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華(37)二更(盛唐風華(37)今年的長...)

字數:4783   加入書籤

A+A-




    今年的長安城出了一個新鮮事, 給皇上瞧病的一個郎中,叫明崇儼的,是個有法術的仙人。
    在林雨桐院子裏種的棉花長的有小腿那麽高, 開始得給棉花打頂心、去邊心的時候, 坊間各種傳聞都有。
    香菊一邊跟林雨桐打下手,一邊就學:“聽說那個明崇儼明相公, 好高的法術。而今杏兒都下來了, 可聖人說想要一枝杏花,結果不過須臾的工夫,當真拿了一支才折來的杏花, 還帶著露珠呢, 水靈靈的。”
    林雨桐笑了笑沒言語,那詩怎麽說的?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山裏氣候冷一些,花開的晚是有的!折了插在水裏,能維持好幾天新鮮的樣子。何況,也總有特殊的情況。做過農民自己種過果樹的都知道, 有些枝條因為各種原因,不在時節冒出花骨朵開花的情況常有。不信去曲江的林子看看, 杏兒都摘完了,還有偶爾那麽一枝,又憋出花骨朵的。很自然的現象。有武後幫著掃尾巴,當然是能做的很真了。
    香菊見公主不熱心的樣子, 就又道,“真的!前幾日那般熱的天, 聖人想要一捧雪,不消須臾, 又給取來了!真就是冬日裏才有的雪。”
    林雨桐心說,太白山就在長安左近,那地方海拔高,山頂常年積雪。隻要提著冰盒上山取雪,保證下山來雪不融化,可不就有了雪嗎?自來有存冰的習慣,有冰就能保證把雪帶到宮裏。這不就大夏天的取了雪來了嗎?
    隻要有權有錢,哪有變不來的神跡呢?
    但這兩件事,顯然把明崇儼的名聲給叫響了,九成九的人都跟香菊似得,信的真真的!便是劉氏和小劉氏,也頗為推崇。饒是一直很清高的王氏,但凡發現在討論這位神仙,那也要湊過來聽上一聽的。
    這種情況之下,若是自己不去看看,是不是有點不正常了。太子妃已經叫人問了三次了,說是想去溫泉宮,問林雨桐去不去。
    是啊!有得道仙人輔助聖人,這是多大的喜事呀,怎麽能不去賀喜呢?便是出於好奇,也該去的!要不然,李治該奇怪了。
    行吧!先把手裏的事放下,跟太子妃一起去一次吧。
    她最近犯愁的是,這古棉花種跟後來培育過的不知道多少代的棉花品種很不一樣。像是這打頂心吧,一般情況下,這得在暑期,農曆的六月份了,才開始去打。可現在呢,植株不高,看著成長記錄,這其實是矮植株,到了這個份上真就不長了。打頂,去分叉裏長出來的邊頂,還得叫人來跟著學什麽是頂,什麽是邊頂,得叫他們知道地裏的活該怎麽幹。
    臨走的時候再三交代李甲,“這頂一定得盡快叫人給打了!水肥就這麽些,得叫開花結果了。”
    還沒見太子妃了,先見了李弘。李弘一邊忙著呢,一邊就道,“皇妹信嗎?”什麽?
    林雨桐歎氣,看!不是誰都信的!李弘應該是半信半疑,他手邊還放著長安山河誌,估計也是在查,長安周圍可有常年積雪覆蓋的地方。她就說,“有了個仙人,父皇的身體見好,這就足夠了。”至於真神仙還是假神仙,重要嗎?
    李弘愣了一下,沒再反駁。沉默了半晌才道,“那你跟太子妃去吧,神仙就神仙吧!”
    但顯然,太子妃是信了的,一路上都跟林雨桐說她從她祖母那裏聽來的能人異士,好似每一處大山裏都藏著一位大能似得。
    林雨桐有一句沒一句的應著,到了溫泉宮,先跟太子妃去見了武後,留太子妃跟武後說話,林雨桐去看李治去了。
    李治的心情極好,正在跟明崇儼坐而論道呢。見林雨桐來了,李治說了一半的話就停頓下來了,找林雨桐過去。
    林雨桐挨著李治坐了,抬手就摸了手腕,“氣色好了,身子比去年更好了。”
    李治就笑,太醫也是這麽說的,“先聽聽明仙長解夢。”
    李治就接著剛才的說:“……夢裏好似是一隻鳥,俯視大地,滿目瘡痍……城池到處是殘垣斷壁,滿地躺著的都是人,不知生死……朕就站在一個破舊的佛塔頂尖,看著這如同地府一般的城池,嚎哭出聲……猛的一醒,竟是淚濕了枕席。”說著就歎氣,“大師,這可是上天有什麽暗示?”
    林雨桐心裏微微詫異,這個夢裏……聽起來不是個叫人心情愉快的夢!可聖人的心情又一反常態的好,這不合邏輯。
    然後她就聽到了一個叫她覺得合邏輯的解釋。明崇儼說話了,他沉吟了一瞬,說話聲音不高不低,透著一股子叫人信服的篤定。就聽他說,“夢,是夢,亦非夢。那是一縷元神去了聖人心有記掛的所在!您看見的,怕是高句麗。聖人心懷悲憫,高句麗的百姓與我大唐百姓,在聖人心裏別無二致。您看見戰後的滿目瘡痍,您看見了殘垣斷壁,您看見了屍山血海,而後,您站在了佛塔之上,悲憫於蒼生。您落淚,便醒了……這是高句麗敗了,您悲愴。這倒是叫臣不好恭賀聖人,想來軍前捷報,隻怕是不遠了。”
    李治緩緩點頭,“是啊!成是喜,亦是憂!仙人所言,該是如此……”
    林雨桐一時倒是不知道李治是真信了還是假信了這人。軍前奏報,肯定得給李治!打仗打到哪一步的,糧草的調配運輸,來來去去的,怎麽可能這一去就再無消息。必是戰況進展順利,勝利在望了。
    李治這個夢做的巧不巧?許是真巧合吧!誰知道呢?
    反倒是明崇儼,在明顯夢不是好夢的情況下,察言觀色,愣是做了合情合理的解釋。並且做了預言:高句麗之戰馬上將以勝利的結果而告終。
    李治麵帶笑意的叫明崇儼退下去了,這才扭臉問桐桐,“覺得此人如何?”
    “本事了得!”察言觀色、心思玲瓏,大膽機變,少一樣也玩不轉。
    這個評價,叫李治更笑了。他起身,林雨桐順勢起來扶著他,兩人轉出去,山風吹著,帶著幾分涼爽。
    李治這才說,“聽說你在種白疊子?”
    是!“也才試種,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這個道理我知道!我就是想看看,想試試!如今瞧著,怕是不如在西域高產,但隻要證明這個東西能用,那如何能高產,是以後要想的事了。”李治就笑,“你們兄弟姐妹之中,你和弘兒心性最穩。賢兒有些自恃過高,而顯兒看著平和,其實心裏有些燥。能不受幹擾穩穩當當的幹一件事,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品性。”
    林雨桐陪他走著,笑著沒言語。
    李治這才道:“明仙長說,高句麗大勝,那李績很快就回來了。此次大勝,朝廷當大賀,也該大赦天下。”
    怎麽又說到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該回來的人還是該叫回來的。”李治說著,就道,“為父這些日子,常想起故人。”
    哪個故人?
    “薛元超,你可知道?”李治問完,沒等林雨桐說話,就又道,“想來你也不認得。但他是為父為太子之時的東宮輔臣了。你認識的王勃,便是他推薦的!他還推薦了許多才子,像是楊炯、像是盧照鄰,像是崔融……而今文學之盛世,離不得他!他是當之無愧的文壇領袖!革新文壇風氣,王勃等人隻是先鋒。”說著,就又歎氣,“說起來,他也不是外人。他的夫人是巢王之女,封為和靜縣主。”
    巢王說的是李元吉!說起來,薛元超也是皇家的駙馬。
    李治麵帶悵然,“他的姑姑,是高祖皇帝的婕妤。其人通經史,有文才,為父幼年,婕妤做過朕的先生,有啟蒙之恩。不管是薛婕妤,還是薛元超,都跟上官儀有些來往。不過是文人脾性,詩詞交友,僅此而已。自上官儀獲罪之後,這二人便糟貶謫。薛婕妤出家為尼,幽禁於靜安宮。薛元超被流放……桐兒呀,為父想這些故人了。”
    林雨桐歎氣,李治這是要借著自己的口給武後捎話呢,他想把當年上官儀一案所牽扯到的人都給大赦回來。
    上官儀為什麽被治罪的?罪名是意圖謀反。可其實呢?究竟如何,李治最清楚。
    不過史書上對於這個記載是:李治曾想過廢除武後,便找了上官儀商議。上官儀就說,天下人對武後不滿的多了,廢了是順應人心的。李治正叫上官儀擬旨,武後得了消息趕到了。李治便說是上官儀教我這麽做的。緊跟著武則天的親信許敬宗便說上官儀勾結當時的太子李忠,意圖謀反。
    結果是上官儀全家獲罪,男丁斬首,女子充入掖庭。而太子李忠便賜死於貶所。
    凡是跟此案有關的官員,受牽連著百餘人。
    如今再想,隻怕是李治的親信之臣,都已經被流放或是死在流放的路上了。
    而今,李治借著心神不安,受驚的事,想把這些人給大赦回來重新啟用。可這事武後怎麽可能答應?
    這件案子不是發生了很久遠了,世人都給忘了。它就發生在自己和四爺來的前一年,李忠死在那一年的臘月。
    而恰巧,李治去年臘月那一驚嚇,如今再算,那剛好是李忠三周年忌日前後。李忠的遺骨還是李弘做了太子之後上折子要求安葬的。事就發生在自己和四爺來的那一年夏天。
    案子過去才三年,李治想翻案?這怎麽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