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援軍到達
字數:3746 加入書籤
長平長平!
暫時進駐煮棗後,張唐請秦使返回鹹陽報告這裏的情況。魏軍已經出發救援邯鄲,楚軍看來也是要北上救援邯鄲,如此邯鄲必危。張唐決定率領自己的部隊也向邯鄲方向移動,爭取與王齕匯合。秦使同意了他的意見,自己帶著幾個人傭了船,從濟水返回鹹陽。
鄭城出現秦軍的消息對魏王有很大的震撼秦人難道要向空虛的大梁進攻嗎?他當即命令戶牗和濟陽兩地加強戒備,並令濟陽前出收複鄭城。數日後,濟陽令報告說,鄭城遭秦人襲擾,魏軍到達後,秦人不戰自退,現已逃竄無蹤。同時,魏王還得到報告,楚軍已經進駐秦的陶郡,正在清理陶郡的殘餘秦軍。又過了幾天,邊境小城煮棗報告,秦人攻克了煮棗。東部邊境的緊張,讓魏王更加提心吊膽,嚴令晉鄙不得輕舉妄動,要作好隨時回救大梁的準備。
進入十一月,秦軍再次征兵的消息也傳到邯鄲,平原君十分緊張。現在邯鄲城內外糧食不足,隻能依靠戰鬥暫時還未波及的遠郊鄉邑,甚至遠郊縣來供應,路途遙遠,加之戰亂,運輸不便。廉頗部隊的糧食供應隻能保證每天一餐,廉頗也不敢再向秦軍發動高強度的進攻。
另一方麵,秦軍的糧食也不足。邯鄲城外的穀苗、野菜、花果、禽獸……一切可食用的物品全都被劫掠一空,秦軍甚至開始殺死趙人,分食屍體。秦軍的軍事行動也受到很大限製,實際上已經成了征糧隊,部分秦軍甚至外出到百裏之外去征集、采購糧食。以前還能發揮作用的軍市,在戰亂了多時後,已經失去了意義幾乎已經沒有商人敢來了。而秦軍四出采購糧食,也引起了周圍地區物價飛漲。
魏軍已經渡過漳水,占領鄴城,王齕憂心忡忡。本來王齕還想著,一旦戰事不利,從太行山撤退不切實際時,可以仿照胡陽的辦法,改從南邊渡漳水,取道河內撤退。現在魏軍占領了鄴城,南邊的道路已經被阻斷,難道真的隻能從太行山上的羊腸小道撤軍嗎?那幾乎意味著難以承受的傷亡!
鹹陽的指示是,繼續向邯鄲增兵,徹底擊潰當麵的趙軍。新的援軍估計將有十萬人,從新年之後陸續抵達。王齕看了征兵計劃關中三萬,南陽三萬,河東二萬,上郡一萬,上黨一萬。這些部隊估計都要通過上黨進入邯鄲,還是要踏上那漫長的山道。王齕有些痛苦地想。如果再來十萬人,能夠結束這場戰爭嗎?結束戰爭的渠道,應該還是在外交方麵吧!靠這種添油式的增兵,不可能取得決定性的戰果!
皮綰出任上黨守後,新的河東尉對河東情況不熟悉,河東守王稽和河東丞鄭安平承擔著主要的行政責任。在得到征兵命令後,王稽將河東的全部刑徒都集中到汾城邊上,河東已經收上來的糧食也在多個縣製成炒粟,裝上馱筐,準備隨部隊運往前線。
司馬靳帶著自己的親營也來到河東建立指揮部,白起的親營士卒也前後腳到達河東。在司馬靳的親自參與下,白起的親營士卒被任命為兩萬河東刑徒的軍官。河東的人口來源複雜,有故魏國的遺民,有遷移過來的秦罪人;原平陽的韓人,在與故國失去聯係多年後,不明不白地成了秦國人,犯了秦律,也被治罪,自己還莫名其妙;河內南陽居民多是三晉人,以商人和工匠為主。相對而言,遷移過來的秦人比較能遵守秦法,刑徒的比例較少,刑徒中的大部分都是晉人。二萬人隻有兩千五百名指揮官明顯不夠,又從河東的爵士中抽調了一千多人充實到隊伍中來。
十月底,司馬靳報告說河東的部隊編組完畢。隨即鹹陽方向發來指示由於邯鄲戰事緊急,河東軍不必等待後續部隊到達,即命軍尉鄭安平為將軍,先行前往邯鄲,統歸王齕節製!鄭安平即將兩萬人分成三部前部五千人為前鋒,後部五千人為後衛,均為作戰部隊,中間一萬人則牽引著從河東各縣征發上來的牲口馱的炒粟,從汾水之濱,踏上太行山道。由於牽挽的牲口多,裝載的炒粟多,鄭安平一行花了近一個月才到達上黨。
上黨邑民,一半都出征邯鄲。由於勞力不足,上黨全境田園荒蕪,糧食收成十分不好。又由於女性不足,炒粟的生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需要。
一年來,上黨尉李冰往來上黨與邯鄲之間不知道凡幾,開始是支持王陵,後來是支持王齕。他率領的一萬運輸隊,把無數輜重輸送到前線。鄭安平率軍到達後,與皮綰、李冰見了麵。他們在河東曾經共過事,算是老同事了,今日相見,自然唏噓不已。
皮綰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平衡著支持邯鄲作戰與上黨生產的兩種任務,但似乎哪一樣都很困難。鹹陽再次向上黨征兵一萬,但上黨哪裏還有一萬兵可征呢?最後,鄭安平道“上黨尉所領一萬運卒,乃所征也!”於是鄭安平把那些牲畜交給李冰,讓他運往前線。自己把部隊留在上黨休整,自己則隨李冰下山赴邯鄲,向王齕報到,請示作戰任務。
十天後,李冰和鄭安平將炒粟送到武安,秦軍士氣大振,萬歲之聲四起,引得武安城內的趙軍也探頭觀望,察覺到應該是秦軍的援軍到了。武安城處於斷糧的邊緣。由於李崇見機早,仗著與秦軍的互不侵犯的默契,早在幾個月前就實施了日一食的製度,婦女、兒童甚至隻有日半食。由於沒有作戰任務,縱然日一食,也還勉強能支撐。
隨著秋收漸過,寒冬來臨,李崇的心裏也是一陣陣悲涼。本來邯鄲近在咫尺,自己理應得到更好的供應;但事實卻是秦軍的增援來了,而趙軍還必須為自己的糧食發愁。經過近一年的作戰,邯鄲不僅沒有生產出新的糧食,存糧也早已被吃光了,甚至連野菜都要挖斷了種!就算把秦軍全部殲滅在邯鄲城下,明年怎麽過?
李崇痛苦地搖頭,想,這全都是那些短視、負氣之徒蠱惑趙王惹的禍。如果及早與秦軍議和,哪怕給他六座城,也比把邯鄲打廢了好啊!邯鄲是趙國的根本,根本爛了,那些枝枝葉葉能好到哪兒去?及時剪枝保本,這麽基本的道理他們都不懂!
當夜,李崇派遣軍使縋下城去,把秦軍援軍抵達武安的消息報告邯鄲。
鄭安平連夜拜見王齕,向他報告河東的炒粟已經到達,河東的援軍二萬現駐紮上黨,請王齕指示,他的部隊應該如何使用。王齕道“武安,邯鄲之要,而吾軍之根本也。苟能保武安,則上黨無恙,邯鄲不寧。武安之地,易守而難攻,若扼其要,彼必不能進。願將軍領兵二萬,但守武安之口,內外接應,勿令斷絕。俟五大夫至,乃共擊武安,共圍邯鄲可也!”於是鄭安平返回到武安穀口,詳細查勘了地形。等李冰把炒粟分配給邯鄲城下的諸軍後,即和李冰一起返回上黨,率領援軍固守穀口。
在鄭安平到達邯鄲城下的同時,邯鄲王城也來了一名客人。他是由鄴令親自領來的,名叫新垣衍。鄴令稱新垣衍是魏國的將軍,魏王派來出使邯鄲。由於邯鄲城外秦軍頻繁出沒,鄴令和新垣衍都是微服輕步而來。
魏軍就在鄴城,而這人又有鄴令的介紹,自然真實不虛。聽說魏國派來了將軍,平原君立即召見。原以為是帶來魏軍進軍的計劃,但沒想到新垣衍其實是來為秦王帶話的“秦以與趙不睦,故令敝邑之王代達其意。昔者秦與齊爭為帝,已而複歸帝;今齊已弱,唯秦雄天下。秦所以圍趙者,非必貪邯鄲,欲複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聽到秦王提出了新的和議,不用趙國割地,但要尊秦王為帝,平原君立即來見趙王,告知其事。平陽君聞之大喜,道“事諧矣!此必秦力難支,但以虛言掩飾耳!應之,兵必退也,邯鄲之困解矣!奉秦為帝,此又何難!”
趙王道“必也下諸臣議之而後可!”
次日早朝時,平原君把此事提出來,秦王已經放棄了讓趙獻城的提議,隻要趙國尊秦王為帝,秦國即可退兵!
趙臣一聽說可以不獻城就與秦媾和,紛紛附議表示同意。雖有少數人提出,“奉秦為帝,蓋趙之辱也!”但更多的聲音反駁道“昔勾踐以奴事吳王,卒霸天下,況但以之為帝乎!”
一連數天,群臣意見不一,但主張就此議和的意見似乎占多數。平陽君強烈主張答應秦王的要求,就此媾和。要不是邯鄲城內還沒有秦使,平陽君恨不得馬上盟誓!但趙王似乎心有不甘,一直默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