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華(87)二更(盛唐風華(87)“阿娘—...)
字數:5350 加入書籤
澤生跌跌撞撞的跑回來, 朝這邊喊著:“阿耶帶了客人回來!”
桐桐站起身來,手裏拎著一籃子鮮花!
回來得有幾個月了,但一直沒回長安!四爺提前帶著府裏的人, 住到了樊川的公主別院。
樊川就在南山腳下, 這裏是自漢朝以來,長安左近達官貴人的別墅區。自有唐以來, 私家園林興起, 這裏幾乎都是貴人的別院。除了別院以外,這裏還是兩大家族的聚居地,一個是韋家, 一個是杜家。這兩家的聚集區, 一個叫韋曲,一個叫杜曲。
那句詩是怎麽說的?韋曲花無賴, 家家惱煞人。
林雨桐特別喜歡這個地方,而今這裏是水美地肥,景致宜人。像是杜甫,就在樊川住了十數年。像是杜牧, 自稱是樊川翁。還有那句‘人麵桃花相映紅’的故事,就發生在樊川。
包括那句‘夕陽無限好, 隻是近黃昏’的詩詞背景,也是腳下的樊川。
宜人美景、世家繁華,再加上詩人和他們的詩詞,叫桐桐覺得這裏有一種叫做浪漫的東西。
事實上也是如此, 正是三月的好時節,各色花次第開放。站在塬上看下去, 美不勝收。李治一宣布,朝事難決, 可谘公主。四爺轉臉就收拾東西,帶著一家子直接出門,半路上接了桐桐,壓根就沒回長安去,一轉方向直接來了樊川,住進了別院。
住來幾個月,宮裏打發人來看了無數次。林雨桐也是上折子,請安折子,告罪折子,折子上了個不停,但就是一點,不回長安。
公主府跟東宮就隔著一條馬路,大臣若是去東宮,跟去公主府的距離是一樣的。而今東宮不管事,可公主府那麽近,他們有事沒事都會上公主府的。
不如像是如今這般,沒有半日的路程你來不了,所以,非必要,你們也就不來了。如此,朝事武後就能定了!按照她的理念執行下去,比有人老是想指手畫腳要好的多。
也因為如此,武後幾乎三天兩頭的派上官婉兒過來,緩和彼此的關係。
是!麵上當然是要挽回的,但是真心這個東西,傷了便再難拿的出來了。以前有林雨桐,時不時的給按摩針灸,便是病了,也盡量在幫助減輕痛苦了。而今,她再不過會親自去給兩人按摩或是用其他手段了。關心是會的,多是折子上問一問,親自去的事,她都不提了。
至於遇到刺殺的事,叫宋獻等人把李敬玄和刺客送到狄仁傑手中,她就再沒管過。狄仁傑是怎麽查的,查出什麽來了,林雨桐一蓋也沒問。
樊川這樣的地方,土地肥沃,澆灌便利,一開春她就種瓜種花,忙的不亦樂乎,好似那點事早被她拋之腦後了。
外麵都是關於她的傳言,傳言她能呼風喚雨,有諸葛之能。更有甚者,傳言她是神佛大能轉世,來世間以助天子匡扶社稷的!最離譜的一種說法是,太|宗皇帝去了極樂世界之後,跟仙君為大唐求了一仙姑,請她轉世以佑護大唐百姓。
種種說法本就玄之又玄,再加上開春之後,莊子上要種莊稼。桐桐就說,“不急著灌溉,這兩天就有雨,先把種子泡著吧。”
果然,過了兩天,春雨淅淅瀝瀝的下了三天,把地下的透透的!點下的種子在雨停之後,極快的冒出來。
今春院裏的花開了,好些小女娘在門口磕頭,求什麽呢?求一支公主府的花。他們管這個叫姻緣花!說公主福澤厚,所得駙馬乃是天人之姿,且頗有才情,跟駙馬感情甚篤。不知道什麽時候起,他們說得公主府的姻緣花,便能締結好的姻緣。
這不,桐桐又剪了一籃子的花,叫人插到門口裝著水的罐子裏,叫想要的人自取便是了。
孩子叫了,她就拎著攔著出來了,才一轉過走廊,結果看到了四爺帶著狄仁傑來了。
林雨桐就笑,“狄公來了,快正堂坐。”
狄仁傑忙道:“殿下這園子,在長安可是頗有名聲。不知臣是否有幸一賞此園。”
林雨桐將花籃子遞給菊香,牽著澤生跟著四爺把客人往園裏的亭子裏帶。原道而來,先歇歇再轉。
狄仁傑就見這位公主素色的衣裙,裙擺上還粘著草葉,端是樸素的很。真走出去,無一人敢說這是威震天下的鎮國公主。
她身上不沾染絲毫的權利之欲,就這麽安安靜靜的。
這會子抬手沏茶,而後遞了茶過來,“漢中郡自己炒的茶葉,比之前的好多了,幾乎不見澀味了,嚐嚐這新茶到底如何。南山的另一麵也種著茶葉,孫道長身邊的童兒如今長大了,頭一天翻山過去,第二天就能帶著新茶葉回來,等清明時節了,你再來品茶……”
狄仁傑捧了茶葉喝了一口,頓時笑的如同一個慈悲的長者,“殿下有邀,敢不從命。”說著,話語一頓,這才道:“臣此來,是為刺客一案而來。”
林雨桐點頭,“想著也差不多了。”
狄仁傑看這位公主,而後起身,“此一案,臣若是具實以奏,隻怕朝中會起軒然大波。”林雨桐笑了一下,“我知狄公之意!狄公此來,是為本宮考量,本宮心知肚明。可狄公,本宮若是說,壓下此事,你可應?”
“臣不應!”狄仁傑站直了身子,“之前臣彈劾王本立恃恩用事時,就跟聖人說過,國家雖缺英傑俊才,但卻不少王本立此等人。陛下憐惜一罪人,豈不知這便是虧了國法!若是陛下一定要找理由赦免了王本立,那便將臣罷輟出朝廷,流放到無人之地,以此事來告誡那些忠貞之士,不要再步臣之後塵。”
林雨桐點頭,真是因為狄仁傑的堅持,且言語逼迫李治若此,李治不得不聽從了狄仁傑的諫言,朝堂上下頓時肅正。
“此乃狄公之功也!”
不敢!狄仁傑拱手之後便道,“臣今兒還是這句話,皇室便是缺為儲之人,但儲位絕不能給勾連敵國構陷忠臣之輩。陛下若是憐惜,保這般人為儲君,那臣敢問一句,他今兒能勾結敵國,他日便能拋土棄民,到那一天,該如何?”
林雨桐愣了一下,在狄仁傑看來,這事牽扯到武家,這事不大!武家再是外戚,他不怕!他覺得特別重要的是,他察覺出武家跟東宮有瓜葛。
但他不會將目光放在一個在東宮連名分都沒有的侍妾身上,這很荒誕!所以,他認為,李顯在這事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太子勾結吐蕃,這是什麽罪過?!
況且,要殺的不光是親!當這個親有別的職責的時候,性質就變了!自己那個時候是一軍統帥,你勾結吐蕃殺前線統帥?這個惡劣程度,朝堂上下無人能忍。
可要是把李顯這家夥踢下去,下來該誰了?李旦嗎?何苦叫李旦再受這個罪呢?
林雨桐就忙道:“狄公,此事我這個當事人說句公道話。”
哦?殿下請講。
“狄公,太子……有心無膽!”林雨桐歎氣,“我從不信他會主動提出殺我!隻能說,有人要殺我,他不會去反對而已。”
狄仁傑心裏意外,這位公主當真是一厚道人!
林雨桐就看他,“狄公,牽扯誰,都別把太子往裏拉扯,以後的事以後再說,而今嘛,若是貿然廢太子,結果必然不是狄公想看到的。”
狄仁傑眼睛微微一眯,跟林雨桐對視了一眼,這便明白了。
若是廢了李顯,那麽唯一能繼承儲位的便是相王李旦。若是隻餘這一個了,天後會如何做?她首先會弄死李上金和李素節,叫朝臣再無可選。
如此之下,影響就絕不是廢黜一個太子那麽簡單。
可這位太子……當真是……叫朝臣看不到希望呀!不過好在,章懷太子還有三子,這一脈總還有人。
這個話題沉重,狄仁傑不再提太子的事,在園子裏跟著主人賞起了景色。直到吃了午膳,對方告辭而去,四爺才說,“此人上門來是有三分試探。”
聽出來了!他也在看自己在這事上的態度。
狄仁傑搖頭,隻一個武家,就有可能叫公主和天後之間分崩離析,這牽扯到朝堂的安穩,怎可輕視?
既然公主說,除了不拉扯太子,別的無所謂,這就行了!
自己此去,一是探公主的態度,二是提前通風報信,叫公主提前想法子應對接下來的事端!拿武後的娘家作法,需得承受她的怒火!公主在對天後的時候,天然就處於弱勢。公主之於大唐的意義不同,不管何時何事,護住公主,就為大唐的朝堂護住了以後。
回去之後,他便把折子進上去了。
李治沒言語,叫人直接上給天後,而後叫人宣了狄仁傑,“愛卿的折子朕看了,隻不過天後的娘家人,這事啊,愛卿要細思量,便是真的犯錯了,量罪之時也該考量。”
狄仁傑沒言語,怎麽言語呢?每次聖人都會求情的,別管是真心還是假意。
比起聖人的態度,他更想知道天後的態度。
態度?什麽態度?
武後拿到折子的時候沉默了,良久之後,她才吩咐上官婉兒,“宣狄懷英進宮。”
上官婉兒看看外麵,已經入夜了:“現在?”
現在!
於是,狄仁傑夜裏進宮了,站在武後的麵前。
武後一臉的笑意,“懷英呀,坐!”
“臣不敢!”
武後輕笑了兩聲,打量狄仁傑,“愛卿的折子本宮看了,案情詳實,懷英手裏無錯案,你查證那便是查證,本宮從不懷疑。牽涉到武家……是吧?”
是!武三思。
武後將折子遞回去,“該查就查,該殺就殺,不要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