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啥?你說啥!

字數:4660   加入書籤

A+A-


        宣府,曾是朱元璋第十九子,朱橞穀王府的所在地。

    後來這家夥因為在靖難之役中獻城有功,又被永樂大帝改封長沙。

    可惜的是,他自恃有功,開始驕橫霸道,陷害忠良,緊接著就被廢為庶人了。

    不過現如今的宣府城,可是此人當初花費十多年的時間主持擴展修建而成的。

    目前王迪所在的行宮,便是穀王曾經居住過的王府。

    因為永樂大帝五次征討寇虜的緣故,宣府行宮內一係列的建築群,在不知不覺間,已是變得富麗堂皇,雅致大方。

    再搭配上宣府城內外的山水景色,可以說,王迪目前駐蹕的行宮,其景色之美,還真不比紫禁城的禦花園要差到哪去。

    此時此刻,探望慰問袁彬過後,他召來英國公張輔,君臣二人落座於行宮西側的一處水榭。

    四周,小橋流水處,河麵上倒映著生機勃勃的翠竹和楊柳,景色怡人得很。

    “陛下,召老臣前來,可是詢問白蓮逆賊搜查一事?”

    因為皇帝遇襲一事,已是七十五歲高齡的張輔,精神可是緊繃了一整天。

    來到這一處幽雅之地,再加上他能察覺出皇帝沒有表現出任何龍顏不悅的意思後,這位柱國老臣的心中,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不過讓他有點疑惑的就是,如果皇帝要問詢搜查一事,按說應該先找哈銘而非是他。

    “搜查的事情,朕不怎麽關心了。這些賊獠,不過是一群躲在陰暗角落裏的老鼠而已,殺…是殺不光的。”

    “在朕看來,隻要將大明朝打造成萬世不易的帝國,這些見不得人的頑意,自會在煌煌天威下無所遁形。”

    “此番召英國公前來,無非是朕比較好奇白蓮教和明教,想問問英國公,可否知道裏麵的一些隱秘?”

    後世各類各樣的邪·教都有不少,放到現如今的封建愚昧時代,王迪清楚,隱藏在暗處的它們,隻會更多!

    徹底滅絕他們,在王迪看來,應該是件非常困難…甚至可以說,壓根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既然這樣,那不如一邊壯大己身,一邊打入敵軍內部……

    看看能否上演一出無間道,設立個代言人,悄無聲息地掌控他們,再一點點潛移默化將其往好的方向發展。

    先前在探望袁彬的時候,他便問詢過此事。

    可惜的是,袁彬這些錦衣衛,掌握的也隻是些皮毛而已。不過臨走之際,袁彬倒是告知與他,英國公張輔這位四朝老臣,有可能知道點旁人不知道的秘密。

    當然了,王迪也清楚,隻要返回紫禁城,沒準能從皇家內庫中找到一些有關於此的絕密資料。

    但是,誰讓他好奇心上來了。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再加上昨日躍馬揚鞭整得腰子有點疼,不如找個人來陪自己嘮嘮嗑。

    “陛下,老臣確實知道點,不過那也隻是老臣當年從家父口中聽來的,真偽事宜…老臣不敢誇下海口做出保證。”

    活到了這個歲數,張輔已經懶得撒謊了。

    對他而言,知道就是知道。皇帝既然找到了他,那就沒什麽好隱瞞的。

    況且,待到三日期限來臨之際,若是還沒有抓到賊獠同黨的話,英國公本就準備以四朝老臣的身份找皇帝好好嘮一嘮,以免他年輕氣盛,經此一事,再幹出點出格的事情,讓本來挺完美的禦駕親征,塗抹上一層抹不掉的陰影。

    “無妨,朕也隻是好奇,想從多方麵了解一下他們。”

    王迪印象當中的明教和白蓮教,可以說,全部都是來自影視劇中的形象塑造。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將現實存在的真正情況與腦海中的印象比照一下,看看能否從中找出點他人不曾察覺到的蛛絲馬跡。

    當然了,王迪還特別好奇,除了九陰真經這個真實存在的功法以外,像什麽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這一類的神功,到底有沒有?

    有的話,真有影視劇中表現得那般神奇嗎?

    “陛下,明教,也喚作摩尼教。於唐末年間,他們應該便已存在。”

    “到了蠻元至正年間,溫州府有一進士,名喚陳高。在他筆下的《竹西樓記》當中,就明確記載了明教是由何而來。”

    “明教之始,相傳以為自蘇鄰國流入中土,甌閩人多奉之。其徒齋戒持律頗為嚴謹,日一食,晝夜七持唄詠膜拜。”

    “自摩尼教傳入中原大地之初,按照記載,這些內斂、虔誠且嚴謹的教徒,便積極依附佛教和道教以求生存……”

    “正因這樣,經曆了唐武宗的‘會昌滅佛’事件以後,受到牽連的摩尼教,便更換了一個名字,也就是現在的明教。”

    “而自打太祖高皇帝立明稱帝以後,他采納韓國公李善長進言之良策,開始打壓儒釋道三教之外的所有宗教,並把取締‘左道邪術’編進了《大明律》,意圖將其徹底鏟除。”

    “據老臣所知,現在的明教,幾乎已已與佛教融為一體…非核心教徒的話,恐怕難以分辨其真偽。”

    一口氣下來,話語講了不少,張輔也有點口渴了。

    倒了杯茶水潤潤喉,他靜靜坐在原地,觀望風景的同時,留給年輕皇帝一點消化的時間。

    “起初信奉之輩,多為閩浙一代的甌閩人?這麽說,明教最初是坐船過來的,而非是從絲綢之路傳過來的?”

    “這…老臣便不甚了解。古籍上記載的,摩尼教徒應該是從海路而來,抵達浙閩一帶開始進行傳教。這裏麵的真真假假,想必已是淹沒在曆史當中了,具體是個什麽情況,恐怕也隻有明教教徒才清楚此事吧。”

    蘇鄰國,便是波斯。

    腦海中浮現出光明頂所在位置的王迪,他本以為,明教是翻過帕米爾高原過來的。萬萬沒想到,若是按照英國公的意思,他們竟是坐船來到中原大地的。

    而更讓王迪有點心驚的是,他從英國公口中聽其對於明教教徒的評價是內斂、虔誠且嚴謹……

    這老頭子話語裏的意思,給人的感覺,怎麽像是在誇明教啊!

    難道大明朝的建立,還真與明教有關?

    但是剛剛從袁彬那得到的消息,朱元璋是繼承紅巾軍小明王韓林兒的衣缽。

    而韓林兒他爹明王韓山童,可是地道的白蓮教徒啊。

    這特麽,到底是哪跟哪呢?

    “英國公,你認識明教教徒?還是說……”

    問完以後,王迪的心,有點撲通亂跳。

    之所以這樣,是他擔心英國公就是明教教徒。這要是起了衝突,他怕自己這小身板打不過這老頭子啊。

    此次談話,由於涉及到秘辛,他屏退了所有人。此時此地,就剩他和英國公二人了。

    雖說這老頭子已經七十五了吧,不過當王迪瞅了瞅人家老當益壯的體格過後,即便他隨身空間內還放著一柄很是鋒利的手術刀,但說實在的,他還真沒有信心能幹得過手無寸鐵的英國公。

    “認識,老臣兒時曾隨家父有幸見過幾次。”看著年輕皇帝的緊張樣子,張輔淡淡一笑道。

    “誰啊,英國公你口中所說…究竟是何人啊?總不會是太祖高皇帝本人吧?”

    戒備的同時,王迪屏息凝神,急切等待著英國公的回答。

    “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

    “啥?你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