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設伏
字數:2233 加入書籤
封常清將來自隴右的軍報,念給了周鈞聽,後者聽出了戰局的危急。當初,郭子儀率領中路軍,離開長安,討伐江南的時候,為京畿之地,留下了八萬用來駐防的大軍。這八萬大軍,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大約三萬人,駐守在隴右地區的廓州,防區與石堡城接壤,屬於前線部隊,負責直接防禦有可能會走下高原的吐蕃軍隊。第二部分大約兩萬人,駐守在長安西北方向的鳳翔縣,主要負責把守長安去往涼州的必行之路——涇州。第三部分大約兩萬人,駐守在長安西方的扶風縣,乃是長安城外的前營,也就是長安大門前的最後一道防線。前些年,吐蕃祖讚因為遇刺身死,所以吐蕃國內封閉了邊關。在權力真空的這段時間裏,吐蕃國內的諸多勢力,開始彼此征伐,內亂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吐蕃國的桑赤若,扶持傀儡政權,再清算政敵,最後穩固國內,用了大約整整兩年的時間。但是,由於閉關鎖國的狀態,外界對於吐蕃國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內亂之上。再加上南北唐作戰,故而桑赤若取得吐蕃國大權的消息,並沒有被傳到外界。這就造成,吐蕃國突然出兵,引發了一係列的混亂。不僅郭子儀沒有料到,左相高適沒有料到,幾乎朝廷裏的許多人,對此都沒有防備。封常清拿著軍報,對周鈞說道:“吐蕃大論桑赤若,一改吐蕃軍往年四處劫掠的習慣,將騎兵放在前陣,絲毫不理會攻陷的縣城,直接快速突進,已經逼近扶風郡。”說到這裏,封常清用著一種不可思議的目光,看向周鈞,喃喃說道:“陛下去年在大朝會上曾說過,吐蕃有犯邊之心,不可不防,當時兵部和邊將都說吐蕃內亂頻繁,恐無力侵擾大唐……沒想到今日,居然真的靈驗了。”一旁的伊斯聽到這裏,虔誠的說道:“陛下得神靈庇護,能夠洞察一切。”周鈞心中想道,我猜到吐蕃東進這件事,說到底還是要感謝史書。曆史上的763年,吐蕃勾連回紇,共同侵犯大唐,攻陷了長安,最終使得生靈塗炭,損失不可估量。也正是因為這次外族攻占大唐首都,使得周邊外族看見了大唐的孱弱。至此以後,大唐邊疆混亂不斷,再無停歇。封常清此時皺眉說道:“陛下雖然有警示,但是朝中諸臣,對於吐蕃之禍,並沒有過多防備……”周鈞:“去年,朕就已經向安西和北庭都護府下令,命其以協助團練為由,將焉耆軍和瀚海軍的駐地,向東遷移。如今,兩軍共計三萬人,就駐紮在甘州一帶。”封常清先是驚訝,接著大喜,最後思考後說道:“陛下,吐蕃挑在這個時候,向東侵襲,我總覺得時機未免有些奇怪。”周鈞:“你是想說,吐蕃的進攻,事前已經有預謀?”封常清點頭道:“吐蕃調動大軍,不似大唐便利。吐蕃大論需要事先向諸位東本發出金帳令,東本要在各翼內發動士兵。整個過程,往往需要半年時間……換句話說,吐蕃的戰爭動員,或許從今年春天就開始了,而那個時候……”周鈞:“那個時候,我軍剛對江南發動討伐。”封常清:“如果臣所料不錯,吐蕃和偽唐真的有所勾連,那麽江城所使用的那些火器,吐蕃人有可能也掌握了。周鈞看向封常清:“如果吐蕃這次發動真的和偽唐勾結。那江南的那群人,既然找了吐蕃,自然沒有理由忘了另外一個國家。”封常清倒吸一口涼氣:“陛下想說的是……回紇?”周鈞:“回紇太子赫達日如今就躲在大唐,回紇如今的領頭人移地健,視其為心頭大患,再加上茶葉的貿易,也使其覬覦。如果對大唐動兵,回紇自然不會缺席。”封常清算了一筆賬:“吐蕃此次有二十萬大軍,回紇如果全族發動,大約有十萬騎兵。而唐軍的大部分兵力,都調集到了南方,短期無法回防,這可如何是好?”周鈞:“回紇可汗被殺一事,撲朔迷離,回紇諸部其實並不都是臣服新汗。移地健表麵上統一了回紇部族,但是他不得人心,隻要戰爭和攻心雙管齊下,回紇軍隊必定出現內訌。”說到這裏,周鈞停頓片刻,繼續說道:“真正麻煩的,是吐蕃人。”封常清:“既然陛下料中了吐蕃人會東進,又事先準備了焉耆軍和瀚海軍,想要擊退吐蕃人應當不難。”周鈞:“想要擊退吐蕃軍不難,但是朕的意圖,不止在於擊退,而是要使得吐蕃軍,在數十年內,再也無力侵犯大唐。”封常清一愣:“陛下是想全殲二十萬吐蕃大軍?”周鈞:“吐蕃地處高原,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大唐幾次三番與吐蕃開戰,都是铩羽而歸。”封常清不禁點頭。薛仁貴當年的大非川之敗,申叔公在河湟兵敗身死,總結下來,並非是唐兵不如吐蕃兵,而是吐蕃的高原優勢,太過於顯著,使得大唐的後勤補給線,無法跟上,最終導致慘敗。此次,吐蕃軍走下高原,主動放棄了地理優勢,誠如陛下所說,這是消滅吐蕃大軍的最好時機。周鈞又說道:“吐蕃軍的優勢,不僅在地利,而且也在主將。桑赤若此人,乃是祿東讚的後代,唐軍數次都是敗在他的手中。此人現在雖然年輕,但卻已經掌握了吐蕃大權,倘若不除,日後必定成為心腹大患。”封常清回憶軍報,發現凡是出現桑赤若這個名字的戰鬥,大多都是唐軍落敗。而且桑赤若此人,原本不過一個支族破戶,手中沒有任何兵權,還被吐蕃貴族所忌憚,短短十年間,居然能得到今日的地位,的確可稱梟雄。想完這些,封常清說道:“陛下如果打算全殲吐蕃軍,再除掉桑赤若,那麽就必須佯敗,不停引誘吐蕃軍深入,使其深入京畿之地。”周鈞點頭道:“你說的沒錯,對於吐蕃軍而言,最好的誘餌,便是長安城。”封常清恍然大悟:“難怪陛下明明猜到吐蕃軍可能東進,卻沒有下旨調集軍隊,卻是以團練的名義,將焉耆軍和瀚海軍偽裝成府衛,悄悄轉移駐地。”周鈞:“既然是設伏吐蕃,那麽軍隊的調動,自然是要隱蔽。不僅是兵部和樞密院,從頭到尾不知曉,就連安西節度使柳載,也隻是以為軍隊的遷移,是為了訓練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