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人這就抓到了?

字數:4642   加入書籤

A+A-


        行宮水榭處,鳥語花香,靜謐幽雅,端的是一派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

    隻不過,就在下一秒,王迪的一聲驚呼,嚇得鳥兒齊飛,魚兒四散,打破了這自然和諧之美。

    “你說馬皇後……”

    話還沒說完呢,注意到英國公被茶水嗆的連咳幾聲之際,王迪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一個玄孫輩的後人,怎能直呼高祖母為馬皇後呢!

    “你是說…孝慈高皇後…信奉明教?而非是太祖高皇帝?”

    如果說朱元璋是明教徒,王迪還不算太過驚訝。

    他是怎麽也沒想到,慈德昭彰母儀天下的大腳馬皇後,竟會是明教教徒!

    這一瞬間,結合影視劇當中的情節,王迪甚至在猜測,這大腳馬皇後該不會是明教聖女吧!

    越想,他覺得越有這可能。

    即便本來不是呢,當她貴為一國皇後之際,那不是也得是了。

    “太祖高皇帝…任何宗教在的他手中,不過是個工具而已,談不上信與不信。而孝慈高皇後,據老臣了解到的消息,應該是名地地道道的明教徒。”

    注意到皇帝在靜心聆聽,英國公抿了口茶水後,也不再賣關子,直接講道

    “孝慈高皇後的父親,馬公老太爺…據老臣家父所言,信奉的極有可能就是明教。”

    “馬公老太爺祖上曾是歸德府宿州的大富豪,但他本人一點都不在乎金銀這一類的身外之物,常常樂善好施救濟貧苦,甚至到了最後,家業日漸貧困都未曾有過一絲改變。”

    “而被馬公老太爺視若掌上明珠的孝慈高皇後,自幼便因為父輩的種種善舉,養成了仁厚節儉的脾性。即便貴為開國皇後,也始終不曾有過改變。”

    “雖說馬公老太爺因為殺人避仇,逃亡他鄉,臨行前將孝慈高皇後托付給生死之交滁陽王郭子興,但那個時候,孝慈高皇後已經是金釵豆蔻之年,再加上孝慈高皇後自幼聰慧巧思,通讀史書,所以說,孝慈高皇後的信仰,並未因為滁陽王信奉白蓮教的緣故而有所改變,況且……”

    言語至此,英國公頓時止住。

    王迪觀其臉色並未有任何異常過後,他馬上脫口而出道

    “況且什麽?英國公你如實說來就行,今天出你口入我耳,朕僅僅隻是為了滿足心中的好奇。不管這秘密是真還是假,朕就當聽故事了,不會因此怪罪於你的。”

    有了皇帝的親口保證,英國公點了點頭繼續講道“明教是外來的,不過他自打傳入中原大地那一天起,他們始終保持著積極融入漢人本土的各類宗教。”

    “而白蓮教,有說其淵源是來自佛教的淨土宗。宋時的慈照僧人,在當時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出來的新教門,起初稱之為白蓮宗。”

    “還有一說,白蓮教,就是經曆‘會昌滅佛’後改名為明教的摩尼教,吸收本土佛教教義後,衍生出來的一支新教門。”

    “陛下,宋時的方臘起義,你可有印象?”

    說了不少,趁著反問的功夫,英國公又抿了口茶水潤潤喉。

    “方臘起義…朕怎會不知道呢。”

    說實在的,王迪對於方臘起義,僅限於曆史課本和兒時看過的《水滸傳》。除此之外,便再無其它印象了。

    “史料記載,方臘本人便是明教教主。但是…當初他帶人起義反宋的時候,多以頭紮紅巾為明顯標誌。”

    “陛下,您要知道,明教教徒,向來服色尚白。而且,元末期間,各地聚眾起義的白蓮教徒,也均是頭紮紅巾,冠以紅巾軍的稱號。”

    “所以說,這三百年以來,明教、白蓮教還有彌勒教,因其教義近乎差不多,這其中的真真假假,恐怕也隻有核心教徒能分辨清楚了。”

    “而老臣之所以斷定孝慈高皇後信奉的是明教,也是因為太祖高皇帝打壓其它宗教一事。”

    “雖說在洪武元年,太祖高皇帝采納韓國公李善長的計策,開始打壓儒釋道三教之外的所有宗教,但當時打擊最厲害的,僅有白蓮教而已。”

    “明教能幸免於難,依老臣猜測,應該是孝慈高皇後從中出了力。當然了,也跟真正的明教教徒不像白蓮教徒那樣為非作歹,容易起事造反有關。”

    “隻不過…等到孝慈高皇後薨天之後,洪武晚年期間,太祖高皇帝開始不遺餘力地清剿明教教徒,致使他們隱姓埋名,幾乎是與佛教徹底融為一體了。”

    講完之後,已經七十有五的英國公,雖說已經看淡生死了,但這一刻,他心裏還是有點忐忑不安。

    事關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後,除了他這種四朝老臣,等閑人誰敢和皇帝嘮這嗑玩啊。

    再加上,要不是最近皇帝變得賢明仁厚了許多,他興許寧肯承擔被治欺君之罪的風險,恐怕也是萬萬不會將這些秘辛道與皇帝聽。

    “英國公的意思…朕聽出來了。隻要國家安穩太平,你口中的內斂、虔誠、嚴謹的明教教徒,他們是鬧不出事來的。喜歡為非作歹惹是生非的那些躲在陰暗處的老鼠,看來…就是大逆不道慣了的白蓮教徒。”

    “英國公是怕朕定下的三日期限一到,搜查沒有任何進展的話,朕會震怒從而大索天下,引起‘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惡劣局麵。”

    “一旦出現了,也就正好中了這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賊獠奸計,是也不是?”

    遇襲過後,到了現在已經過去一日半的時間了,王迪計較的心思,其實已經淡了下來不少。

    倒不是他不想複仇,如果真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話,他不介意大興詔獄,將自己從影視劇中學來以及從醫學教材上領悟出來的十八般逼供手段,用在這些膽敢刺殺自己的狗雜種身上。

    隻不過,靜下心來隨便一想,他的心裏,便透徹得很。

    就算抓住白蓮教教主又能怎樣?殺了一個,還會出來第二個。

    根子除不去,殺再多人也是沒用。

    如何除根,還是放到壯大自身這一問題上來。

    國強民富,四海升平,這等見不了光的貨色,永遠也別想興風作浪。

    相反的,國家動蕩,民不聊生,才是他們最想見到的局勢。

    而這次之所以遇襲,恐怕也是因為奄遏下水大捷帶來的巨大影響力,讓這些人不得不行此等驚天駭人之舉。

    在這群賊獠看來,自己這個皇帝死了,那是最好。

    死不了的話,隻要因此動怒大索天下,那也不算壞事。

    裏裏外外,他們付出的不過是一個狂信徒而已,有可能收獲的,卻是將大明朝陷入動亂的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

    雖然王迪心裏有點氣不過,但他明白一件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

    即便自己貴為皇帝,終究還是個凡人。如意事能占上十之已經很不錯了,有點煩心的事,也就那樣吧。

    況且,憑借自己的口舌之利,昨天怒氣衝衝硬懟楊門女將過後,他覺得,有點惹人心煩氣躁的屁事,貌似還挺不錯。

    至少能在自己夙夜為公之際,給自己添點動力助點興。

    “陛下聖明!陛下有此想法,實乃千古明君風範!也不枉老臣冒死進言……”

    還不待英國公拍完皇帝的龍屁,一臉風塵氣息的哈銘,大步快速來到王迪身前,跪伏叩見的同時,隻講了一句話。

    “啟奏陛下,小人幸不辱使命,刺皇殺駕的幕後賊獠已抓獲!”

    “這麽快!?”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