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大唐龍騎兵

字數:2353   加入書籤

A+A-


    來自安西和北庭的援軍,在得到皇帝的聖旨之後,即刻開拔,日夜兼程,僅僅隻用了二十二天,就從甘州抵達了涼州。率領安西北庭三萬聯軍的主將,乃是瀚海軍的軍使郭昕。郭昕,華州鄭縣人。壽州刺史郭敬之之孫,郭子儀之侄。在史書中,唐肅宗上元元年,河西軍鎮多被吐蕃攻陷。永泰二年,時任朔方節度大使、中書令郭子儀奏請朝廷遣使巡撫河西、安西等地,並請置瓜、沙、甘、涼、肅諸州長史。雲麾將軍、左武衛大將軍郭昕奉命前往巡撫河西、安西等地,後來擔任安西四鎮留後。在那之後,吐蕃急攻沙陀、回鶻部落,加之唐朝在事實上已經放棄了對西域的控製,北庭、安西變得孤立無援。郭昕成了安西都護府最後一任節度使,在沒有任何外援的前提下,苦守安西四十年,孤軍戰至大唐最後一卒,結局便是英勇赴死。而在這個世界中,由於吐蕃侵犯敦煌無功,西域又有柳載、封常清這樣的名將駐守,安西幾無戰事,所以郭昕沒有立功的機會。再加上郭昕乃是郭子儀之侄,當初郭子儀忠於舊室,對於周鈞的態度曖昧,並非堅定的支持派,造成封常清、柳載等人不喜郭子儀,這也造成郭子儀之侄郭昕,多年未得重用,隻是累功成了瀚海軍的軍使。這一次,周鈞從安西調動軍隊,安西節度使柳載,本來想舉薦曾經參加過怛羅斯會戰的老將鄧興作為主將。但周鈞卻指名點姓,讓郭昕成了主將。抵達涼州的第一日,郭昕鎧甲未換,衣袍未理,帶著軍中副將和判官,直接趕去皇城樞密院。第中、被稱作安西最後一任節度使的將領,周鈞在感慨之餘,也有好奇。孤軍在西域奮戰四十年,沒有外援,甚至連朝廷的增援信都不曾看到,就這樣苦苦與吐蕃人作戰,直到戰死,都一步不曾退後,這究竟是什麽樣的一個人?見郭昕還單膝跪地,周鈞開口道:“起來說話。”郭昕沉聲道:“謝陛下。”看清郭昕的長相,周鈞有些意外。與郭子儀的長身英武不同,郭昕生的雖然高大,但是不苟言笑,臉孔有些黝黑,人也有些木訥。旁人問他什麽,他就答什麽。言簡意賅,絕無廢話。周鈞問郭昕:“隨軍長行的武備,可都帶來了?”郭昕:“火炮、火藥、戰馬,皆有闞冊,除此之外,陛下交待的六千火槍,已經全部運到。”周鈞:“朕交待的訓練,可完成了?”郭昕:“人、馬、甲、火槍,四位一體,可以實戰。”周鈞說了一聲好。見樞密院中的其它人,都是一臉疑惑,周鈞說道:“安西北庭的三萬軍隊,大多都是騎軍,其中有六千騎兵,最為特殊。他們舍棄馬槊等長兵,而是配備了燧發槍和馬刀。”封常清聽到這裏,開口問道:“陛下是想令騎兵攜帶火槍,作為步騎兵來使用?”周鈞點頭:“騎兵攜帶火槍,遇敵時下馬列陣,射擊完成後再上馬撤退,完成裝填後,再次迂回靠近射擊。由於騎兵火槍發射時,硝煙彌漫,而且聲若炸雷,形同龍吼,朕給這些騎兵,取了個名字,叫做龍騎兵。”封常清先是默念了兩遍龍騎兵的名字,接著說道:“龍騎兵之名,倒也恰如其分,但是陛下有沒有考慮過,火槍準心不足,需要將敵人放近之後,才能形成殺傷。萬一敵人發現龍騎兵靠近,以弓箭還擊,又該如何?”周鈞向封常清問道:“軍中弓手,多少步內,可形成殺傷?”封常清:“尋常弓手八十步內有準頭,上佳弓手在一百二十步(180米),可以做到十射中九。”周鈞:“就算敵軍弓手的射程,全部是一百二十步吧。裝載顆粒黑火藥,又有定式裝藥器的燧發槍,在五十步內有一定準頭,但是彈丸的有效殺傷射程,最遠可以達到三百步(450米)。”封常清還是不大明白:“火槍五十步內有準頭,超過這個距離,即便飛的再遠,威力再大,也失去了命中率,到頭來也沒有用啊?”周鈞笑道:“一把火槍,如果超過五十步,的確會失去準確率,但如果是上千把火槍,對準三百步距離的密集敵陣,采用集中射擊,又會造成多大的殺傷呢?”封常清恍然大悟,周鈞的意思,是用密集射擊,來彌補火槍準頭的不足。試想,四百米外,有數千名列陣的敵人,他們彼此之間的空隙不足半米。這種時候,一顆打出去的子彈,即便失去準頭,也有相當大的概率,會擊中一個敵人。更何況是上千把火槍一起射擊呢?周鈞繼續說道:“而且,你們想想,弓手射箭時,為了追求射程和殺傷,箭矢大多采用拋射。箭矢從空中落下的時候,殺傷範圍隻有一個較小的區域。”“但是,火槍不一樣。它射擊時,所使用的是平射。彈道幾乎是一條筆直的線,直接貫穿了一大片區域,要比弓箭擁有更大的殺傷麵積。”樞密院中參加會議的人,聽到這裏,不禁紛紛點頭。封常清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陛下,如果敵軍派出弓騎兵,想要利用速度優勢來靠近龍騎兵呢?”周鈞笑著說道:“你別忘了,火槍可以下馬列陣射擊,但隻要經過訓練,在馬上也可以做到射擊,隻不過準頭會更差一些。但一邊後撤,一邊對追擊的騎兵,還是能夠造成威脅的。”封常清聽到這裏,再無疑問,向周鈞躬身行了一禮:“陛下大才,常清歎服……隻是還有一事。”周鈞問道:“還有什麽事?”封常清看向殿中的郭昕說道:“郭將軍早年在西域領兵,一直在北庭戎守,未曾參加過大戰,臣擔憂他經驗不足,恐難以服眾。”周鈞看了封常清一眼,問道:“那右相有何提議?”封常清:“臣建議陛下,派一名監軍陪同郭將軍同行。”封常清這句話,周鈞算是聽出了言外之意。當年郭子儀將郭昕舉薦到北庭做官,安西文武圈子裏,其實對於這位郭家的將領並不放心。這次皇帝心血來潮,讓郭昕成為大將,封常清事前也未得知消息。所以,封常清此舉,也算是一種事後的平衡之術。不過,周鈞對於讓宮中太監,作為監軍,一直有點抵觸。就比如郭子儀這次率領中路軍,攻伐江南,周鈞給他配的監軍,舍棄了太監,而是選用禁衛虎賁軍中的大將朱昌儀。思考了片刻,周鈞對封常清說道:“右相言之有理,郭昕領兵,朕打算令錦衣衛行監軍之責。”封常清點頭道:“錦衣衛身為天子近衛,可當此職,不知陛下打算派誰監軍?”周鈞思慮了一番,給出了答案:“錦衣衛府監兼禦史中丞,孔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