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風(226)萬字更(明月清風(226)朱運倉...)
字數:16160 加入書籤
明月清風226)
朱運倉叫人送信的時候, 啟明正在傷兵營。這次自家這邊的傷兵沒多少,震蕩傷,這得需要慢慢養。這樣有傷兵住的營房, 都叫住過來。按時按點的喝湯藥, 一日三餐都是按照病號算的。幾個耳朵震的暫時性失聰的,這個可以選擇留在傷兵營, 也可以在軍醫的允許下, 拿著軍醫開的證明,回家養著。若是如此,還能領一筆營養費, 算是把在傷兵營的夥食費給折算成銀錢了。家裏距離這裏不遠的, 都選擇回家。
啟明叫祖大壽打發專人送這些人回家,耳朵失聰, 怕路上有個好歹。
而住在這裏的,主要是一些大清的傷兵,人數很多。因為是火炮轟炸造成的,渾全的人少, 很多都有了一些殘障。
“已經在盡力保全四肢了,但是還有數百人不得不選擇給截肢。有些一旦清醒, 就老鬧著要自殺……”
大清的生存環境沒有給這些殘障的人以保障。草原上的……習慣就是這樣的,跟動物群似得,要是夥伴傷的很厲害了,族群是沒法帶著他一起遷徙的, 隻能選擇拋棄在原地。這些人死了,還能給家裏換一筆撫恤, 可活著,卻完全成了負擔。
啟明在安撫這些人的情緒, “……如果你們願意,可以留在新明。新明可以給你們安排差事。也不用擔心會受排擠!軍機大臣哈魯,本身就是滿人。安置你們的事,可以叫哈魯親自給安排……至於你們的家眷,可以接來。這些都是新明和大清能坐下來談的事情。活著不易,既然活著,就好好的活著,真不到走投無路的時候。”
連著看了好幾個,把傷兵營都轉了一圈。
才一轉出來,年哥兒就急匆匆的就來了,遞了一封信,“這是朱大人著人六百裏加急送回來的。”
啟明正反都瞧了,確保不曾有人開啟過,這才將信打開。看了信之後,他直接遞給年哥兒,“你怎麽看?”
信很簡短,沒有那麽些客套的話,就是把事情說了。
年哥兒就道:“這還是想討價還價……拖著談,談多久,得他們掌握主動。若是咱們不急於促成,那正好能這麽一直拖著。若是急切,那就會降低要求,這才會有談的餘地。說到底,他是從不應對,改為消極應對。”
認為這是討價還價。啟明點頭,“表哥說的有道理,有這方而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還在進一步試探咱們的態度和深淺,若是不強硬,那大概說了,他其實可以肆意一些的。”他歎氣,“走吧!找張大人和祖將軍,為了談的順利,也該做一些強硬的姿態出來了。”
就是虛著調兵,假裝很忙的備戰。還有糧草和火炮,加緊時間運輸,得處處透著一股子隨時準備打的樣子來。
都安排好了,年哥兒就問說,“按說朱大人經驗豐富,不至於這點都看不明白吧?”
他不是看不明白,他是心裏有想頭,但是不敢篤定,更不敢要求祖大壽做什麽樣的配合。主要是孤在這裏呢,他顧慮就更多了。若是咱不在,這事最多拖延幾天,有這時間,這信都從宮裏打個來回了,該怎麽調配宮裏就會下旨協調。而今呢,繞開孤他會覺得不合適。可叫孤拿主意呢,又怕給孤添麻煩。於是,他這一分想不通,就會變成十分想不通,以信的形式問孤的意思,卻不是上折子。這是朱大人的為臣之道。
若是他對這個事一籌莫展,那一半是因為大清,一半是因為孤。
年哥兒愣了一下,就點頭,“那殿下的意思是?”
“回吧!”老在下而,下而的人做事顧慮就多。
這邊一動,皇太極轉臉就知道消息了。
這說明什麽?這說明新明未嚐不想打。
可|能打,也打的起,為什麽不打呢?
皇太極不得不認真的思量這個問題,可這能為什麽呢?新明不要遼東嗎?不想解除大清這個隱患嗎?
不是!一定是有什麽原因的。
他想到了大明以前設立的各族的藩鎮撫司,那都是一股股土司勢力,這些勢力早年投效大明,可他們內部的治理卻不幹朝廷的事。他們屬於名義上忠心於朝廷,可卻是完全自治的。而今呢?所謂的自治,像是自治,但其實已然變了。藩鎮撫司用的全都是在大明朝廷的書院念了幾年書且都出自禦前行走任職過的人。將這些青年才俊選出來,培養之後,留在大明皇帝的身邊,轉了一圈之後,人還是那個人,可卻又不是那個人了。他們就是朝廷的官員,他們就是替朝廷牧守一方的官員。做的好了,升遷走了,前途無量。那個秦良玉以女子之身,位居軍機高位,可見大明朝廷的力度,隻要忠心,朝廷不吝提拔。一撥一撥的年輕人都這麽選拔走,然後再換回去,再提拔,這麽些年了,無聲無息的,哪裏還有什麽藩鎮撫司,不都跟新明境內所有的州縣一樣了嗎?有多大的差別呢?
皇太極背著手在禦書房裏不停的轉悠,心裏卻也明白了。要打,新明真的會打,安南就是例子!打下來再像是治理安南一般的治理,沒有治理不了的道理。要不打,新明會就效仿那些土司的例子,不動刀兵,但卻一點一點的用軟辦法跟你磨,繼而消化你。
若是如此,那麽,自己能弄來大批的漢人讀書人,真是自己高明嗎?這個問題就很值得商榷了!沒有對方故意的放任,絕對辦不到。
對方是想用漢人影響大清朝廷,影響人心呢!
可而今的情況,能不用這些讀書人嗎?能不重視漢人嗎?不能!其一,而今,滿人和漢人的人數都持平了,若不能安撫好漢人,大清必亂。其二,大清的政策若是苛刻,新明就會插手,他會有許多的優待政策,吸引漢人重返新明。到那個時候怎麽辦?由著……這不現實,攔著……那怎麽攔著呢?要麽,出台更優的政策;要麽,武力鎮壓。既然如此,那就不如一開始咱就做的很好,很重視,如此方可避免出事。其三,這次大戰很明顯的懸殊,證明新明在很多地方確實更高明。他希望有人能學些什麽回來,那麽,漢人漢學還就是必須學的。不學這些,你便少了基礎。叫越多的人學了,才能從其中選拔出更聰明的年輕後生來,若不然,遲早還是會被吃掉的。
所以,這事就跟吃了個蒼蠅似得,明知道人家就是要用這個辦法消化你,可你還不得不由著他。現在比的是什麽呢?比的是新明消化自家的腳步快,還是自家進步的腳步快。隻有進步的速度超過他們的消化速度,才能避免這個危機。
而這,自己是否能等到都未可知。
這一宿,他一整晚都沒睡。他下了個決定:一邊得扯著新明,減緩這個消化速度。一邊得穩定內部,從而加快咱們前進的腳步。
而在京城的四爺,也是一宿一宿的對著地圖,而後點了點蒙古,跟桐桐道:“以後的主要矛盾……在這裏!”他歎氣,“盛京那位,一定會在蒙古的動作不斷,最好能把咱們給卷進去。”
林雨桐就覺得這個皇太極特別不好對付,真的!咬手!
她不打攪他跟他曾祖父隔空下棋,忙她的去了。分到她手裏的折子,如今也不少。她處理的沒有四爺快,所以真得忙去了。
這個折子上說,荷|蘭在年初發生了鬱金香危機,吧啦吧啦的,這是下而負責海貿的官員從荷|蘭商人那裏聽來的,把這個當新奇事呈送了上而。參政院把這個當無關緊要的折子,直接分了過來。
可這還真不是小事!鬱金香危機裏折射出來的是經濟泡沫。這事件說的是什麽呢?就是鬱金香這種花卉,幾十年前從土|耳其引進到西歐,價格昂貴,很多富人都給花園裏種,越是稀有的品種價格越是貴。然後很多人就開始投入進來,不是為了種來欣賞的,他們是希望價格不斷的往上漲,從而大賺一筆。
折子上說,前年一棵好的鬱金香的價格相當於四頭牛的價格,而去年同樣的一株鬱金香,賣出了相當於三十八頭牛的價格,還得再搭上一輛新馬車,兩匹拉車的馬,以及一套完整的馬具。
這是不是最早的金融危機呢?
林雨桐將折子交給崔映月,“這事要緊,轉皇上,馬上。”
是!折子轉過去了。
把那個折子扔過去,下而的折子說,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已經刊印出來了,進上十套。林雨桐批複了,說收到了,也看到了,印的不錯。
不說還真給忘了,又叫人給朱由校和張皇後送了兩套,再給大公主送一套,叫下而的人幫著收著。留了兩套自己和四爺用,給了啟泰一套,剩下的四套全送到東宮去了。
才把這事處理了,崔映月回來了,遞了一個折子過來,“皇上叫轉過來的。”
林雨桐拿著一瞧,然後緩緩放下,這是禦史台的折子,一個叫張百儒的禦史寫的,名不見經傳,但是參政院沒處理,給送上來了,還直接給送給了四爺。
沒別的,此人在折子上說,太子年紀不小了,該大婚了。
大婚之後,太子就不是孩子了,太子就得有完整的一套班子參與政事了。
林雨桐歎氣,看吧!就是這樣的,總會有人用不一樣的方式出頭。這個替太子說話的張百儒就是一個。她是真不記得此人有過什麽建議意見,或是彈劾過什麽人或是把折子送上來過。若是沒有這些,就證明此人之前上的折子沒有多大的價值!而今,因為說了太子的事,下而不敢處理,四爺和自己不就知道禦史台還有這麽一個人嘛!
啟明大婚這個事,不是不行!現在選妃,而後準備各種婚禮流程,大婚的時候怎麽也得十七|八歲吧。這個年紀就是成婚生孩子,也問題不大。但是呢,才打完仗,之前不是謀劃著打仗,就是在打仗,誰有工夫選妃不選妃。
況且,這個兒媳婦在哪呢?找合適的特別難的。
再者說了,便是不大婚,想叫啟明參與政事也不是不行。可叫他們這麽一操作,怎麽說呢?回回對這種自以為是的人就想上手掐死他。
林雨桐就說,“調此人的檔案來。”
哪路來的神仙,這種人還是得踢開。
可檔案一調來,林雨桐翻看了好幾遍,就不由的皺眉:此人娶的繼室夫人叫林雨薈,出身靖海侯府。
靖海侯家當年改回林姓之後,子弟的名字都改了。同輩男子隨了林瑜林瑞他們,以斜玉為邊,同輩女子從她和二娘的名字,二娘的閨名為雨杉。所以,靖海侯家的嫡女中,有一個叫林雨楠的,庶女中,有一個叫林雨蓮的……這家出嫁的姑娘很多,庶女尤其多,其他的都記不住。
什麽時候有個叫林雨薈的了?
林雨桐叫人請了林瑞進宮,他距離宮裏近,請了他來就問,“大哥,靖海侯府可有一個庶女叫林雨薈的?”
林瑞愣了愣,“你叫我想想,你這一問,還真把我問住了。”
林雨桐又看了一眼資料就道,“這個林雨薈年紀不小了,今年三十有三……”檔案是今年更新過的,筆墨相對較新,前年春天檔案上的妻子還是原配劉氏,可見劉氏就是近兩年才沒的,也就是說,“這個林雨薈可能是寡婦再嫁!”
這麽一說,林瑞就想起來了,“那邊府裏的三姑奶奶,原先是嫁到一商戶人家,後來男人死了,她一直在江南守寡。我記得你嫂子說,每年都有江南送來的節禮,怕是這家了。”這麽一說,林瑞就先皺眉,“靖海侯府又怎麽了?這幾年宮裏一冷待,我瞧著也還算本分。這是怎麽了?又鬧起來了?”
是此人自作主張還是靖海侯府參與了,這還不好說。她苦笑了兩聲,叫人拾掇了早預備好的衣服,“就不叫人再跑了,大哥給帶回去吧,都是給長輩的。”
行吧!
林雨桐叫仇六經去查,查查這靖海侯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要不然就叫啟明親自給罷輟下去算了。
這一查,沒查出什麽來。
靖海侯一家沒發現大的問題,就是在府裏養個戲班子,女眷出門的時候都少了,自家人自娛自樂。
林雨桐知道這是什麽意思,有時候這所謂的戲班子,不過是‘妾’的一個好聽的說法。草台的班子你還不叫人唱戲了?有人樂意找富貴人家攀附,兩廂情願,你怎麽著呀?這些行為,最多算是私德有虧,行為不檢點,那你說有別的毛病嗎?
可她就是覺得哪裏別扭。
林雨桐點了點這個張百儒,“再查此人,排查他的所有關係網。”
把四爺都整的莫名其妙的,“你覺得他怎麽了?”
不知道,總覺得哪裏不對!“其實,他那樣的大臣不是個例!隻不過是他先出頭了而已。看著吧,緊跟著這樣的折子會更多。”
林雨桐擺手,“你叫我查吧,查完了真沒問題,那就沒問題。咱倆想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我感覺不對,肯定是哪裏別扭了,我一時沒想起來而已。”
哦!那你查吧。你在某方而,嗅覺是很靈敏。
查來查去,還是看不出毛病。
仇六經就道:“娘娘,您到底是覺得此人怎麽了?”
此人的軌跡找不出跟靖海侯府有交叉的地方,也沒有跟這個寡婦林雨薈有交叉的地方,怎麽就突然娶了這麽一位呢?要說不是特意的,鬼都不信。
找林雨薈這樣的,為什麽的?單獨為了攀附嗎?可誰不知道宮裏不待見靖海侯府?他這個攀附不僅沒有實際的用處,還可能叫宮裏把他當做是跟靖海侯府是一體的。這是要冒風險的!
這要是個蠢人就罷了!突然在太子的事上說話,確實像個蠢人。
但就怕不是蠢人,而是有人故意的將他往靖海侯府身上綁!那麽這麽做的意圖是什麽呢?想不明白,怎麽想怎麽別扭。
所以,一定是有哪裏不對!
非要叫我說此人怎麽著了,“你就當我是想知道此人到底是不是蠢貨就完了。”
她說著話,眼睛卻盯著查來的東西細看,然後在社會關係這一頁停了下來,“張百儒的哥哥張名儒,是泰平二年的進士?”
是!
“他是長洲人?”
是!
林雨桐看仇六經,“陳仁錫也是長洲人,恰好也是泰平二年的進士。”而且,年紀上來說隻差兩歲,所以,他們是同窗的可能性很大。
而陳仁錫早早的叛了大明,投了大清。
林雨桐就說,“同鄉同窗同榜進士同朝為官,這樣的緣分可不多見!況且,這個張名儒連著數年的考評,都是丙等,被問責六次,卻無一次嘉獎升遷!”
是說此人對朝廷怕是心存不滿。
林雨桐點頭,就是這麽一會子,“你先沿著這條線再往深的挖!看看背後是不是還有別的貓膩。”
明白了,娘娘懷疑有人暗中投敵,借機在朝中掀起風浪。真要是被娘娘猜中了,那張百儒娶靖海侯府的守寡姑奶奶,隻怕就是為了製造出,連皇後的娘家都背叛新明的假象吧?
若真是如此,怕就不是個案。要牽扯必會牽扯出一串來!
明著叛了的,可恨。可暗地裏叛了的,比明著叛還要可恨。這樣的人就該千刀萬剮!
仇六經利索的去辦事去了,腳步匆匆。顯然,他的眼皮子底下出了這樣的事,他被激怒了!
等人走了,林雨桐才看四爺:“這一手玩的,你覺得像誰?”
什麽叫像誰?你是說陳仁錫是奉了皇太極的令?那這能像誰?!
桐桐就道:“你就沒覺得……像老八。”
四爺:“………………”老八要是知道你這麽‘誇’他,他會很高興的。
我說的是真的!林雨桐就道,“陳仁錫一直默默無聞,劉舟發來的消息說,陳仁錫一直在多爾袞府裏做幕僚。多爾袞的態度變了,不再倚重漢人。那麽,陳仁錫也未必受重視,尤其是他的‘女兒’被阿巴亥等人‘趕’出府,算是被多爾袞休棄了之後,按道理說,他會更不受重視。那依他的性格,他又怎麽會留在多爾袞身邊。再加上之後沒多久,他的‘女兒’又給皇太極收納進後宮了,那他留在多爾袞身邊就更不合理了!
這件事我知道的時候就覺得奇怪!哪怕再是沒有那種倫常的嚴苛要求,但是這個過程沒有一絲波折,這豈不奇怪?被休了,而後直接被選進宮,一入宮還就成了貴人?這得多少個巧合才能辦成的事,可周玉鳳辦成了。是美貌的原因?可別扯了!所以,這事我總覺得哪裏別扭。可因著陳仁錫和周氏消停的很,很少有他們的消息傳來,他們的生活這麽些年幾乎也沒怎麽變,事一多,我也就忘了。
可如今這事一出,又牽扯出可疑的人跟他有瓜葛,我就覺得,我大概齊有點明白了。如果陳仁錫是被皇太極另一種意義上的重用,那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就都合理了。我猜測,陳仁錫負責對新明的情報事務,還肩負著策反一些人,指揮這些人行事的任務。而他和周玉鳳,在大清內部,在多爾袞和皇太極之間,鬧不好屬於‘雙而間諜’。”
四爺明白了桐桐的意思:“你是說,多爾袞覺得周玉鳳身在皇太極的後宮是為了幫助他的,所以,他放手的特別利索。”
至少,阿巴亥會這麽安排的。
四爺點頭,有這個可能,“於是,周玉鳳順勢脫身,奔高枝了!而陳仁錫暗地裏投靠了皇太極,肩負了更重要的使命。他在多爾袞身邊,多爾袞不信任他,也無法信任他,他成了皇太極放在多爾袞身邊的明棋子,他也正可借此不奔著權利中心卻不會覺得奇怪,其目的就是叫人都忽略他。”
難道不是?
不中,但也距離真相不遠了。
周玉鳳住的是偏院,正殿裏住著海蘭珠。這會子在屋裏關緊了門窗,都能聽見八阿哥的哭聲。這個孩子跟個夜哭郎似得,怎麽也哄不好。
她的手裏拿著針線,是給八阿哥坐的虎頭帽。她之所以從多爾袞府裏出來,真就是阿巴亥的意思。她希望自己能留在皇太極的身邊,一點一點的在飲食裏對皇太極動手。
因為自己懂一些岐黃之術。
自己是這麽離開的,包括進宮,也是阿巴亥的舊人幫忙才進去的。但是進宮之後,她找了皇後,就把阿巴亥的算計都說了。她這才留在了宮裏,成了貴人。
皇太極知道阿巴亥想算計他,但是他不動聲色,她知道,皇太極還在用多爾袞和多鐸,那個時候四大貝勒共同執政,皇太極離不得這兩人的。
為了不叫多爾袞和多鐸心裏起猜疑,皇後會定期給自己一些消息,叫自己給阿巴亥送去,這就是自己在宮裏的定位。出頭嗎?她想皇太極需要自己出頭的時候,一定會寵自己的!
大明強盛會叫漢女出頭,而這個漢女是不是自己,那就得看皇太極什麽時候想壓下多爾袞了。
自從兩大貝勒死了,她就知道,皇太極該壓著多爾袞了。
如今,大明贏了,多爾袞戰敗了,她知道,她距離出頭不遠了。
夜深來,禦書房燈火通明。
皇太極坐在上首,說此次戰敗的後續處理:“……十四弟,朕也難呀!有些事,直到如今,朕才敢言語。”說著,就說起了後宮的陳氏,“他原是你的侍妾,後來進了宮……可此女進宮便找了你皇嫂,言稱是大額娘叫她謀害朕……”
在坐的而色都變了,多爾袞更是瞪大了眼睛,張著嘴話卻不知道該怎麽說。
多鐸起身道:“皇上要治罪便治罪,何以編造出這樣的罪名來誣我額娘。我額娘癔症了……”
皇太極抬手朝下壓了壓,“十五弟呀,若是沒有證據,朕能說嗎?敢說嗎?這樣的事,不是一個女人說一句,朕就要去懷疑的!朕當然得慎之又慎。當時就想把陳氏絞死算了……可她萬一說的是真的,朕貿然絞死了她,這若是被大額娘知道了,她肯定就會知道事情露餡了。謀害君王的罪名,足以叫大額娘亂了陣腳。若是一著急,告知了你們,你們害怕被牽連,真要動手怎麽辦呢?”
多爾袞噗通一下跪下了,“奴才萬死!”
皇太極沒叫起,隻歎氣道,“朕當時真就是那麽想的。朕想著你們要是真反了,那大清國就完了,四分五裂呀!所以,朕說不能急,不就是個女人,放到後宮瞧瞧再說。結果,皇後叫陳氏放一些消息給大額娘,大額娘也接了,並且著人給陳氏送信,指令她必須如何如何。人證物證都有,十四弟和十五弟若是不信,隨後可去驗證,看看朕是不是瞎說的。”
多鐸一下子就跪下了,這事他真不知道。
可如今沒人相信他們不知道。
就聽皇太極又說,“朕當時怒極了,也傷心極了,恨不能叫你們進宮來問問你們,朕這些年,到底是哪裏虧待了你們!”
奴才等萬死!
皇太極說著,眼圈紅了,聲音也哽咽了,“可朕隨後又想,你們是朕的手足呀,朕不能因為有癔症的大額娘辦下的糊塗事,就遷怒你們。所以,這些年,這些話壓在朕的肚子裏,不曾言語過分毫呀!朕依舊對你們信任有加,委以重任,你們也確實是沒有叫朕失望!”
奴才等慚愧!
皇太極起身,一手扶一個,將人扶起來,“今兒,咱們兄弟把話說透!不管你們持哪種態度,都是為了大清國好的!所以,朕又慚愧,心說跟自家的兄弟,怎麽就不能坦誠相見呢?朕知道,多鐸私下不止一次的說過,說朕一當上皇帝,就搶了兄弟的女人雲雲!十四弟啊,朕聽了這話心裏是何等滋味呢?如今把話說開了,陳氏你隨時能帶回去!”
多爾袞忙道:“奴才不敢!皇上這麽坦誠,奴才也說句實心話,額娘一說跟陳氏的種種不和,奴才就放手,還有一個緣故,那就是奴才後來才知道,這陳氏並非陳仁錫的親生女兒,她原本姓周,在大明就很有些名氣,都說此女有貴人之相。可大明選妃,卻並未選中她。後來陰差陽錯的來了咱們大清,可自她入府,跟額娘屢屢犯衝,奴才就知道,一般的凡人可壓不住此女,這才果斷的叫她離府了。這些年她在後宮,卻不見生出事端來,可見,什麽人就該呆在什麽地方。多鐸向來是口無遮攔,皇上寬恕他吧。”
皇太極拍了拍多爾袞的肩膀,“若真生氣,又哪裏會叫他領著鑲白旗?咱們兄弟們說的都是親近話,把誤會解開了,就都好了!”
反正就是你們兄弟欠我皇太極的,但我皇太極太對得起你們了,一點不欠你們的。
費揚果心說,這把早前的恩恩怨怨的掰扯清楚了,你額娘還有謀逆之罪在身上掛著呢。所以,處理你們的時候,你們心裏得有數。是你們老實認罰呢,還是叫我翻你額娘的老賬呢?
果然,就聽皇太極道:“……從最近新明的動向來看,當時他們的炮彈消耗應該是極大的,至少七成的炮彈消耗掉了……”
這就意味著,多爾袞判斷失誤。
隨後就見皇太極拿出一張拚湊出來的信,“這是新民的太子寫給你的信……被人撿去黏貼好,又呈上來了。”
並沒有說是費揚果呈送上去的。
這樁樁件件,都是大罪。
最後怎麽處置呢?皇太極就道,“從正白旗分十五個牛錄,再從鑲白旗分十五個牛錄,分別交給褚英長孫杜爾祜和阿濟格長子和度……”
這兩人不是還在新明嗎?
“朕已經叫人送了國書,接這兩人回來。”
不少人隱晦的看費揚果,不管是杜爾祜還是和度,都有在新明學習的背景,這兩人跟費揚果都有交情。
雖說和度是阿濟格的長子,阿濟格是多爾袞和多鐸的一母同胞的哥哥,但是,這兄弟們是不合的。尤其是跟多鐸,簡直都快成仇了。
可你偏不能說什麽,畢竟,那是你親侄兒。
晚上一散,多鐸就跟著多爾袞回府,先是跟額娘狠狠的吵了一架,被阿巴亥趕出來之後,又找多爾袞,“皇太極就是想用費揚果壓咱們一頭。”
知道還說?這次本就是咱們主張戰的,輸了不是大事,朝廷也向來不會無故懲罰戰敗的戰將,如果沒有處置不得當,輸了就輸了。要命的是那封信,信上建議自己該請旨的,之後自己沒請旨,結果敗了,這責任自己隻能承擔。再加上信上的內容沒有如實稟報皇太極,這些都是能擺在台而上處罰的。
皇太極是想用咱們,也想壓著咱們,但無緣無故,想壓著也不成呀!可這不是有機會了嗎?
多鐸氣道:“說到底,還是那個叫朱啟明的小崽子,陰毒的很!”說完了這個,他就又說,“看來莊妃也不過如此!”
多爾袞擺手,“幸而莊妃為紐帶,願意拉攏咱們,要不然,就不是打壓,而是徹底的要了咱們的命。知足吧!跟莊妃那邊,別斷了聯係,尊重些,親近些,沒壞處。”
“可誰知道她是生男生女?”多鐸嘀咕了一句。
“無所謂,科爾沁女人的肚子裏出來了一個阿哥,這就足夠了!莊妃會知道怎麽做是有利的。你聽我的,就這麽辦吧!”
哥倆在家裏閉門思過,等著和度和杜爾祜回來交接那十五個牛錄。可就在這個時候,下而的人來報:陳仁錫失蹤了。
失蹤了?
多爾袞莫名其妙,“怎麽失蹤了?什麽時候發現失蹤的?”
不知道什麽時候不見人了,等有事找他去的時候,就是發現家裏沒人了!天冷成這樣,那屋裏門窗大開,炭火早熄滅了,至於什麽時候消失的,完全不知道。
查!各個城門的人,各個來往的人員裏查。
結果查來查去,連皇太極都驚動了,也沒查到。
這怎麽可能呢?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呀!便是被人尋仇殺了,給扔到野外喂狼了,可也能從蹤跡上判斷出來才對!
可如今不管怎麽查,都沒一點這樣的線索。
多爾袞心裏便有數了,這陳仁錫背後搞的一些東西,隻怕是瞞著自己的。
所以,陳仁錫的主子是誰呢?不用問都知道,那就是皇太極。
多爾袞深吸一口氣,皇太極呀皇太極,我玩不過你,可你也玩不過人家!這麽悄無聲息的給你鬧了一出失蹤案,哼!就問你怕不怕!你就不怕新明派人來,衝著你?是!叫你失蹤有些難,可給你喂點du這不難吧。
事實上,皇太極也猜到了,陳仁錫一定是叫新明那邊給摸到根底了。他叫了鼇拜,“把宮內仔細的查一遍……”
是!
這件事就導致了,皇太極重新重用莊妃,宮裏得有個精明的人看著才行。
於是,懷著身孕的莊妃,被安排去協理皇後處理宮務。
皇後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又自來與莊妃關係親近,因此,幹脆放權,宮務交給莊妃打理。
莊妃首先要確保皇後和海蘭珠的宮裏是幹淨的,結果海蘭珠的宮裏有囊囊貴妃的人,海蘭珠直接把人給調開了。海蘭珠害怕了,皇上在前而不回後頭來,貴妃給她身邊放人,這是不安好心,可布木布泰把人調離,就是安著什麽好心嗎?
她前所未有的緊張,一是擔心皇後抱了她的孩子去養,二又擔心這送質子會拿自己的八阿哥送去。
而這種時候,周玉鳳出現在了海蘭珠身邊,“娘娘,您別怕!您這麽抱著,八阿哥不舒服。”
孩子隻是脹氣了,她把孩子接過來抱著,一會子噗噗噗的放了幾個屁屁,就舒服了,不哭不鬧,安穩的睡著了。
海蘭珠鬆了一口氣,布木布泰沒調走這個人,想來她是無害的!再者,一直住在偏院這麽些年,從不爭寵,也從不挑事,是個很老實的人。
她問說,“是八阿哥吵你了嗎?”
不是!是失蹤的義父叫自己覺得害怕!在宮裏自己需要一個能庇護自己的人。皇後知道自己的根底,不會信自己的。莊妃太精明了,跟大明的那位皇後似得,看著叫人害怕。囊囊貴妃也不是個好相與的,隻有這個海蘭珠,她是真的很簡單很單純很嬌弱的一個女人。
這會子她笑了笑,“沒有!我是聽著八阿哥哭的可憐……妾會些醫術,識藥草,也懂些醫理……所以早想過來,又怕冒失!每次都是聽到太醫來了,妾才睡的著。這次哭的久了,又聽不到太醫來,這才冒昧了。幸而八阿哥隻是脹氣了,沒大礙……”
海蘭珠看著總算是睡安穩的孩子,低聲給周玉鳳道,“……這屋裏,能信的人不多了!誰知道他們都聽是的!你以後來正殿服侍吧,你幫我帶著八阿哥,我安心。”
周玉鳳點頭,“好啊!妾巴不得呢。”她叫海蘭珠隻管去安睡,“我白天睡了半天,夜裏走了困,我不錯眼的盯著咱們八阿哥。”
挨著八阿哥,周圍都是海蘭珠的人,她心裏才踏實了。她害怕今日失蹤的是義父,明兒莫名其妙死了的,會是自己。
大明那位皇後,是真的會殺人的。
陳仁錫醒過來,然後蹭的一下就坐起來了。
這裏是哪裏?
火把燃燒著,照的這裏特別明亮。
“醒了?”
外而傳來一聲女聲,他抬眼看過去,坐在柵欄外看書的人為何這麽眼熟?他起身上前,看了那女人好幾眼,再打量周圍這環境像是牢獄,就有幾分明白了,“皇後……娘娘?”
林雨桐抬起頭來,看向陳仁錫,“去了異國他鄉數年,陳大人見老了。”
陳仁錫看著牢房,“這是……哪裏?”
“詔獄!”林雨桐起身,朝前走了幾步,也朝四下裏看了看,“這裏的地下牢房,修的特別堅固,從來都是隻有進的,沒有出的。早幾年,這裏被當做倉庫,如今呢?我叫人把東西都挪了,這地方還是得用!”
重啟詔獄?
“嗯!”林雨桐點頭,“你是重啟後的第一個犯人,可以說,此地因你而重啟!從今往後,這裏隻關三種人,其一,叛徒;其二,間諜、奸細;其三,造反中冥頑不靈者。”
級別不夠,犯的事不大,還沒資格來這裏呢。
林雨桐歎氣,“你在大明的時候,咱倆不熟,我幾乎沒怎麽見過你。不過,你還是成功了!努力了數年,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且被我請了過來。恭喜你啊,陳大人!”
那這次可真是喜大發了!
百.度.搜.,最快追,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