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此法何如?

字數:4728   加入書籤

A+A-


        五軍營,燈火通明。

    四溢飄散的肉香與酒香,引得月亮都瞪大了眼睛。

    文武百官筵席上,某些人的反應,的的確確是有點出乎了王迪的預料。

    推己及人的他,本以像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榮還有遂安伯陳塤這些屬於繡花枕頭的武勳,讓他們自己承認自己很是廢物…貌似打臉打得有點過於狠了,會讓他們在眾多臣子眼前下不來台。

    畢竟在座的文武百官裏麵,他們仨可是最先被於謙撤了統兵權的難兄難弟。

    紙張上說的那些於武略一事不精通且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仨,還有其餘幾位武勳,這些人的心裏,應該比較清楚,他這位皇帝指的到底是誰。

    但令王迪萬萬沒想到的就是,笑得最為開心的,竟特麽是這些人!

    “笑成這個逼樣!真是廢物他媽給廢物開門…廢物到家了!哪來的逼臉笑嘻嘻呢?一點自愧丟臉的念頭都沒有嗎?”

    王迪腹誹之際,他卻不知道,這幾塊他眼中的廢物,人家打的算盤才精明呢。

    此次禦駕親征,因為於謙的緣故,可以說…純粹就是個混子的他們,啥軍功都沒撈到手。

    而皇帝欲重新恢複永樂年間的武勳考選之典,就算沒有此次奄遏下水大捷威望加身,誰也說不出個不是來。

    再加上,此行還出現了刺皇殺駕這種駭人聽聞的事件……

    他仨已經旁敲側擊到,隨行的十幾位六科給事中還有監察禦史,已是給皇帝上了不少奏梳。

    雖然奏梳裏麵的內容具體是啥,他們一無所知。

    但瞧這些天天亂咬人的狗東西盯著他們的陰險眼神,李珍、沈榮還有陳塤這些武勳的心裏很是清楚,裏麵必定有彈劾他們幾人的奏梳。

    依他們之見,像能力平庸這一類的詞語,恐怕都算比較好聽的。

    況且…千萬別忘了,目前這個時候,還沒有班師回朝呢!

    是個人都能明白,一旦重返朝堂,即便皇帝不主動提這件事,為了所謂的朝堂政治平衡,滿朝的六科給事中還有監察禦史這些科道言官,哪能放過彈劾打擊他們這些武勳的好機會。

    有功在身的,或是沒啥大錯的,這些武勳定是不怕了。

    但李珍、沈榮還有陳塤他們,可謂是自家人知自家事。除了武略不精通以外,吃喝嫖賭,他們可謂是樣樣拿手。

    所以說,對於回京以後極有可能遭受到的處罰,他們也能猜出個大概來。

    正因如此,這些時日以來,越想越是憂慮的他們,整日都是愁眉苦臉,不知該找…或是準確點來說,他們壓根就不曉得,有誰能看在同為勳貴的麵子上,可憐一下他們,替他們美言幾句,在皇帝眼前說上幾句好話。

    誒!

    正當處在懸崖邊上的幾人一籌莫展之際,皇帝竟然給他們想好了退路!

    這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天降喜事,豈不是讓他們徹底沒了後顧之憂。

    至於臉皮?

    早已在於謙當眾拿了他們的統兵權之際,不知給丟到哪去了。

    再說了,臉皮再大,能值得千兩、萬兩還是更多的銀錢?

    勳貴稱號不撤,年年都有銀子分,多娶上幾房小妾多生點娃,他們相信,總有一個崽能重振家族榮耀。

    遇見這等好事,豈能不讓他們心裏樂開了花。

    相由心生,臉上變得喜逐顏開,這也沒什麽不對。

    可以說,現在這個節骨點,誰特麽要是敢進言反對皇帝這幾項利國利民更利他們的良政,李珍沈榮陳塤這些武勳,是真敢拿出為數不多的本領來與人拚命的。

    “諸位愛卿,紙張上的字不算多吧,意思寫得還算清楚吧,爾等考慮得怎麽樣啊?”

    王迪這邊話音剛落,再次出乎他意料的就是,修武伯沈榮這貨,非但沒有好處到手苟起來的意思,反倒是緊隨其後,借著酒勁,臉紅脖子粗地大拍了一通龍屁。

    除去讓人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的讚美言辭以外,沈榮拍的這通龍屁內,其最核心的意思便是,威脅。

    當然了,他不是…他也沒那個膽子,去威脅皇帝。

    他威脅的是,或者應該說,是提醒在座的諸位武勳,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

    今天特別廢物的自己,沒準就是未來的你們,或是你們的後輩。

    如若不同意皇帝的良政,過陣子倒黴的是我,但十年八年以後,也許就要輪到你們和你們的後輩了。

    醉意不淺的沈榮,他所講之言,其實在座的武勳,心裏都明白得很。

    隻是看破不說破!

    有了此等好處,悄咪咪地拿到手不就得了,幹嘛非得大肆聲張,惹得一幹文臣看他們的眼神,是越來越不對勁。

    這種人,皇帝說得一點都不錯…真特娘的是個廢物!

    “陛下此舉,仁厚聖明!”

    “隻是…這遠洋通商,凶險萬分。一個不慎,整支船隊葬身於汪洋當中也不稀奇。”

    “還有,遠洋通商一事,究其根本,還是商賈之輩手中的買賣事宜。既然是與人做買賣,那肯定有賺有賠,陛下莫不要被一時之利蒙蔽了雙眼。”

    言語之人,是戶部尚書王佐。

    皇帝的良政,他本人,還有戶部,都算是既得利益者。要說反對,他定是沒有這個心思。

    而且,遠洋貿易的利潤有多大,他身為戶部尚書,且精於理財之道,對於此事,也算是心知肚明。

    正因這樣,全權出於一番好心,以及想看看皇帝究竟有何種解決辦法的他,必須得將遠洋貿易中的風險道與眾人來聽。

    他這話音一落,筵席上再一次變得鴉雀無聲。

    “王尚書說得不錯!海上多風暴,單憑一股子蠻勁和勇氣,是難以與之抗衡的……”

    話語至此,注意到不少人臉上流露出來的緊張神色,王迪對於自己弄出來的財帛動人心的陽謀,感到很是滿意。

    懶得賣關子,抿了口香茗,理了理頭緒後便直接言語道

    “不過,依朕所見,想要化解遠洋通商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其實也不難。畢竟三寶太監七次下西洋,已是給我們提供了充足的遠洋經驗。”

    “打造堅不可摧的船隻,招募優秀的舵手水手,這些…都不難辦到吧。”

    “朕也知曉,想要遠洋貿易利潤達到最大化,就不能像三寶太監前三次那樣,在古裏國進行間接貿易。而是要越過古裏國,直接與波斯國乃至更遠地區的國家進行直接交易。”

    “隻不過,一旦航線拉長了,人員、補給…甚至是海盜這些問題,都會相應增加不少。”

    “所以說,朕欲恢複永樂年間在三佛齊,也就是舊港設置的宣慰司,以作中轉之用。”

    “而且不光如此,古裏國、錫蘭國,他們本就接受了大明朝的詔封敕書和誥命銀印…朕在那取或是租用一塊飛地用以中轉,並無不可吧?”

    “出了廣東省,沿途多多在南洋諸國設置宣慰司,置驛站、倉庫、船廠,方便遠洋艦隊進行人員休整輪調、物資補養、船隻檢查及修補事宜。”

    “這樣一來,遠洋通商的風險,便可減至最低…諸位愛卿,你們說,此法何如?”

    戰線拉得太長怎麽辦?

    開分基地唄!

    多簡單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