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

字數:5203   加入書籤

A+A-




                      第二日,大軍如期出發,攻伐遼國南京幽州。

    楊再興受令,拔營出發,率領5萬東路軍,一路急馳,進至白溝時,忽見一隊遼兵,鼓噪前來。

    楊可世趕忙勒住兵馬,轉首喝令道“徐武出列!”

    徐武聞令,馳馬出自楊可世馬側,高聲答道“末將在!”

    楊可世命令道“你速帶精兵一千,前去迎對遼軍,令其停止前行,繳械投降。切記,不得妄殺。”

    徐武高叫一聲“末將遵令!”

    隨即,徐武率領一千精兵,馳馬向前,來到遼軍陣前。徐武勒停馬,挺起手中長槍,高聲斷喝道“拙!遼軍聽著!現有南朝大軍前來收複幽燕故土,你等停止鼓噪前行,速速繳械投降!王師優待俘虜。”

    徐武話剛說完,遼軍陣中便衝出一員戰將來,長得高大威猛,也未戴頭盔,頭頂上紮著三股頭發,黑紅臉麵,豹頭環眼,騎一匹白馬,挺一杆長槍,爆喝一聲道“南蠻子!拿命來!”其聲若巨雷,勢如閃電,馳至徐武馬前,挺槍便刺。

    徐武大吃一驚,閃身便躲,兩馬交錯而過。

    遼將拉馬返回,又策馬挺槍,來刺徐武。

    徐武也策馬迎了上去。因徐武出陣前,楊可世令其不得妄殺,故此,徐武以製服對方戰將為為目的,出槍始終留有餘地;而對方遼將,就是衝取徐武的命來的,故此,槍槍直衝徐武要害之處。

    徐武和那員遼將大戰在一起。

    那員遼將馬後,衝過數千遼兵,衝入宋軍陣中,亂砍亂殺。

    徐武手下一千兵馬,雖曰精兵,卻久未經曆過戰事,若趁得勝之勢,追殺敗兵,絕對勝任;然敵兵來與之拚命,則怯過於勇,敗象盡露。

    徐武手下一千精兵,經遼軍兵士一衝殺,驚慌失措,除了高聲斷喝外,並無實際廝殺。

    徐武一邊與那員遼將廝殺著,一邊斷喝手下兵士;不留神中,竟被那遼將,一槍戳在胸上,挑於馬下,枉送了性命。

    遠處,楊可世見徐武被遼將挑於馬下,先是大吃一驚,繼而勃然大怒,高聲斷喝道“將士們!給我殺!一個不留!”

    喝畢,楊可世一馬當先,望遼軍殺去。

    那員遼將又迎著楊可世而來。

    楊可世大喝著殺將了過去。遼將與楊可世隻接了一回合,便大聲叫道“兒郎們!快跑!這幫南蠻子厲害!”

    喊畢,一馬當先,打馬便逃。

    遼將後麵,遼軍兵士一片亂吼,向後退去,兵器、旌旗丟了一地。

    楊可世大聲吼道“追殺!”

    楊可世一馬當先,追殺遼軍。楊可世身後,宋軍將士也大喝著殺向遼軍。

    當時,楊可世殺上癮了,忘了種師道讓他需防備遼軍設伏的囑咐,大聲吆喝著,率領著大隊兵馬,望潰敗的遼軍,一路追殺而去。

    遼軍邊戰邊退,不斷地丟棄兵器、旌旗,一幅潰敗的樣子。

    楊可世以為遼軍虛弱,不堪一擊,遂不管不顧,催促著兵馬,一路追趕。

    被追趕的遼軍退入到一峽穀中。

    楊可世率領兵馬,追殺到了峽穀前。

    遼軍皆往峽穀中鑽去。

    楊可世來到峽穀前,見兩邊皆丘陵坡地,地勢甚是險惡,猛然想到,前番遼軍潰敗,該不會是誘餌,要引誘宋軍進入峽穀,他正好在此設伏?

    楊可世猛然驚醒,趕忙勒住馬,直起身,向前看去。

    楊可世正望著,突然間,宋軍兩邊,鼓聲震天,從兩邊丘陵及坡地上,殺出來眾多遼軍兵馬來。

    楊可世大驚,急與遼軍廝殺。然而,從兩邊衝殺出來的遼軍,漫山遍野,綿連不斷,團團圍攻了上來,將宋軍圍困在中間。宋軍恐慌,陣勢大亂,皆往後退去。楊可世見狀,急忙喝令將士,不得後退。宋軍兵士被喝,停止後撤,複與遼軍廝殺。遼軍如潮水般湧來,氣勢凶狠,作戰勇猛,刀砍槍挑,宋軍死傷眾多。宋軍兵士抵擋不住,往後敗退。楊可世禁喝不住,宋軍兵士退得更快,竟望後奔逃起來。

    遼軍氣勢大振,大聲呼叫著追殺過來。

    這時候,種師道率後軍攻了上來,與追擊楊可世前軍的遼軍混戰一場。

    種師道久居北疆,知道遼軍兵器以短為主,遂預先做了準備,令軍中工匠了連夜趕製了巨梃,以長治短,專門對付遼軍的短兵器及馬軍。那遼軍器械雖利,機動性也強,然為增強機動性之故,兵器普遍短小,以刀劍錘及短槍為主。

    種師道統率的後軍,迎著遼軍衝殺上來。遼軍雖用,然兵器不得力,屢被宋兵巨梃格去,許多馬腿也被宋軍砍斷,其機動性強,作戰勇猛的優勢,竟施展不開,不得不往後退去。

    種師道見遼軍攻勢減弱,陣勢已亂,宋軍漸已得勢,心情大慰,正欲命令兵士追擊,忽然間,又聽到遠處鼓聲陣陣,衝殺聲及馬蹄聲隱約傳來,不一會兒,就見遠處一支馬軍,疾馳而來,踩得塵土飛揚。

    轉眼間,那隻馬軍已經快要衝到跟前,但見馬軍前麵舉的旗子上,皆書有“常勝軍”三字。馬隊快速馳來,微風習習,旌旗獵獵。

    那隻馬軍中,當先一員大將,使一把大刀,騎棗紅色戰馬,頭戴盔甲,上麵係著一股紅纓,向後飄著。那員大將,黑紅色臉龐,濃眉大眼,鼻直口方,長著一雙牛卵子般大的眼睛,正大呼小叫著,帶著馬軍衝殺過來。

    這員大將乃是遼國涿州、宜州留守、常勝軍統領郭藥師。

    郭藥師原本是遼東漢人,起了個契丹名而已。契丹人的名與職業沒多大關係,不如郝家奴不是奴而是朝廷大官,郭藥師也不是郎中,而是遼國涿州、宜州留守,常勝軍統領。

    最初的時候,遼國為了牽製女真,將遼東的流民組織起來,以抱怨於女真之意,謂之“怨軍”。因郭藥師容貌偉岸,沉毅果敢,在遼金大戰之初,因協助遼軍對金作戰有功,被任命為怨軍中的一路將領。後來,怨軍對金作戰不利,反倒接連發生叛亂。保大元年,怨軍東南路將領董小醜因作戰不力被處死後,其手下將領羅青漢、董鍾孫率怨軍作亂。遼都統耶律餘睹、蕭幹率軍平叛,郭藥師等人乘機殺了羅青漢、董鍾孫等人,接受遼過朝廷招安。

    當時,遼國朝廷從怨軍中選出2000人,編為四營,分別任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各自統領。剩下6000人分送各路為禁軍。為了徹底解決怨軍的問題,耶律餘睹向蕭幹建議“前年兩營叛,劫掠乾州,已從招安;今歲全軍複叛,而攻錦州。苟我軍不來,城破,則數萬居民被害。所謂怨軍,未能報怨於金人,而屢怨叛於我家。今若乘其解甲,遣兵掩殺淨盡,則永訣後患。”

    聽了耶律餘睹的建議後,蕭幹沉思良久,未予同意。蕭幹覺得,怨軍雖然是漢人組成,但“亦有忠義為一時脅從者,豈可盡誅殺之?”因為蕭幹的一善之念,郭藥師等得以保全性命。從那時起,郭藥師性善多變,反複無常的特點已初露端倪。

    保大二年(1122)三月,在金兵的進攻下,天祚帝逃奔夾山。耶律淳留守南京,改元建福,史稱北遼。耶律淳改怨軍為常勝軍。因“藥師年少壯,貌頗偉岸,而沉毅果敢,以威武禦眾,人多附之。初以武勇四軍薦授殿直,從征女真,積前後功”,故升郭藥師為都管押常勝軍、涿州留守。

    後來,郭藥師歸宋,雖然獻上了涿、易二州,但這廝再次投靠金國,親率金兵攻破宋朝都城汴梁,直接造成了遺恨千年的靖康之亂,給大宋帶來了亡國的慘烈後果。

    當時,郭藥師還是遼國涿州、宜州留守,常勝軍都管,正受遼國皇後蕭普賢女之令,率萬餘名常勝軍,兵分兩路,趕來馳援正與宋軍作戰的遼軍。

    郭藥師率四千常勝軍馳援與大宋東路軍作戰的遼軍;常勝軍副都管張令徽率四千常勝軍馳援與大宋西路軍作戰的遼軍。

    郭藥師率領的四千常勝軍全係馬軍,機動性快,衝擊力強,一下子就衝亂了宋軍戰陣。

    見常勝軍忽然殺到,種師道、楊可世大為驚恐。

    忽然殺到的常勝軍,使戰場形勢發生了逆轉。當時,正欲撤退的遼軍見援軍趕來,宋軍戰陣被衝亂,氣勢一下子振奮起來,也返身殺來。宋軍則驚慌混亂,鬥誌喪失。

    種師道見情況危急,忙令後軍持巨梃抵住遼軍,不得後退半步。隨後,種師道令楊可世督軍監陣,不得造成潰敗,他自己率領馬軍,迎擊高藥師的常勝軍。

    種師道一馬當先,殺奔高藥師而去。種師道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而高藥師年方四十,正是年輕力壯之時。種師道使一把長刀,郭藥師也使一把長刀。兩個人於馬上砍殺起來。高藥師雖然年輕,不低種師道老道。種師道常年鎮守西部邊陲,久經沙場,大小之戰不下一百餘場,從未敗績。然而,郭藥師畢竟年輕,多次架住種師道看向自己的大刀。十多回合後,種師道體力不支,高藥師的大刀砍的更快,刀刀不離種師道要害之處。種師道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高藥師看到種師道破綻,大喝一聲,高舉著大刀,向種師道的頭上砍將下來。種師道大驚,眼看著高藥師的刀砍降到頭上了,心想,完了,想不到俺老鍾戎馬一生,殺敵無數,今天要死在這廝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