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林如海喜得貴子 歎賈敏欲收義女(新春大吉)

字數:7358   加入書籤

A+A-


    

    督察院中,林如海正與左都禦史張炳忠商議著一樁案子。

    今日一早,巡漕禦史謝樂送來一封密信,言說自上個月開始,漕運總督盧俊茂與金陵甄家勾結,把江南運往京城的一部分漕糧,秘密送往山東境內。

    在漕船到通州之前,以次充好,低價購入陳米或是即將黴變的糧食,運入太倉存儲起來。

    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有二十萬擔漕糧不知所蹤,這還不算漕運路上的消耗。

    巡漕禦史謝樂無意間發現了

    盧俊茂的異常,暗中調查之後,立刻送來密信,尋求督察院同僚的幫助。

    據他所言,盧俊茂一手遮天,漕丁過得苦不堪言,每日隻有少量的糧食充饑。而且他手下的將士隻知總督,不知朝廷,頗有盧家私兵之意。

    謝樂在密信中最後說道“下官暗中調查盧俊茂期間,多次被人阻攔。從金陵甄家到通州漕幫,官商民吏,皆是盧家眼線。若是下官突然暴亡,必是盧甄兩家及其背後之人所害,還望總憲早派支援,肅清流毒,還民青天!”

    張炳忠與林如海皆是眉頭緊鎖,這件事涉及正二品漕運總督,還事涉皇親國戚的金陵甄家,哪一個都不是好相與的。

    “總憲,咱們還是上呈此事為好。僅僅靠咱們,終究是杯水車薪。”

    林如海提議道“督察院沒有調兵之權,光是漕運總督跪下的兩萬漕兵,就不是咱們能夠應付的。而且還有甄家的影子,您想想,山東現在是什麽樣子?白蓮教到現在都還沒有肅清,那些糧食,又是被送去了什麽地方?”

    張炳忠點頭回道“我已經寫了一封奏書,直接送到了內閣。甚至連通政司都越了過去,就是怕打草驚蛇。”

    “總憲是懷疑忠信王?”林如海在江南為官近十年,他對於漕運、甄家以及忠信王趙暉三者之間的了解頗多。

    甄家每年經過漕運運往京城的大量財物,基本上都是給甄太妃和忠信王趙暉的。

    一個無所事事的親王,每年的耗費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這些錢到底花在了什麽地方,誰說得清。

    而且在京城周圍,像是山東、晉西、遼東都有甄家以及忠信王趙暉的影子,難保他們不會在這些地方藏了私兵。

    一個忠禮王趙曙就已經夠林如海頭疼了,若是加上一個忠信王趙暉,他都已經能預見到未來京城的烽煙了。

    張炳忠說道“大相公今日叫了老夫過去,吩咐我等先暗中調查。事關重大,若無實證,朝廷也不好處理。陛下的意思是由督察院與龍禁衛聯手,前往臨清、鎮江以及金陵等地查證漕運之事。至於甄家,就交給龍禁衛就好。”

    林如海聽到張炳忠如此說,他心中有了一個疑問“那若是盧俊茂鋌而走險怎麽辦?就靠咱們的人和龍禁衛,完全抵擋不住兩萬漕兵的。”

    “這個陛下已經有了安排,為了不打草驚蛇,陛下將會派遣靖郡王趙泓逸與清河郡王趙泓傑代天巡視,到時候會有不少禁軍隨護。”

    張炳忠低聲說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陛下說,讓兩位皇子以代天巡視的名義,經由運河南下,一路上正好暗中調查一番。”

    辦法是個好辦法,但林如海對兩位皇子並不熟悉,一時間也不好說什麽。

    隻是麵帶猶豫,最後還是忍不住說道“此事危機重重,雖說那些人不一定敢向兩位皇子出手,但皇子自幼身處宮中,經驗少終究有些不足……”

    “所以陛下說需要一位老成持重的人去輔佐兩位皇子,按理說你更合適一些,不過這些年你身處江南,與甄家等人多有衝突,最終決定由老夫前去。”

    張炳忠起身,向宮城方向拱了拱手“陛下隆恩,擬升老夫為集安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所以,督察院就要交給你了!”

    林如海被這個消息打懵了,自己這是升官了?

    “總憲,您是說……”

    張炳忠爽朗的笑道“大相公上書陛下,說是政務繁雜,內閣應該再增補兩名閣臣。一人是老夫,另一人是禮部的孔尚書。提到左都禦史的人選,老夫就向陛下與大相公推薦了你。”

    林如海躬身相拜,他強忍激動的心情,拜謝道“下官多謝總憲舉薦之恩。”

    張炳忠扶起林如海,他很欣賞林如海的風骨。身處揚州危局,差點家破人亡,依舊秉持已身。

    “如海,督察院就交給你了。陛下與大相公皆言,林如海一身傲骨,正是憲台最佳的領頭人!”

    林如海向宮城方向長拜不起“臣林如海定當秉持公心,為朝廷查缺補漏,以正浩然正氣。”

    “說的好,老夫果然沒有看錯人!”張炳忠大聲叫喊,隨後給林如海叮囑說道“聖旨明日就會下來,到時候老夫就要前往江南。若是謝樂那邊有事難以處理,你可以直接去找大相公求助。”

    林如海領命回道“下官謹遵總憲之命!”

    ……

    林如海恍惚的坐在值房之中,自與張炳忠分別,他到現在還是不敢相信。

    從一品的左都禦史掌察覈官常,參維綱紀。率科道官矢言職,率京畿道糾失檢奸,並豫參朝廷大議。凡重辟,會刑部、大理寺定讞。祭祀、朝會、經筵、臨雍,執法糾不如儀者。

    林如海進京任職剛滿半年,就從三品巡鹽禦史,先升正二品右都禦史,再升從一品左都禦史。

    一下子成為大周三法司之一、言官之首的督察院左都禦史,這升遷速度堪稱神速。

    而且林如海如今才四十出頭,不惑之年成為朝中最年輕的部院之長,再熬幾年下來,說不定就會入閣輔政,成為文官最頂層的成員之一。

    看著桌案上滿滿當當的卷宗,林如海定了定心,他還是先處理好手頭的事情吧。

    “大人,您家中派人過來了,說有急事找您!”

    門口的書吏突然敲了敲門,給林如海報道“人已經在前堂等候,是否讓他進來?”

    林如海疑惑的起身,今日賈珩賈璉不是在家中嗎?能有什麽急事。

    他突然想起大著肚子的盧姨娘,心中猛然一驚難道是要生了?

    林如海連忙打開門,對書吏說道“快速把人叫進來……算了,本官還是過去吧。”

    待到林如海到了前廳,來的人是管家林福的兒子林祥。一見到林如海就稟道“老爺,姨娘發動了,姑爺讓小的前來請老爺回府!”

    果然如此!

    盧姨娘肚子中的孩子是林家的未來,林如海哪裏還顧得上其他事,連忙向張炳忠的值房趕去。

    聽到林如海家中婦人生產,深知林家情況的張炳忠樂嗬嗬給林如海放了假“如海趕緊回去,待改日老夫定要去你家喝杯滿月酒。”

    ……

    等林如海回到家,盧姨娘已經到了緊要關頭。林家大貓小貓三兩隻,黛玉是閨中之女,不好進去產房,隻好讓賈璉回了榮國府請來了賈母坐鎮。

    三個產婆忙裏忙外,等林如海一進後宅,就聽到一聲響亮的哭聲哇啊……

    “恭喜老爺,喜得貴子……”

    林如海聽到孩子的哭聲,再聽著四周傳來的恭賀之聲,他突然覺得一切都是那麽的不真實。

    眼中的熱淚怎麽也止不住,最後竟是跪倒在院子中,向老天爺,向林家的列祖列宗致謝。

    “老天有眼,林家走後了!”

    黛玉把頭埋進賈珩懷中,默默地流下眼淚。此時沒人說什麽不合規矩,林家無子,這是整個林家所有人的心事。

    如今盧姨娘生下兒子,就是林家的下人都覺得人生有了指望。

    隻要家主有後,自己今後就不必擔心被趕走或者賣掉。這年頭能碰到心善的主家真是太難得了,能有個安穩富足的生活更是難上加難。

    賈母抱著懷裏的孩子,心中的滋味一時難以言說。即是為已經過世的賈敏難過,又為自己的女婿林如海以及黛玉高興。

    她把孩子遞向林如海“敏兒若是知道,她定然為你高興。”

    林如海先是恭恭敬敬的衝著賈母連磕頭,口中說道“多謝嶽母大人……”

    他起身接過孩子,看著懷中小小的,皺巴巴的嬰兒,心中滿是感慨。

    賈敏盼了那麽多年,最終還是鬱鬱而終。自己也是從成親開始盼著,好不容易賈敏生下個哥兒,沒到三歲就夭折揚州。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終於再次得子。林如海悲喜交加,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才好。

    賈母在盧姨娘生產之後,心中雖說有些堵得慌,不過看到女婿與外孫女都是茫然不知所措,還是指揮著下人處理著府中之事。

    先是進屋叮囑了一下盧姨娘坐月子之事,又打賞了府中下人。等賈母安排好瑣事之後,林如海這才回過神來,感激的向賈母致謝。

    賈母神色疲憊,她到底是因為賈敏的緣故有些鬱鬱不樂。

    跟林如海告別,由賈璉送她回家。而賈珩則是留了下來,一邊陪著黛玉,一邊幫林如海處理府中之事。

    賈璉陪著賈母坐在馬車上,他看到賈母臉上滿是落寞,心知老祖宗怕是想起了姑姑賈敏。

    “老祖宗是想起敏姑姑了嗎?”

    賈母哀歎一聲“你姑姑當年的孩子若是長成,如今也該有琮哥兒那麽大了。”

    賈璉安慰道“今日姑父喜得貴子,姑姑在天有靈,定然為林家有後,為林妹妹有個兄弟高興。”

    “我知道,可他終究不是咱們賈家的親外甥啊!”

    賈母麵對賈璉,終於還是道出了她最擔心的問題。

    雖然她傷心這個孩子不是賈敏所出,為自己的女兒報曲。但心中最擔心的還是林家的未來,會不會因為這個孩子與賈家有了嫌隙。

    賈璉心中感歎,老祖宗真是替他們操心了一輩子。

    他靈光一閃,給賈母說道“姑姑是盧姨娘的救命恩人,當年與姑姑情同姐妹,這些年對林妹妹也是視如己出。若是老祖宗擔心這個,不如收了盧姨娘為義女,最好讓姑父扶她為正妻,這樣不但可以讓小表弟不受嫡庶之困,也可讓盧姨娘感激咱們家。”

    賈母聽到賈璉提出的想法,她有些意動。不過她擔心這樣做會讓黛玉誤會“這樣會不會惹得玉兒傷心?”

    “林妹妹向來聰慧,況且盧姨娘溫柔賢惠,與林妹妹相處與親母女幾乎並無二致。再說,林妹妹即將及笄,大婚之後就成了咱們賈家人。想來,林妹妹也會讚同盧姨娘的孩子,與咱們賈家更加親近。”

    聽到賈璉的解釋,賈母臉上的讚同之色更加明顯。賈璉繼續說道“姑父雖然還算年輕,但世事無常,盧姨娘哪怕隻是為防萬一,也會讓小表弟親近咱們家。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天知道會遇到多少劫難。就是將來出仕,小表弟還不是要靠著咱們家來幫襯?盧姨娘跟著姑姑姑父這麽多年,豈不會明白這些道理?”

    賈母讚歎一聲,自己這個孫子真是成熟了。她歎道“你說的沒錯,林家雖是五代列侯,書香門第。可林家子嗣艱難,其他族親血脈尚遠,還不如與咱倆親近。待玉兒嫁過來,咱們家就是她兒子最親近的人了。”

    賈母定下心來,做出了決定“就如你所說,既然盧氏與咱家有緣,老婆子就托個大,讓她成為真正的賈家人,也全了她與你姑姑的姐妹情誼。”

    賈璉說道“此事宜早不宜遲,最好滿月前就定下來。至於林妹妹那裏,就讓珩二弟去操心安慰吧。”

    “你這猴兒,剛剛還說玉兒聰慧,不會反對這事。現在又把難題推給珩哥兒……”

    賈母笑了笑,她拋開心中的酸楚說道“我看玉兒與盧姨娘倒是投緣,想來玉兒最多心中有些難受,讓珩哥兒去寬慰寬慰也好。至於收義女之事,就讓你爹去給你姑父提一句吧。”

    賈璉陪笑一聲,他回道“老祖宗英明,這是讓我爹去說最好。”

    賈母又想起家中無時無刻都再圍著孫子孫女轉的賈赦,臉上也是露出慈祥的笑容。

    “說來也巧,鳳丫頭一胎雙生,姐兒倒是與林家哥兒是同日所生,就是輩分差了一輩。”

    賈璉一想,還真是如此。他樂嗬嗬的回道“確實有緣,就是姐兒的滿月酒得同哥兒一起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