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華(89)一更(盛唐風華(89)桐桐自己...)

字數:6897   加入書籤

A+A-




    桐桐自己也知道, 這要麵對的不是自己,這事真就叫武後幹成了。
    如今這各種交通和各種的關卡,想不動聲色的千裏追蹤, 難!難!難!
    若不是知道一旦出了長安便是魚歸大海, 追蹤不上,他們也不會這麽大膽的以囚車的樣子把人往東都帶呀!真就是出了長安往哪個山裏一送, 在裏麵藏上半年再動, 叫自己去找,自己也沒法子。
    若不是自信以如今的情況沒人追蹤的了,這事人家就是能幹成。
    所以, 懷疑裏麵有貓膩的人有, 可卻沒人去捅破,為什麽呢?因為沒抓住把柄呀!沒把這兩人翻出來, 你就不能說死了的那倆是假的。
    那麽著死了,死在刑部的大牢裏,這地方不歸狄仁傑管!狄仁傑在大理寺,壓根不是一碼事!
    大理寺的犯人叛了死刑, 秋後問斬了,關進了刑部的死囚牢房, 狄仁傑以為是人家為了多一點關照,這是給臨刑之人最後一點慈悲,要關就關吧!
    直到人那麽死了,他心裏咯噔一下, 腦子裏瞬間有了三個嫌疑人:第一,武承嗣;第二, 太子李顯;第三,武後。
    可這三個人, 他也想不通呀!武承嗣有膽子卻沒這能耐,刑部不是他想怎麽樣就能怎麽樣的地方;太子有這能耐,真要是儲君秘密下旨了,刑部的下級官員偷偷的賣人情的可能是有的,但是,太子沒這個膽子;武後是要膽子有膽子,要能耐也有能耐,可她沒必要這麽做呀!什麽事不得有動機呀?她的動機是什麽呢?沒這道理!
    今兒一大早,才要去上朝呢,就有家裏的下仆急匆匆的回來了,說了一件這麽駭人聽聞的案子:已經死了的死囚被人綁在了明德門外!
    狄仁傑麵色一變:壞了!壞了!天捅破了。
    進宮的時候該知道的都知道了,劉仁軌正跟張柬之商議:“該著人去請公主還朝,得快!”
    張柬之擺手,“不急,這事得再看看,看聖人的意思。”
    狄仁傑左右看看,就問說,“刑部呢?”
    是啊!刑部尚書呢?這個事一出,刑部上上下下難逃幹係呀。
    刑部尚書此刻跪在李治的麵前,“臣失職……臣無話可說。可這事如今鬧到了這個份上,刑部上上下下擔責是小事,隻是……誰是那主謀?”這事不敢查!
    李治臉上並無異色,“刑部該什麽責,得擔什麽責,回頭你上折子……至於這件事嘛,朕知道!”
    “知道!”李治就哼笑,“刑部有人收了錢財,□□,確實是猖狂了一些……”
    這位尚書愣了一下,而後點頭,“臣明白了!臣這就去辦。”
    人走了!劉仁低聲稟報,“天後娘娘來了,在外候著。”
    武後進來,默默的跪坐在李治的身邊,一語不發!
    李治接了劉仁遞過來的藥碗,一口喝了,這才問武後說:“這事你打算怎麽辦?!”
    武後沉默了一下,這才道,“臣妾無話可說。”
    李治輕笑了一聲,“皇後,你是篤定朕離不了你,可對?”
    武後沒言語,繼續沉默著。
    李治笑了一下,“你對了,朕確實離不了你!”說完,一把將手裏的碗給砸在地上,厲聲嗬斥道:“你以為朕病了,你便能為所欲為了?你告訴朕,你在宮外培植勢力,究竟意欲何為?宮裏宮外,都換成你的人,趕明兒遞到朕手裏的藥……”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俯下身看武後,兩人臉對著臉,鼻尖幾乎要碰到一起。
    武後看見聖人的嘴唇翕動了一下,他從牙齒縫隙了擠出一句話來,他說:“趕明遞到朕手裏的藥,朕還敢喝嗎?”
    武後大驚:“聖人!”
    李治坐回去,輕笑一聲,“別怕!這事是朕叫人做的,就是提醒你一聲,朕病了,不是死了!”
    這事是您叫人做的?
    李治沒言語,好似又一副病體昏沉的樣子。可武後卻真不敢說別的了!她心裏驚懼了起來,聖人這是給自己亮了底牌了嗎?她默默的起身退了出去,李治才撩開眼簾,目送她離開。
    半晌,他才道:“起駕,上朝了。”
    朝臣烏泱泱站滿大殿,武後隔著珠簾,看著外麵。帝王孱弱,可此時的帝王卻叫
    就聽聖人說:“事,朕盡知!人,是朕讓人捆綁在明德門外的!”
    啊?
    大臣們先是愕然的抬頭,再是不解,沒這麽辦事的呀!可緊跟著又一愣:這是聖人在給天後難堪吧!
    繼而心裏驚懼:聖人還是聖人!別看皇後什麽都管,但其實,聖人想拿捏,隨時都能拿捏!今兒要是聖人要廢後,隻憑拿住的這個把柄,也是輕而易舉的!聖人沒有,這就是在提醒皇後,凡事適可而止,聖人在一日,就不能隨心所欲一日。
    果然,就聽聖人說:“國法煌煌之下,依舊有人知法而犯法!朕把話放在這裏,以後不論何人,膽敢蔑視國法,人人得而誅之!”
    謹遵聖諭!
    緊跟著,李治連下數道旨意:第一,武三思和韋氏,即刻問斬,以正視聽;第二,原本是顧念功臣之後,赦免其家族。可武家與韋家不思悔改,竟敢賄賂刑部私放死囚。廢黜武家周國公爵位,韋家輟為庶民。蓋因韋氏為東宮女眷,太子內帷不修,勒令其閉門思過三年;第三,刑部官員,凡是涉事者,罷輟其官位入罪,永不錄用。
    旨意一下,山呼海嘯的呼喊萬歲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之上。
    武後先退朝出來了,她站在大殿之外,依舊能聽到大臣們呼喊的聲音。
    瑞祥擔心的扶了武後,“娘娘,您保重。”
    武後擺擺手,不要人攙扶,一路慢慢的走回去,才聽上官婉兒低聲稟報,“這幾日,公主殿下在閉門祈福,無人見過公主!隻是好似……公主的馬出去過。”
    出去過?
    是!
    武後瞬間便明白了,自己被聖人給嚇住了!這事根本不是聖人幹的,而是鎮國幹的!可隻在一瞬間,聖人便想到了處置的辦法!都以為這是捅破天的大事,牽扯到本宮,牽扯到太子,這事大到皇室和朝廷不傷筋動骨都不行了!可是聖人一抬手,天大的事情被聖人給摁回去了!
    一邊重新鞏固了皇權,一邊保住了自己卻也叫自己知道,自己是在他的手掌心裏的!他能保住自己,也能抬手就滅了自己。
    而這次的事,這真的叫自己知道,事不是那麽容易辦的!隻要聖人活著一天,就得本分一天!不損害聖人的利益,什麽都好辦!若是損害了聖人的利益,就得付出代價!因為自己確實不知道聖人的手裏還藏著什麽。
    又從聖人的手裏學了一招!
    好!很好!
    她以為她學會了,可緊跟著,李治又告訴她,她其實還是沒學會。
    怎麽著了呢?
    聖人下旨,說是去年本來就打算改年號的,後來覺得去年給今年訂的年號不吉利,咱重新換一個吧,更年號為調露吧。
    行!無所謂,不就是更改個年號嘛,改吧!以前都是天後提的,而今,聖人提了,那就改個年號也行!
    於是,年號更改為調露。改完之後,聖人又說,每逢更改年號要大赦,咱大赦天下吧!
    於是,大赦天下!
    武後恍然,之前那些刑部官員,其實有許多都很冤枉,他們不過是聽命行事,並沒有做錯什麽。這背後的貓膩,他們更不可能知道!每個人都是聽命,然後折損了前程,倒黴死了。
    獲罪的這般委屈,聖人知道呀!所以聖人大赦天下了!這些被牽連的官員,因為大赦,可免去一切牢獄之災,隻是做不成官,可照樣能安然回鄉!
    聖人叫臣子看到了他的霹靂手段,也叫天下看見了他的慈悲。
    武後當時就一拍腦門,便是想保下武三思和韋氏這兩人,為何要用這般蠢的法子呢!秋後問斬,若是遇到大赦,罪犯可先不死。至於什麽時候會死,這得上麵勾決!反正是今年死不了的。等到了明年,刑部報了名單,可以先不勾決,就叫那麽呆著。一年兩年三年,就這麽拖下去,兩三年之後,叫他們慢慢的在牢裏‘病死’,誰會覺得奇怪?
    還是那句話,這事辦的太急、太糙,太暗!
    明明可以有合理合法的辦法,自己卻選了一種最蠢的法子!
    對的!就是用了一個最愚蠢的辦法。從一開始要保住這兩人的時候,就已經錯了!是!自己在外麵是沒有特別可信的人!若不是如此,又何必提拔武家呢?正是因為武家與自己利益一體,相互依賴,輕易不背叛,這才啟用了武家這兄弟二人。而且比起武承嗣,武三思要更得用!武承嗣不如武三思機變,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當時武三思那個提議,她是真覺得可行!隻要換出去,真不是那麽容易能把人翻出來的!別說出了長安了,就是藏在長安,藏在半年一年的,難道能找到?就是府衙挨家挨戶的去搜,也搜不出來的!
    因此,她真覺得這個事便是叫人看出貓膩了,也無所謂。因為找不到證據。隻要沒證據,那就都閉嘴吧!
    這事時間一長,也就過去了!
    如今再看,還真就沒有死保兩人的必要。可光明正大用人,為何要偷偷摸摸!說到底,人也不過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沒了,事就不做了嗎?不過是換一個新的罷了!趁手就留著用,不趁手了隨手撇了便是了。
    更何況,武家家族大了去了,真要提拔,總有能被提拔起來的人,又為何一定得是武三思呢?
    至於韋氏,當時不該想著將來或許此女可用在李顯身上……當時就該直接賜死她,一真死一假死,會惹人懷疑嗎?
    也不會!
    越想自己跟聖人的手段,越是覺得桐兒當年的話對!她說:您的手段太糙了!
    之前自己以為懂了,可懂了之後還是屢屢受挫,這就證明自己還是沒真懂!
    不過,這次自己是真看懂了!走正道辦事,可理直氣壯,不留後患。反之,則後患無窮。
    於是,武後辦了一件事,那就是:關照自己的女兒鎮國公主。
    是的!桐桐就被武後特別關照了!
    怎麽關照的呢?
    作為母親,她關心女兒的一切私生活。打發一撥又一撥的太醫,“給公主瞧瞧,可是在戰場上受了寒氣?成親多年,膝下隻一子,這可如何是好?英國公府子嗣單薄,正該開枝散葉才是。不要為了國事憂心太過,也該好好的保養。都說女兒隨母親,本宮生養了六個孩子,有子有女,子女多,乃是福氣!不可大意。”
    她還特意叮囑,“也給駙馬診脈!早年,駙馬體弱,這些年也不知道恢複的怎麽樣了?若是駙馬還是體弱,那得一子,當真是僥天之幸,這倒也罷了!若是駙馬身子尚可,那就得看看,到底是怎麽了?本宮也擔心兩口子有什麽事,鎮國太要強,回來不言語。”
    於是,一撥一撥的太醫就來了,“殿下,還是叫臣等瞧瞧吧。”瞧吧!好好瞧。
    事實上,兩人的身體都很好!太醫如實稟報了,公主和駙馬身子康健,不妨礙子嗣。
    於是,武後很高興,她開始催生。當然,不止是催生桐桐,她是每個孩子都催生!李旦、剛成親不久的太平,甚至是李顯,她就放話了,要選太子妃,要重視皇家子嗣。甚至還恩賞了李素節和李上金的次子一家一個爵位。
    對於桐桐,人家也說了,“要抓緊時間再生兩個,你看!生你和弘兒賢兒,都不算艱難,可生顯兒,就難纏了。後來生了旦兒和太平,就覺得很是吃力!”
    做母親的給女兒傳授生育經,沒毛病!
    林雨桐:“…………”她看四爺:奈何?人家學的如此之快,確實有些出人意料!
    這事合情合理,以如今的醫療條件來看,獨子風險太大。這個事,誰也挑不出理!便是之前覺得天後頗是無情的英國公府眾人,也突然覺得:其實天後這當娘的,還是挺在意公主這個女兒的,瞧,多操心的!
    李治聽說了,隻愣了愣,也沒言語。天大地大,沒子嗣繁衍的事大,對吧?
    看!溫溫和和的,幾個太醫,不就把鎮國公主給堵家裏去了嗎?
    被關家裏了,可桐桐並不生氣,她覺得武後走偏的路正在修正,這對大唐而言,是一件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