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時報》(十)

字數:3049   加入書籤

A+A-




    章順聽取父親章子俊的話語,本朝什麽都能報,唯獨牽涉到皇家之事,要非常小心,盡可回避。因為本朝出了一對皇家紈絝,如果卷入其中,《大明時報》隻有逃避搬家了,弄不好要關停。大明朝自明成祖徐皇後之後,明代皇室後妃大都出自底層官吏、平民之家。為的就是防止後宮與外戚相互串聯,禍亂朝政。為了不使後妃家庭太過寒酸,皇帝都會量授官職給後妃家族。到了明代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這位仁厚的大胖子,開啟了為後妃家族封爵的先例,而且都是世襲罔替的世爵。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後世皇帝紛紛效仿,似乎給外戚封爵已是常態。這些外戚都隻是“食祿不治事”,幾乎沒有危害性,大多數外戚也相對比較安分。可是不幸的是到了弘治年就出現了有明一代最跋扈的外戚,張皇後張氏家族。張氏一門,侯爵就出了兩個,恩封其他張氏族人多達上百人,一個小妾都封了六品誥命夫人。這就要回說成化二十三年,明憲宗下詔禮部為皇太子朱佑樘選取太子妃。因明代後妃多出自平民家庭,朱佑樘也不例外。禮部為他選取的太子妃,是國子監生張巒的女兒。這個張巒本身隻是個秀才,因為在河北老家薄有才名,被地方官府保送到國子監讀書的。女兒被選為太子妃後,張巒陡然從一個監生被進封為從三品的鴻臚寺卿。真是祖墳冒青煙了!朱佑樘與張氏成婚後,夫妻二人伉儷情深,如同民間普通夫妻一般,同起同臥,朝夕與共。而且朱佑樘一生隻有張皇後一個後妃,這在古代曆史中簡直是異數。朱佑樘對張皇後有多寵愛,對張氏族人也就有多寵愛。弘治三年,張巒被女婿朱佑樘進封為壽寧伯。弘治五年,以外孫朱厚照冊封為皇太子,進封為壽寧侯。短短五年時間,身無寸功,竟然被封侯。可惜張巒福薄,在弘治五年便早逝了。針對張氏的恩賞不止於張巒一人。他的夫人金氏常年住在皇宮之中,人稱金夫人,在宮中也是飛揚跋扈得很。張欒的長子襲爵壽寧侯,次子也在弘治十六年由建昌伯進封為侯。張巒的妹婿、連襟、侄子、結拜兄弟、義子、堂侄、堂弟等親戚都被封了錦衣衛千戶、百戶等官職。張巒的小妾湯氏在去後,也被朱佑樘追封為正六品安人。張氏家族除了張巒為人低調,恭謹有度,其它張氏族人,夫人金氏、兒子張鶴齡、張延齡等人都是囂張跋扈之輩。張鶴齡、張延齡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在弘治一朝,正德一朝,簡直是比螃蟹還要橫。橫到了什麽程度呢侵占他人田地那都是手到擒來的小事情。難道就沒有人告他們嗎怎麽可能,告他們的人數不勝數,但最後都不了了之,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張皇後。朝中有許多人想利用議論優勢的《大明時報》來聲討張鶴齡、張延齡這對外戚的惡行,其中一天之內就收到了七份控訴狀,都被章順給否了。自明朝以來其他的皇後都嚴厲要求外戚,就比如萬曆的母親李皇後。李皇後的父親李偉稍微一有過錯,就會被李皇後叫到皇宮裏一頓問責。但張皇後偏偏是個例外,從她的那兩個弟弟個個封侯就可以看得出來。按照規定,隻有皇後的父親才有資格封為侯,張巒死後,留下兩個兒子,這個侯隻能由大兒子繼承。但事實是,他的兩個兒子都有侯,分別叫作壽寧侯、建昌侯。張鶴齡是繼承他的,張延齡是另外封的。連封侯這種大事張皇後都敢插手,更何況其他的事。但凡有人告她的那兩個弟弟,她都會主動吹枕頭風。而朱佑樘對她寵愛有加,次次都與大臣們和稀泥,有的時候是賞賜幾個錢,有的時候是設宴款待。總而言之就一句話,下次不要再告張氏兄弟。朱佑樘此舉明顯助長了張氏兄弟的囂張氣焰。張皇後本身也不是什麽好人,對於家人的違法行為總是偏袒縱容,毫無約束。都說明代出賢後,張皇後可以說是明代後妃之中最差的一位。比起太祖馬皇後,成祖徐皇後,仁宗張皇後這些賢妃,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有些事想回避是回避不了的,時間到了弘治九年,《大明時報》已經是代表官府發布一些公文,安民告示之類的,還有受各地商人追棒的各種商品時價,可是在弘治九年被迫被架在了火爐子上。章順拿捏不住了,隻能去信平安鎮讓父親章子俊討要解決之法。這件事連朝中的袁潔、劉壁、鄒智、曹保等人也兜不住,國舅壽寧侯張鶴齡和建昌侯張延齡兄弟,仗著朱佑樘和張皇後的溺愛,敗壞鹽課,侵奪民田,爭風吃醋,毆打貧民,搶奪民財,甚至和太皇太後周家爭田,所做的很多為非作歹的事,真可謂磬竹難書,真乃是“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所到之處哀鴻遍地,一地雞毛,開創自明代以來惡人的榜樣,往往這種惡人相,被描寫成地痞之類的惡霸,可是這二位很大不同,不管是誰連帶著官府,朝堂中的大人物及別的勳貴皇族全部禍害一遍。誰碰誰倒黴,引起了公憤。朝廷六部尚書、督察院等大員的集體彈劾。上至九卿,下到黎民的一場轟轟烈烈聲討這對國舅爺的彈劾書猶如雪片般攤在了朱佑樘的案頭。起因是壽寧侯張鶴齡與長寧伯周彧在京城聚眾鬥毆。雙方上百家丁在街頭大打出手。這個長寧伯周彧也不是普通人,是外戚英宗周皇後的弟弟,也就是明孝宗的舅公。而且此時太皇太後周氏還在世的。兩家超級外戚平時就相互看不順眼,上一次因田地之事鬧的你死我活,這次因為生意上爭利的事情大打出手。《大明時報》如果此時再不報道,聲譽將會有損,公正、公平性會被質疑。好在章子俊的回信給了章順一點決心,信中道:“對事不對人,隻報道不評論,護朝廷威嚴之重耳。”本報記者吾是老實人報道:“長寧伯周彧、壽寧侯張鶴齡兩家以瑣事忿爭,聚眾競鬥,喧傳都邑,上徹宸居。蓋因平日爭奪巿利,已蓄忿心,一有所觸遂成讎敵,失戚裏之觀瞻,損朝廷之威重。”這一篇文章用加粗字體,四周套用花邊,在七十二期的頭版頭條上。引起了天下震動。七十三期《大明時報》繼續報道,本報記者吾是老實人報道,由吏部尚書屠庸偕九卿上言說:皇帝曾詔令勳戚之家不得占據關津陂澤,設肆開店,侵尋民利。敕都察院揭榜禁戒,擾商賈奪民利者,令巡城巡按禦史及所在有司執治。第七十四期《大明時報》頭版頭條再一次報道六科、十三道等言官亦就此上言。身為朝廷勳戚,各自帶領上百號家丁在京城鬧市相互鬥毆,影響實在惡劣,實在有失朝廷威嚴。《大明時報》連續三期針對周、張兩家的報道,朝中官員的聯名實舉,生怕自己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報上而遺憾,《大明時報》報社門口排起了長龍。外戚長寧伯周彧與壽寧候張鶴齡,經營私利,兩家忿爭,至聚眾相鬥,震動京師。吏部尚書屠庸偕九卿上言說:憲宗皇帝曾詔令勳戚之家不得占據關津陂澤,設肆開店,侵尋民利。而現在勳戚諸臣不能恪守先詔,縱家人列肆通衢,邀截商貨。都城內外,所在有之。而且永樂間曾榜例:王公仆從二十人,一品不過十二人,今勳戚仆從數百,大違舊例,其間多市井無賴,冒名罔利,利歸群小人,而民怨不止。今周、張兩家以瑣事紛爭,有損朝廷威望,請戒諭修好,凡有店肆,一律停止。敕都察院揭榜禁戒,擾商賈奪民利者,令巡城巡按禦史及所在有司執治。六科、十三道等言官亦就此上言。朱佑樘案頭除了各科的劾書外,還有《大明時報》,一麵是祖母的弟弟,一麵是皇後的弟弟。縱然被六部九卿大員集體彈劾,朱佑樘也隻能和稀泥了事。下旨言仍依永樂間榜例,裁定勳戚家人,不得濫收。就此《大明時報》被張皇後惦記上了,指使壽寧侯張鶴齡處處為難報社,這一日張鶴齡差人來說,要報社為其寫一篇歌頌稱善的文章,被章順立即否了,也是傳話的人沒說清,章順以為是壽寧侯要立牌坊,其實是讓報社給張皇後唱讚歌,登報賀壽之用。張鶴齡一聽報社給否了,氣不打一處來,上次街頭打架,給自己上眼藥,落井下石就數這報社最起勁,重要是留下了文字,讓後孫們怎麽看。如今還的敲打敲打了。........007...23.(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