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汽車?
字數:4678 加入書籤
“陛下,公共馬車在這一次的農場移民之中體現出了非常大的作用。
很多百姓從各個縣來到長安城的時候,乘坐了公共馬車,這讓他們對未來的前途充滿了信心。
微臣覺得可以進一步的開通長安城到附近州縣的公共馬車。
哪怕是班次少一點,也是可以的。”
農場移民的事情是馬周在具體負責。
這段時間他也是忙得腳不著地。
但是這些努力都算是換回來了回報。
“公共交通的發展,不能完全依靠朝廷。在主要的交通線路上,可以安排官方的公共馬車。
在一些縣裏麵通往各個鄉鎮的公共馬車, 目前要全部依靠朝廷估計是比較困難的。
管理起來也是有難度的。
可以適當的鼓勵民間參與到這一個領域裏頭。”
哪怕是到了後世二十一世紀初,各個縣裏麵,也隻有縣城內部以及緊靠著縣城的鄉鎮有公交車。
其他的鄉鎮隻有私人運營或者是加盟的中巴車。
大唐自然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將公共馬車發展到各個鄉鎮。
這完全是不現實的事情。
“嗯,這方麵微臣也在跟大唐錢莊那邊溝通,看看是不是可以給一些購買四輪馬車的商家一些貸款優惠。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運行,大家對於四輪馬車的認可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別是在平坦路麵上行走, 四輪馬車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
陛下, 其實我覺得把四輪馬車作為一項重要的產業來發展,其實也是很有必要的。”
馬周現在已經慢慢的感受到了李承宗發展經濟的脈搏。
多方比較之後,選擇了四輪馬車作為工業化的推手之一。
“哦?你覺得四輪馬車可以作為大規模推廣的產品?”
此時此刻,李承宗倒是忍不住升起了一絲考量的心思。
在後世,汽車產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產業。
甚至在一些國家,汽車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四輪馬車雖然遠遠沒有汽車產業那麽發達,影響也沒有那麽的大。
但是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將來遲早是會走上相同的道路的。
所以馬周發展四輪馬車的提議,其實沒有什麽問題。
“是的,現在的四輪馬車,如果是用來乘坐人員的,那麽已經涉及到大量的零件了。
不管是車輪子的製作還是懸架的製作,亦或是裏麵的軸承等零件的生產,都是涉及許多零件。
還有車廂裏頭的座椅、沙發,車窗的簾子和水晶窗戶等東西,都涉及到方方麵麵的東西。
現在的馬車作坊, 基本上都是自己把全部的零件或者是大部分的零件給生產了。
按照陛下您提出來的流水線的生產方案來看,這其實並不是最優的生產方式。
讓一些作坊負責一部分的零件,然後統一送到四輪馬車作坊來進行組裝, 生產效率可能會更高。”
馬周的學習能力, 顯然是非常強大的。
李承宗之前隻是粗略的把流水線生產的思路給拋出來了,現在人家就已經整出來很多東西了。
甚至連一些產業發展的思路,也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
“你這個思路是不錯的,可以試一試。到時候四輪馬車可以分成幾個種類,貨運是一種,客運是一種。
然後你們可以跟蒸汽機研究所好好的合作一下,看看有沒有可能研究出使用蒸汽機推動的馬車。”
內燃機現在是還不成熟,不具備發展的條件。
但是蒸汽機卻是問題不大。
早期的汽車,其實也是有使用蒸汽機推動的,李承宗覺得可以適當的搞一搞。
這麽一來,馬車產業,不,應該說是汽車產業,就算是很有搞頭了。
當然了,這個汽車的汽,是蒸汽機的汽,不是汽油的汽。
“把馬車跟蒸汽機結合起來?這……這能行嗎?”
馬周沒有想到李承宗會給自己提出這麽一個思路出來。
李承德在渭水書院組織了一幫人手研究蒸汽機, 這個事情他是知道的。
但是據他所知,這些蒸汽機主要是用來製作火車的。
怎麽現在一轉眼, 就變了呢。
“請把‘嗎’去掉!朕什麽時候忽悠過你?你想一想,隻要蒸汽機研究出來了,到時候體積適當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用來取代馬匹成為馬車的動力來源啊,到時候這些馬車全部變為汽車,長安城的街道也不會經常都是馬糞了。”
李承宗一說,馬周倒是無話可說。
馬糞這個問題,其實還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特別是大唐這種不缺馬匹的國度,街道上是真的經常可以碰到馬糞。
冬天的時候可能還好,要是大夏天的,那種蒼蠅滿天飛,馬糞味道刺鼻的樣子,實在是很影響長安城的形象啊。
“陛下,要是使用蒸汽機作為馬車,不,汽車的動力的話,那麽汽車的結構肯定是需要做非常大的修改吧?”
“那肯定的,所以馬車作坊那邊要做兩手準備。
一方麵是繼續生產四輪馬車,這個的市場肯定是有的。
與此同時,也要抽調一部分匠人跟蒸汽機研究所合作,迎接將來可能到來的汽車時代。”
有李承宗的金手指點撥,李承德的蒸汽機研究肯定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
按照李承宗的估算,最遲明年,蒸汽機肯定是可以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
“沒問題,微臣馬上去安排,不過這個事情需要跟蒸汽機一樣,進行各種宣傳嗎?”
馬周可是很清楚當初蒸汽機研究所成立的時候,可是做了大規模的宣傳。
當時的情況,李承宗顯然是想要讓更多的人進入到蒸汽機研究這條道路上麵。
至於專利不專利的,反而不是李承宗現在最關心的問題。
隻有等到大唐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上自發進行的科學研究有了明顯的進步之後,推出專利法才有實際意義。
“這樣吧,借著這個機會,讓渭水書院那邊推出一個新的雜誌,專門為書院以及其他人員提供一個發表專業的技術觀點或者論文的平台。
到時候有興趣的人,自然是可以通過這個平台來知道相關的消息。”
一瞬間,李承宗想到了渭水書院還缺少一個專業的論文發表平台。
雖然後世科研那種唯論文論的情況,李承宗是不大支持的。
但是論文的重要性,肯定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