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徐有貞麵聖

字數:3928   加入書籤

A+A-


        相比來時的謹慎小心,返程之際,眾人…尤其是領了額外二兩白銀作為節日補貼的士卒們,一個個的心情,可謂是美滋滋噠!

    相比班師回京的這些人,腚瓜子快被顛成好幾瓣的徐有貞,這一路上,他那顆提到嗓子眼的心,卻是不曾安穩下來過。

    臨行前,咬了咬牙,給隨行小哥孝敬了家中為數不多的二十兩白銀以後,徐有貞已經了解到,是曹閣老在皇帝麵前舉薦了自己。

    雖然隨行小哥一再表明他也不清楚具體是因為什麽事情,但經過昨日的夜觀星象,徐有貞知曉,八成是與南方水災有關。

    按理來說呢,昨日星象顯示,距離紫微正宮很近,代表著文武百官的文昌六星,宮中有一顆,突然明亮了許多。

    就在那一瞬間,徐有貞於冥冥當中感悟到,夜空文昌宮中那顆最閃亮的星,就是他本人!

    本來呢,見到這屬於官運亨通的大吉星象,對於他這個尤為喜好權柄的官迷而言,心中應當是萬分高興的。

    但是呢,他當初在皇帝北狩時,曾占卜出來「熒惑入南鬥」這一千百餘年都不曾出現過的大凶之兆!

    要知道,熒惑主災,行蹤詭秘,其行無常,司無道之國,是謂罰星!

    而南鬥六星,天之賞祿府,主天子壽算,為宰相爵祿之位。

    這尼瑪…皇帝禦駕親征之際,正逢熒惑入南鬥之時,用腳趾頭都能想出這次北征的結局,會是個啥逼樣的!

    但當奄遏下水大捷傳到徐有貞的耳朵時,他瞬間就變得有點懵逼。

    老天爺早早就定好的劇本,貌似不該是這樣的啊!

    然而不管他相信與否,經過多方打探之後,這一舉國歡慶的事實,就擺在了他的眼前。

    大凶變大吉,那自己這大吉,豈不是要變成大凶之兆!?

    正因如此,他這一道上,身體飽受摧殘的同時,心理上,還得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一路不惜馬力星夜疾馳而去,待到轉過天來天色依舊灰暗之際,捯飭還算幹淨利索的徐有貞,已是恭恭敬敬候在了皇帳外麵。

    一個時辰過後,天色已亮。

    徐有貞紋絲不動,站如一尊石像。

    待到英國公張輔、曹閣老還有於謙三人入得皇帳之際,他心裏嘀咕著“要是老子倒了黴,做鬼也饒不了你曹鼐。要是就此發達了……”

    一時之間,想不出自己發達以後該如何報答舉薦恩人的徐有貞,正當他心中有點糾結有點慌亂的時候,終於是盼來了皇帝的召見。

    “罪臣徐有貞,拜見陛下!陛下聖躬金安!恭賀陛下勘定殘元寇虜,令四海賓服,揚聖朝之威名。”

    跪地拍龍屁之際,僅僅隻是短瞬間的那麽一瞥,於麵相一道也略懂一些的徐有貞,忽然發現年輕皇帝的麵相,竟如真龍降世,蓋天下之威!

    從那黑白分明尤為明亮的龍眸當中,他看到的,是常人無法擁有的靈性與智慧!

    若非他心中還曉得目前不是個好時候,他真想有感而發賦文一篇,以抒胸中文采。

    “朕躬安,起來回話吧,徐有貞。”

    看著白胖白胖一臉諂媚笑意的徐有貞很是利索地跪伏叩見之際,單是以貌取人的話,王迪有點拿不準……

    這個看似富家老爺的油膩文人,跟他想象中的那種知曉天文地理、懂得陰陽五行,身具仙風道骨之姿的半仙,可是差了太遠。

    當然了,樣貌歸樣貌,有沒有真才實幹,王迪自信自己僅憑幾句話便能套出他的治水能力。

    “徐有貞,曹閣老和王侍郎還有於謙都言及你有治水之能…那你先來與朕說說,黃淮水患,你可有解決之法?”

    話語落罷,皇帳內幾人都將注意力放到了徐有貞身上。

    而徐有貞這邊,察覺到包括皇帝在內投來的視線以後,他非但沒有一絲慌亂,反而是挺了挺胸,鎮定自若道

    “陛下,黃淮水患,自古便有。帝禹治大水,治得便是它們。然,治水不治沙,徒勞無功也!”

    “依臣之見,黃淮水患,需先治沙。隻要河中泥沙治理得好,治水一事,便可水到渠成!”

    沒怎麽在意旁人投來的詫異神色,注意到皇帝投來的認可目光後,心中萬分喜極的徐有貞,繼續侃侃而談道

    “陛下,後漢永平年間,黃河在豫地發生決口,導致河道向南偏移,給當時沿岸百姓帶來巨大災禍。”

    “漢顯宗孝明皇帝便派出王景和王吳兩位大員趕赴豫地進行治水。他二人,勘測地形,規劃堤線,修築黃河堤防。而後,於黃河、汴渠沿堤十裏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

    話語至此,賣弄學文的徐有貞,便給皇帝打斷了話語。

    “十裏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這什麽意思?”

    徐有貞在賣弄學文博得自己的賞識,王迪心裏清楚得很。

    不過單憑此人治沙的篤定言論,他也不介意抽出點時間,來聽聽此人關於治理水患的個人看法。

    “回稟陛下,汛期一來,黃河水量暴漲數十倍,泥沙量也相應劇增。如果按照以前的堤壩形式進行修築,不僅勞民傷財,而且進入汛期之後,又將重蹈覆轍,徒勞無功。”

    “因此,王景王吳他二人,決定修築雙重堤壩,將黃河水從內堤的上遊水門放出,經過外堤的阻擋,再從下遊的水門中回流到黃河中。”

    “此工程雖然繁瑣,耗資巨大,但它的好處,卻是能將黃河所攜帶的泥沙,大量堵截在內外堤之間。”

    “這樣一來,既能加固了堤壩,使之變得更加牢固,又能大大延緩泥沙堆積從而導致河床抬高,對‘地上河’的情況,能起到一定的緩解。”

    “在此之後,黃河經曆八百餘年都未發生大改道,決溢也為數不多。”

    “當然了,臣所言,已是後漢年間的事情了。現在黃河侵淮,情況略有不同……”

    話語至此,徐有貞停頓了一下。

    倒不是他想賣關子,而是後麵要講的話,他要仔細斟酌一下再說。

    畢竟他又不是個傻子,皇帝正在檢驗自己的治水能力,他怎會看不出來。

    回答好了,將功贖罪,乃至更進一步都未嚐不可。

    事關個人榮辱的大事,豈能不上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