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技術新突破
字數:5090 加入書籤
在夯實科學基礎之後,大明的科學技術終於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在蒸汽機技術發展陷入瓶頸之後,墨飛開始帶人研究更加高效的便捷的動力機械,內燃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不過這個內燃機是以煤氣、沼氣為燃料,這讓朱舜很是驚訝,這是直接跳過石油這一塊,直接來個環保節能的節奏?
這也是他對於內燃機的發展並不了解造成的,在原來的曆史上,最早出現的內燃機就是以煤氣為燃料,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在石油裏麵提取出了汽油,才開始出現汽油內燃機。
內燃機的出現也帶來了許多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材料學的發展,蒸汽機可以用鋼鐵鑄造,但是內燃機卻不行,材料的提升就是勢在必行了。
其實合金材料現在已經在大明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說火炮鑄造需要的炮鋼,就是那些車床使用的刀具使用的都是高強度合金,這些都是在朱舜建造的高爐煉鋼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可以說自從朱舜把高爐煉鋼的技術帶到大明之後,大明的合金材料就一直在發展著,特別是化學工業開始發展起來之後,各種各樣的元素被發現,也開始加速合金材料的發展。
所以內燃機才會順利的出現。
一個新技術的出現帶來的將會是各行各業的變化,首先就是內燃機的應用以及普及。
因為材料不再是限製內燃機發展的因素,那麽小型化就很容易做到,但是現在限製內燃機應用以及普及的就是燃料問題。
煤氣、沼氣等可燃性氣體的燃燒值不高,再加上他們最大的局限就是儲存和運輸,隻要解決這兩個問題,以煤氣、沼氣等為燃料的內燃機也是大有可為了。
但是現在內燃機就被卡在這兩個問題上了。
要想儲存可燃性氣體,就要考慮壓縮的問題,空氣壓縮在華夏早已經開始運用了,大家在電視上經常見到的打鐵匠使用的抽拉式風箱就是最原始的空氣壓縮機械,不過要運用到了可燃性氣體上麵,風箱顯然是不行的,那麽新的空氣壓縮機械研發就提上了日程。
在墨飛的研究中,把木頭和皮革製造的風箱換成了鋼鐵和橡膠製造的,這玩意壓縮空氣還行,壓縮可燃性氣體,那就有些危險了,不說金屬之間碰撞會出現火花,造成爆炸事故,就是一個純度和壓縮氣體時產生的熱量問題就難住了墨飛等人。
好在這幾年的普及性教育不是白做的,一名名叫張猛的學生就提出了在低溫環境,不同壓力下讓氣體液化的概念,好家夥這樣一來壓強的出現也不遠了。
其實他的這一個方案的提出隻是想解決壓縮氣體時產生的熱量,但是後來完全跑偏了,空氣的研究,以及製冷設備的研發就這樣出現了。
科技的發展有必然性,但是更多的是偶然性,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想法,就會改變整個世界!
受到這名學生的啟發,墨飛在屢次壓縮沼氣和煤氣失敗的情況下,開始把目光轉向液體汽化方
(本章未完,請翻頁)
麵。
液體汽化,或者說在內燃機裏直接用易燃性的液體,這是墨飛的想法。
這樣也就意味著使用燃油的內燃機即將出現。
不過這裏和內燃機原本發展曆程發生了很大的偏差,按照原來世界上的內燃機發展曆程,在出現使用煤氣的內燃機之後,接下來會出現使用汽油的內燃機,最後才會出現柴油內燃機,但是現在最早出現的是柴油內燃機!
石油,在華夏並不是什麽稀缺的東西,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油的國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不過華夏古代對於石油的運用僅限於原材料的應用,比如照明、醫藥、製墨等方麵,對於它的提煉和研究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的。
不過現在有了朱舜這個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人,那麽石油就不會這樣被簡單利用,特別是石油在化工中的重要地位,朱舜說什麽也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東西就這樣被浪費掉。
所以在化學工業的基礎建立起來後,石油化工就提上了日程,現在蒸汽機以及所有機械使用的潤滑劑都是石油經過提煉後的產物,同時石油提煉後的汽油被收集了起來,柴油和煤油則提供給了百姓照明使用,同時軍事上的熱氣球也在大量使用這兩種燃料。
所以墨飛首先想到的就是柴油,因為空氣壓縮後會產生熱量,氣缸裏麵的空氣經過壓縮後也會產生熱量,這些熱量能不能點燃柴油?
就是這樣的一個想法,讓他研製出了第一台柴油內燃機!
柴油機的出現,在這個時期出現可以說是推動了各個行業的騰飛。
以前那些使用蒸汽機的車輛再換上柴油機後會產生什麽樣的效果?
車型變小了不說,載重量開始變大了,速度也提升上來了,特別是以前研發的使用蒸汽機的農用機械,再換上內燃機之後,效率更高,適用的範圍也更加的廣泛了。
以前使用的蒸汽機作為動力的農用機械,體格龐大,這讓它在許多地方施展不開,比如說一些丘陵地區、山坡地區的土地它們就無能為力了。
現在好了,有了柴油機帶動的農用機械可以做到小型化,大多數地形都能使用。
這樣一來就讓更多的農村勞動力釋放出來,變相的緩解了大明現在麵臨的人手緊張問題。
當然,柴油機的出現不單單是在民生上麵的重要作用,在軍事上它的作用更大,比如說在華夏的曆代戰爭中都能見到的戰車,如果使用柴油機帶動,那麽以後就沒有坦克什麽事了,它們隻會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戰車。
這也是朱舜敢於對抗全世界的底氣所在!
當然大明的技術突破並不是這一個方麵,另一個朱舜關注的技術,也有了新的進展,那就是電。
電和磁是分不開的,所以才會有電磁一說。
華夏是最早利用電磁的,不過那個時候,用的是電磁中的磁,指南針的鼻祖司南就是華夏古人對於磁的運用,而在東漢時期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論衡一書中就開始對靜電有所記載,同時華夏也是最早在建築上使用避雷設施的國家,這可比富蘭克林用風箏把雷電吸引下來早了幾個世紀。
但是華夏古人並沒有進一步研究電,才會讓那些西夷人後來居上。
還是那句話,現在有了朱舜這個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人,那麽華夏想落後也難,對於電的研究早已在諸子百家來投的時候已經開始了,但是因為少了朱舜的幹預,發展的很是緩慢,可是在緩慢,也比那些西夷人快多了,畢竟他們有一個明確方向,電和磁放在一起,那麽最簡單的發電機還會遙遠嗎?
科技的進步不能把步子邁得太大,其實早在蒸汽機出現後,蒸汽發電機就已經能生產了,但是運用方麵是一個麻煩,畢竟點燈這個最基礎的電器沒有出現前,生產出來的蒸汽發電機可以說就是個廢物。
總不能直接研發電動機,這樣就會打亂科技研發的節奏。
不過這並不妨礙大明科技院對於發電機的進一步研究,同時也開始展開對電力應用的研究。
電最早出現的時候,就是用在了照明上麵,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電最早應用在了化學研究上,那就是利用電流的電解作用在一些化合物中電解出單純的元素,比如說電解水可以產生氫氣和氧氣,這樣就促進了化學研究的步伐,同時也可以在金屬冶煉上起到重大的作用,比如電爐煉鋼和電解鋁。
所以在沒有研發出電燈泡的時候,加強發電機的研究,電的傳輸和穩定電流的研究,以及電力的應用,大明可以說在對電的研究上沒有一刻放鬆。
現在好了,電燈在新的墨家學徒艾忠明手裏出現了。
那麽下一步普及電力的應用就提上了日程,同時這也讓朱舜看到了電話以及電報出現的希望。
技術的相繼突破,讓朱舜現在已經不再為大明的將來擔心了,因為目前看來各種技術的相繼突破,讓朱舜看到了大明一直領先於世界的希望,同時也讓朱舜不在擔心大明的科技在離開自己的引導後出現停滯不前的情況。
整個大明並沒有因為兩線作戰帶來太大的影響,反而科技的快速進步讓人們逐漸跟不上了時代的步伐,這是朱舜擔心的,畢竟如果脫節太大,科學研究的阻力就會越大。
收起和北方的戰報一同而來的大明科技院報告,朱舜的思緒飄揚。
“王爺,打完交趾,咱們是不是就要回去了?”
看到朱舜一個人坐在甲板上靜靜地看著波浪起伏的海麵,張可大輕聲問道。
這一次大明海軍可以說在連番大戰中出盡了風頭,不說在大明南大門發生的和諸多西夷人發生的大戰,就是接下來的千裏奔襲就讓已經過去了幾個月的張可大還是心情激蕩。
在大明的南大門把西夷人全殲之後,大明海軍就日夜兼程,迅速撲向防守空虛的馬六甲海峽。
一路上不敢說曆盡艱險,但是也算是坎坷無比。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