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漢武大帝同漢民族

字數:7051   加入書籤

A+A-




                      “千古一帝?倒也算得上。”張良仔細斟酌劉徹在位的措施,算是認可這位明君了。

    隻是……

    如果將劉徹的舉措和嬴政進行對比,卻有所欠缺!

    “嬴政,也是千古一帝嗎?”

    此刻,不管再怎麽想要貶低暴秦、暴君嬴政,張良都難以說出那句‘劉徹做的比嬴政好’。

    對於民眾而言,劉徹比嬴政好上一些,卻沒有本質性差距,更遑論嬴政所作所為,絕對是功在千秋!

    要不是嬴政在位時期做了那麽多事,絕對輪不到劉邦撿漏,更加談不上大漢帝國的輝煌。

    思來想去,他開始懷疑,他的複國合不合適?將嬴政拉下馬後,會有比他好的皇帝嗎?

    “複國!”想了想,張良依舊堅定自己的想法,卻默默地將時間推遲,反正……“嬴政還活著,就沒法將大秦毀滅。”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部分散落在各地的儒生們眼睛發亮。

    他們本就不像淳於越那些人一樣參與各國紛爭,一心隻想將學派思想傳承下去,如今看到一位肯‘獨寵’儒家的皇帝,兩眼放光,激動到不能自已!

    等!

    他們要等!

    等到劉徹即位,獨尊儒術!

    與之相對的,儒家以外的各大學派的人臉都黑透了。

    “獨尊儒術?嗬,劉徹小兒,決不能讓你上位!”

    心思靈敏的人已經開始踏上去往鹹陽的道路。

    嬴政再怎麽霸道粗暴,跟著他也好過被廢了好。

    。。。。。。

    【後世人眼中,劉徹是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究其原因不止是他的功績,最重要的是他對後世的影響。】

    對後世的影響?

    這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對後世的影響遠超其功績?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所有人緊盯著空中的屏幕,不放過一絲一毫的變化,豎起耳朵聆聽‘天道之音’,不忽視任何細微的聲音。

    【自西周起,始有‘諸夏’‘諸華’‘華夏’之概念,春秋戰國之際,黃、淮、江、漢一帶的部族融合在一起,所有人都有了一個共同的成為——華夏族人。】

    【然,戰國紛爭不休,諸侯國們不因華夏人的身份而團結一心,百姓不知道‘華夏’這一概念,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仇恨。】

    【為增強國人自信心,漢武帝將所有華夏人正式稱為‘漢人’,布告天下,所有人都有了一個共同的民族——漢族。】

    【從此以後,強烈的文化歸屬感使得各地再無‘秦人’‘楚人’‘趙人’之分,所有人都是平等相交的漢族人。】

    【漢族,又稱華夏族,炎黃子孫,曆經後世數千年之久,漢族仍然是天下間人口最多的民族,具有強大的民族向心力。】

    話語還在繼續,各式漢哲學、漢藝術等展現在人們眼前,隻是嬴政已經聽不清了,腦海中滿是那句話——各地再無‘秦人’‘楚人’‘趙人’之分,所有人都是平等相交的漢族人。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嬴政狂喜。

    他憂愁‘六國餘孽’很久了,始終沒能想到如何更快讓他們徹底歸心,按照眾大臣的討論結果——將原六國子民遷徙到他地,幾代之後,他們就會忘記曾經的故鄉,逐漸歸心,認可大秦。

    他也是這樣做的。

    在滅魏國之戰,魏國被秦軍占領了除大梁以外的所有城池,然當年魏惠王建造大梁城時,將城建得極高,周圍水網縱橫交錯,極難攻入,於是王賁引黃河之水天上來……哦不,將黃河之水引入大梁城灌溉,使得大梁城死傷無數。

    活下來的大梁人被嬴政遷往靠近鹹陽的關中地區,欲使他們在朝廷的關愛下,忘卻仇恨,成為秦人。

    當然,水灌大梁一戰也被反複拿出來,用來形容大秦殘暴。

    天知道,當初諸侯國紛爭的時候,別國入侵大秦的時候死傷更多。

    且要是不引水灌溉,進行長時間消耗戰,大梁城裏死的人更多——除非大秦放棄滅魏。

    咳咳,扯遠了。

    總之,嬴政愁這件事許久了,為此還傷害了一部分老秦人的利益,用以貼補原六國人,意圖促進各國融合,但現在,他有了更好的辦法!

    定族!

    大家都是一個族的,還會有那麽大的紛爭嗎?

    “朕欲將黃、淮、江、漢一帶的部族共同命名為秦族,其人謂之秦人,此舉可行?”他興奮地望向大臣,想要趕緊將此事落實下來。

    “陛下英明!”

    “凡秦人,皆我大秦帝國子民!”

    “陛下聖明!”

    立刻就有人來拍馬屁。

    同時,反對的聲音也傳來。

    “不可。”說話的是蒙恬。

    “蒙內史有什麽意見?”嬴政目光淩然,即使說話的是他的寵臣蒙恬,要是說不出個什麽一二三來,他也是會責備的。

    “陛下,”蒙恬拱手行禮,“臣以為,漢人可以,華夏人可以,唯獨秦人不可以。”

    話音落下,周圍的臣子立即屏住呼吸,一語不發。

    ‘蒙恬太勇了!怎麽說出這種話!’

    “那你說,什麽可以?”嬴政沉下臉,定定地看著他。

    “臣不知什麽是可以,但臣知道,什麽是不可以用的。”

    “哦?”心念一動,嬴政有了些模糊的猜測。

    “秦、齊、楚、燕、趙、韓、魏、衛、周。”蒙恬這樣說道。

    聽到第三個字,嬴政已經想到了些東西,聽完全部,嬴政眼裏露出肯定的神采,“不愧是蒙氏一族的猛士,不僅武力不凡,智慧也高,哈哈哈哈!”

    “蒙內史果真聰明絕頂啊!”

    “蒙氏雙傑,名不虛傳!”

    聽懂了的大臣忍不住誇讚,沒聽懂的也陸陸續續聽明白了。

    那九個字,分別代表了大秦、六國、周王朝,還有一個小諸侯國,衛國。

    各國戰亂不休至今,哪裏是一句話就能使其融合的?

    哦,你說我們是秦族就是秦族?我還說我們是楚族,趙族呢!

    因此,這幾個打得最厲害的國家的名號是萬萬不能用。

    至於周、衛,一個代表周王朝,一個是現存至今的小諸侯國,要是用了,在不知情的人眼裏豈不是偏向那兩個了?所以也不能用。

    “既如此,蒙恬,李斯,馮去疾,馮劫,你們幾個用心想想,該用什麽來命名。”

    詔令下發,蒙恬四人點頭稱是。

    縱然……漢朝融合民心並不完全是因為這個‘漢’字,更多的是因為他滅亡了‘暴秦’,但是能增加一兩分民眾的向心力,提高各地民眾的融合速度,也很不錯了。

    會稽郡某縣。

    一薄姓男子看著家中的愛女,又看看天空中的漢武大帝,劉徹,終於下了決定。

    “女兒啊,別怪父親狠心,你的兒子、孫子、曾孫都很出色,將你獻給皇帝陛下,才能免去我們家的禍事。”

    萬一……真能生出劉恒,不,嬴恒,繼承大位,那他豈不是皇帝的外大父?要是再有個嬴徹,他們薄家興旺,指日可待啊!

    像薄父這樣的還是很少的,時間線都已經來到了漢武帝時期,距離現在太遠了,很多在後世出名的人物都還沒出生,自然不像一開始抓捕劉邦等人一樣,激起太多波瀾。

    錚——

    劍鳴聲乍響!

    仿佛從天外降落的巨劍一樣,震得人心神不定,匆忙轉頭。

    【縱觀西漢兩百一十年,多次出現外戚奪權。】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徹底顛覆朝政,晉天子之位。】

    器宇不凡的龍袍男子出現在屏幕中,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銳利及強大的威懾力。

    【後世城王莽為假帝,然其為政措施,非同一般,思想高度勝過後世千年,後人稱他為‘跨越一千九百年的皇帝’。】

    “天道竟然給予了王莽這樣大的讚賞?!”嬴政目光一動,再次告誡記載的官員悉心記錄。

    不僅是他,很多人都驚異萬分,一份篡位的皇帝,還能特地圈出來?

    但他們很快就知道了。

    王莽即位便進行了改革。

    其中,包括了‘更天下天曰王田,私人不得買賣’,‘改奴婢為私屬,亦不得買賣’,‘實行五均六筦製’等措施。

    隨著畫麵一幕幕劃過,無數人駭然失色,一雙眼睛一動不動地看著王莽,唇舌抖動得說不粗話來。

    “不可以,絕對不可以!”一些大臣嘴唇發白,渾身哆嗦。

    私田變公田,這種事比廢除分封製讓他們難受千百倍!

    私田公有,他們的權利財富會眼中削弱!

    絕對不可以有!

    他們拚了老命也要反對!

    尤其是當他們看見嬴政筆直的腰背,連忙叩首“陛下,不可學王莽啊!”

    “王莽此人,此人……”有人想斥責王莽大不敬的行為,轉念又想到這是天道投影,說明天也讚許,便不知該如何貶低他,隻能顫抖地接連求嬴政“不可學王莽”。

    “朕知道了。”嬴政沒說什麽,語氣也沒什麽變化。

    “呼~隻能祈禱陛下說的是真的。”大臣們心中嬴政不會輕易忘記,卻隻能祈禱,誰讓嬴政是一位霸道無雙的君王。

    跟後世的皇帝,和以前的皇帝相比,嬴政的權利都握在他手中,嬴政說的話也是大臣最應該聽的話,哪怕淳於越等人時常反駁,但……

    那又如何?

    嬴政聽嗎?

    嬴政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

    嬴政想殺誰就殺誰!

    哪怕是殺李斯,殺王翦,隻要他還活著,大秦就不會垮!

    因為他是嬴政。

    那麽,嬴政會學習王莽嗎?

    這是無需質疑的。

    嬴政必定會學習王莽。

    但是,在嬴政心中,王莽隻不過是個比較聰明,同時又很蠢的人。

    聰明在於,皇帝們憂愁許久的‘私田買賣’一事他有了解決方法,愚蠢在於,他手上的權利不高,卻心比天高,隻能……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