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公子蕩
字數:3559 加入書籤
A+A-
公子江吐槽著樂豫的倚老賣老。“樂大夫曾為大司馬,臨陣作戰的本事肯定是有兩板斧子的,不過權謀算計,能領會之人,又有多少呢?宋國自古多文質君子,陰謀譎詐之徒鮮矣。有多少心思,都寫在臉上。”
“國家就是靠這些忠誠耿介的人,才能長治久安,若真如隔壁陳蔡兩國一般,從君臣到庶民,各個心機深沉,好行詐術,當真是亡無日矣。”公子卬勸慰道。
“你說的是正理。”話鋒一轉,公子江道“我覺得還是上策比較保險,而且不必等到拉攏半數軍力,就能啟動。”
公子江頓了頓“最新消息,長丘封地的家宰,管理已經秘密趕到宮內,新君對他執弟子禮。管理向新君諫言,釋放因文字獄被囚的國人,中止對公子鮑的緝捕,加緊對秋糧的盤剝。但是新君沒立刻同意,猶豫彷徨了良久也下不定決心。”
“消息準確嗎?”公子卬問。
“千真萬確。新君篤信巫祝,諱疾忌醫,宮裏的食醫、疾醫、獸醫、瘍醫均遭到冷落,我收買了這些賦閑的方者為眼線,他們又在寺人中有內應,故而新君的訪客言談,盡在蠱中。
另外,公孫固原為太宰,執掌內朝,今被拔擢為大司馬。新君雖然重用他,但他是我的人。”
原以為如此精確的消息能讓弟弟士氣大振,但公子卬卻陷入了沉思。
“公子禦殺太子與公孫固,自立為君。”這句話再一次盤旋在他的腦海裏。
一天的接觸下來,公子卬自認為對身邊的人看得有些七七八八。
二哥杵臼,生性敦厚,顧念親情,雖然智力和普通人差不多,但是一心撲在棋道上,除了學校教的詩書禮樂,一概不通人情世故、權謀機變,宅男一個。也難怪《左傳》說他被迫即位後,無道術治國,被親弟弟公子鮑弑殺奪位。
想到杵臼幾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公子卬實在不忍心讓他坐上不適合他坐的位置,最終罹遭不測,這才有了為公子江效力的打算。
前國防部長樂豫,除了領兵打仗,性情頑固,自命不凡,雖然胸中無一良策,但對新君的暴政極度反感,是自己陣營中的鐵杆。《左傳》記載他滅了新君,扶持杵臼後,與杵臼政見不合,幹脆辭官頤養。
唯有這個大哥公子江,權謀一點就透,禦人有術,樂於傾聽,雖然不如後世的老狐狸,但是養氣功夫在這個時代相當了得,甚至還在宮內發展自己的諜報係統,在宮外蓄養甲士一百。自己一開始找他合謀,他居然還裝聾作啞演雙簧。
這樣的人是再好不過的領導苗子、人君典範,為什麽最後會含恨敗北,身死族滅呢?
曆史的迷霧像巨石,沉沉壓在公子卬的心頭,出了公子江的府門,杵臼陪著他一同前往公子蕩的府上。
公子蕩貴為司城,係宋襄公的母胞兄弟。都城大火,重建居民區和商業區是他的份內之責,忙活了一天回到了家裏,仆役們一擁而上,垂肩的垂肩,揉腿的揉腿,還有侍妾端上清茶,巧手投喂。
呷一口清茶,公子蕩憤憤不平地吐槽其宋公的不是來。
真豺狼也,都城大火,廢墟、傷患處處皆是,公子蕩風塵仆仆,把城裏人急急召集起來,修繕被焚毀的家園,重建工商的街道。但新君對災後事宜漠不關心,不但不從軍中遴選青壯搭手,反倒把有所怨言的國人投入班房。
他親眼看到自己的人還在搬運器材的時候,因為嘴裏咕嘟了兩句,被無情的禦士逮捕。
公子蕩也不覺得是下麵得百姓嘴欠。
“許人做,還不許人說嗎?”公子蕩怨氣衝天,禦士是不敢抓他的,但是總往新君那裏打小報告。
公子蕩覺得能把國家搞成這樣,新君的領導責任是逃不掉的。
“誰知道這個二侄子是真的弑君奪位還是兄終弟及的正常傳位。”麵對新君的表現,他不免對傳言有些想法。
“慎言!父親。”一個白衣中年從門外進來步如青煙,眉如刀鞘。
“公孫安好。”仆役們紛紛行禮。來人正是公子蕩的兒子,公孫壽。
公孫壽點了點頭,摒退下人“都下去吧。”
“父親,新君將死之人,塚中枯槁,陽壽不過月圓,何必與之慪氣。”公子壽寬慰道。
“哦?”公子蕩頗為驚訝,兒子的相麵之術,他是信賴的。“塚中枯槁?你何時給他麵過相了?”
公孫壽笑道“父親莫非老糊塗了,田獵之日,我也在場,席間我也沒與人觥籌交錯,就留神了一些貴人的麵相。”
公子蕩示意他說下去。
“新君禦那日眉入印堂,青紋繚亂,眼泡淤腫,幹涸如溪,眼神衰竭,一如深秋草木,步履沉沉,似鹿似獐,天中凹陷,橫紋惡痣。其狀如此,早晚禍起刀兵。”公孫壽神神叨叨的說。
“那新君之後,誰將為君?”公子蕩想了想,問。既然公子禦快嗝屁了,那宋國不可能無主,誰是下一任國君,那誰就是蕩氏一族需要投資的大腿。
“我不知也。”公孫壽在宴會上偷偷瞄了許多人,公侯之相的都沒有。
公子蕩氣餒道,“走一步,看一步了”。
忽而,下人來報,公子杵臼和公子卬登門造訪,登的還是小門。事出反常必有妖,公子蕩心道。
公子杵臼和公子卬一進門,就給長者行禮。
“稀客呀,兩位公子所來何事?”公子蕩笑眯眯地問。
“無他,特來尋昔日學室同窗。”聽是來找老同學的,公子蕩命人把他的親孫子蕩意諸喊來。
蕩意諸是公子壽的長子,杵臼的堂弟,和杵臼年齒相同,從小就一同玩耍,一同讀書,一同下棋。杵臼來蕩家串門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公子蕩安排下人殺雞宰羊,準備晚飯。
“嘿嘿,又到叔祖父這裏蹭吃蹭喝了?”公子蕩打趣道,眼睛卻看著公子卬,公子卬第一次來蕩府,和蕩意諸沒什麽交情。
公子卬大大咧咧地陪著公子蕩侃大山“我為一飯而來,仲兄為一飯之恩而來。”
“國家就是靠這些忠誠耿介的人,才能長治久安,若真如隔壁陳蔡兩國一般,從君臣到庶民,各個心機深沉,好行詐術,當真是亡無日矣。”公子卬勸慰道。
“你說的是正理。”話鋒一轉,公子江道“我覺得還是上策比較保險,而且不必等到拉攏半數軍力,就能啟動。”
公子江頓了頓“最新消息,長丘封地的家宰,管理已經秘密趕到宮內,新君對他執弟子禮。管理向新君諫言,釋放因文字獄被囚的國人,中止對公子鮑的緝捕,加緊對秋糧的盤剝。但是新君沒立刻同意,猶豫彷徨了良久也下不定決心。”
“消息準確嗎?”公子卬問。
“千真萬確。新君篤信巫祝,諱疾忌醫,宮裏的食醫、疾醫、獸醫、瘍醫均遭到冷落,我收買了這些賦閑的方者為眼線,他們又在寺人中有內應,故而新君的訪客言談,盡在蠱中。
另外,公孫固原為太宰,執掌內朝,今被拔擢為大司馬。新君雖然重用他,但他是我的人。”
原以為如此精確的消息能讓弟弟士氣大振,但公子卬卻陷入了沉思。
“公子禦殺太子與公孫固,自立為君。”這句話再一次盤旋在他的腦海裏。
一天的接觸下來,公子卬自認為對身邊的人看得有些七七八八。
二哥杵臼,生性敦厚,顧念親情,雖然智力和普通人差不多,但是一心撲在棋道上,除了學校教的詩書禮樂,一概不通人情世故、權謀機變,宅男一個。也難怪《左傳》說他被迫即位後,無道術治國,被親弟弟公子鮑弑殺奪位。
想到杵臼幾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公子卬實在不忍心讓他坐上不適合他坐的位置,最終罹遭不測,這才有了為公子江效力的打算。
前國防部長樂豫,除了領兵打仗,性情頑固,自命不凡,雖然胸中無一良策,但對新君的暴政極度反感,是自己陣營中的鐵杆。《左傳》記載他滅了新君,扶持杵臼後,與杵臼政見不合,幹脆辭官頤養。
唯有這個大哥公子江,權謀一點就透,禦人有術,樂於傾聽,雖然不如後世的老狐狸,但是養氣功夫在這個時代相當了得,甚至還在宮內發展自己的諜報係統,在宮外蓄養甲士一百。自己一開始找他合謀,他居然還裝聾作啞演雙簧。
這樣的人是再好不過的領導苗子、人君典範,為什麽最後會含恨敗北,身死族滅呢?
曆史的迷霧像巨石,沉沉壓在公子卬的心頭,出了公子江的府門,杵臼陪著他一同前往公子蕩的府上。
公子蕩貴為司城,係宋襄公的母胞兄弟。都城大火,重建居民區和商業區是他的份內之責,忙活了一天回到了家裏,仆役們一擁而上,垂肩的垂肩,揉腿的揉腿,還有侍妾端上清茶,巧手投喂。
呷一口清茶,公子蕩憤憤不平地吐槽其宋公的不是來。
真豺狼也,都城大火,廢墟、傷患處處皆是,公子蕩風塵仆仆,把城裏人急急召集起來,修繕被焚毀的家園,重建工商的街道。但新君對災後事宜漠不關心,不但不從軍中遴選青壯搭手,反倒把有所怨言的國人投入班房。
他親眼看到自己的人還在搬運器材的時候,因為嘴裏咕嘟了兩句,被無情的禦士逮捕。
公子蕩也不覺得是下麵得百姓嘴欠。
“許人做,還不許人說嗎?”公子蕩怨氣衝天,禦士是不敢抓他的,但是總往新君那裏打小報告。
公子蕩覺得能把國家搞成這樣,新君的領導責任是逃不掉的。
“誰知道這個二侄子是真的弑君奪位還是兄終弟及的正常傳位。”麵對新君的表現,他不免對傳言有些想法。
“慎言!父親。”一個白衣中年從門外進來步如青煙,眉如刀鞘。
“公孫安好。”仆役們紛紛行禮。來人正是公子蕩的兒子,公孫壽。
公孫壽點了點頭,摒退下人“都下去吧。”
“父親,新君將死之人,塚中枯槁,陽壽不過月圓,何必與之慪氣。”公子壽寬慰道。
“哦?”公子蕩頗為驚訝,兒子的相麵之術,他是信賴的。“塚中枯槁?你何時給他麵過相了?”
公孫壽笑道“父親莫非老糊塗了,田獵之日,我也在場,席間我也沒與人觥籌交錯,就留神了一些貴人的麵相。”
公子蕩示意他說下去。
“新君禦那日眉入印堂,青紋繚亂,眼泡淤腫,幹涸如溪,眼神衰竭,一如深秋草木,步履沉沉,似鹿似獐,天中凹陷,橫紋惡痣。其狀如此,早晚禍起刀兵。”公孫壽神神叨叨的說。
“那新君之後,誰將為君?”公子蕩想了想,問。既然公子禦快嗝屁了,那宋國不可能無主,誰是下一任國君,那誰就是蕩氏一族需要投資的大腿。
“我不知也。”公孫壽在宴會上偷偷瞄了許多人,公侯之相的都沒有。
公子蕩氣餒道,“走一步,看一步了”。
忽而,下人來報,公子杵臼和公子卬登門造訪,登的還是小門。事出反常必有妖,公子蕩心道。
公子杵臼和公子卬一進門,就給長者行禮。
“稀客呀,兩位公子所來何事?”公子蕩笑眯眯地問。
“無他,特來尋昔日學室同窗。”聽是來找老同學的,公子蕩命人把他的親孫子蕩意諸喊來。
蕩意諸是公子壽的長子,杵臼的堂弟,和杵臼年齒相同,從小就一同玩耍,一同讀書,一同下棋。杵臼來蕩家串門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公子蕩安排下人殺雞宰羊,準備晚飯。
“嘿嘿,又到叔祖父這裏蹭吃蹭喝了?”公子蕩打趣道,眼睛卻看著公子卬,公子卬第一次來蕩府,和蕩意諸沒什麽交情。
公子卬大大咧咧地陪著公子蕩侃大山“我為一飯而來,仲兄為一飯之恩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