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焚書坑儒的真正原因

字數:4509   加入書籤

A+A-




    這人一生充滿著傳奇甚至可以說是離奇色彩,他的生死簿記錄已經被篡改,所以就連陰司也不知道他生於何年,至於生死簿上所記錄的死亡時間是公元前300年,也肯定不是真的。
    他的前半生顯山漏水且功績赫赫,後半生則神秘離奇讓人不解。
    把剛才我分析的那一番說了一遍,幾個閻王紛紛點頭同意。
    但他卻沒有選擇“按部就班”,而是幹了些什麽,他當然也知道這麽做極有可能引起陰司的注意,從而前功盡棄,就此終結自己的永生,而且應該還會被陰司打入十八層地獄,甚至就此弄到歸墟世界。
    正好包拯也查到了生死簿的問題。
    戰國時期有個叫樗裏子的風水師的生死簿記錄出了問題。
    其實從某種意義說,他現在已經實現了永生——活了兩千多歲,正常情況下,隻要自己注意點,別惹是生非,就能繼續這樣生活下去,而陰司始終不知道。
    簡單說,他幫助秦惠王南征北戰,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他是風水師,所以沒掠奪一個地方時,和風水堪輿術法有關的資料全部歸他,對於這些東西,帝王和將軍們也不在乎。
    所以漸漸地他成了當時最厲害的術士。
    生死簿上記載,正在他事業到達顛覆時,忽然離世。
    死因不詳。
    墓地就在今天的龍城市江戶鎮。
    耐心地聽包拯說到這裏,我已經完全相信江戶鎮北的那個墓穴就是樗裏疾的。
    稍微有點常識和頭腦的人一定會聽出其中的端倪。
    當時秦國首都在陝西鹹陽,而戰國時期龍城市屬於魯國,兩地相距兩千多裏,在那個最牛逼的交通工具是馬車的年代,死後卻埋到兩千多裏外地荒蕪之地,這不是無稽之談嘛!
    包拯說完,其它幾個閻王也聽出了不對勁。
    楚江王:“這個樗裏疾一生前後反差太大,大到顯然不正常的程度。”
    轉輪王:“是啊!人間的戰國時代,是華夏術法最輝煌的時代,如果他屬於那時期的術法集大成者,那水平之高實在不敢想象啊!”
    楚江王:“是啊!我聽說那時代的術士們還掌握著一些‘天機’,但他們也知道‘天機不可泄露’,所以有的選擇默默藏在心中,有的不甘心就這麽爛在自己腹中,就選擇用一種一般人看不明白的方式記錄下來。”
    我忍不住問楚江王:“既然那時期的方士和術士們這麽厲害,為什麽到了秦漢時期,直接斷崖式滑坡了呢?”
    楚江王苦笑一聲:“那是因為一個人!”
    “一個人?誰啊!”
    “秦王嬴政!”
    “奧!難道和她焚書坑儒有關?”
    “對!冥王智慧——其實並不存在焚書坑儒,因為當時他坑殺的基本都是方士和術士,而焚燒的也不是儒家典籍,都是一些術士和方士們的著作。”
    我一頭霧水:“他為啥要這麽做呢?”
    楚江王搖搖頭:“這個我也很分解啊!給人的感覺是,原本十分追崇方術的秦始皇忽然‘翻臉’,做出了如此殘忍的事。”
    包拯稍有地插了一句:“這的確十分奇怪,按理說人的信仰甚至喜好不會無緣無故改變,除非受到了強烈的外界影響,這種影響既可能是人,也可以是事。”
    這話猶如一道閃電從我腦海中劃過,我隨之渾身一顫,忽然想到了一種可能。
    “你們說如果這個樗裏疾就是江戶鎮北郊的墓主人,他當年是‘詐死’,這兩三千年內都會做些什麽呢?”
    轉輪王隨口道:“肯定在背地裏不少幹壞事,以逐漸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繼續說:“假如當年樗裏疾在南征北戰中結合術士方、士們的典籍著作,獲得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秘密,但他又不想這個大秘密再讓別人知道,會怎麽做呢?”
    轉輪王想都不想回道:“肯定想殺死和這秘密有關的人——甚至寧可錯殺一萬,不能放過一人,同時把記錄著和這事相關的典籍毀掉……”
    他話沒說完,自己隨即“嗯”了一聲,其他幾個閻王也頓時麵露驚訝神色。
    “難道……難道這才是焚書坑儒的真正原因?”
    轉輪王猛地雙手一拍:“難道親王嬴政之所以對方士術、士們的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轉變,是這個樗裏疾在背後挑唆的?”
    我冷笑一聲:“大概他幹的事情還不止這一件!”
    楚江王一臉濃重地反問我:“冥王閣下,那你覺得他還做了什麽?”
    “之前聽閻羅王介紹他情況時,提到樗裏疾極其精通兵法,是秦國之所以強大的功臣,那麽秦始皇嬴政從一個膽小怕事的人質王子變身為統一六國的始皇帝,這背後會不會有高人指點呢?”
    轉輪王驚呼道:“難道又是樗裏疾!”
    其他幾個閻王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很可能他指點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目的就是為了後來的焚書坑儒!”
    “是啊!這人為了自己的目的竟然改寫了華夏曆史的進展,實在有些可怕!”
    樗裏疾與張儀可謂珠聯璧合,堪稱“文武雙壁”,但從曆史記載上看,二人關係未必十分融洽。如《戰國策·秦一·張儀之殘樗裏疾》篇所記載的,主要是張儀為了獲得秦王重視,故意在其麵前誣陷樗裏疾,終使“秦王大怒,樗裏疾出走”。
    這一記載如果屬實,將是樗裏疾人生經曆中非常重要的事件,但該事在《六國年表》中並無記載,且後世學者也多未采信此說。
    加之秦惠文王去世之後,太子秦武王立,馬上驅逐張儀、魏章,而以樗裏疾、甘茂為左右丞相。
    秦惠文王八年,也就是公元前330年,樗裏疾受封為右更之爵,位列第十四等。
    不久之後,他奉命率軍攻打魏國重鎮曲沃,於公元前327年破城,後雖無法堅守,卻也將當地百姓遷往秦國。公元前317年,樗裏疾乘五國聯軍攻秦未果,揮軍攻韓以為報複。
    要說這位出身韓國的公子打起韓國人來可謂毫不手軟,在脩魚之戰中與韓將申差交戰,斬首二千,虜之於濁澤。修魚之戰結束後,秦將嬴疾再接再厲,繼續深入韓國腹地,與韓太子韓奐所率領的韓趙聯軍大戰,斬首八萬,大傷韓趙兩國元氣。
    公元前314年,樗裏疾攻魏國焦城,迫使其投降。
    第二年,樗裏疾又受命為將,出兵伐趙,與趙將軍莊豹會戰並擒之,乘勝攻克藺城。公元前312年,樗裏疾奉命協助魏章攻楚,於丹陽大敗楚將屈丐,斬首八萬,奪取漢中之地。此戰過後,秦惠文王將嚴道之地封予樗裏疾,故其別號“嚴君”。
    樗裏疾十分聰明而又“滑稽”。所謂“滑稽”原本乃是一種酒器,“可轉注吐酒不已”。後人常以俳優之人出口成章、詞不窮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也,故而名之。正因為樗裏疾智計百出而又言辭幽默,故秦人號其為“智囊”。
    包拯先介紹樗裏疾。
    也就是說,秦朝之所以強大,以至於到了嬴政時期可以一統六國,這人居功至偉。
    生死簿中對於他的前半生記錄十分詳細,甚至哪年幹過什麽事都有詳細描述,貫穿起來,就是他的活動規矩。
    我能想到的比永生更高的追求也就隻有統治三界六道了。
    真是應了那句古話——人心不足蛇吞象,之前是老楊布局幾百年,想毀掉三界,這又出來個古代風水師,已經不能滿足活幾千歲,一心想著做三界之主。
    既然知道這麽做可能導致的後果,為啥還要這麽幹呢!
    唯一的解釋:還有更大的目的,也可以說是更好的追求在吸引著他。
    ……
    凝望著天空,我一番思索後還是決定先回到陰司,至少得和這事得和七個閻王商量一下,畢竟他們存在於三界的時間更久,見聞更多。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