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通透的教授
字數:2131 加入書籤
“除了a區,我們還有b區和c區。”李教授意氣風發的指給眾人看:“那裏,a區南麵四米處,就是b區了,我們在那兒確定了兩米乘兩米的探方三十一個,一米乘兩米的探方一個,從這裏過去,將一直清理到侏羅係砂岩頂麵為止。”“從目前的嗅探工作來看,b區文化層最為深厚,石製品基本出自未被擾亂的原生地層,石製品保存完整,以石核、石片、石器以及斷塊四種類型為主。”“如果說a區的石器密度最高,那b區的石器則質量最高,地層最完好,最具有研究價值。目前b區工作才剛剛開始,已經出土了兩百件左右。”“剩下的那片比較遠的,就是c區了?”周至指著另一片正在用石灰畫線的區域問道。“是的,c區位於東北約四十米處,文化遺物被埋藏很淺,在零點八到一點八米厚的夾砂的黏質粉砂層之下,其下為侏羅係紅色砂岩侵蝕麵。”“由於c區地層經過擾亂,屬於次生堆積。因此我們會大體分作兩個發掘層進行工作。估計那邊的出土器物會少一些。”“什麽叫做次生堆積啊?”周至是有疑問就會問的人,從來不會不懂裝懂,也不會因為臉皮薄而放過每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哦。”這就說到李教授所擅長的領域了:“考古學所指的次生堆積,也叫二次堆積,是指含文化遺物的地層經如水流、風力、滑坡、塌陷等自然力的搬運,再次形成的堆積。”“就好比我們剛剛說過的b區,那就是原生堆積,可要是來一場山洪將它衝到了另一個地方,也就是說原生堆積受到自然力的擾亂,在它處重新形成非正常的地層疊壓關係,這種被自然力形成的打亂堆積層,就叫做次生堆積層。”“原來是這樣,那c區的石器密度就應該更少了。”周至明白了過來。“是的,雖然麵積最大,但我們的工作重點還是要先放到ab兩區上。”“這裏的舊石器,和長江下遊流域的文明聯係得起來嗎?”周至又問道。李教授笑了:“看來這位同學是做過功課的呀。”“沒有沒有,我就隨口問一問,”周至趕緊擺手:“我就是有點好奇,好像沒怎麽聽說過在長江下遊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那有沒有可能,是古人在沿著長江向下遊的遷徙過程中,漸漸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了新時期時代。”“你這個想法很有意思。”李教授指點著周至:“但是考古學是科學,不是可以像文學那樣天馬行空的。”“長江下遊,有發現距今約三十萬到十萬年前後的‘南京人’、‘巢縣人’‘和縣人’,這些古人類以小型礫石石器為主,這是‘南方主石器工業係統’,和北方的區別明顯。”“晚更新世以來,安徽潛山彭嶺、蘇州三山島等遺址的石器,以燧石、瑪瑙為主要原料,這又體現了典型石片石器工業的特點。”“總體說來長江下遊內部存在舊石器文化的差異,但基本都表現為早期以礫石石器工業為主體、其後石片石器工業興起的發展趨勢,而且晚更新世之末,稻屬植矽體和陶器的出現,成為新石器時代來臨的重要前奏。”“李教授,什麽又叫做植矽體啊?”“哦,植矽體是植物矽酸體的簡稱。由於植矽體具有耐腐蝕、抗高溫的特性,可以在岩石和土壤中保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在植物死亡或凋謝之後,在很難保存花粉和其他生物化石的地層及灰燼層中,植矽體一樣可以返回到土層中很好地保存起來。”“一般隻要是生長過某種植物的土壤,就會保存著這種植物相應的植矽體,通過分析土壤的矽酸體組合,就可以判斷出這裏曾經生長過什麽植物,尋找古人種植作物的地點;從古人生活遺址的灰燼中分析出的矽酸體,可以判斷古人用過什麽植物做燃料。”“絕了!”周至聽得眉飛色舞:“還可以這樣!那稻屬植矽體的發現,就表示那些古人種植過稻穀,用稻稈做過燃料,用稻殼和泥抹過牆!”“完全正確!”李教授對周至豎起大拇指:“看來這同學沒少在農村待過,最後一條都說得出來!”大家都哈哈大笑,打趣衛非是真正在農村待過的,但是卻都不一定說得出來,這事兒還得看人。“不過從目前來看,正如你所說,長江下遊的舊石器晚期與新石器早期之間,的確存在一個缺環,僅在萬年縣大源盆地的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發現了舊石器和陶器、個別磨製石器並存的特征,但是規模極小,達不到‘文化’的規模。”“我們在高家鎮這裏發現的舊石器,都是礫石工具,打片使用的錘擊法和碰砧法,器物組合以砍砸器為主要類型,伴有刮削器、尖狀器等其他類型。”“這些都具有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的鮮明特色,是迄今為止三峽地區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遺存代表,但是很遺憾,卻無法補上肘子剛剛所說的那一環。”李教授的語氣輕鬆得很:“甚至和幾百公裏處的巫山大溪文化的直接關係,都難以確立。”“李教授,你說著很遺憾,其實一點遺憾的意思都沒有啊?”大家混得熟了,李老三也開始和李教授開玩笑。“我們這行就是這樣,講求實事求是。”李教授也不在意:“發掘出什麽,就研究什麽。”“這處遺址已經填補了許多的空白,為研究早期人類在西南地區的發展,特別是人類如何適應三峽地區獨特地理環境的過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資料。對西南地區早期人類活動和舊石器時代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本身就是重大發現,意義非凡了。”“至於說這輩子有沒有機會看到考古工作填補上那缺失的一環,甚至是親自發現……”李教授笑著搖頭:“想肯定是想過的,不過想多了反而會耽誤手裏現有的工作。”李老三不由得大感佩服,對李教授豎起大拇指:“教授真是通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