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作家是怎樣煉成的(上)

字數:4134   加入書籤

A+A-




    抄完《破碎虛空》後,為了找個靠譜的出版社,當時的曹誌強,就決定先去周圍踩個點。

    在沒有互聯網搜索的情況下,隻能用土辦法,也就是去附近的書攤書店,去翻找各種武俠小說看。

    在1983年春,國內的文化產業因為在源頭方麵還沒完全放開,尤其是印刷廠方麵沒放開,所以個體書商雖然有了,但並不多,盜版書也有,可同樣不多,並且私人書攤的書籍種類非常少。

    此時你想買書,尤其是武俠小說,最靠譜的方法,就是去遍布全國各地的新華書店,而租書看,當然是去圖書館。

    擺地攤賣書的個體戶倒是有,比如鼓樓大街那邊就有,但他們賣的書,基本都是過時的雜誌報紙,要不就是一些不正經的書。

    比如什麽某某大戰女魔頭啊,某某大戰女土匪啊,肉x團啊,龍虎豹啊之類的黃暴文,又或者是什麽少林某某功,武當什麽什麽秘技,又或者什麽什麽氣功。

    沒錯,此時擺地攤的個體書商那裏,正經的圖書是沒有的,因為進不到貨。

    為什麽呢?

    因為在這個時期,印刷廠幾乎都是國營或集體,且都是政策掛帥,旱澇保收,沒有自負盈虧,很少有經濟自主權,當然就缺乏盜印的動力。

    而此時的雜誌期刊基本都是走郵局,圖書則直接走各地新華書店,鋪貨發行方式也基本都是公對公,很少有公家對個人的。

    所以此時你個人要想擺攤賣書,你連進貨渠道都木有,正規書人家輕易不賣給你個人。

    因此在這時期,你要訂雜誌,那就去郵局,要看書,那當然就是去新華書店。

    什麽各個機關事業單位,還有企業之類的內部刊物也有,但那種東西的圈子更小,內容更枯燥,沒啥流通性,更沒啥擺攤的價值。

    既然如此,那此時的個體戶書商都賣啥?

    那沒得說,八成是走水貨啦!

    什麽港台走私過來的各種書籍,還有各種走私或者私人錄製的錄音磁帶,此時賣的那是相當火。

    反正有關部門輕易不來掃蕩,就算有關部門來掃蕩了,隻要你跑的比別人快,那就沒問題。

    所以此時敢去擺地攤的人,幾乎都是跑步小能手。

    不過,地攤文學真正要崛起,還得是八四年以後的事兒了。

    總之,有天當他來到附近的一家新華書店後,就開始到處看武俠小說。

    他不是看哪個武俠小說好看,而是看哪本書的質量比較好,定價比較高。

    尤其是要抄下那些發行武俠小說的出版社名字。

    這樣的話,他以後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選出一個相對靠譜的出版社,找到出版社地址,並給這家出版社投稿。

    可就在他記住好幾個武俠小說的出版社名字,打算回去研究研究的時候,忽然發現書店的一個年輕女銷售員,正趴在櫃台上寫東西。

    隨口一問,她竟然很自豪的說,自己正在寫詩,打算給《詩刊》投稿,還說她之前有首詩被選中,不但發表了,還給了她20元稿費呢。

    這麽一聊天,曹誌強發現對方對出版這塊兒很熟,於是就勾起了曹誌強的興趣。

    通過跟新華書店那個女銷售員的聊天,曹誌強這才發現,原來在這個時代,純新人一開始就寫書出版武俠小說的話,會很麻煩。

    反倒是像他之前那樣,先給雜誌社投稿,在人家的雜誌上,刊登點詩歌散文跟短篇小說,賺錢更快更穩。

    因為武俠小說屬於圖書類,要正規出版的話,就要有書號。

    書號這玩意兒,如今都是出版署分配給各個出版社的。

    這個東西可以理解成糧票肉票,都是有數量限製的。

    一般越大的出版社,能分到的書號就越多,反之亦然。

    正因為有數量限製,所以相當稀缺。

    正常來說,一個沒名氣的新人想要出武俠小說,出版社考慮到各種風險,往往不會給你出書。

    就算出版社編輯看重你的文章,決定給你出版了,一般也不會給你多少錢,多數情況是按照千字多少錢給你稿費,通常不會高過千字十元這個天花板。

    最離譜的是,你千字十元這麽便宜的賣了作品,版權就不是你的了,都是出版社的。

    除非你是有一定名氣的老作者名作家,自帶流量,才會給你個比較高的買斷價,一般還是千字多少錢。

    至於版稅製?那是什麽東西?

    所以,要找出版社出書,作者名氣越大越好,因為作者名氣越大,你的議價權越大。

    你比如金庸,他去哪兒發書都搶手,可以切最大蛋糕。

    當然了,畢竟改開了,所以此時還有一種出版模式,就是你自掏腰包出書。

    這樣的話,前期你得自己花錢偷偷跟出版社買書號。

    另外印刷錢,發行錢,全都得你掏腰包,甚至工作人員給你出書的勞務費也得你出,反正前期各種費用都是你自己掏錢。

    你自費出版的話,如果書賣的越多,你賺的越多,賣的少,虧錢的也是你,出版社不會虧。

    要是你對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當然也可以搞這種自費出書模式,出版社就是賺個中間費。

    在八十年代初期,這種自費出書的模式還並不流行。

    主要原因就是自費出書的前期投入太高。

    如今的印刷廠可不是後來,一旦排版印刷,最低起印量的要求是五千本,有的大廠甚至起印量是一萬本。

    因為此時沒有靠譜的漢字電腦輸入法,沒有電腦排版跟打印,排字印刷很麻煩,都是人工。

    再算上其他各種費用,你自掏腰包,成本至少要八千元,這都是要提前給出版社的。

    這筆費用,一般的個人是拿不出的。

    有那八千塊,都夠開個小飯館了。

    不像九十年代,漢字輸入法跟排版技術都進步了,印刷廠多了,開始自負盈虧了,起印量要求也跟著降低,進而導致出版圖書的費用也降低了。

    所以在九十年代,很多自認有點文化的幹部領導,就喜歡自費出書來提升逼格。

    無他,市場經濟了,出書便宜了。

    曹誌強當然對自己的武俠小說充滿信心,畢竟這可是經過時間跟群眾考驗的。

    所以自費出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這也是對前世黃易先生的尊重不是?

    然而,當時的他毫無名氣,而且手頭也沒啥錢,想自費出書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