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渭水周刊

字數:4422   加入書籤

A+A-


    王寶鋼是渭水新城各個作坊裏頭有數的高手。

    雖然他的知名度跟閻立本這些大匠沒有辦法相提並論,但是涉及到具體的技術問題,他卻是一點也不會更差。

    不客氣的說,一個王寶鋼的價值,絕對比一個縣令要高。

    “寶鋼啊,這一次《渭水周刊》的創建,陛下是非常重視的。

    雖然總編輯是閻立本,但是報刊的審稿工作,卻是由你來主要負責。

    你可不要小瞧這個審稿工作,陛下可是親口說了,每一期的《渭水周刊》,他都是會親自過目的。

    甚至在有空的時候,他還會參與具體的審稿工作。”

    渭水書院裏頭,馬周親自在跟王寶鋼交代《渭水周刊》的事情。

    經過跟李承宗的深入溝通,馬周也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與此同時,他對於李承宗的很多思路,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馬尚書,您放心,這《渭水周刊》有整個渭水書院的支持,長安書店那邊又會幫我們解決具體的排版、印刷問題,我要是還不能把審稿工作做好,就愧對陛下的信任了。”

    王寶鋼對自己的能力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這些年,跟著李承宗的發展步伐,他的人生也算是實現了跨越。

    原本不被重視的技術,現在成為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

    並且大唐現在是越來越重視這方麵的內容,這讓王寶鋼在渭水新城的地位是越來越高了。

    甚至在長安城裏頭,一般的勳貴官員也都不敢輕易的得罪王寶鋼。

    畢竟,他是屬於那種有機會親自見到李承宗的人。

    一個人的影響力的大小,不完全是看你的職位的。

    在封建時代,能夠有機會見到李承宗,甚至有機會經常見到李承宗,你的影響力就會變大。

    要不然曆朝曆代,皇帝身邊的太監的影響力,怎麽會那麽高呢?

    一個五品不到的太監,甚至可以輕易的壞你一個二品、三品大員的大事。

    “這《渭水周刊》的運作,跟研究一般的技術不同,你需要考慮各方麵的問題。

    當然了,最關鍵的就是選出真正好的文章,這是最主要的目的。

    與此同時,讓《渭水周刊》的公信力提升,知名度提升,也是需要你去考慮的事情。”

    馬周作為民部尚書,有那麽多的事情要處理。

    後麵自然是不可能親自跟進雜誌的具體運作情況。

    所以現在也是不怕囉嗦的多叮囑一下,免得到時候搞砸了。

    “這個倒是好辦,我回去之後在各個作坊裏頭好好的宣傳一番,也把在《渭水周刊》上麵發表文章跟大家的將軍掛鉤,大家的積極性自然就上來了。

    整個大唐,我們渭水新城的作坊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隻要我們作坊裏頭的匠人們重視了,其他作坊的匠人自然會跟風。

    至於各個書院裏頭的情況,就更加好辦了。

    到時候直接把在《渭水周刊》上麵發表文章的數量和質量跟大家的升職聯係在一起,就不怕大家不積極。”

    王寶鋼可不是剛剛進入到社會的萌新。

    對於如何應對不同的人,他有著不同的方案。

    “這個辦法可以考慮,不過單純的依靠這些也是不夠的。

    我們還要讓大家進一步的感受到發表文章的好處,最好就是能夠跟他們分享發表文章的收益。”

    “發表文章的收益?”

    王寶鋼有點困惑的反問道。

    很顯然,這句話他有點搞不懂。

    發表文章還有收益的嗎?

    “我們的《渭水周刊》是要對外發售的,這對外發售,自然也就可以掙錢了。

    我們成立周刊的目的,本身不是為了掙錢。

    周刊的運作,書院會劃撥專門的經費,所以掙的錢就可以充分的跟各個作者分享。

    至於如何分享,你可以製定進一步的規則。”

    馬周這麽一解釋,王寶鋼倒是有點理解了。

    不過,他還是覺得有點奇怪,說:“馬尚書,現在大家想要初版文章,都是需要自己花錢的,根本沒有辦法掙錢。

    我們有必要這樣子嗎?”

    “當然有必要,隻要大家發表文章的積極性上來了,研究新技術的積極性才會上來。

    因為隻有不斷的研究新技術,才有機會不斷的在《渭水周刊》上麵發表文章。”

    馬周很清楚李承宗要求搞出這麽一個《渭水周刊》的目的,本質上是為了刺激大唐的科研的發展。

    既然如此,那肯定是刺激作用越明顯越好了。

    ……

    “大王,我們蒸汽機已經有了明顯的進展了,但是距離樣機出來還是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我覺得可以先把現階段的成果在《渭水周刊》上麵進行發表。”

    蒸汽機研究所裏頭,閻立本主動的跟李承德溝通著論文發表的事情。

    作為《渭水周刊》的總編輯,閻立本還是很清楚這個周刊的重要性的。

    與此同時,他也知道蒸汽機在李承宗心中的重要性。

    這種情況下,肯定是要讓李承德在《渭水周刊》上麵發表一些文章了。

    “皇兄最關注的是我們的蒸汽機什麽時候可以製作出來,我們的火車什麽時候可以生產出來。

    這寫文章的事情,有什麽意義?”

    李承德現在一門心思的都撲在了蒸汽機研究上,顯然有點不理解閻立本為何會有這個看法。

    “蒸汽機的製作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隻有大家都利用《渭水周刊》不斷的發表著自己的研究進展,提出屬於自己的一些科學觀點,才能讓整個大唐的技術進入到快速發展的階段。

    陛下讓屬下成立這個《渭水周刊》,顯然也是有著這方麵的目的。

    從這個角度考慮,大王其實更加應該多寫一些文章發表在雜誌上,這也算是給陛下的一種另類的匯報啊。”

    對付十來歲的李承德,閻立本自然很有招。

    你不是在乎陛下的看法嗎?

    那我就把這個事情跟陛下的看法聯係在一起。

    這麽一來,李承德的積極性自然就上去了。

    “此話當真?”

    “當然!”

    “那行,等會我就寫一篇文章給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