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呃,心裏有點慌

字數:4317   加入書籤

A+A-


        皇帳內,靜悄悄的。

    徐有貞將手中茶杯遞與眉清目秀的內監,而後恭恭敬敬地道了一聲謝。

    深吸一口氣,心中已是打好草稿的他,當即正色答複道“回稟陛下,微臣以為,黃淮水患,若是以人治河,實為下策!”

    “年年修,歲歲防,莫說是大水澇了,就是遇到了中等水澇…堤防毀壞、洪水決溢泛濫,一點也不稀奇為過。”

    沒在乎旁人是何種表情,注意到皇帝對自己所言變得愈發感興趣時,徐有貞的心裏,總算是長舒了一口氣,也更加堅定了他準備要講的治水措施。

    “哦?那你與朕說說,你的治水良策又是什麽?”

    從徐有貞說話的語氣當中,王迪能聽出此人對於治理黃河事宜,已是有了莫大的信心。

    如果此人講得足夠好,班師回朝準備妥當以後,他準備當即就令其外出公幹。

    先治黃淮,再搞長江,隻要徐有貞能將治水事宜辦得妥妥帖帖,王迪不介意封給此人一個定水伯的爵號,也讓他加入到大明朝的權貴遊戲當中來。

    “回稟陛下,微臣的上策,是以河治河!”

    “夫河性急!微臣欲借其性而役其力…待到工程完畢之際,河道深淺調度,皆在陛下一念之間!”

    “隻是…微臣治理河渠,不願邀取近功!微臣著眼的,皆是為了聖朝的長遠利益所在!”

    “短時間內,以微臣之法實施的治水效果,可能不大明顯。而且…微臣治水之法,工程量大周期長,需要充足的人力與物力。”

    “不過微臣可以保證,隻要按照微臣的治水之法,大水澇不敢說…但像去年的中等水澇,隻要年年維護得當,黃淮水患,將不再是困擾我聖朝的難題,反倒會滋養出無數良田!”

    “從長遠來看,微臣治水之法,絕對是福澤綿延後人之法!”

    徐有貞話語落罷,王迪馬上回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則關於小浪底衝沙的視頻。

    此人之言,不正是借助自然偉力來達到治水目的嘛。

    隻不過,他覺得僅憑大明朝目前現有的實力,想要弄出個類似於小浪底水利樞紐的大壩,其難度,恐怕是難如登天吧。

    至於徐有貞口中提及的人力與物力,王迪倒怎麽不關心。在他這,錢能解決的事,那都不叫事。

    “和朕說說你的具體操作辦法,不用考慮銀錢與人力問題,往大了說就行。”

    但凡徐有貞敢說,且說得有道理,王迪就敢將其治水之法徹底落實下去。

    有海量銀錢的支持,絕對能保證自己不會步了楊廣的後塵。

    一旦治水工程全麵竣工,這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可以福澤天下萬民的偉績豐功,說實在的,王迪很是眼饞。

    他都能想到,千百年以後,曆史課本中或是某處的地標廣場上,他那栩栩如生金燦燦的銅像,將為後世人膜拜敬仰。

    “回稟陛下,待微臣實地勘察過後,會擇最佳之地修築滾水壩、減水閘,收緊河道,利用水的衝力,衝擊河床底部泥沙,從而達到清淤防洪之效。”

    “簡單一句話,那便是…如欲深北,則南其堤而北自深;如欲深南,則北其堤而南自深;如欲深中,則南北堤兩束之,以急水衝中間焉,而中自深!”

    “如要淤灘固堤,則將此法反而用之…即可!”

    簡單清晰且明了的話語說完,在場諸位,就算於治水事宜一竅不通的人,他們都能明白徐有貞所言是何意思。

    如果放到以前,也就是放到一個多月以前,或許就連於謙都得上奏進諫,此束水衝沙法好歸好,但工程量太大周期太長,如此勞民傷財,恐有動搖國本之嫌。

    現在嘛,不一樣了。

    全麵開海通商,由朝廷大力支持的遠洋貿易,果真如皇帝說的那樣能為大明朝賺取海量銀錢的話,也許百年以後,黃淮水患,將不再是困擾許多人的問題了。

    而徐有貞這邊,言畢之後,滿心皆是憂慮的他,倒不怎麽擔心皇帝和幾位大臣,會聽不懂他言語中想要表達的意思。

    他之所以憂慮,還不是因為這種耗時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水利工程,古往今來,除了隋煬帝楊廣以外,恐怕沒有第二個皇帝敢再去做了吧。

    自己提出來的束水衝沙法會耗費多大的人力與物力,說實話,徐有貞的心裏,他自己都沒多少底。

    反正在他看來,隻要朝廷撥的銀錢管夠,他就敢,也有信心造出類似於都江堰那種可以造福後人長達上千年的水利工程。

    問題是,這可能嗎?

    敢說出這些話,他可是抱著掉腦袋,以萬一之險博一萬之利的心思。

    依徐有貞之見,即便年輕的皇帝想要實施此等利國利民之法,皇帳內的諸位大臣,不治他個滿口胡言的罪過,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想要這些人支持他的治水之法,在他看來,應當是沒有那個可能性。

    雖說知道不大可能,但為了在皇帝麵前展示出自己的治水能力,以此博得皇帝的關注,徐有貞還是願意冒點風險的。

    對於他這個官迷而言,再壞,還能比現在革職查辦壞到哪去嗎?

    大丈夫,手中一日無權,活著…還他娘的有啥意思!

    隻不過,就在徐有貞瞎尋思之際,大大出乎他意料的卻是,且不說皇帝竟然點了點頭以示認可之意,就連英國公還有曹閣老他們,都不曾進言勸諫此法太過迂闊空談,有點不切實際。

    這些人的反應,看起來,不大正常啊!

    難道說,自己進言的治水良策,真有戲?

    “不錯!卿所言,很不錯!”

    “不過這也隻是黃淮水患的問題…前不久的長江水患,徐有貞,你對其了解多少?”

    相比黃淮水患,王迪更加在意的,是長江水患問題。

    畢竟後世那麽多年,尤其是過了千禧年以後,在他的印象當中,貌似從未在新聞上再看到或是聽到有關黃淮水患的報道。

    但長江流域的水患問題,不說年年有吧,隔上一年有一回,基本也不算誇張。而且…動不動就是號稱幾十年或是上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洪水。

    再加上目前正值小冰河期,雖然還不明顯,但北方缺水幹旱問題已經時有發生了。

    這種天象問題,也不是人力可以阻擋得了的頑意!

    既然如此,不如提前做好準備,將兩湖兩廣還有江南地區打造成大明朝的糧倉。

    這樣一來,就算沒有一粒外部糧食的輸入,單憑這些地區的稻米產出,供養整個大明朝在未來極有可能暴漲的人口數量,應該也不算有多麽困難。

    “呃……”

    聽聞皇帝問話,在那一瞬間,徐有貞的心裏,變得有點慌。

    是講實話呢,還是欺君?

    這可是個要了老命的大問題!