遵命!”王牧抱拳應了一聲,隨後就離開了。
“那也快了,隻有二十多天就是新年。”閻立本搖搖頭說道。
“是我忘了日子,應該說過完正月都來得及。”王牧歉意的說道。
他計劃就是如此,麵前先拆除,其他事情放在年後。
其他人也沒有想到,王牧會想弄出一個大動作,所以匠作監才決定派閻立本帶人幫忙,一來他身份足夠,可以顯得盡力了的,二來也隻有他比較空閑。
攤上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手下的人想要閑下來,可沒有那麽容易,匠作監當然是其中最忙的,不少東西,都需要他們製作。
“如此就拜托閻少監了。”王牧拱手說道。
“放心!下官一定盡快做出來。”閻立本很肯定的說道。
“不用太著急,敦化坊要先拆出,還得打地基,年後才用得上。”王牧笑著說道。
少年人都有自己的傲性,雖然閻立本不算少年人,不過一直被他大哥的名聲壓著,一些大工程也不可能交到他手裏,對他來說,這是一次機會,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以前琉璃稀少,隻有無意中燒製出來一些,數量最多,還是來至於西域胡商,如今雖然琉璃已經知道如何燒製,不過透明琉璃,依舊是稀罕之物。
隻不過王牧不知道,他給出的待遇,對於百姓誘惑有多大,第二天其他坊的百姓就聞訊而來。
將功補過的王快在負責招募工人,采購物資,王平負責統籌安排,這也是王牧對他們的一種鍛煉。
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午餐的時候,還有肉吃,而且還有冬季罕見的綠菜。
當然!這在王牧看來, 不算什麽, 大鍋炒豆芽,豆腐骨頭湯,同樣蒸的碼頭,一人四個,大多數人都隻吃了兩個,剩下的被裝進衣兜。
主要還是翡翠進京城,引起轟動太大,許多人都親眼見到了,沒有見到的人也聽說過,還有李世民賜婚汝南公主,這是李世民第二個親生女被指婚,指婚的對象,自然被百姓津津樂道,就像後世一樣,去鄉裏聽一聽,閑聊的人多半討論的是國際形勢。
雖然長安絕大部分人,都不認識王牧父子,但是絕對聽過他們的一些傳聞,所以敦化坊的百姓很是驚訝。
“多建幾個小的窯,這樣才能盡快實驗出配方。”王牧說道,在他身前,是幾個熱氣逼人的窯,這是給皇家燒製瓷器的地方之一,歸屬於匠作監。
王牧原本計劃是用木材加磚石,以如今的技術來修建房屋,不過知道匠作監有窯之後,他改變了注意,想要他們試著燒製水泥和玻璃。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