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缺,很缺

字數:4526   加入書籤

A+A-


    趙柔嘉身為女兒身登基做皇帝。
    不少腐儒在各地破口大罵。
    趙佶提議完成所有的大典儀式,盡最大可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並且在種彥鴻接觸張浚人馬武器以後,趙佶願意帶著趙柔嘉動身前往曲阜昭告軒轅皇帝。
    李敬無所謂。
    反正朱璉放手讓梁揚祖坐鎮汴梁,梁揚祖已經配合張所等人拿出了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
    第二批稷下學宮學子畢業後,全部去地方任職。
    除了幾個成績佼佼者,其餘都從山東的縣令和縣丞做起。
    去年經曆山東整改的大量官員,升一到兩級後,派遣全國各路推動政治改革。
    朝廷中樞的政治改革,由梁揚祖親自負責。
    把原來中書省衙門擴建為政務院。
    把汴梁皇宮改建為大宋民意院。
    把門下省,尚書省,改為新設立的四部。
    三司的衙門,樞密院,繼續對原有老建築進行改造,副樞密使種彥鴻坐鎮汴梁,負責汴梁防務。
    朱璉承諾天下人的恩科,已經如火如荼的讓各路開始開考。
    春夏之交,舉子匯集汴梁舉行會使,殿試,科考科目,參照大宋舊製。
    複興報登載了一位士子的猜測,或許這就是大宋曆史上最後的恩科了。
    各地都在新建新式學堂,各地原教習,教員,紛紛接到了匯聚臨安,汴梁,登州三地進行新政後教育改革培訓的通知。
    不僅是以往的教習要培訓,複興報公開了教部招募教習培訓考試的章程。
    若各地會試落榜的學子,有意願參加教部各級教習考核者,均可以報名教習院。
    “靖王爺,你倒是大方,一場西夏滅國之戰,一張口,靖康武三軍不動,還要攛掇我和雲王去南洋!”
    “大爺,傻湖塗了,你缺那點戰功,你不為自己想,也要為蜀國公主肚子裏的孩子謀劃啊!”
    大宋朝宗族製度,曆來是嫡係通吃。
    小妾的兒子天生就低人一等。
    “特娘的,遼河平原,你讓韓世忠所部從淮南招募大量農民,又從東洋弄來些奴仆給這些農夫支配者往北耕種,土地都已經夠多了,多到分了軍屬又分淮河農夫,還要弄!”
    “不一樣,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再說,北麵的金人還沒有肅清,萬一完顏宗翰帶人打回來了,這些人還是會從深山裏鑽出來的!”
    “南洋不是一樣!這一南一北的土地,除了我們幾路精銳,誰敢弄?”
    宋朝鼎盛時候,人口一億多。
    經曆宋金之戰,河東,河北,大名,喪失了大量人口。
    李敬都懷疑現在還有沒有一個億。
    他很不習慣,偌大的國家,這點人,這麽多人四處聚集都城觀新帝登基大典,靖康之難以後的汴梁城也沒有清明上河圖中熙熙攘攘的繁華。
    比起後世歐美也算是地廣人稀。
    但是他非常清楚,一旦政通人和,華夏族族人的人口膨脹速度那個嚇人。
    就他自己,才剛二十歲,兩個兒子出生了,兩個還在娘胎裏。
    要是沒有二十三十個子女,都不好意思當這個王爺。
    尤其是他們還從高麗,扶桑弄了那麽多女人給士兵,礦工。
    “南邊的土地,一年三熟,南洋的漁場,四季可以捕撈,一個頂登州三個!再說,南邊沒有金人,雨林的山裏存活比想象中更艱難,隻要守住沿海平原,那些土人根本翻不了身。”
    “知道你為大爺身後事著想,多弄點,給兒孫分配好,總不能死了讓他們爭家產吵到六親不認!”
    關勝說完,跟李敬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李綱在身後看著李敬和關勝這麽樂嗬,就生氣。
    “我說靖王爺,有你這麽坑人的嗎,本相好歹是郡王,你讓本相幹監部侍郎的活,還要跟張叔夜請教?“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這麽簡單的道理你都不懂,為什麽周寧,梁揚祖都能越級做宰相,你就沒想過你官場履曆的短板否?”
    “短板?”
    木桶理論,大宋和宋以前都沒有人提過。
    道理卻是淺顯易懂。
    沒幾句話就說的李綱和關勝頻頻點頭。
    李敬諫言,朱璉同意李綱巡視山東,不僅是看新老地方官執政的得失謬誤。
    也希望他對地方施政能有更多的了解。
    不能光報著言官那種光說不練的態度。
    李綱總感覺自己被李敬坑了,又不明白坑在何處。
    倒是很羨慕留在京城統籌大宋對西夏戰事的宗澤。
    有錢,有糧,軍服,鎧甲,武器都不用操心。
    這種富裕仗,是靖康初年他想都不敢想的。
    李敬倒是沒有管李綱怎麽想。
    他一路護送朱璉和趙柔嘉到曲阜,濟南,然後到登州。
    兩個小妾把兒子扔給了李敬。
    顧無雙跟著送趙佶的船到臨安開店。
    喬清瀾一頭紮進了蒸汽機新建的廠子裏。
    趙福金,趙玉盤拉著關勝家卷,種彥鴻的郡主夫人一起下南洋了。
    趙瓔珞不敢留在登州,帶著幽怨的小眼神,踏上了前往遼東的船,她要盯著楊再興,許崇他們為東北春種拓展土地。
    其實李敬蠻喜歡孩子的,自己兩個兒子長的都比較漂亮。
    他專門去廠裏做了一個推車,把兩兒子並排放在一起。
    每天推到海邊。
    整個臨海居的人都在逗弄。
    “堂堂靖王爺,居然眾目睽睽之下,自己帶孩子!”
    知道喬清瀾和顧無雙瘋忙,鄭憐玉都無語了。
    大宋朝以前的王爺自己都需要人伺候。
    如今伺候起了孩子。
    “祁虹心細,把家裏安排的妥妥帖帖,奶媽和專門帶孩子的侍女也寸步不離,我也就是帶著玩!”
    這還真不是假話。
    不管是原來的侍女,還是重新雇傭的知根知底的新仆。
    都被祁虹教的像模像樣,管的井井有條。
    李敬早上去看水師學堂早操,偶爾上課,偶爾去靖字軍看新兵訓練。
    下午回來才逗逗孩子,趁著目前日頭不是很辣帶著孩子曬太陽,晚上都是兩個奶媽和一個精細的丫頭一起照顧一個孩子。
    “遼陽哪裏在修路,搞的神神秘秘,黃燦都到臨閭關附近開設新的鐵廠了,你怎麽不去看看?”
    “沒事,先讓他們弄著,等路基搞好,橋架起來了,我再去!”
    有什麽可看的,目前在遼河平原上的鐵路是驗證線路。
    真要把鐵路修到西域,或者修到全國,是一個大工程。
    非舉國之力,動員數百萬人不可。
    大宋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