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封賞
字數:3966 加入書籤
A+A-
都城,大殿。
“長丘急報。賊已經嘯聚三千人,城中糧草充足,但是箭矢消耗甚急,恐怕月底就要見光。矢盡,則城破在即。”宋公有些急切地說。
“大司馬有何對策?”杵臼麵向樂豫問道。
本來公子禦在位的時候,他對長丘城並沒有多麽緊張,又不是自己的封地。然而他現在是臨朝的新主,宋國的每座城邑、每個臣民理論上都是他的財產。喪城失地不僅將會打擊杵臼的威信,更令他的國際形象受損、可動員的戰爭力量削弱。
“孰為大司馬?”樂豫反問道。
“樂大夫。”杵臼改口道。
樂豫還是不領情“人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老夫現在孑然一身,國家大事豈是老夫可以議論的。”
其他家族的首腦都隔岸觀火一般好整以暇地大量杵臼的表情。
公子盻趁機上前進言,把樂豫的潛台詞講了出來“君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依臣看來,不妨先行封賞,待官爵計較落定後,再商國是不遲。”
杵臼隻能默認公族們集體索要官職的行動“好吧,諸君有何計較?”
公子盻趁機把公族們、前朝實力派議定的方案拿出來。
“臣鬥膽。請薦樂大夫為大司馬,鱗大夫為司徒,華大夫為大司寇,公子蕩之孫蕩意諸為司城,公子成為右師,公孫友為左師。臣自薦為少司徒,薦魚大夫為少司寇,薦武大夫為少司馬,薦耏大夫為門尹,薦公子卬為太傅。薦皇甫大夫為大宰。薦老大夫為行人。薦華醜為府人。”
杵臼有些躊躇“公子卬兵法韜略嫻熟,此番討伐偽君禦居功甚偉,怎麽能以博文宣教的太傅仕之?”
太傅,承擔著宋國文化教育的責任,不折不扣的文官,饒是敵視公子卬的公孫孔叔也不會如此明火執仗地剝奪公子卬的軍權。
公子盻絲毫不買賬,駁道“公子卬文采燦然,舉國盡知。國家武功赫赫,文風衰微,太傅當擇其人。諸位公族皆以為公子卬還是褪去戎裝,筆墨宣教,方能使得國內安定,公族安心。”
公子盻挑釁地斜了公子卬一言,公子卬道“公子謬讚了。卬不敢有異議。”
杵臼見弟弟也不反對,又道“大宰之位,我是屬意公孫孔叔的。”
“不然,公孫孔叔年齒不足,資曆淺薄,怎麽堪此大任。君上以為大宰的工作是他能夠勝任的嗎?”公子盻道。
“大宰的職責在於,為孤一人總管家務,輔助治國,為孤掌管宮門財務及宮內事務。這些,公孫孔叔都能處理得很好啊?”杵臼為孔叔爭取道。
“不然,大宰的職責不在於此。”公子盻斷然否認。
“啊?”杵臼傻眼了。
“大宰的職責在於第一,替國君物色姬妾,鼓勵國君繁衍子嗣。”公子盻伸出一根指頭。
“國君迄今為止隻有一個嫡長子,公室後繼乏人,萬一嫡子罹遭疾病,神器無主,國家必然陷入板蕩不安,屆時某些不安定的公子恐怕就要起來作亂。”說著,眾大夫的眼睛都斜向公子卬。
公子卬感到芒刺在背。
“第二,大宰需要為國君篩選奏章,厘清國君職責與行政瑣事的分野。
通過管理職能的下方,讓更有資曆的大臣們處理瑣碎的國政,從而讓國君投入其地位與職責要求的繁重工作與深刻思考之中。”公子盻豎起兩根手指。
杵臼的腦門擰成一個“川”字“卿所說的到底是什麽意思?孤一人怎麽聽不懂啊?”
公子卬出言翻譯道“公子盻的意思是,大宰應該讓君上知道君上應該知道的情報,不應該讓君上知道不應該知道的情報。我說得沒錯吧?”
公子盻笑道“不錯,君上看到的情報多了,就容易被迷惑;看到的情報少了,又不能知曉真相。大宰須讓君上遠離一些蠱惑人心的情報,以免君上受到欺騙和誤導。”
杵臼駭然“這是什麽無君無父的言論?這難道不是阻塞言路,蒙蔽孤,欺騙孤嗎?”
“臣子們一片公心,隻願君上垂拱而治,請君上體諒。”公子盻道。
“請君上體諒老臣。”其他公族異口同聲道。
杵臼後退兩步,頹然坐下,他的目光投向公子卬,公子卬回以微微的搖頭。
如果不能隱忍一二,杵臼的政治生命今天就要截止了。
“那就依眾卿家的意思吧。公孫孔叔權且忝作少宰,位在大宰之下吧。”杵臼淒然道。
“那長丘那邊,卿家可有什麽良策?能否如前約,發兵西北,解除長丘之圍?”杵臼又回到他關心的議題。
公子盻答道“啟稟君上,本來從夏苗開始,全國的士卒們都以為隻是例行的狩獵,沒想到在都城逡巡了一月之功。各族士兵臨行前沒有給家裏作長期在外的打算,婦孺草草安頓。如今不得人心的公子禦已經梟首,國人、野人愈發思鄉心切。
如果要征調向氏之兵,需要大司馬出麵撫慰士子。”公子盻把太極打到樂豫這裏。向氏實在不願意出兵。自己派人出去,給長丘城解圍,死人了還得不到封賞。誰都知道國庫窮得叮當響,賠本買賣向氏不幹。
“豎子,你不想幹,難道我們樂氏願意吃這個啞巴虧?”樂豫心裏咒罵,安撫國人,說得好聽,無非是讓樂氏毀家紓難。
雖然心裏罵開了,但是樂豫表麵上卻露出難色“君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如先問問大司徒,先前公子禦籌備的糧草現在是什麽情況。”
鱗矔兩眼一瞪,長丘的奏報昨天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事先沒有商量好。現在鍋到自己頭上,他是說什麽也不願意背上的“君上,如今國內百姓怨聲載道。偽君公子禦把國人的積蓄抽調一空,很多家庭都過不下去了,釜中無五穀之炊。
城外未應征的野人紛紛扶老攜幼逃往他國,唯恐新一輪的橫征暴斂。
府庫內雖然說有糧食,但是國人們聽說偽君敗亡後,紛紛要求歸還。
倘若強行納糧出兵,年底必定有饑荒。
臣聽聞許多野人入山入江,淪為盜賊,國都恐怕不寧靜。不如問問司寇的意見。”
皮球又踢到華禦事這裏。華禦事道“卻有其事。”
鱗矔道“愚以為,不如歸還強征的秋賦,安定百姓,招徠逃民為要。”
杵臼問“那長丘怎麽辦?”
鱗矔“也許應當暫緩,重新整頓,慢慢評估現狀,商討其它戰略,仔細研究,深思熟慮。”
杵臼“你是說全盤放棄?”
“長丘急報。賊已經嘯聚三千人,城中糧草充足,但是箭矢消耗甚急,恐怕月底就要見光。矢盡,則城破在即。”宋公有些急切地說。
“大司馬有何對策?”杵臼麵向樂豫問道。
本來公子禦在位的時候,他對長丘城並沒有多麽緊張,又不是自己的封地。然而他現在是臨朝的新主,宋國的每座城邑、每個臣民理論上都是他的財產。喪城失地不僅將會打擊杵臼的威信,更令他的國際形象受損、可動員的戰爭力量削弱。
“孰為大司馬?”樂豫反問道。
“樂大夫。”杵臼改口道。
樂豫還是不領情“人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老夫現在孑然一身,國家大事豈是老夫可以議論的。”
其他家族的首腦都隔岸觀火一般好整以暇地大量杵臼的表情。
公子盻趁機上前進言,把樂豫的潛台詞講了出來“君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依臣看來,不妨先行封賞,待官爵計較落定後,再商國是不遲。”
杵臼隻能默認公族們集體索要官職的行動“好吧,諸君有何計較?”
公子盻趁機把公族們、前朝實力派議定的方案拿出來。
“臣鬥膽。請薦樂大夫為大司馬,鱗大夫為司徒,華大夫為大司寇,公子蕩之孫蕩意諸為司城,公子成為右師,公孫友為左師。臣自薦為少司徒,薦魚大夫為少司寇,薦武大夫為少司馬,薦耏大夫為門尹,薦公子卬為太傅。薦皇甫大夫為大宰。薦老大夫為行人。薦華醜為府人。”
杵臼有些躊躇“公子卬兵法韜略嫻熟,此番討伐偽君禦居功甚偉,怎麽能以博文宣教的太傅仕之?”
太傅,承擔著宋國文化教育的責任,不折不扣的文官,饒是敵視公子卬的公孫孔叔也不會如此明火執仗地剝奪公子卬的軍權。
公子盻絲毫不買賬,駁道“公子卬文采燦然,舉國盡知。國家武功赫赫,文風衰微,太傅當擇其人。諸位公族皆以為公子卬還是褪去戎裝,筆墨宣教,方能使得國內安定,公族安心。”
公子盻挑釁地斜了公子卬一言,公子卬道“公子謬讚了。卬不敢有異議。”
杵臼見弟弟也不反對,又道“大宰之位,我是屬意公孫孔叔的。”
“不然,公孫孔叔年齒不足,資曆淺薄,怎麽堪此大任。君上以為大宰的工作是他能夠勝任的嗎?”公子盻道。
“大宰的職責在於,為孤一人總管家務,輔助治國,為孤掌管宮門財務及宮內事務。這些,公孫孔叔都能處理得很好啊?”杵臼為孔叔爭取道。
“不然,大宰的職責不在於此。”公子盻斷然否認。
“啊?”杵臼傻眼了。
“大宰的職責在於第一,替國君物色姬妾,鼓勵國君繁衍子嗣。”公子盻伸出一根指頭。
“國君迄今為止隻有一個嫡長子,公室後繼乏人,萬一嫡子罹遭疾病,神器無主,國家必然陷入板蕩不安,屆時某些不安定的公子恐怕就要起來作亂。”說著,眾大夫的眼睛都斜向公子卬。
公子卬感到芒刺在背。
“第二,大宰需要為國君篩選奏章,厘清國君職責與行政瑣事的分野。
通過管理職能的下方,讓更有資曆的大臣們處理瑣碎的國政,從而讓國君投入其地位與職責要求的繁重工作與深刻思考之中。”公子盻豎起兩根手指。
杵臼的腦門擰成一個“川”字“卿所說的到底是什麽意思?孤一人怎麽聽不懂啊?”
公子卬出言翻譯道“公子盻的意思是,大宰應該讓君上知道君上應該知道的情報,不應該讓君上知道不應該知道的情報。我說得沒錯吧?”
公子盻笑道“不錯,君上看到的情報多了,就容易被迷惑;看到的情報少了,又不能知曉真相。大宰須讓君上遠離一些蠱惑人心的情報,以免君上受到欺騙和誤導。”
杵臼駭然“這是什麽無君無父的言論?這難道不是阻塞言路,蒙蔽孤,欺騙孤嗎?”
“臣子們一片公心,隻願君上垂拱而治,請君上體諒。”公子盻道。
“請君上體諒老臣。”其他公族異口同聲道。
杵臼後退兩步,頹然坐下,他的目光投向公子卬,公子卬回以微微的搖頭。
如果不能隱忍一二,杵臼的政治生命今天就要截止了。
“那就依眾卿家的意思吧。公孫孔叔權且忝作少宰,位在大宰之下吧。”杵臼淒然道。
“那長丘那邊,卿家可有什麽良策?能否如前約,發兵西北,解除長丘之圍?”杵臼又回到他關心的議題。
公子盻答道“啟稟君上,本來從夏苗開始,全國的士卒們都以為隻是例行的狩獵,沒想到在都城逡巡了一月之功。各族士兵臨行前沒有給家裏作長期在外的打算,婦孺草草安頓。如今不得人心的公子禦已經梟首,國人、野人愈發思鄉心切。
如果要征調向氏之兵,需要大司馬出麵撫慰士子。”公子盻把太極打到樂豫這裏。向氏實在不願意出兵。自己派人出去,給長丘城解圍,死人了還得不到封賞。誰都知道國庫窮得叮當響,賠本買賣向氏不幹。
“豎子,你不想幹,難道我們樂氏願意吃這個啞巴虧?”樂豫心裏咒罵,安撫國人,說得好聽,無非是讓樂氏毀家紓難。
雖然心裏罵開了,但是樂豫表麵上卻露出難色“君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如先問問大司徒,先前公子禦籌備的糧草現在是什麽情況。”
鱗矔兩眼一瞪,長丘的奏報昨天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事先沒有商量好。現在鍋到自己頭上,他是說什麽也不願意背上的“君上,如今國內百姓怨聲載道。偽君公子禦把國人的積蓄抽調一空,很多家庭都過不下去了,釜中無五穀之炊。
城外未應征的野人紛紛扶老攜幼逃往他國,唯恐新一輪的橫征暴斂。
府庫內雖然說有糧食,但是國人們聽說偽君敗亡後,紛紛要求歸還。
倘若強行納糧出兵,年底必定有饑荒。
臣聽聞許多野人入山入江,淪為盜賊,國都恐怕不寧靜。不如問問司寇的意見。”
皮球又踢到華禦事這裏。華禦事道“卻有其事。”
鱗矔道“愚以為,不如歸還強征的秋賦,安定百姓,招徠逃民為要。”
杵臼問“那長丘怎麽辦?”
鱗矔“也許應當暫緩,重新整頓,慢慢評估現狀,商討其它戰略,仔細研究,深思熟慮。”
杵臼“你是說全盤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