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對症下藥

字數:4889   加入書籤

A+A-


    謝登之當了欽差大臣,帶領一幫清官去解決農民失地問題。謝登在戶部當官這麽多年,處理國家人口和土地問題,沒有人比他更專業。
    隻要給他權利和金錢,解決農民失地的問題難度並不大。他先是采用律法追贓收繳地主豪強非法搶奪的土地,當然執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地主豪強的抵抗。
    但謝登之有皇帝支持,關鍵時刻有陸炳帶領皇帝的親兵幫忙執法。皇帝的親兵有二十六衛,他們的職責也不同,有錦衣衛、掌侍衛、儀仗隊、緝捕、刑獄兵、旗手衛、掌旗鼓、守衛、府軍前衛、統領幼軍、金吾、羽林等。
    有陸炳作後盾,謝登之第一階段沒收地主非法搶奪的土地還算順利,各省大片非法土地收納到了戶部門下,相當於土地變成國有了。
    第二步,謝登之壓低土地價格,用各種辦法購買地主家多餘的土地,不得不說他們購買地主土地也是專業的,又把地主家大片土地購買了。
    其中一個辦法就是炒古董玉石和文玩,抬高它們的價格引誘地主仔們爭先恐後加入收藏大軍,一收藏就缺錢,缺錢就賤賣土地,戶部趁機低價大片收購土地變為國有。
    第二個辦法就是允許地主家拿地契抵押向錢莊借貸白銀,官府把這個事合法化。
    那些地主仔們借錢大多是吃喝嫖賭收不回地契,於是戶部趁機又獲得了大片土地。
    方法還有更多,戶部官員解決這些問題都是專業級別的。謝登之把地主土地收買為國有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地主階層家裏堆滿了天價的收藏品,但是土地規模大不如從前了。
    謝登之非常重視農民的利益,帶領一幫清官努力解決農民失地的問題,保護農民的權益。
    農業是大明穩定的根基,沒有農民的辛勤勞動,就解決不了軍民的吃飯問題,因為無法從國外買到糧食,所以商業都要排在農業的後麵。
    農民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生活變得困難起來。麵對這個問題,謝登之決定出手幫助農民解決困難。
    首先,謝登之組織了調查團隊,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的真實情況。他們走遍了每個村莊,與農民親切交談,聽取他們的心聲。
    通過調查,官員們發現一些農民失地的原因是因為土地被地主霸占了,這讓他們感到非常無奈和委屈。
    為了解決農民失地的問題,官員們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首先,他們製定了法律法規,嚴禁任何人侵占農民的土地。
    同時,官員們還建立了農民維權機構,幫助農民維護自己的權益。農民有了困難,可以向這個機構求助,他們會全力幫助農民解決問題。
    除了以上措施,官員們還推行了土地承包製度,讓農民能夠長期使用自己的土地,保護他們的權益。
    這個製度讓農民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和穩定感,他們願意更加努力地種地,提高農田的產量。
    通過官員們的努力,農民的失地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農民們重新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土地,生活也變得更加幸福美滿。
    他們對官員們的幫助心懷感激,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然後謝公子把國有土地免費承包給失地農民耕種,每年收取一定的農業稅,這些失地農民有田地的使用權卻沒有田地的買賣權,隻要他們不懶肯做,養活一家人沒有問題。
    這樣就把大量失地農民變成了有地農民,避免了地主階層沉重的剝削變得赤貧流離失所。
    官員們努力解決農民失地問題,保護農民的權益。他們製定法律法規、建立農民維權機構,推行土地承包度,讓農民重新獲得土地,生活變得更好。
    謝登之就按這個思路去解決農民和地主的矛盾,大明土匪數量開始減少了。
    為了解決市場白銀荒的問題,謝登之決定借出一些白銀給市場。謝登之專款專用去國庫雜物倉庫拿白銀,皇帝和黃之誥都義無反顧支持,因為他們知道謝登之在做好事,在治療大明疾病在挽救大明社稷在對症下藥,沒有理由不支持他。
    送進國庫雜物倉庫的白銀真的做到了專款專用。謝登之知道,經濟的繁榮對於國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要。
    他看到市場上的商販們生意不好做,很多人生活困難。於是,他決定出力幫助他們。
    首先,謝登之想到了借出一些白銀給市場。他知道,白銀在當時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貨幣。
    他找到了一些商人,問他們是否需要白銀來發展生意。一些商人表示非常感興趣,並且答應會按時還款。
    謝登之借給商人們的白銀被用來擴大他們的生意。一些商人用白銀買了更多的貨物,然後再賣出去。
    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賺的錢也越來越多。不僅如此,謝登之還幫助商人們解決了一些其他問題。
    有一次,一個商人的資金鏈斷裂了他非常著急。謝登之聽主動借款幫助商人破例無息貸款。
    這讓商人非常感激,最後生意好轉,主動出錢幫助戶部。為了搞活市場白銀荒的問題,戶部拿出白銀低息貸給錢莊,錢莊有了白銀按官方標準低息放貸。
    缺白銀周轉的商人紛紛向錢莊借款,很快市場上的白銀荒開始好轉,社會上的商品供給和民間財富慢慢變多了起來。
    大明開始浮現中興氣象。通過借出白銀和解決問題,謝登之成功地幫助了市場搞活經濟。
    市場變得繁榮起來,大明市場出現了欣欣向榮之象。謝登之的行為被戶部記錄在冊。
    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隻要官員願意解決市場難題,經濟就會變得更加繁榮。
    農民失地問題和市場白銀荒問題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解決。戶部的疑難雜症得到了緩解,大明肌體出現了欣欣向榮氣象。
    還有一個疑難雜症那就是兵部,等待瓦氏夫人對症下藥了。且說駕部主事瓦氏夫人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兵部的開支很大,但是卻找不到真正的證據。
    於是她決定去尋找這些吃空響的證據。瓦氏夫人每天都早早起床,穿上官服,準備去兵部進行調查。
    他帶著一本筆記本和一支筆,走進了兵部大門。兵部是一個很大的建築,裏麵有很多房間和人員,瓦氏夫人覺得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迷宮。
    瓦氏夫人一邊問問題一邊記錄著,他找到了兵部管理賬務的費大官。他問費大官:“為什麽兵部的開支這麽大,卻找不到真正的證據呢?”費大官先是一愣,然後笑著說:“瓦氏夫人你真是太聰明了,兵部的開支大部分是用來購買武器和裝備的,這些東西都是非常貴的,每年兵部都花了大筆費用維修武器裝備。”瓦氏夫人聽了李大官的解釋,覺得有些道理。
    她查看大明的武器和裝備,有劍、刀、盔甲、火器等。他覺得這些東西確實是非常貴重的,而且光是維護這些裝備就需要很大的開支。
    瓦氏夫人非常重視國家的軍事裝備,因為這關係到國家的安全。為了確保軍事裝備的完善,她開始尋找軍事裝備廢弛的證據。
    首先,她親自去調查一些軍隊駐紮的地方,因為她是駕部主事去哪個軍營都是被熱情對待的。
    那些軍官根本不知道她巡視軍營的目的。她實地考察發現,有些士兵的裝備非常陳舊破爛,有的士兵的盔甲上已經生了鏽,有的武器已經斷了好幾截。
    這些證據明顯顯示了軍事裝備的廢弛情況。她還調查了一些軍事工廠和軍械庫。
    發現一些工廠生產的武器裝備質量很差,有的甚至無法正常使用。她還視察了一些軍械庫中的裝備,發現大部分軍械都沒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出現了丟失和損壞的情況。
    這些軍事裝備廢弛的情況都被瓦氏夫人記錄在冊。費大官不是說每年都需要大筆軍費維修武器裝備嗎,可是武器裝備荒廢成這個樣子,那些軍費去了哪裏呢?
    瓦氏夫人巡察這些可不是白白巡察的,她把這些實地考察的證據都記錄在冊。
    兵員人數可能實地考察不出來,但是武器裝備庫存是固定的,這個有多少荒廢得如何,實地考察就能看到真實資料。
    戚英被她調用在考察軍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因為戚英可以利用清流派官員的力量參與各軍營的實地考察。
    這為瓦氏夫人節省了大把人力和時間。瓦氏夫人也在想辦法解決軍官吃空響的問題,為了弄清楚各省實際兵員數量,她想到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利用中秋季節統一給各軍營發月餅。
    這次發的月餅不一樣,發的是黑皮豬肉月餅,那要比白皮豬肉月餅好吃一點,官方定製的市場買不到。
    瓦氏夫人統計各地軍營的黑皮豬肉月餅的需求量,特別提醒各軍營,這種月餅隻能保質兩三天,過期吃了就拉肚子的,吃多了會長膘,月餅很大夠吃一天一人一個就好。
    於是各軍營上報月餅數量,瓦氏夫人從月餅數量就查到了各軍營的真實兵員數據,加上其他的數據輔助,各軍營的實際情況很快就被她掌握了。
    瓦氏夫人借助這些數據,寫了一記錄手冊叫做《各地軍營物品裝備記錄手冊》,書裏記錄著各地軍營的真實資料。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