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華(38)三更(盛唐風華(38)李治的這...)
字數:5099 加入書籤
李治的這般想法, 不是想掣肘武後。他是覺得塵埃落定了,先太子李忠也已經死了,事情翻篇了。把這些人大赦回來, 讓其繼續輔佐李弘。畢竟, 真正參與的,都死絕了。凡是流放的, 那真不是什麽很大的罪過。
就說兩人談的來, 我給你寫封信,你給我寫封信,談的還是風花雪月那點事。被牽連已經夠倒黴了, 事情過來重新弄回來, 難道這些人還會為了過去那點瓜葛為死人複仇嗎?
人都是顧著活人呢,便是血親, 也未必一定會把那些恩怨情仇給記住且背負在身上,對吧?
李治這麽想也沒錯!流放的都是大能。
隻這薛元超,林雨桐就知道!他最後還是被赦免了,但那是在事發的十年之後, 之後還做了丞相。李治最後哭著說,他跟薛元超是三十年的君臣了, 一起白發皓首。可見其情分非同一般。
說實話,從這些人後來的成就看,李治想用這些人是沒錯的!可以說,各個都占一個‘正’, 也各個都能有一番作為。叫這些人一直流放,李治舍不得。
但同樣,武後不叫回來, 武後錯了嗎?也沒有!武後擔心這些人回來支持皇帝而非儲君!皇帝和太子,不要覺得不存在競爭關係。
看!各有各的考量,都不算是錯了。
那這事就是自己巧舌如簧,又能把這件事怎麽處理呢?勸服武後,自己沒這口才。勸服李治,叫他收起這個念頭?算了!李治怕是從年前一直憋的現在,小半年過去了,都沒改主意,自己能叫人家改嗎?
她隻點頭,表示知道了。她會跟武後說的,轉達這個意思,對吧?我誰也不勸。
林雨桐返回去再見武後的時候,就把這些話都轉達了。而後直接起身,“母後,白疊子種植,到了要緊的時候了,兒臣怕是得去莊園裏住幾個月,秋後,白疊子收了,兒臣再給您請安。這東西行或者是不行,也就有結果了。”
武後點頭,放林雨桐走了。太子妃在外麵等著,兩人上了馬車,直接回家。
明崇儼從屏風後繞出來,低聲道:“娘娘,公主心思清朗,進退之間頗有章法,若是男子,確實是難得的王佐之才。”說完又不由的問了一聲,“公主可習武?臣瞧著,公主血氣充盈,氣勢威而不露,竟是有些將帥之相。”
武後意外的挑眉,桐桐習武這事,英國公府沒跟外麵露出過一個字。知道的當真是寥寥,沒想到他倒是看出來了。
武後皺眉,說他,“有些能耐依仗,這是好事。但有這能耐的,無一是修的好口德之人。能不開口說話,在外麵不要說話。能不看人麵相,不要去看人麵相。如你這般,這是取死之道。”
武後歎氣,看著窗外,“公主所言,你怎麽看?”
明崇儼就道,“以理來說,該赦免;以利來說,不該赦免。”
是啊!這裏有個理和利,在沒有能力講理的時候,利永遠該擺在前麵。
明崇儼見皇後沒言語,就站著偷眼看她!她麵色沉凝,不知道在想什麽。一刻之後,她似乎是想到了什麽,喊道:“長安城的輿圖拿來。”高延福捧著輿圖,幫著掛起來。
武後點著宮門口的光宅坊,“英國公府在這裏,是吧?”是!
武後的手指在光宅坊不停的挪動,“這一片是誰家的府邸?”
高延福瞧了一眼,“那是常樂公主府。”
常樂公主是高祖李淵最小的一個女兒,脾性也有些倔強桀驁。武後很不喜歡!她的事多,還不知道常樂公主府原來占著這麽好的地方。
家裏的大門開的方向,隔著一條街道就是東宮的宮牆。
武後點著常樂公主這個府邸,“叫常樂公主把這個府邸騰出來,回頭問問給英國公府改建府邸的工匠,安定公主住的地方什麽樣子,就原模原樣,把這個府邸改建成什麽模樣。至於常樂公主,上官家的府邸在務本坊,簡單的收拾一下,叫常樂公主挪過去吧。叫人抓緊改,秋後安定公主得搬過去,另開公主府。這件事不要漏消息,不要叫人知道那府邸改建之後是給誰的,跟誰都不要提。”
是!
高延福拿了輿圖退出去辦事去了!並不知道皇後要給安定公主另外開府為什麽要瞞著人。
林雨桐更不知道武後安排了什麽,她跟四爺一商量,她帶著人真就去了莊園,四爺偶爾過去,在那邊住兩天再回京城是一樣的。
徹底的給躲了!
宮裏也真的沒再宣召過她。
莊園裏幾十畝的棉花是她要關照的重點,沒親自幹活,但早早晚晚得下地,看看有什麽蟲害沒有。許是才種來的新物種,還沒這種的蟲害。不過棉桃似乎也沒那麽大,且棉桃的殼子有些厚,裏麵的棉花絮的比重沒後世培育的大。
等立秋了,棉桃裂開了嘴,吐出棉花絮來了,她才真的笑了。不過,這玩意的產量是真的堪憂。後世培育的,一株棉花二三十棉桃,有些研究所研究的棉花樹,一顆能結出兩百多棉桃。可現在呢?最多的一棵接了十個,普遍都是五六個的樣子。
等第一茬棉花能采摘了,林雨桐移栽了一棵植株,采了一籃子帶殼的棉花,再帶了一籃子剝了殼子的棉花絮,還有一籃子,是曬幹了之後手工取了棉花籽的棉花絮。結果緊跟著四爺就送來了彈棉花的玩意。又給彈了不少,一半原生態的叫李治和武後還有東宮看,一半做了棉被褥子,還紡出了棉線,織布來不及了,就這些了,給溫泉宮和東宮都送去。
彈好的棉花綿軟溫暖,大夏天的,李治把褥子搭在腿上,汗嘩啦啦的流,這才篤定,這是禦寒的好東西。
武後的手在棉花上來回的摩挲,這才道:“安定這般功勳,該給加封才是。”
李治點頭,該!該賞賜。
武後就說,“聖上以為,輔國公主如何?”
好!此功勳,當的起一個‘輔’字!
武後這才道:“另賜一座公主府,知道她種白疊子種的有模有樣,臣妾事先已然就人安排下了。新公主府跟英國公府後門對著後門。兩家中間的小巷子封起來,內裏能連成一家。”占據了半個坊。
李治也沒細問,“好!很好!都是安定該得的。朕這就著人擬旨。”
武後緊跟著又道,“李績馬上就班師回朝了,此次平定了高句麗,朝廷該設置安東都護府轄製高句麗。臣妾聽聞朝臣們一直諫言東宮,該建明堂,議明堂製度,甚至有禮部官員上折子說,明堂製度略定……這又趕上武有平定高句麗之功,文有白疊子種植之勞,皇上又意在大赦天下……喜事疊加,不若更改年號為‘總章’如何?”
李治一聽,這是答應大赦天下了,那就改年號!總章便總章吧!
武後再不言語,隻由著李治著人擬旨。
於是,林雨桐糊裏糊塗的,便得了個輔國公主的封號。食邑五千戶,另賜公主府!
她還迷糊著呢,看四爺:“這公主府在哪呀?”家裏住的挺舒服的,幹什麽呀這是?
四爺皺眉,“大赦之事,武後應了。”
應了?曆史上應該沒應,因為李治提的人是五六年後才被赦免回長安的。這是變了嗎?
四爺點頭,“可在赦免之前,不是提了你做輔國公主嗎?”
輔國公主又如何?這是功勳,該得的。
哪有那麽簡單,“要是我沒猜錯,武後一定在李績回京城之前,秘密派人見過李績。”
幹什麽?
四爺歎氣,“英國公的爵位,武後想撇開李敬業,叫我直接襲爵。”
林雨桐恍然,這是怕擁簇李治的人舊事重提,製造出更大的事端來!她得先下一步棋,把一些軍中的勢力叫四爺先捏著,又有一個輔國公主。真到了要緊的時候,自己就能叫四爺動軍中的勢力去做她和東宮的後盾。
叫四爺接手英國公府的軍權,這是知道四爺不善此道!真正能挾製軍權的從來都是自己!而自己是她的親生女兒,是李弘的親妹妹,利益與共,生死一體。
四爺不由的讚了一句:“步步謹慎,事事小心,謀定而後動……從不走空!”這女人著實是了得。林雨桐以為為了這點事,李治和武後又得起衝突。可看看人家這事辦的,李治提了,武後當時不惱不怒,天大的事人家穩穩當當的,不露絲毫痕跡。可一旦張口,事就成了定局。李治得到了他想要的,而武後也得到了她想要的保障。
她低聲跟四爺道,“你不覺得武後晉級了嗎?”之前是硬懟,不管是跟李治還是李弘,那都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說行,我認為不行的事堅決不能同意。但是現在人家不了!人家沒來硬的,在保證對方的訴求能實現的情況下,還是一步一步的壯大了她自己。
這是什麽?這就是一個帝王的成長之路。她也是在一步一吃虧,一步一糾結裏吸取教訓。
而自己和四爺,卻被武後擺在了棋盤上。
可這事並沒有損害自己和四爺的利益,不是棋子也得是棋子了。
果然,這事基本被四爺料準了!朝廷派人迎接李績的時候,他見了一個小官,人家遞了一封信來。看了信的內容,他趕緊給燒了。
武後不安好心,但從英國公府得利益考慮,曾孫是比孫子強!
這事能怎麽辦?自己能不答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