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耀武
字數:3471 加入書籤
廣武之戰的結果,盛樂這邊仍未收到消息,但也快了。
攻打雁門郡的叛軍裏麵,也有居住在平城附近的鮮卑人,所以第一時間便會向盛樂報信。隻不過盛樂在鍾山(大青山支脈蠻漢山)以西,隔著山脈,送信過去也要花一些時間。
在盛樂暫時主事的人,乃大汗拓跋力微的太子,沙漠汗。
雖然匈奴北部等叛亂的聯軍消息還沒傳來,但叛亂沒能讓晉軍回援,鄧艾軍仍在向盛樂逼近,如此情況倒是早就確定了。
所謂圍魏救趙的謀劃,已然徹底失敗,作用隻是調動了晉陽那邊的援軍而已。而且大汗力微的兵馬,現在仍被困在大河西岸,顯然已經來不及馳援盛樂!
諸般手段失效,如此不利形勢之下,欲挽救盛樂顯然已不太現實!沙漠汗早已決定,放棄盛樂,帶著部眾先暫避鋒芒!
若非大汗的寵妃樓庫氏極力反對,沙漠汗早就撤離盛樂了,根本不會拖到最近。
“待汝父汗回來,一定會怪罪汝!”樓庫氏跟著大隊人馬已經出城兩天了,到如今卻還在埋怨。
沙漠汗的性格遠不如他父親暴戾,但此時他的眼睛裏也閃過了憤恨之色!
他反駁道:“盛樂的兵力不足,出城決戰打不過鄧艾,守也守不住,反而應該早點走。”
若非以前有很多酋帥支持悉鹿,一時半會還沒改變態度,仍舊與樓庫氏來往密切,沙漠汗也不至於決定一件事如此拖遝!
實際上這也怪大汗力微。力微是圓臉長得黑,沙漠汗的相貌卻大概隨母,長了一張方臉,因此一向不太受寵,至少比悉鹿差多了。
大汗的態度,當然會影響到部下。於是沙漠汗作為長子,得到的支持竟遠不及弟弟悉鹿。
“真是軟弱啊!”樓庫氏也不講道理,直接反唇相譏。
沙漠汗聽罷,怒火中燒,險些發作。不過他此刻看待美貌的樓庫氏,隻覺愈發麵目可憎!
果然婦人並非生得貌美就看著順眼。沙漠汗貴為大汗長子,對樓庫氏的感官,竟與那些牧民和奴隸差不多了。在普通牧民眼裏,樓庫氏這種貴婦的姿色與他們毫無關係,她的眼中隻有冷漠俯視,還跟著權貴一起欺辱牧民,加上牧民們對她、並不像對大汗那樣有著極大的敬畏心,所以大夥除了想有機會用強,那是一點好感都沒有。沙漠汗此刻亦有同感。
沙漠汗甚至懷疑,這個樓庫氏根本不是什麽匈奴天女,完全是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借此攀附父汗。
他強忍下了怒氣,不再吭聲,與這婦人爭執沒有任何作用!隻是他不禁又回頭了一次,再次眺望南邊的盛樂方向。
這次確實損失慘重!盛樂作為拓跋鮮卑的王帳所在,城中囤積了巨量物資,根本無法全部帶走。
還有大量農人、牧民以及工匠,或是沒有馬,或是來不及撤離。等大汗回來,沙漠汗也要麵臨怎麽解釋的問題!
樓庫氏見沙漠汗不說話,也沒繼續多言。隻是樓庫氏的眼睛裏閃過了一絲鄙夷之色,似乎還撇了撇嘴,好像覺得沙漠汗的忍讓、正好說明了軟弱。
無聲的一個眼神,卻忽然刺痛了沙漠汗,比言語更加有效。
就在這時,南邊有斥候快馬奔了過來,找到沙漠汗所在的地方,斥候便勒住戰馬,下馬彎腰道:“稟太子,晉軍的馬軍追過來了!”
周圍的人們一聽,頓時驚懼嘈雜起來。
“晉人為何不先去攻打盛樂,卻這麽快追來了?”有人驚呼。
盛樂的王子、貴族,以及家眷雖然都撤離了,還帶上了大量部眾,但盛樂城中依舊留下了一些抵抗力量,並有無數財貨。按理晉軍確實應該先設法拿下盛樂才對。
沙漠汗回顧左右道:“把笨重的車輛都丟棄,加快速度北行,吾帶兵去阻攔晉軍!”
忽然有個年邁的部下勸道:“太子正該坐鎮在中軍,仆願帶兵前往!”
沙漠汗感受到了部下的忠誠和好意。此時帶兵阻擊,鮮卑人士氣低落,很可能吃敗仗。如今沙漠汗的權威有些不足,若是再親自帶兵吃了敗仗,自然沒有什麽好處。於是沙漠汗輕輕點頭,答應了部下的請求。
次日鄧艾便親自抵達了盛樂城,隨即聽到了稟報,昨日晉軍追擊鮮卑人,遭遇大戰,斬獲頗豐!
鄧艾看著盛樂城那邊,正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盛樂城內的守軍並不強,昨日一天就攻破了,此時城中的大火仍未熄滅,到處都有滾滾濃煙升到空中。
鄧艾忽然下令道:“遣使追……追上令狐將軍,叫他盡量……多殺傷敵軍,一定要把屍體、都運回來。”
立刻有部將抱拳道:“喏!”
此時鄧艾竟然不關心昨日晉軍搶到了多少東西,也不安排怎麽徹底毀掉這座城。他隻是繼續下令,收集盛樂中斬獲的敵人屍首,都抬到城外。
隨後鄧艾騎著馬在城外轉了一圈,然後停在城西門外的大路旁,頗為滿意地猶自點了點頭。
簇擁在鄧艾身邊的諸將、官終於漸漸明白過來,鄧艾多半是想在這裏築造京觀,以便炫耀功績和武力!這樣的事跡,雖然比不上封狼居胥,但終究也能留名竹帛。
而且他還十分細心,擔憂城裏的敵人屍首不夠,專門讓令狐愚把戰場上的敵屍也運回來!
拿下拓跋鮮卑王帳所在的盛樂,本是全勝的大喜日子,但見鄧艾要這麽幹,眾人的興奮都冷卻了八分。
段灼是跟著鄧艾多年的心腹,隻得靠近過去,委婉地小聲勸道:“此次陛下禦駕親征,築京觀之事,明公何不先請陛下詔令?”
鄧艾白了他一眼,沒好氣道:“等到……詔令,這些都臭了!”
而且他還拍了拍腰間的環首刀,又向段灼遞過去一個安心的眼神。據說那把刀是皇帝陛下當年親手相贈,這麽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刀的真假。
眼見段灼都勸不住鄧艾,隨行的文武也不願多說,眾人隻得硬著頭皮繼續恭賀鄧艾立下大功,不再提京觀之事。
好在鄧艾雖不聽勸,卻也沒有遷怒段灼,畢竟兩人之間的信任,不是一點爭論可以破壞的。
不多時,段灼又出了個主意,建議鄧艾一麵準備築京觀的事宜,一麵派人向陛下奏報。鄧艾這才終於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