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密議

字數:3623   加入書籤

A+A-


                      夏歇而秋遲,暑氣尚未消散殆盡。

    先秦時代的氣候,比之現代要熱上好幾許。是以河南之地有大象、犀牛之屬棲息,故人盡稱之為“豫”。王姬吩咐宮中寺人,拾掇打掃後花園賞花亭幹淨,鋪設圍屏,掛起錦障,伺候筵席齊整,喚來了一夥舞姬,吹彈歌舞。請得孫兒公子卬入得宮來,歡喜對酒。宮女、寺人使兩邊侍奉。

    隻消見得寶鼎焚香,玉瓶插花,玉器美玩陳列,火棗交梨高堆,瓊漿玉液滿泛,魚肝熊蟠烹炮。誠可謂是萬錢下箸,百金斟杯,石崇鬥富臉上羞,王凱穿越也難壓。

    傳杯弄盞,花簇錦攢。飲酒間,隻見公子鮑眼神示意,一個宮女才頭發齊眉,生得乖覺,拿著兩個盒兒。公子鮑道“卻是一些好物什,獻於君祖母,以求歡心。”

    王姬命打扇寺人揭開盒兒看,一盒是果餡花椒金餅,一盒是新摘下來鮮玉簪花。王姬滿心歡喜,說道“又叫你費心思。”

    一麵看花兒,打發兩個吃了點心,王姬賞了那小丫頭一方小帕兒,賜了一百鏟幣。酒興半酣,王姬漸漸昏昏然,麵有纁彩,怡怡然有抱頭交頸之念,喚寺人速去熏香打鋪,欲作那馬爬青紗帳,金釧捧定活之事。

    忽地一老奴一路大汗狂奔,尋得兩人納頭拜倒。王姬驚起,一個激靈消散了全部情意,問道“有何急事,觸熱而至?”

    老奴眼珠子在左右宮人之間打轉,王姬和公子鮑會意,遣散左右,三人入內而談。

    老奴把杵臼的言語命令仔細說來,沒有絲毫錯漏,王姬聽得汗毛倒立,大熱天竟然冷汗迭出。

    “如之奈何?”王姬慌了神,手腳都不知道往哪裏放。

    “哎。”公子鮑喟然長歎,一副惆悵之色“為什麽代代宋公都這麽不開眼,偏要與我為難?公子禦停屍迄今不過數十天,仲兄杵臼偏來尋死?何苦來哉?”

    王姬眼裏流露出不忍之色“我已經害死了唯一在世的親兒子,現在難道要連嫡親的孫子也要弄死嗎?”

    王姬從懷裏掏出了金牛銅飾,這恐怕是公子禦留在時間的最後遺物了。

    “君祖母怎麽還留著這個?”公子鮑一臉不可置信“當初公子禦死了你也沒留下半滴淚水,如今緣何又有所懷念?”

    王姬淒然道“若不是禦兒堪破你我深情,我豈會棄他;禦兒沒了,一開始,我也不曾感傷,隻是杵臼孫兒登基後,供奉於我的資財僅僅是禦兒給的一半不到,是以有所可惜。

    不知道杵臼死後,新的國君會是誰?公子盻?抑或是公子卬?所供給養又當如何?”

    公子鮑才把懸著的心放下“君祖母且寬心,公子卬不是派去長丘大戰長狄去了,至今沒人來報捷,十有是難以幸存的;至於公子盻,桓公之後,都三服開外了,焉能即位?我宋鮑乃成公之子,襄公之庶孫,自古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倫常也。

    宋公之位舍我其誰?我若為宋公,必削軍費以養君祖母。”

    王姬滿意地點點頭“還是鮑兒達達憐惜。隻是可惜了杵臼的卿卿性命。”

    公子鮑捉來王姬之手,在臉頰上來回摩挲“天大地大,愛情最大。天地間的真情,總是要跨越一些凡塵瑣碎,才嫩顯得偉大。或是年齡的鴻溝、或是性別的趨同、或是倫理的天塹、或是生死的考驗。

    杵臼和公子禦損失的不過是一條性命,咱們要失去的,可是完整的愛情啊!杵臼既然為了拆散我們,心狠手辣,就別怪我們圖他的江山如畫。”

    王姬終於拾得道德的支點,和公子鮑討論起來。

    “君祖母,我門下有遊說之士,一雙巧舌,能離人骨肉之親,能彌殺父之仇……”

    ……

    公子鮑的使者很快受命出發,臨行前,公子鮑仔細叮囑

    “一定要說服華族和襄族。襄族本來就是王姬的子嗣,說之不難,華禦事這個老狐狸不好說動,沒準打算著等我們的人出力後,他在後麵摘桃子。你一定要仔細把握好火候。”

    “是,臣一定把意思帶到。”使者說完就匆匆而去。

    當使者來到華府,還沒來得及通報,左右兩個門衛就把他胳膊架起來,不由分說地往裏麵拖。

    使者雙腳離地,口中大呼“放開我,士可殺不可辱。”

    “門外何事喧嘩?”

    從裏屋傳來了一個低沉的男聲,使者分辨得出來,這是華禦事本人的聲音。

    “戒嚴期間,有黔首在門外鬼鬼祟祟。”門衛回答道。

    “你才是黔首,你全家都是黔首,我是公子鮑的門客,特為華大夫生死而來。”使者氣得想跳腳而不可得,仿佛蒙受了巨大的侮辱。

    “讓他進來。”短暫的沉默後,裏屋傳來新的命令。

    “諾。”兩個門衛同時鬆手,使者整理了自己的帽子,白了兩人一眼,大踏步開門而入。

    使者自曝家門後,被允許抬頭,一眾在場人士不禁令他愕然,鱗氏的少主鱗乾,穆氏的族長、襄氏的族長、向氏的代表、魚氏的代表和耏氏的族長赫然在列。

    “公子鮑有何言語與我?”華禦事的眼睛如鷹鷲般滲人,使者把宮中的見聞一一報來,末了還道“國君欲反,諸位大夫萬不可作壁上觀,以免為之各個擊破,悔之晚矣。”

    使者原以為還要磨好久的嘴皮子,豈料華大夫沉聲道“起來吧。看來公子鮑也是自己人。”

    華禦事吩咐左右給使者加一個座位。

    “杵臼手裏有左右二師和貳廣的武裝力量,須臾馬虎不得。先發者製人,後發者製於人。我等不如趁其未覺,先剪滅宮外的二師,再對付裏麵的貳廣。”華禦事給會議定下一個基調,向氏立即響應“向氏兵馬已然秘密行軍至北郭外,除了留守鞌城的300人兵力,餘者盡數帶到。”

    “可有騎兵?”華禦事問出了關鍵性的問題。丹水一戰,宋國大夫都見識到了有馬鐙的起兵對付速度緩慢的戰車是何等的摧枯拉朽,紛紛棄車作騎。

    “戰車業已解馬,槍騎二百,盡數披甲。”向氏代表昂然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