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後覺
字數:2161 加入書籤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桑赤若穿上甲胄,帶上親衛,又命令山隗軍精銳隨行,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數裏之外的前營。桑赤若趕到時,由貴族部族從屬的吐蕃軍隊,已經點兵完畢,整備待發。吐蕃次相敦仁增此時騎在馬上,正在對仆將訓話,要求他們今日之內,必須拿下長安。桑赤若見狀,當場大喝一聲:“今日誰敢出營?!”桑赤若的出現,使得前營的局勢,頓時複雜了起來。一邊是吐蕃大論,另一邊則是吐蕃貴族的領頭人。原本那些打算出營的仆將,紛紛停住了腳步,看向那二人,猶豫不前。敦仁增盯著桑赤若,恨恨問道:“大論不許我們為死難的族人們報仇?”桑赤若根本沒有打算去回答敦仁增的提問,此時的他,身體之中隻剩下憤怒。次相敦仁增居然敢私自用兵,此舉已經徹底侵犯了桑赤若的底線。後者沒有留任何情麵的打算,直接開口怒喝道:“敦仁增,你好大的膽子!”敦仁增:“兩萬吐蕃士兵被活埋,放眼吐蕃國史,此乃從未有過的恥辱。大論此時不思複仇,卻心生退意,難道高原上那隻展翅的雄鷹,如今已經畏懼天空,隻肯與家禽作伴嗎?”聽見這話,桑赤若怒不可遏:“我才是這支軍隊的主將,你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尋死!”敦仁增心中清楚,如果吐蕃大軍真的退兵,那麽自己回到族中,即便不死,後半生怕是也算徹底無望。所以,他現在已經沒了退路,隻能向前。敦仁增揮動馬鞭,對貴族從屬的仆將們說道:“今日攻打長安,但凡有人願意和我一起走,城破之後,財貨、奴隸盡情挑選!”聽見這話,不少仆將眼中閃動著貪婪。敦仁增:“不僅繳獲可以拿取,隻要是立功的人,一旦回到吐蕃,本相作保,將其族部本家提為貴人!”此言一出,仆將們更是興奮不止。桑赤若此時的目光,已經慢慢變冷,他轉過身,看向身後的山隗軍大將殷屠,輕輕點了點頭。殷屠從懷中取出一把斧頭,蓄足力量,朝著敦仁增全力丟去。隻聽噗嗤一聲,飛斧完全沒入了敦仁增的後心,在他背後砸出了一個豁口。巨大的衝擊力,將這位吐蕃次相,從馬上擊飛了下來。敦仁增做夢也沒有想到,桑赤若居然膽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對吐蕃貴族出手,殺了身為吐蕃次相的自己。在模糊的視線中,敦仁增看向自己的胸口。斧刃透胸而過,將胸骨打斷,又外翻開來。彌留之際的敦仁增,甚至能夠看見自己跳動的內髒。在一陣掙紮之後,敦仁增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眼中滿是痛恨和不甘。敦仁增一死,其餘貴族嚇得連忙翻身下馬,又跪伏在桑赤若的麵前,乞求原諒。然而,桑赤若並沒有理會那些見風使舵的貴族。他驅馬慢慢來到敦仁增的屍體前,低下頭看了良久。敦仁增是最早一批追隨桑赤若的人。當年,桑赤若用計刺殺吐蕃祖讚,敦仁增就是負責計策的執行者之一。對方所屬的部族,是吐蕃王帳中的掌權宗族之一,與吐蕃國內的許多東本和東岱,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眼下,敦仁增死了,死在了桑赤若的手中。後者的心中,怒火慢慢消退,開始升起一絲後悔和反思。桑赤若總覺得整件事情,從頭到尾,自己一直在被牽著鼻子,向前行進。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思慮了許久,桑赤若的腦海中,突然跳出了一個人的名字。孔攸,那個唐軍的謀臣,那個曾經在敦煌,險些用計置他於死地的人。從唐軍在鳳翔關設伏開始,接著到敦仁增等貴族被俘、唐軍活埋兩萬吐蕃士兵,再到唐軍故意將奸細的情報透露給敦仁增,最後唐軍又將吐蕃貴族交還了回來。對方算準了敦仁增等貴族,為了挽回顏麵,為了逃避責罰,不得不繼續攻打長安;對方也算準了自己,擔憂吐蕃國內會發生政變,所以著急要退兵離開;對方更是算準了敦仁增和自己必定會生出間隙,兵戎相向。孔攸做了這麽多的事情,最終的目的,不僅僅是解長安之圍,也不僅僅是消滅吐蕃軍隊,而是為了讓吐蕃高層在戰略方向上引發對立,進而使得桑赤若與原本的盟友,開始出現矛盾,最後走向一個不可控製的結局。而現在,桑赤若心中清楚,孔攸成功了。看著地上敦仁增的屍體,桑赤若幾乎是咬著牙根,吐出了一句話:“好狠毒的計策……”山隗軍大將殷屠,見桑赤若遲遲沒有發話,湊過去問道:“大論,接下來應該怎麽辦?”桑赤若:“妥善安置次相的屍體,處置今日參事的人,命令全軍準備後撤。”殷屠看了眼長安城的方向,最後收回目光,應了一聲。吐蕃軍為了處理次相敦仁增事件帶來的餘波,花了不少時日。這其中,不僅僅要處罰違抗軍令的當事人,還要更換掉那些忠於貴族的仆將。此外,最重要的是,桑赤若明白,吐蕃軍的撤退,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唐軍使用計策,使得吐蕃將領發生內訌,接下來必定在吐蕃軍隊的必經之途上,安排好了埋伏。吐蕃人走下高原簡單,但想要平安回到高原,恐怕要困難許多。吐蕃軍拔營退兵之後,桑赤若一邊在軍中做好了各種準備,一邊又下令謹慎行軍。而與此同時,郭昕麾下的後軍,此時也終於抵達了涇州。兩萬來自安西、北庭的精兵,正式歸入中軍,準備隨時與吐蕃大軍交戰。後軍帶來的輜重,使得唐軍的火槍隊得到了補給,諸如虎蹲炮、長炮等等火器,也一並投入了戰場。除此之外,郭昕將樞密院發下的軍令,印發並送至了周邊州縣的官所之中。州縣主官根據朝廷的要求,紛紛將所屬府衛的指揮權,一起讓渡給了郭昕。再加上,唐軍在涇州等地區征召的義軍,以及之前收攏的敗軍和殘兵。郭昕麾下的軍隊,如今已經擴充到了六萬五千人。此消彼長,吐蕃大軍卻隻剩下十五萬人左右。兩廂對比,唐軍與吐蕃軍的戰力差異,已經不再明顯。兩軍之間的最後一場決戰,很快便要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